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本文分析了1968—1981年8月南支热带东风急流的年际变动与台风生成数的关系,通过计算分析了南支急流强弱月热带大气环流的动力结构,联系台风活动频数差异进行了讨论。 最后重点剖析了1979—1981年夏季高空南支东风急流与低纬西南季风逐日演变以及与台风发生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亚非季风区夏季降水与热带东风急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分析了亚非季风区(0—40°N,30°W—150°E)6—8月各月的平均降水分布与热带东风急流的关系,主要结果如下: 1)降水分布和降水量的逐日变化与热带高空东风急流的位置和强弱变化有密切关系,在急流不同部位降水特征不同,多雨区主要出现在急流入口区的右侧和出口区的左侧,对多年平均东风急流中垂直速度的计算表明,热带高空东风急流与降水分布的关系可以用急流的动力学机制来解释。 2)比较季风较弱的1972年(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少)和季风偏强的1975年(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发现,1975年东风急流较1972年强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美国海洋大气局出版的世界气候资料以及由日本气象厅出版的每日天气图资料。制作了1964—1980年6—9月中低纬度(40—160°E,25。s一50°N)南北半球总降水量和850毫巴、150毫巴月平均环流图,并以每月150毫巴层上10°N,40—110°E每 相似文献
5.
《湖北气象》2010,29(4)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NCEP 0.5°×0.5°再分析资料、卫星云图和海南省自动站资料,对2007年10月12—14日海南岛秋季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物理过程及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股冷空气从中低层东移南下并在华南沿海堆积、变性,副高稳定加强西伸,850 hPa上在华南沿海地区与变性的大陆高压合并加强,热带地区赤道辐合带活跃,其共同作用促使低空东风急流形成、发展和加强;低空东风急流、弱冷空气南侵、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的东风波等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东风急流是此次暴雨所需水汽最大的提供者;θse面陡立造成对流系统斜压发展,激发位势不稳定能量释放,正差动假相当位温平流加强了层结对流不稳定发展,对流层中层正差动涡度平流破坏了海南岛的准地转平衡;动力强迫和热力强迫共同作用激发了次级环流,导致暴雨区上空垂直运动的发展,促使降水增强。 相似文献
6.
利用NCEP-CFS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Climate Forecast System Reanalysis)再分析资料和WRF模式,研究了2008年4月孟加拉湾热带气旋Nargis的初始涡旋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受到印度洋赤道西风急流爆发及其伴随的东传MJO事件的影响,Nargis的初始扰动生成于苏门答腊岛北部地区。另外,源于中纬度地区经南海进入孟加拉湾的东风急流(4月22—25日)对Nargis初始扰动发展到热带低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东风急流及其携带的冷空气使得孟加拉湾东部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感热通量迅速增加,低层大气的有效位能通过非绝热加热获得能量,并向总动能转化,从而近海表涡旋性环流得到增长,Nargis初始扰动向西北移动并最终发展为热带低压。数值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东风急流对Nargis初始涡旋生成的作用,如果没有东风急流的出现,Nargis初始扰动将不能北上发展成为热带低压。 相似文献
7.
中国季风区的区域性暴雨过程大多与低空急流有关,然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每一次暴雨过程却不一定都有低空急流配合。根据南疆44个国家气象站1971-2020年5-9月逐日降水资料和2011-2020年逐小时降水资料,以及若羌站每日2次的探空资料,利用统计方法,分析了近50 a南疆东风急流暴雨与非东风急流暴雨的观测特征差异,以及造成二者的天气系统差异。结果表明:近50 a南疆东风急流暴雨日数略少于非东风急流暴雨日数,二者均呈增加趋势,但东风急流暴雨日数的增加趋势更显著;东风急流暴雨日数占南疆总暴雨日数的比例呈增加趋势,非东风急流暴雨日数占比呈下降趋势。南疆暖季东风急流暴雨日数在5月最多,非东风急流暴雨日数在7月最多,二者均在9月最少。20世纪70~90年代,南疆暖季以非东风急流暴雨为主,自21世纪起,以东风急流暴雨为主。南疆西(东)部地区的暴雨日数相对较多(少),且以东风(非东风)急流暴雨为主。短时强降水事件在南疆暖季非东风急流暴雨中出现的比例明显高于东风急流暴雨;约80%(60%)的东风(非东风)急流暴雨日的平均降水时数大于(小于)6 h,东风(非东风)急流暴雨以夜(日)雨为主。南疆暖季东... 相似文献
8.
选择1979-1993年间的热带气旋为试验个例,通过扰动热带气旋初始位置和初始结构。构造集合成员,用正压原始方程模式,进行路径集合预报试验,并初步探讨预报成员的集合方法。试验结果表明:热带气旋定位误差影响路径预报,但扰动初始位置的集合平均预报与控制试验的预报水平相接近。扰动热带气旋初始结构的集合预报试验表明,约有60%。70%个例的集合路径预报得到改进:此外,试验结果还表明,当环境引导气流较弱时,进行扰动热带气旋初始结构的集合预报,预报结果的改善较明显。 相似文献
9.
夏季热带东风急流的结构、变化及其与亚非季风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热带东风急流(TEJ)的长期变化及其与亚非降水分布的关系。用150~100 hPa纬向风代表TEJ, 并定义了一个指数(TEJI)来度量急流的变率。分析发现, TEJ主要覆盖了热带地区从日界线向西延伸到非洲西海岸的大片地区, 其核心位于150~100 hPa印度半岛南部10°N~15°N, 中心风速超过30 m/s。急流中线大致位于70°E, 以东是急流的入口区, 以西是出口区。在入口区急流轴线有两个分支, 南支位于0°~10°N, 呈西北东南走向, 北支位于10°N~20°N, 呈西南东北走向。TEJ存在40~60天和20~30天的季节内振荡周期, 以及2~4年和7~10年的周期变化。出现暖事件时TEJ减弱, 出现冷事件时TEJ加强。TEJ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1978年是其气候突变点, 突变前为强TEJ时期, 突变后TEJ显著减弱。亚洲和中非的主要降水带、对流区、高层辐散及大尺度上升运动都出现在东风急流入口区的右侧及出口区的左侧, 但出口区西非的情况略显复杂。在急流的入口区和出口区存在两个近于相反的垂直环流, 它们与降水分布密切有关。在急流的入口区, 强TEJ年其垂直环流更强, 其右侧的降水也更大; 但在急流的出口区, 强、弱TEJ年的垂直环流没有明显差异, 其左侧的降水也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热带东风急流显著偏强和偏弱期平流层绕极反气旋及波动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采用150~100 hPa气层20 °W~180 °,15 °S~35 °N区域的平均东风和单位面积东风贡献的动能两种办法定义了热带东风急流(TEJ)指数,并分析了1948—2010年TEJ随时间的变化。然后利用谐波分析方法分析了急流显著偏强和偏弱期平流层10 hPa绕极反气旋和波动的差异。分析表明,在急流显著偏强期平流层10 hPa 40 °N以北的绕极反气旋偏弱,而急流显著偏弱期则偏强,差值约为100~150位势米。45 °N以北1波占绝对优势,1波从春到夏的季节转换与TEJ的快速发展紧密相连,急流显著偏强期1波的季节性调整早于显著偏弱期。急流显著偏强和偏弱期相比,极区65~85 °N 1波平均槽脊位置有较大差异。45~60 °N纬带1波在急流显著偏强期振幅明显加强,变化相对稳定,而急流显著偏弱期1波振幅和位相的变化要强烈得多。 相似文献
11.
角动量输送是维持、产生大气环流变化的一个重要物理量。把角动量的涡动输送写成谱函数形式,便于对不同波长的波动角动量输送进行分析研究。文献[1]用3个冬半年资料研究中纬度情况。为了揭露不同纬度角动量谱的中期振荡及其相互关系,本文利用14年冬季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中若干异常梅雨年前冬的情况进行对比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1979年卫星观测的OLR资料和功率谱、滤波等方法,着重分析了青藏高原地区的中期振荡特征,并将所得结果与1979年青藏高原科学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原的地形对于OLR场长期平均的空间分布有很大影响;在夏季,OLR的时间变化则与降水过程有密切联系。准8天振荡是高原地区的主要中期过程,它主要反映了高原低涡的活动,这种振荡很可能是高原天气尺度系统与大尺度环流之间的联系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82年7—9月地面气压,850、500hPa高度和温度,广东地区测站的雨量等资料,进行功率谱、交叉谱、凝聚谱以及相关系数的计算。结果表明,这年夏季,印缅槽存在准三周的周期振荡,澳大利亚冷高压存在准两周的周期振荡,两者叠加的结果,与广东地区降水存在的准两周和准一周的振荡周期相吻合。研究还指出,这两个系统的周期变化比广东地区的降水超前1—3天。 相似文献
14.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的新进展,简略地介绍了当今国外(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为主)和我国中期数值天气预报业务系统。最后对未来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发展作一展望,指出其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5.
An objective prediction approach to the 6 h-144 h track and intensity of tropical cyclones over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i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both analog deviation technique and completed historical sample curve library, the track or intensity prediction for each forecast period are determined respectively through the optimum weighted superposition of displacement or intensity change of the cases, with different number and weighted coefficient corresponding to minimal analog deviation, from different tropical cyclone or different stage of the same cyclone. so that the prediction results for both forecast period and entire process are optimal. The verification suggests that the approach exhibits better forecast performance than other previous forecast methods by having remarkable decreasing forecast errors in short-and medium-range forecast of both track and intensity,and that the approach can also be used to predict effectively the decay process of tropical cyclone and is able to predict anomalous track and tropical depression. 相似文献
16.
利用地面观测资料,对抚州市1959-2009年大雾天气气候概况及气象要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抚州市大雾年平均日数冬春季多、夏秋季少,大雾主要集中在10月到翌年4月;大雾区域分布极不均匀,东多西少,南多北少,山区谷地多平原少;大雾日数随着年代的推移总体呈逐渐减少趋势,平均以1.8d(/10a)的速度减少;大雾日数存在3-6a、12-15a和19-22a的周期变化;大雾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特征,02-07时是大雾多发时段。当气温为0-10℃、相对湿度为85%-95%、风速为0-3m/s、气压为1005-1 015 hPa时,出现大雾的频率最高。一年中以辐射雾最多,占77.5%;其次是平流-辐射雾,占17.4%;平流雾仅占5.1%。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aims to demonstrate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20-50 day oscillations of certain circulationsystems in low latitudes during the northern summer seasons.The teleconnection between the variations ofthe Mascarene high and the Northwest Pacific high and its physical mechanism are studied.How the Mas-carene hig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s of both hemispheres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COADS资料中选取了低纬地区(主要是太平洋地IX)部分区域的海温(SST)、海平面气压(SLP)的逐月气候距平和南方涛动指数(SOI)等时间序列资料,分别对所得到的序列进行了最大熵谱分析,比较了不同区域的海气系统的年际变动的共同特征和彼此间的差异。同时,还利用多变量最大熵谱方法计算了在年际振荡的各主要周期上各海气系统之间的凝聚和位相差函数,并由此讨论了这些系统准周期振荡间的可能联系。 相似文献
19.
华南及邻近海域夏季深对流活动气候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具有较高时空分辨率与很好时空完整性的11年(1996—2007年,无2004年)6—8月静止卫星数字红外云图和TBB资料,给出了华南及邻近海域夏季深对流活动气候分布特征,并同文献中给出的雷暴日分布和闪电分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华南及邻近海域夏季深对流活动有5个活跃中心,其月变化特征与大尺度环流背景密切相关。6月华南陆地区域深对流活动较活跃,7、8月南海海域深对流活动较活跃。华南及邻近海域深对流活动具有间歇性发展特征,其周期大约为3~5候,但华南海岸线附近为海陆过渡区域,深对流活动持续比较活跃且间歇性特征不突出;深对流活动旬与候变化特征表明华南陆地区域和南海海域深对流活动呈现反相关变化趋势。深对流活动的日变化特征显示该区域陆地与海洋、山地与盆地的热力差异所导致的海陆风环流与山谷风环流使得华南海岸线附近区域的深对流活动具有午后向陆地传播、午夜后向海洋传播的特征,山地与盆地的深对流活动具有显著的午夜后向盆地传播的特征。深对流活动日变化特征还表明该区域不仅具有一般热对流、海洋深对流和双峰型深对流等多种类型对流活动,且两广海岸线邻近区域具有持续时间长、日变化较不显著的海岸线深对流和其它天气系统触发和维持的深对流。 相似文献
20.
THE LIGHT EQUIVALENT OF TOTAL SOLAR RADI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HE CALCULATION OF ILLUMINATION CLIMATOLOGY 下载免费PDF全文
Wu Qikuang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1988,2(4):500-506
From 1983 to 1984,14 solar radiation observation stations which are located in different climate zoneswere chosen for the simultaneous observation of natural illumination with the hourly observation of insola-tion every day.In this paper,according to the data the light equivalent of total solar radiation (LEOTSR)has been given.A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equation is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annual and monthly meanvalues of the LEOTSR at 14 observation stations.The variables of the equation include latitude,elevation,surface mean absolute humidity and sunshine dur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lative errors are lessthan 10%.The LEOTSR for 464 observation stations was calculated by means of the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equationswhich were obtained by the data of 14 observation stations.The total illumination is given by the LEOTSRmultiplying the total radiation.The climatological values of total illumination for each station are alsocalculated according to its LEOTSR and solar radiation.Finally,the climatological charts of total illuminationin China have been draw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