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引言瘟疫灾害(简称疫灾)是指由病毒、细菌、寄生虫等引起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大规模流行所导致的生物灾害,是人类面临的所有自然灾害中最顶级的灾害(龚胜生,2019).导致疫灾的病原体始终存在于自然界中,认识疫灾的时间演化和空间分布对人类社会防治疫灾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在减少医院对于灾害易损性获得的知识一定要传播和应用到该国的所有公共医疗部门。过去已经证明了不太复杂 (但并非不重要 )的医疗基础设施如 :协调官方办公室、仓库和血库 ,容易受洪水、地震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医疗部门对灾害的反应部分取决于预防工作的水平 ,也受医疗基础设施 (医院和小型医疗中心、实验室、血库、仓库等 ) ,即涉及该国医疗网络的所有组成部分的破坏程度的限制。在规划一个对灾害做出反应的完备的医疗部门时 ,需要了解设备的自然易损性的知识。已被检验和更新的紧急防护计划表明 ,当一所医院在…  相似文献   

3.
同志们: 一九九二年青海省重大灾害趋势会商暨学术研讨会今天开幕了。这是我省灾害防御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它对指导我省防灾减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借此机会,我代表省政府向大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敌,人类社会要发展就必须防御自然灾害,把各种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加强对各种灾害共性问题的研究,多学科协同作战,综合  相似文献   

4.
论城市应急避险场所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  周正 《地震工程学报》2005,27(4):374-376
做好减灾工作,加强应急避险场所建设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是落实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之一。1城市应急避险场所的性质笔者认为,城市避险场所的定义为:城市应急避险场所是为城市或城镇受到各种灾害侵袭而暂时离开居所的人群临时提供的、利用各种空旷场地和大型馆所预先设立的躲避灾难、居留和生活的公共场所。各种灾害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灾害、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等。受助人群包括当地居民以及受灾当地的外来人群。避险场所提供的是临时性的居留场所,其基本服务是政府免费提供的,一旦灾难结束或受灾家园得到重建,停…  相似文献   

5.
《地球》2020,(5)
正《潮州志》中有过这样的记载:"震山撼岳,拔木发屋,加以海汐骤至,暴雨倾盆,平地水深丈余,沿海低下者且数丈,乡村多被卷入海涛中。"这是一次台风引起的风暴潮带来的灾害,其危害程度"受灾尤烈者,如澄海之外沙,竟有全村人命财产化为乌有。"作为海洋灾害之首,风暴潮具有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2017年12月21日,美国德克萨斯理工大学(Texas Tech University)宣布开发出一种全新的体积采样模型,可用于计算自然灾害形成的碎片体积,并支持后续的碎片清理及城市恢复决策相关工作。该方法可以大大降低灾后清理评估的费用,并提升监测效率,已经成功在哈维飓风的灾害评估中发挥作用。强大的自然灾害如地震、龙卷风、飓风等都会给人类社区带来巨大的破坏,在灾害  相似文献   

7.
引言自然灾害随时都会发生。这些灾害包括 :洪水、滑坡、火山、地震和森林火灾。每年数百万欧洲居民面临着自然灾害及其带来的可怕后果。欧洲委员会在自然灾害方面的研究是以揭开灾害涉及的过程、全面的灾害评估、灾害预报和减轻灾害、灾害管理为整体目标进行的。目前 ,有大约 3 5个研究项目在大约 40 0 0万欧洲货币单位的整体预算的资助下进行。这些项目最近一些重要的研究结果总结如下。总体来说 ,许多成果反映科学成就为决策和有效的管理提供有用信息是值得的。1 洪水由于人类活动带来的后果和环境的改变 ,最近数十年在欧洲与洪水有关的…  相似文献   

8.
《自然灾害及其对策研究》由卢振恒、杨国军、李荣安等同志编译、由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40余万字,16开本,本文集全面介绍了日本自然科学研究的现状、课题、今后展望以及灾害对策,涉及到自然灾害科学的各个方面,如地震、城市、洪涝、强风、海象、火山、地基、冰雪、农林等灾害,以及灾害的人文社会科学等问题.较系统地探索了各种自然灾害的成因机理、影响范围及扩展机制,确立了灾害预测、预报和预防、减灾及控制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对灾害进行防、抗、救的对策途径及社会经济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土木工程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往往也是众多灾害的温床。首先给出了灾害的一般定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土木工程灾害的概念,阐述其特点、分类、成因及其防御技术。土木工程灾害本质上是由于土木工程抗灾能力不足导致的。不当的选址、不当的设防、不当的设计、不当的施工、不当的使用和维护管理都会造成土木工程抗灾能力的不足。许多所谓的自然灾害,包括伴随着地震、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现象发生的灾害,本质上都是土木工程灾害。土木工程灾害在世界各地频繁发生,是众多灾害中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类灾害。强调指出了只有依靠土木工程方法,人类才能减轻和防御包括许多自然灾害在内的各种土木工程灾害,并论述了研究与防御土木工程灾害的主要目标和相关的科学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前言在危及公共土木设施的各种自然灾害中,地震灾害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灾害。地震与季节、时间、气象条件完全无关,而且发生时几乎没有明显的前兆现象。在日本,从北海道至九州,几乎整个领土都有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可是,从一个地区来看,大地震的发生频度低,大地震袭击同一个地区要几十年一几百年才有一次,因而,同一代人经历过两次以上大地震的情况极其罕见。因此,过去的受灾经验很难用于下次地震。  相似文献   

11.
地震中的人员死亡人数是评价地震灾害受灾程度的重要参数。地震往往引起多灾种的复合灾害。地震人员死亡原因归纳为直接死亡和间接死亡。建筑倒塌、家具翻倒以及海啸、火灾等次生灾害是直接死亡的主要原因;而应激反应、病情恶化、孤独死亡等属于间接死亡。依据建筑法规建造安全建筑,树立复合灾害理念,重视灾害医疗救护等是减少直接死亡与间接死亡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引言美国地质调查局处理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山爆发、滑坡、海水腐蚀、野生植物疾病、自然火灾、地磁风暴等。这些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平均每年损失500亿美元。美国地质调查局考查灾害发  相似文献   

13.
正强地震引起严重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作为一种全灾种的自然灾害,既会导致房屋倒塌、道路中断等直接损失,也会引起一系列次生灾害。相对于光学遥感来说,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应用于地震灾害的监测与评估具有独特的优势:受雨雪等天气状况影响小、侧视成像能够更为全面地反映建筑物信息。然而,由于传感器、地域的不同,提取方法往往不具有较强的普适性。遥感影像的变化检  相似文献   

14.
发刊词     
《东北地震研究》2010,26(1):I0001-I0001
自然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据统计,我国70%以上的城市、5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气象、地震、地质、海洋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防灾减灾的意识一刻不能放松,防灾减灾的任务十分繁重。  相似文献   

15.
以汶川地震后受灾严重的北川县城为研究区域,应用面向对象的遥感分类方法,对福卫二号卫星多光谱影像进行灾害提取与分析。提取过程中在传统分类运用的光谱信息中加入影像地物的几何结构和纹理信息,运用多尺度分割、多层次交叉的地物分类模式,模拟人类思维,快速准确的提取了灾害区域的宏观受灾范围,为震后快速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陈晓利 《地震地质》2009,31(1):197-205
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都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活,影响到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如何预防和降低这类灾害的损失,是人类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巨大问题。中国也是深受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引发滑坡、崩塌众多,凸现了对这类灾害进行治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文中通过介绍日本Sabo works的发展和目前应用情况,为中国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国际地震动态》2005,(6):47-47
《民政部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工作规程》规定:我国对自然灾害的响应等级分为四级,不同程度的灾害发生后,都有较为规范的救助措施。我国自然灾害应急救助的制度化、体系化,为更好地应对和管理灾害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18.
《地球》2020,(5)
正毫无疑问,在自然力量面前,人类是弱小的。从古至今,人类经历了大大小小无数的自然灾害,这些灾害在给人类造成生命财产损害的同时,也让人们对自然产生了敬畏之心。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和探索也成为人类文化和科技发展史的一部分。在浩如烟海的成语中,有一些就是源于对自然灾害的描述。当我们对这些成语进行仔细解析时,你会发现很多成语并非夸大其词,而是对自然现象真实的记录。  相似文献   

19.
全球变化对人类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条件与人类活动加速全球变化的驱动下,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模式也在发生改变.自然因素尤其是气候变化将直接或间接影响许多传染病的暴发和传播.气温、降水、湿度和光照等气象要素通过影响病原体、宿主和疾病的传播媒介,从而改变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极端气候事件引起的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会直接对人类造成伤害并影响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地表生态系统包括下垫面类型和植被分布也会间接对传染病的暴发产生影响.人类活动也是影响传染病传播的间接动力.其中,国际化、普遍化的旅行以及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所造成的人口流动是传染病大规模传播的根本原因;快速城市化伴随的城市基础设施滞后以及城市边缘传染病的高风险将改变传染病及其造成死亡的模式;农业侵占、森林砍伐等土地利用变化,已经引发了一系列疾病暴发并改变了许多地方病的传播方式;飞速发展的航空、公路和铁路交通运输,不但加快了疾病传播的速度,也扩大了疾病传播的范围.另外,频繁的经济贸易增加了传染病暴发的可能性,为病原体远距离扩散、新型病毒随牲畜贸易沿途扩散等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20.
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震社会学课题组与有关方面协作,从1989年迄今,在学术书(期)刊出版社等出版社陆续编辑出版了一套“灾害学和地震社会学研究丛书”及其他有关图书共20多种,现将内容简介如下(目录表附后):一、灾害学和地震社会学研究丛书自然灾害,特别是地震灾害,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重大损失。为了减轻灾害损失,科学家们倡议20世纪最后10年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