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冰后期长江河口段古河谷地层层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末次盛冰期,由于基面大幅度下降,长江河口段形成了深切古河谷。河流携带的部分粗砂砾在河床上形成滞留沉积。冰后期海平面上升引发的海侵造成了长江古河谷的充填和河床相、河漫滩河口湾相和部分河口湾浅海相的形成。尔后的进积产生了部分河口湾浅海相及三角洲相。根据钻孔资料绘制的古河谷地质剖面图显示,冰后期海侵旋回出现在三角洲顶点到现在河口口门地区,溯河而上受海洋影响的程度逐渐减弱。古河谷的中部,靠近主泓线附近,沉积层序完整。古河谷的边缘地带,往往缺失底部的河床相砂砾层。底部的厚层河床相砂砾层是由河床滞留沉积和溯源加积堆积形成的,在古河谷沉积层序中存在着多种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建成后对长江河床演变影响的预测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讨论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水动力条件大大改变,必然会引起水库上、中、下游河床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如注入水库的各条支流,由于河流基准面被大大抬高,都会形成河口拦门沙和水下三角洲。分析了因入库河流基准面抬高,自然会引起水库上游河床的摆动变形。以及水库蓄水后,由于波浪、水流对库岸的侵蚀塑造作用和水库运营调蓄时,会产生动水压力和静水压力的变化,以及风浪的侵蚀、掏蚀,必然会大大引起库岸变形;对水库库区附近淹没、侵没和渗漏的影响;水库建成后,水库运营清水下泄时,由于含沙量大大减少,水的动能加大,任何水库都会引起其下游河道冲刷及河床变形,河床会发生演变,所以,三峡水库的河床也会有一个新的调整周期。  相似文献   

3.
流域水系是研究水文水资源、地貌演化和生态环境及水土治理等的基础数据,高精度的水系提取对流域研究十分重要。本文以空间分辨率均为30 m的 AW3D30 DSM、SRTM1 DEM和ASTER GDEM2数字高程模型作为基本的地形数据,基于SWAT模型提取犟河流域水系,通过河网“套合差”、水系相对误差、Google Map水文数据及蓝线河网对提取结果进行误差分析与综合评价,探讨河道剖面和地形特征对水系提取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 集水面积阈值是决定河网水系提取精度的关键参数,阈值越大,提取的河网密度越小,反之提取的河网密度越大;② 基于河网密度与集水阈值二阶导数的幂函数与直线相切的数学求值方法确定流域最佳集水面积阈值,能避免最佳集水阈值取值的主观性,提取的河网水系与实际河道相符;③ AW3D30 DSM数据提取的流域河网水系与Google Map高分辨率影像的水系偏差最小,且AW3D30 DSM数据提取的水系与蓝线河网的河网“套合差”和水系相对误差值均最低,能真实反映中低山丘陵山区流域水系发育的疏密程度,吻合度最好;④ 多源DEM数据提取结果均显示为河床比降大和横剖面曲线为窄深式的“V”形河谷提取的水系精度高于河床比降小和横剖面曲线为 “碟”形河谷的提取精度;⑤ AW3D30 DSM数据的地形起伏和坡度标准差最大,有利于山区河网水系的提取。因此,基于SWAT模型和AW3D30 DSM数据提取的山区流域水系可最大限度反映流域水系的真实情况,精度最高,此方法和数据源可应用于中低山丘陵山区流域的水系提取研究。  相似文献   

4.
澜沧江上游两岸山体普遍存在强卸荷松弛和地下水位低缓现象,深入研究岸坡卸荷松弛区水文地质特性可为开展水电工程运行期渗流特征分析和渗控设计提供依据。澜沧江深切河谷区地下水位低缓成因复杂,选取上游某水电站坝址区为研究对象,从区域条件和局部条件综合分析地下水位低缓的原因,构建研究区考虑卸荷松弛分带的水文地质结构和地下水流模型,模拟与验证自然条件下地下水渗流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位低缓既受控于区域地下水流与澜沧江的共同作用,又是河谷岸坡坡度、表层滑带、岩层结构、卸荷裂隙等局部水文地质条件阻碍降雨入渗补给地下水的内部表现;降雨径流受地形控制,主要经地表及强卸荷裂隙排泄至澜沧江,降雨入渗补给仅占地下水总补给量的5.50%。  相似文献   

5.
正浪巴铺土林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城西33千米处新华乡境内,又名新华土林,地处元谋、大姚、牟定三县交界处,海拔1 560~1 640米,面积约1.4平方千米。土林是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在新构造运动频繁、地壳抬升速率快、气候、流水侵蚀力强等综合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据地质专家称,土林形成于冰水沉积期,距今8 000万年到1亿年。由于冰水流动带来杂物,  相似文献   

6.
地质公园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是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黄河壶口瀑布的形成经历了一个复杂而漫长的演化过程。显露在河床及河谷两岸的地质遗迹,揭示着黄河壶口瀑布演化进程,对研究黄河发育史、晋陕峡谷的形成、瀑布成因、演化等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价值。因此对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的地质旅游资源进行了科学的综合评价,提出了开发构想。使黄河壶口瀑布地质地貌能得以科学的保护与合理的开发利用,不仅要将壶口瀑布建成我国著名的地质公园,更要将其建成我国的瀑布科学研究中心和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旨在探讨2001-2010年武陵山区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主要地形因子间的关系。利用MODIS MOD17A3数据、地形数据,以及土地覆盖等数据,基于回归分析和分级统计等方法,开展了武陵山区植被NPP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与高程和坡度2个基本地形因子间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1)10年间武陵山区植被年NPP的平均值为590.72 gC·m-2·yr-1,森林、灌草和农田的NPP平均值分别为596.79 gC·m-2·yr-1、586.98 gC·m-2·yr-1和563.31 gC·m-2·yr-1;(2)2001-2010年武陵山区植被NPP总量的平均值为98.90 TgC·yr-1,波动范围为92.79 ~ 106.99 TgC·yr-1,从NPP年际变化的空间分布来看,武陵山区植被NPP的变化趋势整体上呈北增南减的格局;(3)分别以30 m和3°为高程和坡度的分级级差时,发现武陵山区平均植被NPP随海拔和坡度的升高有明显的先增加后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在海拔高于1500 m及坡度大于50°的地区,平均植被NPP出现了较大波动,然而,在波动中均有随海拔和坡度的增加而先上升后再下降的趋势;(4)在地理区间尺度上,200~1000 m的高程段以及5~25°的坡度段内植被NPP的平均值较高,500 m以上的高程区间平均植被NPP依次递减,但50°以上的坡度区间平均植被NPP反而有所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坡度高于某一临界值后坡面侵蚀强度又有所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滑坡是形成堰塞坝的最主要原因,在地震、降雨、冰雪融水等作用下均可形成滑坡堰塞坝,而滑坡堰塞坝的堆积形态、范围等对评价堰塞坝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离散元方法(DEM),系统分析了三维条件下滑动距离、滑面出口宽度、滑面倾角、河床倾角、河谷形状对堰塞坝堆积形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滑动距离和出口宽度对坝体高度影响最大;随出口宽度和坡面倾角的增加,坝长和坝宽分别呈线性增大和减小趋势;滑动距离可以有效控制滑体速度,进而影响堆积角大小;河床倾角主要影响坝长;对坝高、坝长、上下游绝对倾角正切值和堆积角正切值进行回归分析表明,数学模型契合程度高,说明其形态可以预测;引入2个参数λ和χ,对堰塞坝堆积特征进行了描述;河谷形状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河谷底部宽度的增大,滑体爬高爬坡能力增强。研究成果对根据实际地形预测滑坡堰塞坝堆积形态进而评估坝体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进一步开展堰塞湖溃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土地资源短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永嘉县是全国的缩影,区域面积不小,有2674平方公里。但坡度在25度以上的高山陡坡占1977平方公里,河流水域占1129方公里,这两类土地主要是保护其生态功能,一般情况下既不能开发为耕地,又不能搞非农业建设。全县真正可以开发利用的土地仅588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22%,其中平原和河谷盆地253平方公里,坡度在25度以下的低丘缓坡335平方公里。无论是农业开发还是非农建设,其空间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10.
山区乡村防灾减灾能力薄弱,山洪灾害突发性强,避灾响应时间短,容易造成人员伤亡,合理设计避灾路线,有助于降低灾害损失。本文基于GIS技术,以河北省邢台市田白芷村所在山区避灾路线规划为例,通过高分辨率无人机摄影测量获得研究区DEM数字高程模型和正射影像。以坡度作为避灾阻力值,利用成本距离和成本路径函数计算山区初始避灾路线,以山洪沟所在区域、坡度较大区域作为避灾路线阻隔,同时充分考虑现有山路,优化形成最终避灾路线,基于避灾路线的距离和平均坡度2个指标将研究得到的避灾路线与原有的避灾路线进行定量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在设计形成的20条远距离避灾路线中,该方法能够缩短18条避灾路线的长度,同时有10条线路的平均坡度得到降低,其余8条线路平均坡度的增加控制在2°以内;(2)生成的路线较原始路线单条最长可缩短329.74 m,且平均坡度仅增加0.68°,实现增加少量的平均坡度来缩短避灾距离,从而提高避灾效率;(3)剩余2条路线分别增加了15.21 m和9.57 m行程使得平均坡度降低了8.43°和1.43°,实现增加少量的距离来降低线路的平均坡度,从而提高避灾的安全性;(4)田白芷村南部临近...  相似文献   

11.
以河流理想均衡剖面线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地表水流对河床的塑造作用规律和河流均衡剖面线的形成机理,推导出均衡剖面线理论计算公式,并以黄河为例,结合我国自西向东三级地形结构,计算了三条均衡剖面线,L1为黄河全长均衡剖面线,L2和L3分别以托克托和松多为局部基准面计算的局部均衡剖面线,为黄河河床的演变规律研究和演化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提供了数学依据,同时对河流发育研究及侵蚀、搬运能力的探讨均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我国现有300多座城市所处自然地理位置、自然地质条件以及所担负的不同职能的角度,分析和论证了其工程地质特点,并将其划分为滨海型、内陆河谷型和高原河谷盆地型等三大类型以及滨海平原、滨海山地、冲积平原、内陆河谷盆地、山前倾斜平原、内陆干旱半干旱季节冻土、黄土高原河谷盆地、岩溶河谷、深切河谷、高原寒冻河谷盆地等十个亚类型。每一类型和亚类型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工程地质条件。 文中还对城市环境工程地质的编图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此图应是一种能反映出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以及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某些变异的综合性图件。在其编制过程中,应遵循自然地质规律、社会性、实用性和预测性等四大原则。  相似文献   

13.
沟蚀是土壤侵蚀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地形地貌是沟蚀的一个重要影响因子。本文以安塞纸坊沟流域作为研究区域,选择土地利用方式、土壤类型、坡度坡长因子、平面曲率、坡向和地形湿度指数6个因子,通过因子内切沟所占比重/整个研究区切沟所占比重计算各个因子的权重值,通过空间叠加分析土壤侵蚀敏感性,并通过重分类的方法把土壤侵蚀敏感性分为基本无侵蚀、轻度侵蚀、中度侵蚀、强度侵蚀、剧烈侵蚀5个等级,来研究切沟侵蚀与地形的关系。结果表明:切沟多发生在坡度坡长较大、地表湿度较高的林草地区域和更容易发生侵蚀的黄绵土区域,并且多分布在阴坡的凹面;对比分析切沟侵蚀和土壤侵蚀敏感性,切沟大多分布在中等侵蚀敏感性以上的区域,约占总切沟的90%;实验权重值对验证区冲沟的响应精度为82.43%(中度侵蚀及其以后阶段),与实际值90.53%相差不大,说明此种方法对黄土丘陵沟壑区具有一定适用性,对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保持工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三门峡水库自然库岸侵蚀与衬砌岸“绕底”渗流潜蚀作用强烈,崩塌、滑坡、坍塌不断发生,大量泥沙渍入库河,沿岸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深受危害。塌岸发生与水的侵蚀作用关系密切。对降水、地表水进行疏导防治;对不稳定和强导水库岸地下水实施调节性疏干开采,是根治塌岸发生、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罕见的丹霞地貌 都峤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的容县,因其在容县县城的南面,所以又称之为南山.都峤山总面积约38平方公里,它的奇特之处,首先在于它是罕见的丹霞地貌,其众多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是6500万年以前,由紫红色砂岩、砾岩、泥质粉砂岩经过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座落在张家界市的国家地质公园,面积约3 600km2,迷人的奇特石英砂岩峰林地貌景观为其精萃,已成为闻名遐迩的风景名胜区和旅游胜地,一代宗师吴冠中先生赞誉张家界为"中国山水画原本".经过亿万年地质历史的发展演化,距今3亿多年的上泥盆统云台观组石英砂岩在流水侵蚀、风化剥蚀、地壳的掀斜抬升等内外地质营力作用下,最终形成现代迷人的砂岩峰林景观,被誉为"国之瑰宝,世界明珠".  相似文献   

17.
在对武冈云山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深入考察、详细的分类和评估等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调查和前人研究成果,云山地质公园主要的地质遗迹类型为构造形迹、流水侵蚀遗迹和岩溶地质遗迹。有种类丰富,形成的时间涵盖多地质历史时期等特征,极具观赏性、典型性、稀有性、系统性、完整性和科学性,具有较高的保护和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动态长期监测资料证实,由于受潜水面天然坡度和含水层底板坡度的影响,水源地开采所形成的降落漏斗中心被下移到开采井区下边界附近,且为偏态漏斗。水质恶化的原因是由于开采过量造成。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隆升的黄土高原构造侵蚀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青藏高原隆升与亚洲大陆强季风气候的耦合效应、黄土高原的阶段性抬升、构造变形及其构造侵蚀效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隆升引起多种黄土地质灾害。黄土高原的构造抬升导致侵蚀基准面下降,为重力侵蚀、沟谷溯源侵蚀和流水侵蚀提供了有利条件;构造变形使黄土产生构造裂隙、节理,增大了黄土的侵蚀速率,促进了黄土的坍塌和滑坡等侵蚀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地形突变带、活动断裂带及地震活动带等稳定性条件差的黄土分布区,是黄土侵蚀性地质灾害最剧烈的地区。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是具有国家战略地位的重要生态经济区,该地区的海岸带地处海陆交接地带,属于陆缘海海岸带,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海岸带地形地貌系统性阐述甚少。在开展该区域生态地质环境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情况及以往文献的研读,对该地区海岸带地形地貌、岸滩地貌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系统性归纳总结。整个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海岸带地貌分黄河三角洲粉砂淤泥质海岸、莱州湾南岸潍北平原区粉砂淤泥质海岸、莱州砂质海岸3个部分。岸滩类型分为黄河三角洲岸段冲淤平衡潮滩、侵蚀潮滩、淤积潮滩3种及莱州湾岸段侵蚀潮滩及侵蚀砂质海滩2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