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蔡龙  赵清  丁登山 《地理研究》2004,23(5):605-613
景观生态学不仅可为风景名胜区的规划设计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 ,而且通过对规划实施后可能引起的景观生态效应的研究 ,还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改进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本文以南京市幕燕风景名胜区为例 ,从风景区的景观格局、景观生态质量、景观稳定性等方面分析了风景区规划实施的景观生态效应 ,并据此提出改进完善风景区规划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生态安全涵义理解出发,建立了包括旅游资源安全、旅游环境安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建设为主要内容的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提出了风景名胜区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和具体评价方法,并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例进行了生态安全评价,提出了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生态安全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3.
4.
介绍公盂岩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资源概况,分析公盂岩景区进行生态旅游产品设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其进行生态旅游产品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在立足于生态旅游资源本底特征及专项目标市场的旅游诉求的基础上,设计出公盂岩景区的生态旅游活动项目及生态旅游线路,并对本区在生态旅游开发中的产品设计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家风景名胜区景观遗产的三维培育研究--以青海湖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家风景名胜区以其自然与人文美成为旅游与研究的热点。将国家风景名胜区的景观遗产划分为自然景观遗产、物质性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及口头文化遗产三维,并且探讨了景观遗产的培育理念。以青海湖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实证研究了其自然景观遗产的培育、物质性历史文化遗产的培育、非物质及口头文化遗产的培育。最后讨论了三个问题:对资源的重新认识、实证对其他案例的借鉴、三维培育模式的提取。  相似文献   

6.
以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为例,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旅游资源古、多、密、全、便五大优势特色;并从自然、人文景观方面进行了综合评价;又在宏、微观上展示了旅游业发展现状框架与态势。最后,以翔实的事实和数据,证实了开发旅游资源能充分带动当地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余青  韩淼 《地理研究》2016,35(8):1589-1598
旅游交通拥堵问题是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近年来,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大量游客和自驾车涌入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导致旅游交通与通勤交通、过境交通交织混杂,旅游旺季人满车满为患,交通拥堵不断升级,景区大面积瘫痪等严峻问题。旅游交通拥堵已成为城郊型风景名胜区发展的瓶颈因素并严重地影响到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特征和问题分析,基于TDM理论,提出解决城郊型风景名胜区旅游交通拥堵问题的PMSI模式,统筹协调,多管齐下地解决旅游交通拥堵难题。这一模式在雁楠景区进行了实践应用。研究表明,PMSI模式不仅适用于城郊型风景名胜区,也可以在一般景区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凯  李志苗  肖燕 《热带地理》2016,36(2):237-244
基于道德动机的价值-信念-规范理论和基于利己动机的计划行为理论,构建游客亲环境行为意向的综合模型,检验游客亲环境行为的深层次影响因素和机制。结果表明:与单一理论模型相比,综合模型对游客亲环境行为意向的解释力度相对较高;后果意识与责任归属、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和主观规范正相关,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98、0.50、0.70和0.66;主观规范和个人规范是影响游客行为意向的主要因素,标准化路径系数分别为0.70和0.51,而生态世界观对行为态度、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对游客的行为意向影响不显著。景区可以通过加强环保宣传和利用环保志愿者的监督、劝解以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游客也应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在旅游活动中增加关注环境行为的旅游体验。  相似文献   

9.
城市近郊区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区域。呈现动态变化的过程,其变化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城市郊区、特别是城市近郊的各种旅游中发展十分活跃。但是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该文根据城市化作用下的城市近郊乡村旅游演变的规律和原理,以成都邛崃市鹤鸣村为例,探讨城市化对城市近郊乡村旅游的影响,分析城市化影响下鹤鸣村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进程,提出鹤鸣村乡村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初探——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序强  李华  董雪旺 《地理科学》2003,23(2):240-244
以生态学中的阻力面理论为依托,创建了符合旅游规划需要的旅游地阻力面理论模型,构建了旅游景点、景区、旅游地、旅游区域之间联系的阻力层次体系,建立了旅游空间联系关系的影响因子系统,提出了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在指导区域、地方及旅游区规划中的作用。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为例展示了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在地方旅游开发建设实践中的现实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城乡关联性测度与协调发展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分析城乡关联与协调发展的关系及协调发展的内涵;结合昂温对城乡关系的分析,认为城乡关联性可以通过测度促进城乡间各种要素“流”形成的空间介质的质与量及要素“流”的实际流量、流速和流向来评价,进而提出城乡关联性测度的指标体系及测度方法。通过对西安市1980--2003年城乡关系演变历程的研究与分析,验证该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并指出目前西安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旅游环境质量的高低影响着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大小,因此,对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进行测评具有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征求专家和旅游者的意见及参考相关文献,构建了一个由旅游景观环境、旅游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服务设施环境、旅游地信息环境5个城市旅游环境子系统组成的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城市旅游环境各指标发展水平和旅游环境协调发展度两方面考虑,通过确定指标权重、获取单项指标评分、构建协调发展度矩阵等步骤以测定出城市旅游环境质量等级。文章最后对开封市和洛阳市的城市旅游环境质量进行了测评,得出开封市旅游环境质量水平是中等偏下,洛阳市旅游环境质量水平是中等。  相似文献   

13.
风景区与其依托地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复杂。文章在对风景区依托地概念和功能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风景区与依托地之间适应性关系演变的实质、类型与模式,探讨了两者关系演变的影响因素,认为受依托地的推力、风景区的拉力、周边地区的干扰力以及空间关系演变的摩擦力等因素影响,两者关系的受力结构十分复杂,提出了空间有限元受力的指标体系和概念模型.以期为风景区与依托地之间的功能优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旅游是21世纪世界旅游发展的方向,生态旅游开发从理论到实践中许多问题有待探讨。文章对信阳市南湾湖风景区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原则及开发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中原城市群和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中原城市群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为重点,在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理论辨析的基础上,从整体经济效益和地区发展公平角度出发,提出河南省"适度差别化"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结合对河南省中心城市协调发展、产业关联发展以及与相邻省份地区合作发展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中原城市群和周边地区协调发展的途径,即建立城市群-城市圈-城市带的整体价值链条.同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产业思路、空间组织、协调发展的机制和对策措施进行了探讨,为推动河南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制定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山市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市东部沿海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环伶仃洋马蹄形沿海地带的核心区,但长期以来却是中山市的经济最落后地区。该地区有区位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海港交通的优势,有国家级的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和包装印刷基地,是中山市最有发展潜力和最有竞争力的地区。该地区应充分发挥滨海的优势,开发深水港口、滩涂,发展港后工业和旅游业,使之成为中山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7.
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4座展览业最活跃城市——广州、深圳、东莞、中山为案例地,构建由展览业活力、经济实力和接待能力组成的城市展览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算4市2013—2019年展览业竞争力系统的耦合协调性,探讨城市展览业竞争力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子系统间的互动协调机制。结果表明:1)4市展览业竞争力的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等级差异,广州、深圳已步入良性共振的耦合协调阶段,耦合协调度较高;而东莞、中山仍处于比较粗放的发展阶段,耦合协调度较低。2)城市展览业竞争力系统的协调作用机制是展览业活力、经济实力和接待能力子系统同步同向紧密结合的过程,子系统在达到一定高度的同时,其相互作用力形成顺时针和逆时针2个方向上的循环。其中,展览业活力是核心,接待能力是基础,经济实力是发展要素。3)不同类别的城市展览业竞争力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不同。对于一线城市而言,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比经济实力更为重要,这关系到城市展览业服务的市场范围大小;而对于非一线城市而言,在服务业整体欠发达的情境下,经济实力往往决定着服务本土的城市展览业能否有持续的增长动力来源。  相似文献   

18.
会展业是当前我国都市发展的新要素和明星产业。利用TOPSIS法从城市规模、外贸经济、对外交通、城市环境、旅游发展和会展业发展6个方面综合评价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26个成员城市的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并借助Arc GIS软件分析空间格局,进而探讨影响因素和协调机制。结果显示:(1)等级分布上,京津冀城市协调分布较为均匀,长三角呈现"沙漏状"两极化聚集的层次分布。(2)空间分布上,长三角为"一轴(宁、常、锡、苏、沪)两点(杭、甬)"优良协调、北部和中部失调的空间格局;京津冀为核心(京、津)优质协调、协调度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协调机制是会展业子系统与城市系统的同向发展过程,通过会展业子系统与相关子系统进行协调互动,优质协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新疆的民俗旅游发展迅速,首府乌鲁木齐的民俗旅游更是走在了发展的前列.以乌鲁木齐市的国际大巴扎民俗旅游景区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研究方法探讨了乌鲁木齐市民俗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发现,旅游产品多停留在餐饮、娱乐、住宿等层面,活动项目单一;娱乐项目过于艺术化、舞台化,民俗特色与乡土气息欠缺;景区管理存在突出的拥挤和游客财产安全问题,景区推介和宣传重视不够.提出自然风光、文物古迹与民俗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特色;对民俗旅游产品进行综合体验设计;建立主管机构,形成市场化运作机制;提高服务人员的素质和服务质量培训;增强协作,联合促销;推进民俗景区的品牌化运营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0.
梁邦兴  陈浩然  朱竑 《地理科学》2022,42(3):381-389
中国推进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要点在于统筹各区域当中边缘城市的发展,以实现全区域共同富裕。与此同时,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成为各城市参与区域分工的重要场域空间。因此,随着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边缘城市如何依托高新区带动全市融入区域一体化进程,已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话题。以广东省中山市为例,使用定性研究方法探究边缘城市通过一定的空间治理和融入策略来服务构建区域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过程。研究发现:① 中山市积极构建高新区的“超地方性”,强调空间治理的目标是服务区域协同发展;② 推动多个城市职能尺度上移是边缘城市整体融入区域的重要策略,是中山市避免被继续边缘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