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东沿海地区基性岩脉地球化学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曹建劲  胡瑞忠  谢桂青  刘燊 《岩石学报》2009,25(4):984-1000
广东沿海地区基性岩脉的成岩年龄是146~54 Ma,主要形成于白垩纪,次为侏罗纪和第三纪。可将工作区基性岩脉的形成时代分为5期:第一期146Ma,第二期138~132Ma,第三期112~105Ma,第四期99~82Ma,第五期75~54Ma。根据K2O/Na2O比值和K2O含量,以及不相容元素分配模式的“Nb-Ta”异常,可以划分出两类基性岩脉。第一类K2O/Na2O比值<0.5和K2O含量<1.3%,在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图解中具有弱的“Nb-Ta”负异常。第二类K2O/Na2O比值>0.5和K2O含量>1.3%,在微量元素MORB标准化图解中具有显著的“Nb-Ta”负异常。在K2O-SiO2图解中,第一类基性岩脉样品落入中钾岩石范围,第二类基性岩脉样品落入高钾岩石或钾玄岩范围。基性岩脉分布的重要特点是中钾基性岩脉分布于本区北部上地幔拗陷区,而高钾基性岩脉分布于本区南部地幔隆起区或斜坡区。两类基性岩脉有着不同的岩浆来源。在本区北部,软流圈物质入侵和熔蚀Ⅰ型富集地幔混合形成中钾基性岩脉,随着时代的由老至新和熔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岩浆中Ⅰ型富集地幔成分增加。晚期,岩浆活动向连平、新丰一带迁移。在本区南部,软流圈物质入侵并熔蚀Ⅱ型富集地幔,形成具有软流圈物质和Ⅱ型富集地幔混合特征的高钾基性岩脉。随着熔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岩浆中Ⅱ型富集地幔成分增加,晚期基性岩浆活动向三水裂谷、南澳裂谷迁移。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作者在温州地区水文物探勘查的实例,分析讨论了沿海地区地下淡水资源的物探勘查方法及其效果,总结了温州沿海地区水文物探勘查的两种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3.
刘先锋  齐仲芝 《地下水》1995,17(3):127-129
从七十年代末开始,辽宁沿海地区海水入侵现象日益发展。1991年至1993年监测结果表明,辽宁沿海地区的大连、锦州、葫芦岛等地海水入侵总面积已达766km~2,其中侵及耕地58万亩,并使海侵区580眼机电井报废,减少水田面积300万亩,每年减产粮食1300万kg;工业上因地下水水质下降、水中含氯度高,生产设备受腐蚀,更新年限明显缩短,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了较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西昆仑乔尔天山-岔路口铅锌富集带取得找铅锌新突破,以该区1:5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为基础,部署1:5万化探普查项目,根据化探异常,筛选出以Pb为主的HS-10和HS-27综合异常,结合景观地球化学特征进行1:1万土壤测量,通过分析主要成矿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推断铅矿化体空间赋存位置,经系统地表和深部工程验证,发现甜水海铅锌矿和天柱山铅锌矿.甜水海地区找矿实践证明,重视区域化探异常筛选,逐步聚焦异常查证,选择最佳成矿有利部位进行地质调查和工程揭露,能有效提高找矿效率,缩短勘查周期.  相似文献   

5.
江苏沿海地区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环境地质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苏沿海地区深层地下水在开发利用过程中,由于开采布局不合理和存在“三集中”(开采层次集中、开采地段集中、开采时间集中)以及水文环境地质条件脆弱等因素,出现水位逐年下降,并形成区域性降落漏斗,致使部分地段地下水资源枯竭、水质成化和诱发地面沉降等诸多环境地质问题。本文着重分析沿海地区深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的6个阶段(初级、城市开采、城市超采、区域超采、区域控制开采和区域压缩开采阶段)、区域降落漏斗的3个发展过程(1986年、1995年和2002年)和因深层水超量开采诱发的水资源枯竭、水质成化和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发育特征及演化趋势,从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深层水的保护规划、浅层咸水、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强制节水、污水资源化和发展海洋性产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盐水泥浆在寿光沿海地区钻探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寿光地区卤水资源丰富,钻探施工中由于泥浆遭遇盐侵,导致钻探事故,甚至钻孔报废等情况。经过多次实验,总结出该区的泥浆配制方法:首先配制淡水泥浆,然后在泥浆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盐溶液和抗盐、提粘效果好的泥浆处理剂,从而配制成盐水泥浆。应用表明,该泥浆具有所用处理剂少,配制简单,易维护,抗盐能力强,抑制效果好,携带岩粉能力强,能有效地解决施工遇到的问题,保证了钻孔的顺利完工。  相似文献   

7.
中国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地面沉降系统防治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沿海地区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地面沉降和海平面上升已成为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地面沉降由于区域性和不可逆性,其危害是永久的;并由此将派生一系列相关的地质灾害及环境、社会问题。地势低平、地质环境脆弱的沿海地区,地面沉降系统防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理论,运用系统工程原理,对地面沉降进行了系统分析,全面提出了水资源管理和地面沉降系统防治的技术性对策和政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蔡田露  卢毅  刘明遥 《江苏地质》2021,45(3):290-298
地面沉降监测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是维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介绍了江苏沿海地区地面沉降多手段融合立体监测网络的发展过程及应用现状,探讨在地面沉降时空演变的当下,各种监测方法的适用性及优缺点,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可为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和发展提供借鉴与指导.  相似文献   

9.
张文渊 《地下水》1998,20(4):156-158,162
该文通过实例对沿海地区盐碱地综合治理电力排灌电力网设计中的电力负荷计算、电力线路布设、农村简易变电站以及线损变损等问题进行探讨,对沿海地区盐碱地综合治理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和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福建沿海地区芦柑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华 《岩矿测试》2007,26(4):269-274
通过福建省沿海地区不同地质环境区芦柑果实、叶片、果园土壤营养元素含量的对比,在芦柑品质评判、土壤和叶片营养诊断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芦柑品质和产量的地貌、地质、地球化学因素。认为农作物营养平衡是制约农产品品质、产量的主要因素,而地质地球化学环境是影响农作物营养平衡的主要因素,其中土壤pH值偏低和ca等元素缺乏对芦柑品质影响最大。提出了优质高产芦柑果园土壤营养元素全量的诊断标准。土壤pH值偏低和ca等元素缺乏问题对柑橘生产的影响可以通过土壤改良、合理施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国际地球化学填图计划(IGMP)已在全球范围内实施,针对地球化学制图存在的某些问题,系统地提出了数据分幅标准化的区域编图设想,阐明了标准化制图的统计学原理及编图步骤。以鲁西Au等14种元素的标准化区域地球化学图在金矿系列综合预测中的应用为例,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1:25万项目GZTR20070117)中昌吉部分区域的地球化学土壤表层样Cu化学分析数据,利用MAPGIS软件中的GRD模型生成化探异常图,为找矿、环境地球化学质量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海平面上升已引起各国政府和科技界的高度关注。预计未来30年,浙江沿海海平面将比2009年升高88~140 mm。海平面上升与浙江沿海平原地面沉降迭加将进一步恶化地质与生态系统,引发许多灾害问题,制约沿海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就如何应对海平面上升与地面沉降迭加引发的地质灾害链与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要从地球系统科学角度,重视对陆-海相互作用机制与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着手考虑建立陆海(包括入海河流)统筹的海岸带地质与生态环境监测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4.
江西弋阳存在与浙江陈蔡群相对应的两类斜长角闪岩 ,Ⅰ类为由拉斑玄武质岩石变质而成的正变质岩 ,Ⅱ类为由白云质泥灰岩经变质而成的副变质岩。通过对两地斜长角闪岩原岩的化学成分、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同位素及同位素年代学的对比研究 ,发现浙江陈蔡群的Ⅰ类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大洋拉斑玄武岩 ,江西弋阳Ⅰ类斜长角闪岩原岩为岛弧拉斑玄武岩 ;显示两地Ⅰ类斜长角闪岩产出于不同的构造环境 ,并于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共同受构造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5.
叶柱才  王会锋 《物探与化探》2003,27(6):423-424,427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森林沼泽区开展1:20万区域化探4个不同阶段工作方法技术及效果的回顾和总结,认为在不同时期的工作方法技术随着对森林沼泽区这一特殊景观的认识不断加深,其工作方法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发现矿点8处、矿化点17处,其中,银锌矿17处、金矿1处,取得了较好的地球化学勘查成果,所完成图幅较客观地反映了工作区区域构造、成岩成矿作用的表层地球化学面貌,大大提高了地球化学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内蒙古东部森林沼泽区开展1∶20万区域化探4个不同阶段工作方法技术及效果的回顾和总结,认为在不同时期的工作方法技术随着对森林沼泽区这一特殊景观的认识不断加深,其工作方法技术也在不断改进,发现矿点8处、矿化点17处,其中,银锌矿17处、金矿1处,取得了较好的地球化学勘查成果,所完成图幅较客观地反映了工作区区域构造、成岩成矿作用的表层地球化学面貌,大大提高了地球化学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相似文献   

17.
海水入侵是人类经济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共同引发的一种地质灾害。福建省海岸带地质环境背景复杂,可将其海水入侵现状,对区内海水入侵进行了分类,初步分析了海水入侵的形成条件及其原因,并针对性提出今后进一步勘察与防范海水入侵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方 《第四纪研究》1997,17(4):367-375
针对目前对大陆架砂成因问题的争议,本文从海陆过渡带动力关联的统一的环境体系,选取环境相关的海岸与大陆架砂质沉积做对比分析,获知东海大陆架砂的沉积特征和形成环境不具备高度的均一性,因而不是统一的大规模风成堆积,它们基本上均属于河口海岸-浅海环境下的产物。据大陆架砂的沉积特征以及当代关于沙漠化概念的内涵,质疑东海大陆架"沙漠化"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藏东"三江"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根据藏东"三江"地区 1:20万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从地球化学勘查角度对该区矿产资源及找矿潜力进行探讨。有关地球化学勘查成果,对"三江"地区基础地质的研究及矿产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浙东火山岩型银矿成矿条件及勘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区火山岩型银矿赋存于上侏罗—下白垩统陆相火山岩中;由于中生代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大陆边缘火山岩浆活动强烈.嵊县—黄岩地区由于断裂为造、火山岩发育而形成南北向的矿化集中区.成矿与火山岩浆活动晚期的潜火山岩、脉岩有关.属于浅成中低温热液矿床.根据矿床围岩蚀变、矿化类型及成晕元素的分带规律,可指导找矿及预测隐伏矿床.并初步建立了勘查模式.总结了成矿预测、综合找矿、详细评价三个层次的勘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