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口服免疫型药物对养殖中国对虾病害防治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88,自引:7,他引:88  
于1992年8-9月在山东乳山县海阳所镇虾场,使用复合口服免疫药物防治中国对虾病害,在现场观察对虾的发病情况,生长及增重速度;在实验室测定对虾血淋巴中的抗菌、溶菌活力和酚氧化酶活力。研究,对虾服用“口服免疫型”药具有明显的抗病防病能力及促生长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虾口服复合免疫药物“虾康素”后,于第1,3,5,7天分别测定了中国对虾血清中髓性过氧化物酶(MPO),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结果表明,血清中MPO,SOD和CAT活力在第1,3,5,7天时均与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极显著。血清中PO活力仅在第1天时,血细胞中PO活力则仅在第1天和7天时,实验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3.
箫歌 《海洋与湖沼》1994,25(1):113-115
随着对虾人工养殖企业化的发展,疾病特别是大规模暴发性流行疾病成了阻碍这一海洋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东南亚某些国家和地区以及台湾省,由于虾病的严重不得不转营其他养殖种类。因此,对虾病害的病因及防治成为我国乃至国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早在80年代初,中科院海洋所以李光友研究员为主的课题组,面对方兴未艾的中国对虾养殖业,即以科学工作者应有的远见,提出如何提高养殖虾贝的品质,如何通过提高养殖生物自身抗病能力而达到预防病害的目的。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国际上未见无脊椎动物免疫成功的情况下,确立从提高虾贝…  相似文献   

4.
久效磷对中国对虾血淋巴酚氧化酶活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初步研究了低浓度久效磷胁迫对中国对虾胁迫对中国对虾血淋巴酚氧化酶(PO)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久效磷短时间胁迫,对中国对虾血淋巴的PO活力有刺激增强的作用;增大药物浓度和延长胁迫时间,可使其活力降低,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和胁迫时间的延长,这种降低作用逐渐增强。因此认为,久效磷胁迫会抑制机体识别和清除病原体的能力,将可能导致对虾疾病的发生,是虾病暴发的可能诱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对虾血细胞中酚氧化酶活力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脊椎动物血淋巴中的酚氧化酶的研究已有大量资料,不少学者[4,7,8]认为黑色素的聚集与昆虫伤口愈合、结节形成及包被作用有联系,而黑色素的聚集则与昆虫血淋巴中的酚氧化酶及其底物相关。程振衡和梁子才[1]他发现在亚洲玉米螟血淋巴中的酚氧化酶可以粘附到酵母菌细胞表面。在水生无脊椎动物中,有关酚氧化酶的研究报道甚少,特别是对虾酚氧化酶的特性研究,还未见到这方面的有关资料。本文报道中国对虾(Penaeuschinesis)血淋巴中血细胞内的酚氧化酶的存在及各种因子对其活力特性的影响。1材料与方法1.1实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对虾血细胞及其免疫研究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李光友  王青 《海洋与湖沼》1995,26(6):591-597
于1991年3月-1992年4月青岛近海及一养虾场捕集中国对虾亲虾和越冬亲虾,以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中国虾的血细胞形态及其亚显微结构;研究定量测定细胞吞噬活性的方法。结果表明,中国对虾血细胞分3种:无颗粒细胞,呈球形或梭形,胞质不含颗粒粒;小颗粒细胞及颗粒细胞,卵球形或椭球球形,胞质含有电子致密颗粒,颗粒可分均匀、非均匀的;小颗粒细胞质富含线粒体,可能与它对异物敏感易发生胞吐作用有关,该细胞是识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虾酚氧化酶的部分生物化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海捕中国对虾(Penacus chinensis)为材料,运用离心、凝胶过滤柱层析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的方法从对虾血淋巴中部分纯化出酚氧化酶。实验又以L-DOPAC为底物,分析各种因子对其活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酚氧化酶的最适pH值约为6.0,最适温度为40℃,Cu^2 能强烈抑制酚氧化酶的活性,而Mg^2 则能促进其活性,表明酚氧化酶可能是一种金属酶。  相似文献   

8.
复合免疫药物对中国对虾血淋巴抗菌溶菌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对虾口服复合免疫药物“虾康素”后,于第1,3,5.7天分别测定了中国对虾血清中抗菌活力、溶菌活力和酸性磷酸酶(ACP)活力。结果表明,血清中抗菌、溶菌活力和ACP活力在第1,3,5,7天时均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并且均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用96孔酶标板法测量单尾中国对虾血淋巴上清液抗菌(Uα)应力和过氧化酶活性。实验表明,该法具有以下优点:1)可测定大批单尾对虾血淋巴上清液的抗菌活力,酚氧化酶活性;2)所需对虾血淋巴上清液微量化;3)用酶标仪读取酶的活性,减少了不同试验者人为读数时的误差;4)重复性高。  相似文献   

10.
过过氧氧化化物物酶酶((PPOODD))广广泛泛存存在在于于真真核核生生物物体体内内 ,,在在清清除除自自由由基基 ((OO - - )) ,,防防止止生生物物分分子子损损伤伤方方面面有有十十分分重重要要的的作作用用。。因因此此通通过过测测量量对对虾虾血血淋淋巴巴的的过过氧氧化化物物酶酶活活性性大大小小可可以以推推测测对对虾虾的的生生理理状状态态 ,,甚甚至至可可用用其其辅辅助助检检测测或或诊诊断断对对虾虾病病害害的的生生理理指指标标。。丁丁美美丽丽等等采采用用改改良良的的连连苯苯三三酚酚自自氧化化法法测测定定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对虾血淋巴蛋白质、葡萄糖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罗日祥 《海洋与湖沼》1996,27(5):476-480
于1992-1993年5月和10月,在胶州湾捕捞中国对虾亲虾,9月在莱州和胶南采集的人工养殖中国对虾,采用双缩脲法测定其血淋巴中的血清总蛋白含量,用0-TB法测定血清葡萄糖含量,并研究注射灭菌海水、海洋弧菌后,对中国对虾血清总蛋白含量和血清葡萄糖含量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2.
以海捕中国对虾亲虾为材料,对其血淋巴中的抗菌、溶菌活力及酚氧化酶活力进行测定,并研究经注射大肠杆菌、海洋弧 菌及酵母聚糖等糖等刺激物以后,其活性的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适当的免疫刺激可提高对虾自身的抗病能力、为免疫药物的研究制造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海捕中国对虾亲虾(1992年4月捕)为材料,对其血淋巴中的抗菌、溶菌活力及酚氧化酶活力进行测定,并研究经注射大肠杆菌、海洋弧菌及酵母聚糖等刺激物以后,其活性的变化规律等。结果表明,适当的免疫刺激可提高对虾自身的抗病能力、为免疫药物的研制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中药制剂对中国对虾免疫活性物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罗日祥 《海洋与湖沼》1997,28(6):573-578
分别于1994年和1995年9-10月以胶州湾海捕中国对虾为材料,取其血淋巴测定血凝素活力,溶菌活力,并以投喂添加VC,VB6,中药制剂1号,中药制剂2号的药饵17d,25d后的免疫性的活力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对虾受精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于1988-1991年在青岛对中国对虾进行受精能力和受精生物学的研究。对虾采用加温和不加温培育,然后用人工授精法--水域法和滴管法授精研究精卵受精能力;应用扫描和透射电以及石蜡切片技术,精卵的形态结构和受精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水域法授精,精子入水后3h仍具有受精能力;卵子入水后1min之内受精率最高只达62.7%。而滴客法授精,受精率最高可达到98%。平均值也在60-80%之间。保持在低温的亲虾  相似文献   

16.
皱纹盘鲍经诱导后血淋巴中一些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于1995年11月在山东荣城大鱼岛鲍养养殖厂采集皱纹盘鲍,以大肠杆菌,弧菌为诱导物,将鲍分为三组分别进行注射,在注射后的5,18,32,50h分别取鲍血淋巴,测定其抗菌,溶菌,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并研究注射组各项活力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刺激可增加皱纹盘鲍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对虾肝胰腺细小病毒的纯化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1991年9月-1993年底,利用在青岛市沙子口对虾养殖场采采的中国对虾病虾肝胰腺样品,采用一种改进的酒石酸钾-甘油密度梯度离心法,对原先称之为肝胰腺细小样病毒的一种对虾病毒进行纯化。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提取病毒核酸用不同核酸酶处理并结合电泳等方法,对病毒的基本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特性作鉴定,结果表明,用酒石酸钾-甘油密度梯度离心法,可获得良好的病毒纯化效果;纯化后的病毒颗粒显示正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虾幼体中肠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95年4月,在山东日照市涛雒对虾育苗场采集中国对虾各期幼体,采用超薄切片和电观察的方法,对其中肠结构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幼体的中肠肠壁由3部分组成,即肠上皮、基膜和肌层。中肠上皮细胞具发达的微绒毛,胞质中富含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及酶原颗粒等,它由两类细胞组成。第一类细胞在发育早期占多数,随着幼体的发育逐渐减少,至仔虾期后,肠上波完全由第二类细胞组成,基膜分为内、外两层,且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对虾输精管结构及精子形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集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中国对虾输精管结构及精子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输精管可分为近端、中间、远端输精管及壶腹4部分,输精管壁各部分的基本结构相似,但分泌结构的结构有较大的差别。输精管自中间膨大部开始,管腔逐渐被一隔膜分为大小不等的两部分,较大的腔内充满了很多精子,输精管较小的腔内充满胶体状物质,中国对虾精子细胞在精巢内产生,在两条输精管内逐渐发育,经过细胞质的分化并与精子外部进行物质的交换,形成顶体、亚顶体及棘突。核的变化则经历了染色质的解凝和核膜的消失,最后形成成熟的精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