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谈谈e-T与T-Td     
陈丙申 《气象》1981,7(3):10-11
e-T与T-Td,是两个形式不同的用来表征大气干、湿程度的物理统计量。关于e-T及其物理意义,已有不少同志从不同的角度讨论过。这里我们仅分析e-T≥0与T-Td≤5时的关系,和其在不同温度区间时对未来24小时内降水的预报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用百叶箱干,湿球温度表测湿有: e=E'-AP(T-T')(1)式中E'为湿球温度T'时的饱和水汽压(毫巴);P为气压(毫巴);A为湿度系数(当百叶箱内的平均风速为O.8米/秒时A取值0.0007947);T为干球温度(℃);T'为湿球温度(℃)。 我国平原地区气压接近于1000毫巴。为了讨论方便,若把A取值O.0007947和气压取值1000毫巴代入  相似文献   

2.
方差不相等的双样本回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叶家东  范蓓芬 《大气科学》1981,5(2):214-224
在人工降水试验效果的区域雨量回归分析中,当余方差不相等时,通常的多个事件检验法就不适用。本文在Welch检验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余方差不相等时适用的双样本回归分析方法,并且指出,我们根据双样本回归分析提出的统计量(19),当余方差相等时要比多个事件检验法的统计量(6)有效。 利用双样本回归分析,对福建古田地区人工降水随机试验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人工降水引起的目标区平均相对增雨量随着对比区自然雨量的增大而减小。当对比区为小雨(x′<2毫米/小时)时,催化效果显著(α=0.05),相对增雨量达20—81%,但绝对增雨量不大。只有0.44—1.15(毫米/3小时),而当对比区雨量x′>2.8(毫米/小时)时,催化效果就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斯公望 《气象》1977,3(6):14-14
在县气象站天气预报实践中,广大气象员创造性地使用了e-T这样一个预报指标,它是用以毫巴为单位水汽压值(e)减去同一时刻的以摄氏度为单位的温度值(T)。实践证明这是一个预报降水及降水量大小的比较有效的预报指标之一,因此在县站预报中有广泛的使用。(编者注:e和T不是同一量纲的物理量,在数学上二者是不能相减的。可以把e-T写成e-aT或be-T,a的量纲为毫巴/℃,b的量纲为℃/毫巴。如e以毫巴为单位,T以℃为单位,则a、b的值为1。为了简化起见,可写成e-T)。  相似文献   

4.
吕伟林 《气象》1980,6(11):9-9
我们知道,干空气在垂直上升运动中,由于周围气压不断降低,干空气块向外膨胀作功,需要消耗内能而降低温度,在单位高度内降低的温度值称干绝热直减率(γd),此值根据理论推算为γd=0.98℃/100米。而未饱和的湿空气在垂直上升运动中,其露点温度也随高度而降低,其值约为γ_z=0.17℃/100米。在近地面的实际大气层中,绝对干的空气是不存在的。可是未饱和的湿空气在垂直运动中,只要没有水汽凝结(蒸发)现象产生,其温度随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干空气是大致一样的,即也遵循γd=0.98℃/100米的规律。 一块未饱和的湿空气,它在地面附近时的温度为t,露点温度为td。在其绝热上升中,气温和露点温度遵循各自的递减率,且γd>γz。因此,上升到某一  相似文献   

5.
胡辛陵  顾逸华 《气象》1980,6(4):4-4
相似分析是天气预报的基本方法之一。长期以来,我站以相似分析的思路,制作了各种长中短期预报工具。下面介绍用多要素编码相似分型,建立天气转移概率矩阵作晴雨预报的作法。 我们取1959—1974年历年的6月11日—7月10日共450天的逐日08时绝对湿度和温度之差(e-T),气压(P)、24小时变压(△P_(24))等三个因子分别编码(见附表)。  相似文献   

6.
《气象》1978,4(12):26-26
江西省景德镇市气象台测报组的同志们,针对有时常用表上查不出绝对湿度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比较简易的求算方法,即: 设e_1=E_1′-AP(t_1-t_1′), e_2=E_2′-AP(t_2-t_2′) 又设t_1-t_1′=t_2-t_2′则e_1=E_1′-E_2′ e_2…(1) 选择t_2及t_2′的条件是:t_1-t_1′=t_2-t_2′,并为查算方便,使t_2尽量接近t_1。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普适的概念、理论、方法,使大气环流和其它气候场的季节突变定义建立在客观定量的基础之上。首先提出用两个场的相关系数R作为其相似性度量,也可以用规范化的两个场之差的根方值d作为差异性的度量。当存在着冬、夏季的典型场F w和F s时,取任何时刻t函数F与F*=(Fw+Fs)/2之差F′w=Fw-F*的相关系数R w(t)及标准根方差d w(t)可以作为F与其冬季典型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度量。R w与d2w之间有一定关系,一般只研究R w即可;其次引出了季节突变性的度量概念、理论、方法;第三,根据2007年的数据资料给出冬夏典型场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果成  吕文德 《气象》1981,7(10):28-28
为了简化Tm值的计算方法,我们提出了用t t_(12)值代替Tm值查算气压高度差订正值的方法。 大家知道,Tm=(t t_(12))/2 h/400 (1)式中Tm为气柱平均温度,t为观测时的气温,t_(12)为观测前12小时的气温,h为气压表水银槽拔海高度。 我们可以把上式改写为: (Tm-h/400)×2=t t_(12) (2) 这样在查气压高度差订正值时就不用计算Tm值,只要计算出t t_(12)值就可以了。 具体做法是先用已做好的气压高度差订正表中的  相似文献   

9.
我国北方地区植被总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通过集成Terra MODIS卫星影像数据与地面通量台站的观测数据, 改进了基于遥感的VPM光能利用率模型, 模拟了我国北方地区2008年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 (GPP) 的空间分布与季节变化。研究表明: (1) 我国北方地区植被GPP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东高西低的特征, 年均值为518.36 g/m2 (C重量, 下同)。 (2) 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植被类型的GPP有较强的季节动态, 大体上都表现出单峰变化趋势。GPP值按照由大到小顺序依次为: 夏绿阔叶林 (DBF)>针阔混交林 (MF)>农田 (Crop)>落叶针叶林 (DNF)>常绿针叶林 (ENF)>草地 (Grass)>稀疏灌丛 (Oshrub)>裸地或稀疏植被 (BSV)。(3) 整个区域的GPP季相变化表现为: 夏季最高, 达到32.80 g?m-2?(8 d)-1, 为全年最大值; 春季GPP为5.67 g?m-2?(8 d)-1, 与秋季的5.08 g?m-2?(8 d)-1较为接近, 冬季GPP最弱, 仅为0.07 g?m-2?(8 d)-1。与通量台站实测值及前人研究结果的比较表明, 本文所模拟的GPP与观测值之间的相对误差绝对值多小于15%, 表明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可靠性。这说明通过集成遥感观测数据与台站观测数据的方法来模拟GPP, 可以较准确地模拟区域尺度的GPP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 这为深入研究陆气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以多种物理量诊断分析大尺度环境场有利于产生暴雨的基础上,采用本站地面湿有效能量A_(mk)及其饱和能差A_(mk)~3—A_(mk),进行点面结合预报本站降水(暴雨)。结果发现,饱和能差逐日演变给判别未来降水的有无与估计降水起讫时间提供了参考依据,饱和能差演变曲线峰谷点位相一般要超前于能量演变曲线,两者配合分析,对由晴转雨的转折性暴雨具有明显的预示性,经业务使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基于探空资料因子组合分析方法的冰雹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1978—2007年四川省宜宾探空站200 km范围内共45例降雹事件与非降雹事件作为时间样本,将利用T-lnp探空资料计算表征热力、动力、水汽条件、温度、高度等物理参数作为预报因子,采用因子组合分析方法对3244个预报因子进行筛选,找出影响宜宾探空站附近降雹的预报因子,并计算得到它们的阈值及组合关系,建立了冰雹预报指标判别式。两个主要因子为400 hPa饱和湿静力温度与850 hPa湿静力温度之差 (Tσ400*-Tσ850) 和400 hPa与地面垂直气压梯度之差 (Gz400-Gzsurface),两个条件因子为700 hPa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之差 (e700-es700) 和700 hPa露点温度与饱和湿静力温度之差 (Td700-Tσ700*)。将2008年全年732例时次的T-lnp探空资料代入判别式进行试报,探测率为84%,空报率为67.7%,成功指数为30.4%,试报结果表明:基于探空资料因子组合分析方法得到的冰雹预报指标判别方法可行,具有一定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叶榕生 《气象》1979,5(12):24-25
有许多天气预报因子,由于现阶段水平和条件限制,还很难说清楚它的物理意义,尤其是长期预报中的因子,更为困难。所以,只能以多年应用效果良好,作为衡量的标准。但是,我们也还要努力探讨它的物理意义,这对于提高预报水平是极有好处的。下面我们通过对“e-T”进行物理分析,来说明探讨预报因子物理意义的重要性。 要应用“e-T”这个物理量,必须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工作: 1.了解e-T>0的物理成因: e-T>0是降水前或降水继续的前兆,e-T越大,可靠性越大,这是一般性的经验。但也有许多情  相似文献   

13.
潜在蒸发量表征局地大气蒸发能力,是研究陆面过程和水文循环的关键参量。基于中国科学院临泽内陆河流域研究站2015 2016年实测气象数据,对比分析了综合法、辐射法和温度法共10种潜在蒸发量计算公式在河西走廊中段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差异,并将计算结果与台站内E601型和Φ20型蒸发皿记录的蒸发量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E601型和Φ20型蒸发量的气象因素主要为饱和水气压差、净辐射和温度;(2)两种蒸发皿折算系数(ETp-E601/ETp-Φ20)的算术平均法和一元线性回归法计算值分别为0.65和0.62;(3)总体上综合法最适用,其次是辐射法,基于温度的各方法适用性最差;(4)综合法中FAO-56法最优,与E601型蒸发皿值拟合值为1.02(R2=0.70);其次是基于辐射的Doorenbos-Pruitt法,与Φ20型蒸发皿值拟合值为0.78(R2=0.85)。以上研究结果为估算我国西北干旱区及类似环境下潜在蒸发量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China experienced worsening ground-level ozone(O2) pollution from 2013 to 2019. In this study,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including surface temperature(T2), solar radiation(SW), and wind speed(WS), were classified into two aspects,(1) Photochemical Reaction Condition(PRC = T2× SW) and(2) Physical Dispersion Capacity(PDC = WS). In this way, a Meteorology Synthetic Index(MSI = PRC/PDC) was developed for the quantification of meteorology-induced ground-level O2pollution. The positiv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90 th percentile of MDA8(maximum daily 8-h average) O2concentration and MSI determined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meteorological changes to ground-level O-3 varied on a latitudinal gradient, decreasing from ~40% in southern China to 10%–20% in northern China. Favorable photochemical reaction conditions were more important for ground-level O2pollution. This study proposes a universally applicable index for fast diagnosis of meteorological roles in ground-level O2variability, which enables the assessment of the observed effects of precursor emissions reductions that can be used for designing future control policies.  相似文献   

15.
王渝涛 《气象》1991,17(8):56-56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关于气压高度差订正值(C值)表的编造,规定先查《气象常用表》(第三号),从中逐一内插出各温度值下的M值;然后由公式C=P_h·M/1000计算各气压值的C值,再编制成表。为保证制表准确,台站除自校外,  相似文献   

16.
引言当现有资料充足时,计算蒸散量(ET)的彭曼(Penman)综合公式是一个理论可靠且应用广泛的公式。这个公式把 ET 分为能量平衡和空气动力学两部分而把吸收太阳能和平流能的效应分开。空气动力学项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来自经验的风速函数,它与第二部分相乘。第二部分是饱和水汽压与环境或露点水汽压之差,这个差值叫饱和差。测定 ET 时,可将风函数与计算的饱和差进行验正。然而,计算饱和差的方法很多,其结果各不相同。因此,在实践中,计算饱和差的方法必须与所要使用的特定的风函数相一致。由于在饱和差的计算上概念不清,所以用这个公式时往往出现不确切和误差,计算饱和差的方法,至少有六种。因为风函数是用饱和差由经验得出的,所以风函数的大小和形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大气能见度与细粒子浓度统计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深圳市2007年全年逐时能见度、PM2.5质量浓度和相对湿度观测数据, 在分析大气消光机理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立了能见度与PM2.5之间的基本模型关系, 着重讨论分析了相对湿度对颗粒物消光影响的常见修正方式, 并通过线性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筛选相对湿度影响修正因子fRH的表达形式和确定模型参数, 最终建立起适合于深圳本地情况的能见度与PM2.5之间的最优统计模型 (R2=0.43, n=8024)。进一步利用能见度与PM2.5的日平均值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 模型拟合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 (R2) 高达0.73(n=350), 而且预测偏差范围小, 较好地反映了深圳市大气能见度与PM2.5之间的定量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和季节突变 I:概念和方法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曾庆存  张邦林 《大气科学》1992,16(6):641-648
本工作系列讨论大气环流的季节划分和季节突变问题.本文是第一篇,提出普适的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大气环流和其他气候场的季节划分和季节突变定义建立在客观定量的基础之上.首先用两个场的相关系数R作为其相似性度量,也可以用归范化的两个场之差的根方值d作为差异性的度量.当存在着冬、夏季的典型场F_n和F_s时,取任何时刻t函数F与F~*≡(F_w+F_s)/2之差F~'作为变量场,则其与F~'_w≡F_w-F~*的相关系数R_w(t)及标准根方差d_w(t)可以作为F与其冬季典型的相似性或差异性度量.R_w与d_w~2之间有一定关系,一般只研究R_w即可.(1)可以定义冬季对应于1≥R_w(t)>0.5,夏季为-1≤R_w(t)<-0.5,过渡季节为-0.5相似文献   

19.
一、探空程序 5:“Q” 10:DIM P(20),T(20),U(20), S(20),H(20)20:H=110:H(I)=11030:INPUT“P=”;P(0)40:FOR=1 TO 2050:J=I—I60:INPUT“T=”;T(I)70:IF P(J)>=500 THEN INPUT “U=”;U(I)80:IF P(J)>1000 THEN LET P(I)=1000:GOTO 11090:READ P(I)100:DATD 850,700,600,500,400, 300,250,200,150,100,70,50,40,  相似文献   

20.
第二承诺期LULUCF有关议题谈判判进展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2005年作为<京都议定书>缔约方会议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一届会议(CMPI)决定启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进程以来,国际社会通过<京都议定书>缔约方特设工作组(AwGKP)针对第二承诺期的谈判紧锣密鼓地进行.在第二承诺期如何利用LULUCF活动(包括与LULUCF活动有关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也是谈判中的主要议题之一.通过调研,概述了AWG-KP的谈判进展,结合第一承诺期LULUCF有关规则的不足,对LULUCF有关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关于第二承诺期LULUCF规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