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省地质局于1982年8月19日—22日,在兰州主持召开了《甘肃的中—上元古界》、《甘肃的寒武系》、《甘肃的志留系》及《甘肃的石炭系》等四个断代地层总结科研成果评审会议。为改善地质科技成果评审效果,采取了聘请有关专家和学者作为评审员,以分散审阅和集中审议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同行评议。《甘肃的中—上元古界》等四个断代地层总结是在甘肃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和各有关单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由甘肃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和地质力学区域地质调查队分别负责编写的。  相似文献   

2.
由江苏省地质局区调队编制的我国第一份省、市、区区域地质志——《江苏省及上海市区域地质志》,已于一九八二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三日由江苏省地质局主持召开的公开出版审查会议审查通过。地质矿产部总工程师程裕淇同志及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司、地质出版社和国家测绘总局、江苏省测绘局、南京大学以及江苏邻省地质局等单位的代表参加了会议。出版审查工作采用以评审员和与会代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3.
由陕西省地质局区调队完成的《陕西省花岗岩类研究报告》,已经局评审会议审查通过。陕西省花岗岩类研究是陕西省地质局八○年列的重点科研项目。区调队花岗岩专题组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又经过了三年的研究,提交了研究报告。报告比较全面地论述和总结了陕西省花岗岩类的时代、岩石学特征、岩石化学及微量元素特征,并对其成因类型及其与成矿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为陕西今后基础地质研究、部署矿产地质工作提供了一定的  相似文献   

4.
在地质矿产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司主持下,《黄河中游区域工程地质研究报告》和《黄河三门峡水库运用阶段工程地质问题研究报告》两项科研成果已评审通过。这两份报告是陕西省地质局第二水文队根据国家地质总局1978年批复的《治黄地质工作的总体设想》,历经五年,研究完成的。《黄河中游区域工程地质研究报告》比较全面、系统地研究了黄河中游区域工程地质问题,为区域规划治理、进一步开展区域工程地质工作提供了地质依据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总结我国区域地质调查和矿产普查的丰富地质成果,以适应地质工作迅速发展的需要,由中国地质科学院主持,于1971—1974年编制了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图集》。参加这项编图工作的有: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矿产所、地质力学研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以及各省、自治区地质局等共三十多个单位二百多人。  相似文献   

6.
自从国家计委地质局(71)102号文下达编制全国统一区域地层表和古生物图册任务后,西北地区各有关单位纷纷进行规划,积极投入这一工作。西北地质科学研究所与地质科学院地矿所、甘肃省革委会地质局第一区测队、第一、三、五、七地质队等单位配合,计划在“四五”期间内,提交“秦岭区域地层表和古生物图册”。在总成果提交前,准备陆续提交地层小区域地层地区级的地层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7.
由安徽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完成的《安徽省岩相古地理图册》最近在安徽省首届博览会上,同时与《安徽省区域地质志》、《安徽地层志》、《安徽前寒武纪高压变质带》获金奖。该图册曾在1987年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该图册已於1990年10月由安徽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项成果运用当代沉积学理论,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首次比较完整地编制出安徽省各地质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图册及说明书。其中对震旦纪至中三叠世早期各时期选择代表性  相似文献   

8.
  杰{} 《中国地质》2010,37(4):1228-1230
<正>1960年9月,我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被分配到地质部地质科学院。当时正值国家3年困难时期,各部门都进行机构调整、人员下放。在地科院还没上班就直接下放一部分新毕业的大学生到基层工作。我和两位同学被再分配到内蒙古地质局大兴安岭区域地质测量队。我在大兴安岭地区完成第一幅1:20万乌兰浩特市幅(L-51-ⅩⅤ)后,奉调局机关地矿处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武定“迤纳厂组”的层位归属及其滑覆—变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迤纳厂组”为1954年由西南地质局五二七队评价迤纳厂铁矿时命名,1973年省地质局第二区域地质测量队将“迤纳厂组”置于昆阳群美党组之上,因民组之下,并认为因民组不整合于“迤纳厂组”之上;省地质科研所1976年对该区地层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含矿地层是因民组、落雪组由断裂夹持“刺穿”于大龙口组之中。1979年省地质局第四地质队提交该矿区的最终勘探报告仍然保留“迤纳厂组”这一层位。  相似文献   

10.
《湖南古生物》、《湖南重矿物》两图册,系湖南省地质局区调队一九七八年着手编制,于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先期向部提交的两项区调科研成果。经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审查同意,交地质出版社出版,预计一九八二年内可印刷出厂,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湖南古生物》图册,是中南五省(区)单独编  相似文献   

11.
《地质论评》2001,47(6):576-576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指导类月刊改为学术类季刊。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和研究,区域  相似文献   

12.
1955年,重工业部将其钢铁、有色、化工、建工等局的地质管理部门(地质处或地质勘探公司)合并为重工业部地质局。其下设置分局,分局以下设队。为了及时下达部、局文件和交流各地情况,地质局刊印了一份直发到队的《地质工作通报》,这就是《地质与勘探》的前身。  相似文献   

13.
林宝玉 《地质论评》1985,31(2):118-124
一、前言本文描述的床板珊瑚化石是1977年至1978年由宁夏地质局综合地质研究队和地质矿产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采自内蒙古额济纳旗珠斯楞海尔罕西(约东经102°40′,北纬41°36′)。该区尚未进行大比例尺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基本上是一个空白地区。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曹宣铎同志馈赠标本和薄片,作者在此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4.
《吉林地质》2009,(3):F0002-F0002,I0001,I0002,F0003
吉林省第二地质调查所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北国江城松花湖畔——吉林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业园区。前身为东北地质局114队,成立于1953年。1958年吉林省地质局成立后,改名为吉林省地质局吉林地区综合地质大队。1980年吉林省地勘单位体改后更名为吉林省第二地质调查所,隶属吉林省地矿局,属省直事业单位。2008年8月吉林省第二地质调查所通过国家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具有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勘查甲级资质证书。  相似文献   

15.
建国40年来,由于地质工作者发扬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拼博进取,开拓创新,新疆地质事业迅猛发展.全区地质研究程度大大提高,1/100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53万平方公里,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76.5万平方公里,1/10万至1/5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完成106万平方公里,1/10万至1/100万航空磁测完成145万平方公里,1/5万至1/100万化探  相似文献   

16.
1981年11月3日,安徽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二分队陆伍云、戚关林、张建胜、裴健等,在巢县地区进行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于城南约6公里的岱山公社银山村附近(图1)古溶洞堆积物中发现了一批哺乳动物化石。同年12月及1982年初,该队又组织力量,  相似文献   

17.
广西一比二十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于一九五六年开始,一九七四年完成;一九六六年又开展了一比五万区域地质调查;一九七五年开始区域地质调查资料的总结工作。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域地质志》出版审查验收,二十多年来,区域地质调查获得了大量的实际材料,并有许多重要的新发现。解决了一批遗留的重大地质问題,填补了区域地质某些领域的空白,把广西基础地质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为经济建设各  相似文献   

18.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19.
经科学技术部批准,从2002年起,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中国区域地质》(季刊)更名为《地质通报》(月刊),《中国地质》由月刊改为季刊。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新一轮地质大调查,是基础性、公益性和战略性的地质调查工作,其任务涉及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物探化探遥感调查、海洋地质调查与研究、区域矿产及地下水资源远景评价、战略性矿产及地下水源地和重大工程建设的前期地质勘查、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调查评价、油气资源和新能源战略性调查工作、地质调查信息、地质科学研究和勘查技术方法研究等诸多方面,以…  相似文献   

20.
该区兰片岩于1959年由新疆地质局伊力地质大队首次发现,1974年至1978年新疆地质局区调大队在昭苏县—巩留县所辖哈雷克套山一带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时,在同一地质构造带内多处发现了兰片岩。笔者分别担负了该区区域地质调查和岩矿鉴定工作。在成文过程中,国家地震总局地质研究所冯锦江、张兆忠同志提供了兰闪石X射线粉晶、化学分析成果等资料,并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