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安徽省两淮矿区地质环境治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采煤、采石活动影响,两淮矿区内分布着大面积的沉陷区、积水域和采石场遗迹地。针对两淮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提出了因地制宜、多元综合整治的地质环境治理理念,在矿区内采用沉陷区复垦、设立特色矿山公园、山地地质环境治理等技术对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探讨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多元治理技术模式,提出采煤沉陷区的“两大层次、三大类型、六种模式”复垦技术,因地制宜设立了淮北矿山公园及采石场遗迹的治理技术等模式。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4)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西南部,是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主体综合发展的新兴工业城市,城区周边煤炭资源丰富,目前共有煤矿31座。煤炭资源是平顶山市的经济命脉,极大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但同时引起煤矿塌陷区和露天采坑等环境地质问题,造成大面积地形地貌、林地、植被破坏;大面积的煤矿塌陷区造成大量农田毁坏,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破坏,矿山地质环境严重恶化,给城区居民财产和生命安全构成极大威胁。针对城市周边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结合城市发展规划,应采取因地制宜、分区综合治理,政府主导、多渠道筹集资金和环境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相结合等科学合理措施,将平顶山市城市周边矿山环境治理工作与城市发展、土地利用、生态旅游城市建设和生态保护相结合,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改善城区居民生存环境,促进城市和经济的发展,对将平顶山建设成生态旅游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永城矿区平原地区塌陷区的特点及区域的特殊地理位置,采用传统复垦、生态修复、景观改造、农业种植、渔业养殖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将传统的注重经济效益开发转向兼顾人口、社会、经济、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注重复合生态整体效益的发展模式,形成集综合利用、蓄水防洪、生态环保等于一体的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永煤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研究成果可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与利用提供技术借鉴和实践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敏 《探矿工程》2021,48(S1):397-401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系统工程,本文以某矿区为例,简要阐述了矿山地质环境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治理措施。经济建设同时,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矿山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全过程,全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工程。  相似文献   

5.
我国许多废弃和老矿山未实施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恢复工程,矿区内环境恶劣.为了解决废弃矿山遗留的环境问题,国家提供了专门的政策和资金进行治理,但亟需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一套适合国情的设计理论.在总结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的原则、指标和流程,并将设计理论用于广西凤山石灰岩矿山的治理工程设计.结果表明:(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复杂多样,治理工程涉及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和景观工程等多学科交叉.治理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问题、可行性、效益和社会需求四个主要指标.(2)凤山石灰岩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包括松动危岩、潜在崩塌体、土地和植被资源占用与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采取截水、锚固、落石平台和岩石雕刻将采石掌子面改造为公园的景点,并通过岩壁雕刻宣传当地的民俗文化.(3)治理工程消除了废弃采石矿山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同时,建设成世界级的雕刻景点,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体现了治理工程的效益.  相似文献   

6.
何家宝  汪定圣 《安徽地质》2021,31(1):63-66,70
通过介绍萧县某水泥用石灰岩矿闭坑矿山的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及开采现状情况,针对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治理工程方案(SNS主动防护网技术、应力锚杆+横梁技术、高次团粒喷播复绿技术),实施工程治理后,取得较好治理效果,达到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修复矿区生态环境目的,为同类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摸清辽源市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进展和效果,本研究首次使用遥感技术进行全市范围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遥感监测,通过提取矿山地质环境专题信息,总结和划分辽源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典型模式,结果表明:辽源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进展较快,存在灾害治理型、公益园区型、功能改善型、景观再造型、矿山绿化型、综合治理型等多种模式,可以为其他地区提供典型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兖州市采煤塌陷地生态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兖州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的几种传统方法及生态治理模式。结合兖州市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实际情况,通过传统治理模式与生态治理模式在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效益对比分析,提出了采煤塌陷地以生态治理为主导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邵海林 《河南地质》2011,(12):34-34
日前,河南省财政厅下发通知,批准实施永城市申报的“永城市东西城区间采煤塌陷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项目”,并给予2011年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和价款地质环境项目经费9133.11万元。这是今年我省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工程安排投资最大的项目。  相似文献   

10.
张少才 《安徽地质》2021,31(2):169-172
通过对郞溪县某露采萤石矿开采形成高陡边坡(包括"倒坡")进行矿山开采现状、地质环境条件、边坡稳定性等综合分析,对"边开采、边治理"条件下高陡边坡(特别是"倒坡")的治理修复方案进行探讨,以达到有效消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和修复矿区生态环境的目的,同时也为同类型矿山开采边坡治理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自去年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以来,永城市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收缴工作成效显著,到今年7月底,已累计缴存治理保证金1.29亿元,为该市今后开展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实现矿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相似文献   

12.
巨野煤田开采区产生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尤其是地面塌陷问题非常严重。为了加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充分利用塌陷区内的土地资源,一井田被设为典型,用来研究采煤塌陷区动态治理可行性方案。结果表明,动态治理方案是可行的,该方案对鲁西南平原地区动态治理采煤塌陷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研究陕西渭北旱腰带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现状,梳理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析研究区矿山生态修复的水资源和土资源条件,建议在研究区采用植被功能优化技术、历史人文景观功能融合提升技术、硬岩边坡修复技术以及生产与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协同治理技术,推进研究区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蒋庄煤矿不断加大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作力度,本着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采取回填塌陷区、井下巷道矸石充填、挖深垫浅、借势利用四种模式,破解矿山地质治理难题,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5.
张江华  王葵颖  徐友宁  陈华清  乔冈 《地质通报》2018,37(12):2260-2263
矿业废弃地的复垦已成为中国当前面临的紧迫任务之一。针对青藏高原植物生长期短,矿渣的砾质性、松散性和土壤贫瘠性植被生长的自然环境的约束瓶颈,通过研究生态脆弱区矿业废弃地的修复治理进程,总结提出了青藏高原典型矿山废弃土地的生态修复和植被重建的治理模式,凝练筛选出关键技术,为高寒高海拔矿区的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6.
徐州煤矿采区地面塌陷与诱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江苏省徐州地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别论述了徐州地区煤田地下采煤历史、现状和煤矿采空地面塌陷的分布发育特征,阐述了塌陷区生态环境地质问题,提出了煤矿采空塌陷地质灾害的防治及塌陷区生态重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地下采空区及其引发的地面沉降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隐患,对生态环境危害极大,需要对其进行危险性评估和预测,并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遥感解译、水下测量、水工环调查、物探、钻探等手段对宿州市朱仙庄采煤沉陷区开展综合地质勘察,查明朱仙庄采煤沉陷区的地质灾害类型、分布与规模、沉陷现状及影响范围,为沉陷区地质灾害防治及综合治理、土地规划利用提供了依据。综合方法用于采煤沉陷区勘察效果好,可为今后开展类似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矿山经过多年开采,地下形成采空区,造成地面沉降,开展绿色发展、生态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冀中邢东煤矿由于长期开采,造成不同程度地面塌陷,不适于人类长期居住和农业耕作,邢台市经研究决定在采煤塌陷区建设中央生态公园——邢台园博园. 基于此,通过收集分析研究区内的地震、电法等物探资料,确定煤矿煤层赋存形态、采空区范围及富水情况,指导地面进行生态公园选址;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矿山生态修复进度. 研究表明:在矿区开展地震、电法工作查明煤矿开采生产情况,对科学规划地面矿区生态修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利用遥感技术实时动态监测矿山生态修复进程,可为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数据基础,对治理前后生态环境变化对比分析及效果评价提供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为了消除露天采石场残山存在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减轻废弃土石对大气的污染,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本文以东平县石灰石露天采场综合治理为例,探讨了硬岩场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综合方法,包括针对边坡进行放坡、对采坑进行推高垫低的工程施工方法,生态恢复物种的选取和培育方法等,为其它类似采石场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谭骏 《地下水》2023,(4):206-207+241
为了消除露天矿山存在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隐患,减轻废弃矿山对环境的污染,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本文以无为市石涧镇打鼓庙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为例,探讨了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综合方法,包括针对边坡进行削坡、对残丘采坑进行推高垫低、地形地貌整理、覆土复绿等工程施工方法,消除因采矿遗留的地质灾害隐患的同时提高了植被覆盖率和土地利用率,可为其它类似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