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初步探讨了东海营养盐的分布,给出了不同层次的营养盐锋区,既可以作为区分水系的指标,又给出了不同水系的化学特征和运移的方向.初步研究结果与从水文学角度研究成果的基本分类相吻合.营养盐的断面分布表明化学要素的垂直方向结构,给出了化学要素跃层在不同海区的顶界和底界.特别是对黑潮主干区的黑潮表层水、次表层水、中层水和深层水的划分较为清晰.黑潮主干区化学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表明黑潮水的大洋水特征.  相似文献   

2.
新近纪大洋红层是一种在氧化条件下形成的红色-粉色-棕色海洋沉积物。白垩纪大洋红层研究成果众多,然而新近纪大洋红层研究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本文以新近纪大洋红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全球大洋钻探井位资料的分析,发现39个钻井含有新近纪大洋红层。通过对不同大洋区域、不同钻井内93个红层离散样品的主量元素CaO,Al2O3和SiO2含量进行三元图投点分析,将新近纪大洋红层分为铝质和钙质大洋红层,其中绝大多数为铝质大洋红层。进一步分析了部分钻井中离散样品的磁化率变化、反射光谱一阶导数曲线、热退磁曲线和交变磁场退磁曲线变化,结果表明新近纪大洋红层的致色矿物以赤铁矿为主。12个钻井中新近纪大洋红层离散样品的低总有机碳含量和低CaCO3含量指示较低的生物生产力,此外19个钻井中红层的沉积速率平均为4 mm/ka,而非红层的沉积速率平均为85.3 mm/ka,指示红层的沉积速率相对较低。总结和分析新近纪大洋红层的以上特征,本文认为较低的有机质堆积速率为铁氧化物(赤铁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氧化条件,使得沉积物中的铁氧化物在成岩阶段得以保存,最终形成全球分布的新近纪大洋红层。  相似文献   

3.
为分析夏季南黄海潮汐锋及其对浮游动物和初级生产分布的影响,本文利用2011年夏季航次的水文数据、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样品及叶绿素a资料,对南黄海潮汐锋区位置及小拟哲水蚤丰度和叶绿素a分布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夏季南黄海潮汐锋对小拟哲水蚤丰度和初级生产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调查水域存在明显的浅海潮汐锋;小拟哲水蚤丰度高值(18267ind/m3)出现在锋区,其低丰度值(1480ind/m3)出现于锋区附近混合区,两者之间相差1个数量级,其丰度由远岸层化区至锋区逐渐升高。叶绿素a表层浓度高值(4.7μg/L)出现在锋区附近层化区,锋区叶绿素a表层浓度较低(2.2μg/L)。锋区中出现小拟哲水蚤丰度高、表层叶绿素a浓度较低的现象,表明桡足类的摄食压力对初级生产具有明显影响。可见,潮汐锋是影响南黄海浮游生物分布的重要驱动因子。本研究可为深入探讨潮汐锋对跨锋区生物要素分布乃至海洋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重点研究西北太平洋长期验潮站海平面变化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所选站点多年平均变化速率为1.71mm/a。结果表明,近岸区、大洋沿岸区、大洋区主要周期均为12个月;近岸区、大洋沿岸区、大洋区部分低纬度站点存在6个月周期;所有站点都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周期信号;中高纬度地区年代际信号强于年际信号,热带地区年际信号强于年代际信号;近岸区、大洋沿岸区、大洋区站点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热带地区受ENSO影响强于中高纬度地区,热带大洋区受ENSO影响强于大洋沿岸区,热带大洋沿岸区受ENSO影响强于近岸区;受PDO影响较明显的站点位于25°N~40°N的中纬度地区。1993—2010年间,近岸区、大洋沿岸区、大洋区验潮站、大洋区T/P的主要周期均为12个月,但变化速率和季节变化振幅各不同,大洋区验潮站滞后其他区近1个月达到极值。  相似文献   

5.
如果有人问你:海水的盐度是多少?你怎样回答呢?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大洋水的平均盐度约为35,即每千克大洋水中的含盐量为35克。为什么要称“大洋水”和“平均盐度”呢?因为盐度在各个不同的海域、海区是不同的、变化的,即使在同一海区的同一地点,不同深度的水样中,盐度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甚至有  相似文献   

6.
大洋调查数据内容涵盖水文、气象、生物、化学、地质、地球物理等多个专业,数据类型多样,数据结构复杂,数据量大。自动、批量、快速、准确地加载数据是大洋数据管理与应用的基础。根据大洋调查数据的特点,通过分析各类数据的加载方式、加载流程、关键技术与实现方式,提出了文件加载、清单加载、抽取转换等不同的加载方式,设计并开发了大洋数据加载系统,实现了各类大洋调查数据向大洋数据库的自动加载,为大洋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7.
主编手记     
从全世界的海洋来看,不同区域的环境状况差异很大。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有自然地理因素,也有人为因素。我国国土周边的海,离大洋还很遥远,所以从地理上先天就决定了其深度和流动性比不上大洋,因此在营养物质交换和能量传递环流等方面会比大洋差  相似文献   

8.
海雾是在一定的水文条件和特定的天气背景下产生并维持的。世界各大洋主要雾区分布表明,冷暖海流交汇的海洋锋区,为海雾的生成提供了优越的水文条件,因为穿过锋区,水平方向的温度梯度很大;但也不是每天都有海雾发生,这与当时的天气条件如风场,近水层的大气温湿度以及空气的稳定度等有关。世界各地海雾的水文气象条件各有异同,本讲将以中国海及其临近海域海雾的水文气象特征为依据加以分析,同时介绍海雾的某些微观物理特征。 一、水文气象条件 (一)水温和水气温差 西北太平洋及其边缘海域的海雾,以平流冷却雾为主,尤其在多雾的春、夏季。产生条件是暖空气平流到冷海面上,因此它的生成与消散,必然与海表面温度,大气和海水温度差以及风场有关,当海面上的空气在平流冷却过程中,气温降到露点温度,空气方可饱和,如果露点温度恰好等于水温,那么低层空气凝结成雾是顺理成章的。但是,如果水温很高,而空  相似文献   

9.
基于海洋锋空间位置、水平分布结构和垂直扩展特征等时空特征参数,结合海洋锋空间结构几何模型,建立了区域海洋锋温盐三维结构快速重构特征模型,对黄海西部沿岸锋和东海黑潮中段锋锋区温度场进行了仿真计算,并与实测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实验结果表明: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符合较好,实验结果验证了特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海洋锋区声速具有明显的水平梯度变化,对声纳的水下探测和反探测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需要建立实时估计获取锋区水下温、盐结构的方法。海洋锋特征模型能够快速有效地重构海洋锋区温度场,为实时获取海洋锋水下结构特征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0.
如果有人问你:海水的盐度是多少?你怎么回答呢?正确的答案应该是:大洋水的平均盐度约为35,即每千克大洋水中的含盐量为35克。为什么要称“大洋水”和“平均”盐度”呢?因为海水的盐度在各个不同的海域、海区是不同的、变化的,即使在同一海区的同一地点。不同深度的水样中,盐度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甚至有人就同一地点、同一深度的海水在不同时间进行  相似文献   

11.
大洋型地壳     
范时清 《海洋科学》1979,3(1):62-62
大洋型地壳,亦称洋壳,是深海或大洋底部特有的地壳类型。洋壳与陆壳不同,洋壳缺失花岗岩层(硅铝  相似文献   

12.
黄海锋区环流与鳀鱼卵的聚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鳀鱼的补充量决定了黄海渔业产量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海州湾是鳀鱼传统的产卵场和育肥场。研究表明,鳀鱼生活史早期阶段在该海域的存留与观测到的海洋锋有关,海上观测证实了鳀鱼卵的分布有高密度的斑块,并且多存在于潮汐锋区;在夏季,锋区和鱼卵的高密度斑块都会向近岸移动。采用HAMSOM水动力模式(Hamburg Shelf Ocean Model)对黄东海的锋区环流及颗粒物输运进行了研究,以月平均风场及实测温度作为强迫。结果表明,锋区的射流和上升流都对鱼卵的输运有重要影响。锋区的剪切不稳定以及地形作用下的位涡平衡经常会产生辐聚和辐散的区域。数值实验的结果表明,对于鱼卵一类颗粒物的聚集,潮混合锋起了重要作用。当鱼卵进入辐聚区后,会被聚集到一起形成斑块。辐聚区有良好的觅食条件,有利于鱼卵的孵化和仔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大洋起源问题与地球地质发展史问题密切相关,是现代地质学或整个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关于大洋起源问题,目前尚处在学术讨论阶段,有许多不同的概念和假说。归纳起来,可分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利用穿过海洋锋区断面的实测CTD数据,确定了锋面的宽度、所在的位置以及陡度等特征参数,建立了海洋锋区声速计算理论模式。结果表明,此模式可以用来描述选定断面的锋面特性。将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二者符合较好。进而利用二维PE模型,研究了通过海洋锋面的声传播特性。结果表明,在声源深度为50m和发射频率为150 Hz的情形下,对不同接收深度,有锋面与无锋面时传播损失的差别最大约为20 dB左右。  相似文献   

15.
调查分析和大洋模式表明,中生代-新生代温暖气候条件下的大洋环流型式与现代明显不同。白垩纪无冰期可能是最有争议的时期。经向大洋热传递可以解释高纬度表层海水温度较高的原因,南北半球高纬度表层海水温度保持在10~15 ℃左右导致大洋热量由赤道向两极对称传递。有迹象表明,南部近极地大洋水温高于北部大洋。Sloan等(1995)提出,当大洋热反差减小时,向极地的热传递难以增强。与温室气体增多相关的大气层反馈现象可能是对极地气温增高的反应。白垩纪时期CO2含量增多常用于解释白垩纪-始新世出现稳定的温暖气候的原因。由于CO2诱…  相似文献   

16.
鳗鱼的补充量决定了黄海渔业产量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海州湾是鲲鱼传统的产卵场和育肥场。研究表明,缇鱼生活史早期阶段在该海域的存留与观测到的海洋锋有关,海上观测证实了鳗鱼卵的分布有高密度的斑块,并且多存在于潮汐锋区;在夏季,锋区和鱼卵的高密度斑块都会向近岸移动。采用HAMSOM水动力模式(Hamburg Shelf Ocean Model)对黄东海的锋区环流及颗粒物输运进行了研究,以月平均风场及实测温度作为强迫。结果表明,锋区的射流和上升流都对鱼卵的输运有重要影响。锋区的剪切不稳定以及地形作用下的位涡平衡经常会产生辐聚和辐散的区域。数值实验的结果表明,对于鱼卵一类颗粒物的聚集,潮混合锋起了重要作用。当鱼卵进入辐聚区后,会被聚集到一起形成斑块。辐聚区有良好的觅食条件。有利于鱼卵的孵化和仔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黄海南部及东海海洋锋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锋"是引用气象学的术语.但是,要想给海洋锋下一个简明扼要的定义,还是比较难的.然而,在实践中通过一些共有的特性来认识海洋锋的性质,还是比较容易的.前人通常把海洋锋视为毗邻的不同性质水团水平方向上的边界,或称界面.日本学者宇田道隆称为"流隔或潮隔".还有一些学者认为是两支流系的相接触线.严格地说,不论是界面或相接触线,都具有一定的宽度,整个宽度称为锋区.锋区具有激烈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对流和混合,且有辐合现象,水体稳定度减少.在整个海洋生物的食物链中,锋区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因此,海洋锋为当代渔场海洋学和海洋动力学研究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是海洋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文章总结回顾了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取得的成果和现状,提出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未来发展设想。多年滚动式发展的大洋矿产资源数据库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为大洋矿产资源评价、矿区圈定、海洋权益维护等领域提供了可靠信息保障和技术支撑。伴随大洋资料量的迅猛增长,用户需求增加,大洋矿产资源信息管理运行体系急需完善,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也要不断提高,才能满足社会对大洋信息的使用需求,更好地实现大洋信息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19.
借助GIS ArcView软件分析提取黑潮锋区域,将一定间隔的经纬度点的温度值生成等值线以此为研究对象,应用网格法计算了20°~30°N,120°~130°E范围内黑潮锋区50m和100m深处水温的分维值,100m深处的分维值波动较50m深处小,但整体上分维值较50m深处大。计算结果符合黑潮锋区强度的实际分布情况,初步认为分形维数能够表征黑潮锋强度,分维值随黑潮锋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0.
海洋环境中Nd的同位素组成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海水,海洋沉积物中的自生组分,生物壳体乃至全岩的Nd同位素组成可以反应大洋水体和沉积物的来源及大洋水体循环特征,因而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在综合近20年来关于现代世界大洋海水,Fe-Mn沉积,热液,热液沉积物及其它组分的Nd同位素的研究资料基础上,总结了不同洋区,不同深度海水的Nd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同时,依据Fe-Mn结壳及岩心中有孔虫的Nd同位素组成资料,总结了新生代以来世界海洋中Nd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