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南岭地区钨锡铌钽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在晚侏罗世时,南岭地区发生了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铌钽大规模成矿作用。依据花岗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矿化特征,可将南岭地区含钨锡铌钽花岗岩划分为三个主要类型:含钨花岗岩、含锡钨花岗岩和含钽铌花岗岩。含钨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归纳为铝过饱和,低Ba+Sr 和TiO2,轻重稀土比值低,铕亏损强烈,富Y 和Rb,Rb/Sr 比值高,分异强烈。含锡钨花岗岩总体特征表现为TiO2 含量高,准铝质—弱过铝质,轻重稀土比值和CaO/(K2O+Na2O)比值高,富高场强元素、稀土、Ba+Sr 和Rb,低Rb/Sr 比值,分异演化程度较低。含钽铌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为TiO2 含量和CaO/(K2O+Na2O)比值低,Al2O3/TiO2 和Rb/Sr 比值明显偏高,强过铝质,贫Ba+Sr、稀土和高场强元素,铕亏损强烈,明显富Rb 和Nb,高度分异演化。三类含矿花岗岩具有明显不同的演化特征,成矿作用与它们的演化密切相关。黑云母花岗岩主要与锡成矿作用有关,二云母花岗岩和白云母花岗岩主要产生钨矿化或锡钨共生矿化,钠长石花岗岩主要与钽铌或锡(钨)钽铌矿化有关。总结了南岭锡钨钽铌矿床的重要类型,提出了绿泥石化花岗岩型锡矿新类型,指出南岭地区要特别注意在含锡钨花岗岩中寻找此类锡矿和云英岩- 石英脉型锡钨矿。  相似文献   

3.
南岭稀土花岗岩、钨锡花岗岩及其成矿作用的对比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南岭地区的钨锡和稀土矿床都与花岗岩类有直接成因联系,但二者的成矿作用有许多不同之处.钨锡是典型的热液成矿,而稀土则主要形成于风化作用.随着花岗岩类的分异演化,岩石中的W、Sn等元素含量逐渐增加,因此钨锡等矿床主要与高度分异演化的晚阶段小岩体有关;但是稀土的表现与钨锡不同,由于花岗岩类的分异演化导致稀土栽体黑云母及许多副矿物的减少,因此稀土元素含量在晚阶段岩体中反而降低.赣南的五里亭-大吉山岩体、桂东北的花山-姑婆山岩体等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因此,南岭地区与风化壳型稀土矿床有关的岩石主要有印支期准铝质花岗岩,燕山期A型花岗岩,燕山中-晚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等.  相似文献   

4.
张旗 《甘肃地质》2013,22(2):1-13
金铜钨锡成矿与花岗岩的关系是学术界关心的话题。按照流行的岩浆热液成矿理论,钨锡是高温热液矿床,金铜是中温热液矿床,铅锌是低温热液矿床,它们与花岗岩时空和成因有关,可以围绕岩体分布,近岩体处为钨锡,向外为金铜,远处为铅锌。在一个成矿带中,钨锡金铜铅锌可以共存,且有众多矿床实例为佐证。我们的研究表明,金铜与埃达克型和喜马拉雅型花岗岩有关,形成于加厚地壳;钨锡与南岭型花岗岩有关,形成于减薄的地壳。在一个地区同时不可能地壳又加厚又减薄,因此,埃达克型花岗岩与南岭型花岗岩不可能同时同地共存,所以,在一个地区不可能同时既有金铜又有钨锡成矿,大量矿床实例也证明金铜与钨锡是相悖的。至于在许多地方出现的金铜钨锡铅锌等在一起的现象,可能有两种解释:要么它们是不同时代成矿互相叠加在一起的;要么它们正好处于地壳厚度急剧变化的地方。为了查明金铜钨锡成矿究竟是相伴还是相悖的,至少需要掌握3个方面的资料:(1)不同矿床成矿的时代;(2)不同矿床与花岗岩的关系及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同位素年龄;(3)不同矿床的成因及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5.
南岭中段花岗岩中榍石对锡成矿能力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榍石是钙碱性花岗岩中常见的副矿物,因Ti4+与Sn4+具有相近的晶体化学性质,榍石可以有不同含量的Sn,因此,榍石是研究含锡花岗岩(特别是氧化型花岗岩)的有用矿物之一.本文选择南岭地区中段3个含锡花岗岩(骑田岭、花山、姑婆山)和3个尚未发现重要锡矿化的花岗岩(连阳、大东山、九峰)中的榍石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研究.在这些花...  相似文献   

6.
广西花山花岗岩云英岩化分带与锡成矿过程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英岩脉型锡矿是广西花山花岗岩的主要矿化类型之一。花山花岗岩是氧化型花岗岩,岩体中的锡主要以Sn4+ 的形式,赋存于黑云母、角闪石、榍石、金红石、钛铁矿和锡石等含锡矿物中。通过矿物学研究发现,云英岩化过程是:经充 分分异和演化形成的残余岩浆流体与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相互作用。首先,黑云母等原生含锡矿物中的锡在岩浆流体的作 用下被淋滤出,进入流体或次生矿物相,如金红石、白云母等,发生初步富集;其次,在蚀变后期,成矿流体使早先沉淀 的含锡矿物发生重溶,锡溶解进入成矿流体再次富集。锡在流体中与丰富的F- ,Cl - 等络阴离子结合成稳定的配合物运移, 随着云英岩化加深,流体的pH值升高、温度降低、络阴离子浓度降低,流体中配合物的稳定性降低发生沉淀形成锡矿化  相似文献   

7.
南岭与钨锡矿床有关晚侏罗世花岗岩的成矿专属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侏罗世是南岭地区与花岗岩类有关钨锡矿的大规模爆发期,成岩成矿年龄集中在150~160 Ma,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的花岗岩类。本文搜集了已发表的主量、微量、稀土元素和Sr-Nd同位素数据,根据稀土元素标准化图解将上述花岗岩划分为"海鸥式"和"斜倾式"两类,通过对比发现这两种类型花岗岩在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上也有明显的差异。根据Ca/(Mg+Fe)-Al/(Mg+Fe)图解对上述两类花岗岩的物质来源进行了区分,认为"斜倾式"花岗岩的源区更为复杂。此外,依据典型矿物、SiO2-P2O5、Rb-Y、Rb-Th图解对两类花岗岩的成因类型进行了划分。  相似文献   

8.
南岭位于华南地区中部,是我国乃至全球最主要的钨锡金属成矿省.本文基于最近几年的高精度成岩成矿测年资料和地球动力学研究进展,提出南岭地区大规模成矿作用出现于中晚侏罗世(165~150Ma),相应的构造背景是古太平洋板块向大陆俯冲,在大陆边缘弧后地区出现一系列NE向壳幔相互作用强烈的伸展带,这些伸展带与东西向古断裂的交汇部位是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中心区,NE向十杭带与南岭中脊部EW向古深大断裂的交汇处形成湘南最大的钨锡矿集区.在中晚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NNE方向走滑,导致大陆岩石圈大面积伸展,相应大规模的火山活动主要出现在武夷山以东地区,但在包括南岭地区在内的华南地区广泛出现盆岭构造,NNE向的白垩纪红层-火山盆地与以花岗岩为代表的隆起相间分布,在一些盆地可见130~90Ma侵位的、面积不大却广泛分布的花岗岩及其锡多金属矿化,构成华南地区大规模锡多金属矿化作用,但这次成矿作用在南岭地区并不十分强烈.  相似文献   

9.
南岭中生代成锡花岗岩系花岗质岩浆多期或多阶段侵位和结晶的产物.空间上往往集中成群成带分布,构成多个复式岩基,明显受华夏和扬子两大地块接合部NE向深大断裂及NW向隐伏深大断裂的控制;中生代成锡花岗岩主要侵位于燕山期,成矿作用主要有两期,一是早期矽卡岩化导致锡的初步富集,二是晚期岩浆热液叠加形成了工业锡矿床.锡成矿作用与燕山期伸展背景下的大规模花岗岩浆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南岭锡钨多金属矿区碱长花岗岩的厘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岭地区锡钨多金属矿成矿作用主要与燕山早期花岗岩岩浆活动有关,这些花岗岩一直被认为是黑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细粒二长花岗岩等,少量矿区岩体顶部出现钠长石花岗岩。通过对湖南瑶岗仙钨矿岩体的深入解剖,以及对杮竹园、黄沙坪、锡田、邓阜仙、栗木、梅子窝等矿区花岗岩全面的岩矿鉴定和电子探针分析,确定钨矿区致矿花岗岩的长石主要为碱性长石,其中绝大部分样品中钠长石An<5,因此确定这些花岗岩均属于碱长花岗岩。与成矿有关的由浆液过渡态流体形成的云英岩包体中的钠长石更加富Na,An<3。碱长花岗岩的成分以及钠长石成分在岩体顶部约1 000 m深度范围内无明显垂向变化。致矿花岗岩体中部分早期花岗岩包体、晚期花岗斑岩,部分花岗岩基以及印支期花岗岩、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等,钠(斜)长石An值明显高,很多属更长石、中长石甚至基性长石。这种包含有两种碱性长石的碱长花岗岩由富挥发分的岩浆形成,在岩体顶部附近广泛发生液态不混溶作用,是导致锡钨多金属矿富集成矿的主要分异方式。钨锡矿区碱长花岗岩钠长石An值明显低于区域大花岗岩基或不致矿花岗岩,可作为花岗岩的钨锡成矿评价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南岭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的岩石成因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岭地区新元古代花岗岩表现出了一定的共性:片麻状构造和过铝质特征.南岭西段岩体可归属于S型花岗岩,主要源自基底变沉积岩石的部分熔融,成岩过程中有少量幔源组分的参与;东段岩体为铝质A型花岗岩,源自还原性的长英质火成岩,有变沉积物的参与.这些花岗岩可能形成于“短期的地幔柱活动+长时限的俯冲”的构造背景中.  相似文献   

12.
南岭东段强过铝质花岗岩中白云母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孙涛  王汝成等 《地质论评》2002,48(5):518-525
根据显微镜下观察和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南岭东段赣南和粤北5个强过铝质花岗岩中存在两类白云母,即原生白云母和次生白云母,原生白云母呈自形一半自形,端面清晰,未被其他矿物包裹,低Fe/(Fe Mg)值(<0.75,原子数比)和富Ti(原子数≥0.05),Na(原子数≥0.10),Mg(原子数≥0.10),Al(原子数5.26),次生白云母一般表现为他形,端面不清晰,也可由其他矿物(如黑云母,斜长石)变化而来,说明它形成于亚固相条件;其成分为高Fe/(Fe Mg)值和贫Ni,Na,Mg,Al,由此反映了花岗岩残余岩浆的成分特点,因此,多数次生白云母是岩浆后期一后岩浆期的晚世代白云母,或与岩浆体系有关的水热白云母,根据白云母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的讨论,以及研究的5个岩体的同位素地质年龄值(337-155Ma),推测赣南和粤北的强过铝质白云母花岗岩很可能是海西一印支运动挤压一逆冲作用使地壳增厚,诱发地壳深熔岩浆上侵结晶形成的,而且这一增厚-深熔-岩浆上侵的过程延续到燕山早期,因此,上述大的时代跨度的强过铝质花岗岩的存在标志着华南是特提斯构造域与太平洋构造域的衔接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南沿海与南岭内陆A型花岗岩的对比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中国东南部广泛发育中生代A型花岗岩,按其空间展布,可区分为东南沿海和南岭内陆两个岩带。东南沿海A型花岗岩主要形成于晚白垩世(92~103Ma),时间跨度不大,而南岭内陆A型花岗岩起始时间早,延续时间长(186~124Ma),自早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均有发育。东南沿海A型花岗岩可区分为过碱性和铝质两种类型,但南岭内陆A型花岗岩基本均属铝质类型。与南岭内陆A型花岗岩相比,东南沿海A型花岗岩相对富SiO2,富Na2O,而K20,Rb,Sr,Ba含量及FeO*/(FeO*+MgO)比值则相对偏低。Nd同位素示踪指示两带A型花岗岩均为壳幔混熔岩浆经高度分异演化结晶的产物,但不同地区A型花岗岩因区域引张程度不同,导致幔壳物质混熔比例存在差异。通过对两带A型花岗岩共生岩石组合及产出构造背景的综合分析,认为东南沿海A型花岗岩形成于与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有关的弧后伸展引张环境,而南岭内陆A型花岗岩的产出则主要受板内裂谷环境控制,可能与古特提斯及古太平洋构造域的联合制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南岭地区锡多金属矿床空间数据库建设是国家地质调查主管部门和南岭地区新一轮地质勘查、矿产开发的需要.数据库在Microsoft Access 2000和Mapgis软件中编辑制作,包括ACCESS(.mdb)和MAPGIS点文件(*.WT)两种格式的文件,由矿床基本情况与矿区地质情况两张基本表格和相应的表单、查询组成,矿产地基本情况表同时有MAPGIS 6.5图形文件(南岭矿床.WT,图层)对应.数据来源为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提供的全国大中型矿产地资料及项目组所收集的近年新发现的与钨锡、铅锌铜等重要金属矿有关的矿床资料,目前共完整收录区内492处矿床数据.  相似文献   

15.
阿尔山地区是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的重要地段。该区热液脉型铁锰多金属矿、热液脉型钼(铜)矿和矽卡岩型铅锌多金属矿等3种代表性矿床(点)的成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一直是研究的薄弱环节。通过多种高精度的U-Pb年龄测定,区内成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印支早期((237.8±2.3) Ma)和燕山中期((152.2±2.9) Ma)、燕山晚期((135.1±0.4) Ma),与邻区乌兰浩特-索伦地区基本可以对应。而前人划定的海西期花岗岩,实际为燕山晚期;划定的燕山早期花岗岩,实际为印支早期、燕山中期。研究成果对于区内花岗岩浆及期后热液与多金属成矿作用在时间上的关系提供了重要依据,对确定区內相应多金属矿类型的成矿花岗岩时代亦提供了可资对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南岭与中生代花岗岩类有关的成矿作用及其大地构造背景   总被引:70,自引:2,他引:70  
由于受到来自印支半岛的挤压,在华南内部发生了以碰撞-挤压-推覆-隆升为主的印支造山运动。南岭地区印支期花岗岩(240~205Ma)主要形成于碰撞及“后碰撞”(post-collision)的动力学环境,但没有造成大规模的金属成矿作用。南岭地区从燕山期进入后造山(post-orogeny)地球动力学环境。从花岗岩类的成矿学特征及其大陆动力学背景出发,尝试把燕山期划分为早、中,晚三期。南岭地区燕山早期(185~170Ma)出现了玄武质岩浆活动、双峰式岩浆活动、A型花岗岩及板内高钾钙碱性岩浆活动,反映了岩石圈的局部“伸展一裂解”和地幔物质的上涌,伴随Pb,Zn,Cu,Au成矿作用。燕山中期南岭地区岩石圈全面拉张一减薄,地幔上涌一玄武质岩浆底侵引发大规模的地壳熔融,导致大范围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的生成。该期的第一阶段(170~150Ma)以大规模花岗岩类侵位为主,第二阶段(150~140Ma)花岗岩类活动很少,却发生了W,Sn及其他稀有金属的大规模成矿作用。燕山晚期虽然是华南地区岩石圈全面发生裂解的时期,但由于受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影响,在南岭东端至东南沿海广大地区,燕山晚期(140~65Ma)出现了先挤压、后拉张的动力学背景,在100Ma前形成的钙碱性和橄榄安粗两个系列的岩浆活动,伴随Au,Ag,Pb—Zn,Cu,(Mo,Sn)等成矿作用。而在南岭地区,该时期花岗质火山-侵入杂岩及基性岩脉等广泛发育,有关的成矿作用以火山岩型U矿、斑岩型Sn矿,以及印支期花岗岩中的铀活化成矿作用为特征。  相似文献   

17.
南岭地区新元古代变质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华夏地块南岭地区38个新元古代基底变质岩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它们的原岩都是沉积岩。不同地区变质沉积岩的化学成分存在一定的变化,但是它们大都具有明显的轻重稀土元素分异和Eu负异常(Eu/Eu^+=0.35~0.76),高K2O/Na2O、La/Co、Th/Sc比值和低Cr/Zr比值,显示了高成熟度和沉积再循环地壳的特点,表明沉积岩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古老的再循环的地壳,它们沉积于被动大陆边缘。与其他地区元古宙沉积岩的地球化学对比显示,南岭地区这些新元古代沉积岩不同于赣中和扬子地块南缘的元古宙沉积岩,而与印度东北部ksser Himalaya地区的元古宙沉积岩较为相似。所以,南岭地区新元古代沉积岩的物质不可能来自与赣中和扬子地块南缘沉积物相同的扬子南部的源区,而应该来自南方,这一推论与岩相古地理分析以及沉积物中碎屑锆石形貌特征和年龄谱变化的结论是一致的,指示华夏南部新元古代时曾与一个大陆源区相邻。根据地球化学对比研究,结合已有的年代学对比,推断华夏地块南岭地区(特别是中部)新元古代沉积物很可能来源于与Lesser Himalaya地区元古宙沉积岩相同的源区,即东Gondwana大陆的北缘。这样,华夏地块在Rodinia超大陆裂解时期很可能是位于西澳大利亚-东印度-东南极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