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工程地质学,在地质学科中是一门比较年青的学科。从世界范围来看,工程地质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仅有近六十年的历史,而在我国还要晚些。但属于工程地质范畴工作的开展,在我国还是很早的。 一、历史回顾 我国有着扬名全球的古代灿烂科学文化。长城,大运河,灵渠及都江堰为举世闻名的我国古代四大工程,反映了我国古代在工程地质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在我国,自觉地把地质学的知识应用于工程活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程地质学始终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尤其是工程建设中的科学技术问题,经历了初期缓慢发展到逐步成熟的过程。本文根据中国工程地质领域自1987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至2021年期间获资助项目,系统分析了35 a来我国工程地质学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的演进。研究发现,工程地质学的发展经历了从地质现象表征到地质规律总结,再到机制探索等阶段,呈现出国家战略的主导性、灾难性事件的驱动性、研究趋精细化和复杂化、学科发展的阶段性,以及受资助单位的集中性等特点。未来中国工程地质学发展,应基于地球系统科学理念,推动工程地质学研究思维方式和研究范式的改变;打破学科间壁垒,加强工程地质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通,丰富并深化工程地质学的发展,使得工程地质学向着更科学、更具有多学科融合特点的方向发展,并催生新的科学生长点;抓住数据革命契机,开辟工程地质学研究新途径;始终结合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加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推出新理论,解决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谷德振 《地质论评》1982,28(2):180-183
工程地质学,在地质科学中是一门比较年青的学科,但它在国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世界范围来看,工程地质学成为独立的学科仅有近60年的历史,而在我国,还要晚些。但属于工程地质范畴的工作,在我国还是发展很早的。  相似文献   

4.
1982年11月在湖北省孝感地区召开了“全国环境工程地质学术座谈会”,这次会议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它是近几年来第一次云集国内工程地质教学、科研,生产单位的专家、教授、学者的一次盛会。主要是共同探讨环境工程地质学的概念、学科范畴、发展方向和当前开展环境工程地质工作的重点和建议。无疑这次会议标志着我国环境工程地质学已经破土萌芽,而且必将随着“四化”建设的进展茁壮成长。会议涉及的学  相似文献   

5.
论文以翔实丰富的材料和国外典型事例,详细介绍了工程地质学的产生、发展与成熟过程。结合经济建设,介绍了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水平与现状,提出服务于四化建设的八大工程地质问题和深入开展工程地质学研究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这门学科自五十年代开始在我国发展起来,尤其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在工程地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地质工程”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本文辩证地论述了作为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学科生长点的地质工程的产生及发展过程,阐述了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以及辩证地分析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工程地质学的任务是研究工程建设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研究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工程结构和地质结构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进行工程地质评价,为工程的规划、选址、方案布署、设计、施工和正常运营提供科学的依据。 我国工程地质学作为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8.
许强 《工程地质学报》2012,20(6):1087-1095
第9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于2012年10月在青岛召开。本文以本次会议所发表的论文和参会者所作的主要学术报告为基础,结合作者对近年来我国工程地质学科发展情况的认识,对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分析认为,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工程地质学科发展的实际需求,促使工程地质学科发展呈现出如下新趋势、新特点:(1)研究领域从陆地向海洋进军,从山区向城市扩展。海洋工程地质和城市工程与环境地质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热门研究领域和方向。(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尺度从工程规模的中观尺度逐渐向整个地球系统的宏观尺度和向矿物颗粒、晶粒甚至是分子、原子结构的细观和微观尺度延伸和扩展。(3)工程地质学的探测试验仪器由主要从国外进口逐渐向自主研发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仪器设备在本领域将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最后,指出了工程地质学今后仍需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工程地质学发展趋势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发展的新阶段,它囊括并发展了工程地质学的所有问题。作为研究工程建设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环境工程地质学,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为工程环境灾害学──一方面,由于各种自然环境恶化和灾害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环境恶化链、灾害链),研究似宜不限于地质环境和灾害(当然后者仍是重点),而适当扩大至土地环境、水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一门应用地质学的环境工程地质学及其母学科工程环境灾害学将具有力学、地理、经济三大支柱,首先力求地质学与地理学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另一方面,由于各种人类活动间的相关性和因果性(活动链),所研究的人类活动似宜不限于工程建设和运行,而适当扩大至采矿和水事活动,包括开采地下水和排污。后者引起的环境恶化和灾害尤为严重,正酿成危机。其根本出路不仅在于科技进步,而且在于文化调节,力求科技与文化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全球大规模工程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地质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同时,在很多新型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学科领域交叉等问题,又对工程地质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就近10年来《Nature》和《Science》两本国际著名杂志所关注的有关工程地质的热点科学问题展开综述,并对其反映的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方向进行了归纳和展望,比如越来越重视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研究,积极寻求各种途径来避免自然灾害的发生,或者通过努力把损失降低至最小,学科交叉渗透增强,国家集体参与等。  相似文献   

11.
环境地质学的现状及发展方向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环境地质学是一门应用地质学科,是地质科学和环境科学两者相互渗透、重新交叉组合而形成的一门新的边缘学科。它以人-地质环境系统为对象,研究地质环境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相互作用及其发展、演化趋势,重点是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和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协调人-地质环境关系,有效地预防地质灾害和环境地质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区域工程地质,环境工程地质论文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次大会收入本专题论文70篇,约占大会论文1/3,反映了当今工程地质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题。可将之分为下面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地质灾害研究(29篇),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与地震工程地质(22篇),城市与区域环境地质研究及质量评价(16篇),近海区域工程地质调查和环境地质编图(3篇)。本文对该专题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论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国煜 《江苏地质》2001,25(4):196-199
概括和总结了我国工程地质50年来的发展历史和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分析认为,岩土特性成因控制论、岩土体稳定性的结构控制论和人地协调论是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强调了在基本理论和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创新发展,是工程地质向新水平迈进的重要途径,并以优势面理论为例作了介绍说明。同时对我国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方向和前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中国21世纪若干重大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21世纪中国的大规模的国家建设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量的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 2 1世纪中国西部高山峡谷地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 构造活动带岩土体动力稳定性, 高地应力下岩体应变储能与岩体性质, 高陡边坡的变形及尺寸效应和动力稳定性, 深埋长大隧洞的地温与地压, 深埋隧洞岩体结构探测与施工地质超前预报, 大跨度复杂洞群变形与稳定性的群洞效应, 冻土的冻融变形、稳定性及其处理技术, 可溶岩岩溶规律与岩体利用问题, 河床深厚覆盖层的处理与利用等问题; 中国东部及沿海地区工程地质问题包括: 高速交通网建设中软土地基变形与稳定性及处理技术, 深井采矿中软岩巷道大变形与处理技术, 深厚松散堆积层上大型桥梁桥基变形与稳定性, 海底隧道围岩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 城市多层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工程地质问题等; 此外, 水土流失与北方大规模荒漠化问题, 黄河下游地上悬河与长江下游塌岸和堤防稳定性问题, 黄河断流引起的下游地区环境问题, 我国北方干旱地区水资源长期匮乏问题, 城市化中的环境破坏与污染控制等问题, 将是中国 2 1世纪突出的环境问题。中国工程地质工作者应当在结构土力学与岩体结构力学、工程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与工程地质动力学、人 地相互作用机制与环境工程地质学、地质工程理论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关于环境地质学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简要阐述了作者对有关环境地质学的一些基本问题的见解,包括;环境地质与地质环境的科学涵义;环境地质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地质环境保护在整个环境保护中的应有地位;地质灾害的形成步骤及其防治途径;环境地质学的亟待完善领域等。同时也涉及整个环境科学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论文简述了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历史发展,着重论述了城市地质工作的内容,指出我国城市环境地质中存在的问题。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及水资源短缺、城市废弃物处置以及特殊岩土环境问题。为了提高城市规划和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仅从以下5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的方向:(1)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资源综合调查评价;(2)城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3)城市群、城市密集区环境地质适宜性综合评价;(4)城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5)城市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7.
矿山的环境地质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谷先 《湖南地质》1990,9(1):78-80
矿山采选冶事业发展,废水、废渣、废气排放量增加,对矿山环境造成污染,为科学地进行矿山环境治理,需开展矿山的环境地质研究,其任务是:(1)开展矿山初始时的环境地质调查,以利于查明环境污染程度,(2)编制矿山有关的环境地质图件,(3)研究矿山采选冶过程对矿山环境地质条件造成的影响,(4)研究矿山向城市化发展将出现的环境地质问题。湘西金矿在环境治理上取得一些成效,但环境地质问题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环境地质工程:环境地质学与工程的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平根 《地质论评》1998,44(3):281-288
本文就环境地质及环境地质工程的基本涵义,环境地质工程的特性、内容及分类等进行了探讨。环境地质工程是指防治地质灾害和其他不良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工程技术体系,它是以环境地质学为理论基础,是环境地质学与工程的结合。它不是一项简单的、规范的工程,而是一项具有公益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特点的系统工程。环境地质工程包括区划与管理,以及勘测、设计、施工、监测、监理。其中监测和监理贯穿于勘测-设计-施工全过程。文中还提  相似文献   

19.
2019年10月18~20日,第二届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ISMEG 2019)在中国大连成功召开。本次研讨会是在国际工程地质与环境协会(IAEG)架构下由海洋工程地质委员会(C34)主办,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承办的全球性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研讨会以"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工程地质"为主题,针对海洋土工程性质、海洋地质灾害与工程防护、海洋工程地质原位勘测、监测与试验模拟、海洋资源开发水动力环境与作用、海床沉积物和天然气水合物开采、海洋工程结构基础、海流-结构-海床相互作用等7个专题设置了10个特邀报告、21个主题报告及71个学术报告。作为国内外海洋工程地质研究者交流、分享、合作、创新的平台,国际海洋工程地质学术研讨会二度在我国召开,是对我国海洋工程地质学科快速发展的肯定,同时也对我国海洋工程地质研究取得高水平成果和成果转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