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漠化问题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家仁  王尚彦 《贵州地质》2009,26(4):306-312
本文定义了石漠化概念的三个方面:石漠化现象、石漠化作用和石漠化过程;讨论了石漠化的量化描述,提出了石漠化作用量化描述的方式方法和分级方案,建议根据土壤侵蚀强度与成土速度的差值将其分为无石漠化、弱石漠化、强烈石漠化、特强石漠化、剧烈石漠化等5个强度等级;借鉴水土流失的有关研究成果,讨论了我国南北石漠化的差异。分析指出:①我国北方地区的石漠化形势比南方地区的更为严峻。全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土正在遭受石漠化作用,有超过五分之一的国土正在遭受强烈以上石漠化作用。遭受特强以上石漠化作用的土地中,水蚀者为9万km^2,风蚀者为62万km^2,后者远大于前者。②人类活动的地质效应——人为地质作用是导致石漠化急剧发展的主要因素。③阻断导致石漠化的人为地质作用、终止石漠化作用过程,通过自然和人为两条途径恢复土层和植被,是防治石漠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基于RS和GIS的南汀河流域石漠化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苏旺德  史正涛  刘钢 《中国岩溶》2016,35(5):594-601
以南汀河流域ETM、DEM和地质岩性数据为基础数据,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提取了石漠化评价因子,构建石漠化评价指标并对石漠化强度进行评价。运用空间叠加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对石漠化信息进行分析,得到流域岩溶区石漠化强度分级特征,利用土地利用数据及石漠化信息与土地利用/覆盖类型的相关关系以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石漠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石漠化强度为: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强度石漠化>无石漠化>极强度石漠化。(2)强度石漠化区和极强度石漠化区主要分布在以耕地和疏林地为主要覆盖类型的区域。说明了造成石漠化的因素除裸岩率、植被、坡度、岩性等主要影响因子外,人们利用土地的方式对石漠化也具有很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贵州省关岭县南部北盘江试验示范为例,分析了不同等级石漠化土地上的表土孢粉组合特征,揭示了孢粉组合特征与石漠化等级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石漠化地区的孢粉组合具有鲜明的特征,乔木与灌木合占16.1%,草本与蕨类植物合占58.9%,这反映了石漠化地区以草蕨类植物为主的植被状况;孢粉组合与石漠化等级呈良好的相关性,草蕨类植物随石漠化等级的升高比重由41%增加到77.6%,种类由14种增加到27种,乔木花粉所占比重由6.9%降到2.6%,植物种类不变;孢粉组合反映出三出凤尾蕨等蕨类植物对岩溶石漠化生态环境的适应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石漠化成因初探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花江喀斯特峡谷区地下水埋藏深,地表干旱,存在显著的人为加速土壤侵蚀过程,植被次生性明显,生境干热特征显著,是已石漠化和半石漠化的生态系统。其中地质构造、地貌演化、岩溶形态、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植被群落可能是石漠化过程的主要自然成因,以土地利用为表现形式的强烈人类活动是石漠化的驱动力。基于此,提出了石漠化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和生态恢复过程的建议,旨在为石漠化的演化研究及生态重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贵州毕节撒拉溪与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植物多样性和土地利用调查,掌握示范区植物种类、分布状况和生长特性,土地利用状况以及土地整理程度,选育植物先锋物种,结合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和边界条件,根据石漠化土地整理工程分区治理方法,在生态型土地整理技术体系的指导下,针对两个示范区具体情况分别提出温凉喀斯特高原山地潜在-轻度石漠化土地整理与混农林业复合经营模式和干热喀斯特高原峡谷中-强度石漠化土地整理与特色经果林集约经营模式。结果表明:(1)植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是基于植物多样性恢复与保护的石漠化土地整理的基础,项目实施后还应对植物多样性进行动态监测。(2)土地整理规划设计应融入生态理念,构建基于植物多样性恢复和保护的石漠化土地整理模式,有助于生态修复和重建脆弱生态环境:2011-2014年期间,毕节撒拉溪示范区植被覆盖率上升8.51%,无石漠化面积扩大22.53 hm2;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植被覆盖率上升4.47%,无石漠化面积扩大13.2 hm2。(3)模式的构建依托于技术体系,毕节撒拉溪示范区主要采用潜在-轻度石漠化人工种草与草地生态改良丰产栽培技术、以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为主的坡地植物篱保水固土技术等进行模式构建;花江示范区选取以花椒-玉米为主的林粮空间优化配置技术、以皇竹草-苜蓿草为主的草地营养优化配置技术等构建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6.
生态建设中的喀斯特石漠化分级问题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王世杰  李阳兵 《中国岩溶》2005,24(3):192-195
提出石漠化土地景观+ 成因的两级分类模型,根据景观现状进行第一级分类,按石漠化土地的成因类型进行第二级分类,采用“景观+ 成因”对石漠化土地进行命名。景观分类是利用遥感影像特征解译石漠化强度和分布面积所必不可少的;石漠化土地成因类型与恢复治理模式密切相关,有必要在石漠化土地现状调查时考虑石漠化土地的成因类型。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区域内石漠化面积广布,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概括了云南石漠化研究现状,主要从石漠化区划,治理模式和石漠化区植被恢复种类三个方面,综述了云南石漠化研究成果。云南石漠化区划分为2个大区和5个小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4类23种石漠化治理模式,435种可用作石漠化地区生态恢复的植物物种,其中乔灌木376种,草本59种。结合地理位置、气候和海拔对适宜恢复植被进行了初步总结,指出了石漠化研究治理中存在的不足,为后续的石漠化植被恢复治理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土地石漠化概念与分级问题再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李森  董玉祥  王金华 《中国岩溶》2007,26(4):279-284
针对前人研究中将石漠化发生的地域限定在亚热带,将发生的时间限定在人类历史时期,将发生的原因均归结为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而忽视了石漠化可能发生的其它地域、其它时期和其它成因等问题,对土地石漠化概念作了修正。认为土地石漠化是在湿润、半湿润气候环境和岩溶环境中,由于人类活动和/或气候变化等因素作用,造成地表植被退化、土壤侵蚀、地表水流失、基岩裸露,形成类似石质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过程,并对其内涵作出释义。在此基础上依据生态基准面的理论,以坡面形态、溶蚀岩溶地貌形态、基岩出露率、土壤厚度和土被覆盖度、土壤侵蚀程度、植被覆盖率和植物种群、土地利用类型等为景观指征,将石漠化土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4个等级,并以粤北岩溶山区为例,拟定了区域性石漠化土地分级及其综合景观指征。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的形成及其生态治理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引起高度重视,土地膜漠化的形成及其治理也逐渐成为岩溶工作者、生态学家的研究热点。由于贵州地区岩溶分布广,地势起伏较大,土壤贫瘠,加之人为因素的影响,植被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土地石漠化愈演愈烈。通过分析贵州石濮化形成原因,提出了一系列石漠化生态治理措施,为保证贵州省、西南岩溶区植被顺向演替,生态逐步恢复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碳汇效应,以贵州毕节石桥小流域、清镇王家寨—羊昌洞小流域、贞丰顶坛小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实地监测数据,分别测算了各研究区总碳存量,分析并比较了碳储量在各碳库以及不同等级石漠化之间的分布情况和大小关系。研究发现:三个研究区总碳存量仅为32 434.9tC;各碳库碳存量:土壤层>>植被层(草本层>>灌木层);碳密度在不同等级石漠化间关系表现为:轻度>中度>强度;总碳密度在各研究区中的大小关系表现为:毕节>清镇>贞丰,其中土壤层碳密度起决定性因素。此外,本文最后还提出在未来石漠化综合治理中增加碳汇监测指标、扩大石漠化综合治理碳汇研究的范围、加强岩溶作用碳汇效应基础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ANINTRACONTINA STUDY ON THE SOIL RESPIRATION OF THE FORESTS ON GONGGA MOUNTAINtheNational(G19980 40 80 0 )andCAS'sKeyProjectforBasicResearchonTibetanPlateau(KZ95 1 A1 2 0 4;KZ95T 0 2 )  相似文献   

12.
曹华  杨晓祥 《云南地质》2002,21(1):94-99
本项目为国内首例对钢渣堆积体的工程力学性质,稳定性及建筑性能诸方面,采用以现场原位测试工程物探为主要手段,进行试验,研究,评估。  相似文献   

13.
14.
都市圈理论发展研究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7  
首先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已有的都市圈理论与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总结归纳了都市圈发展的理论框架,包括都市圈的基本标准、都市圈本质论、都市圈空间结构论、都市圈模式效应论、都市圈发展阶段论、都市圈发展管治论等。最后,概括总结了都市圈发展规划的基本内容,强调指出了一体化观与人居环境科学观对都市圈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彭玉鲸 《吉林地质》1994,13(3):22-28
地史时期古气候的宏观演化和现代气候的变化具有一些重大的不同之处:1.在亿年的时间尺度上,全球古气候的分带产生了变异性;2.在同样的时间尺度上,全球古气候的分带出现了非对称性;3.就地球整个历史时期冷、热阶段的交替出现,不同的时间尺度,具有不同的调控因素所造成的周期,超越了米兰柯维奇(Milankovitch,1941)的天文气候理论。应该从不同层次的天地因素-银河系、太阳系和地球运动系统中去寻找更深层次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刘伟  马德云  韩润生 《云南地质》2001,20(4):406-410
由于激光蒸发和激发不同矿物的过程,都是从有序体系到无序体系的热力学转换过程,因此可以用矿物标准熵S°来考察分析精度.笔者提出了对初步分析分析结果Ci进行热力学校正,校正因子主要是相同取样量条件下的热力学参数Vg=S°/Vmol,实际取样量Vd,校正公式为Ct=Vgi·Vdi·Ci/Vgt·Vdt.实践表明,这一校正方法提高了矿物激光显微光谱分析精度.  相似文献   

17.
国外可持续发展度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虽然可持续发展80年代才明确提出,但从60年代开始的发展度量研究就为可持续发展度量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国外研制的可持续发展度量指标基本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基于生态-环境观点的较微观层次的压力-状态-响应指标;第二类是以价值综合核算为前提的综合的可持续发展指数,如绿色GNP、国民财富指数等;第三类往往对资源、环境要素的价值核算持保留态度,避免作综合的价值核算,而是分别选取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指标进行系统分析,采用无量纲化和加权平均的方法求得衡量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第四类是从可持续性的反面着手,通过定义不可持续性来规定可持续性,建立不可持续性指标来度量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8.
拟建的黄河上游某水电站在勘查过程中发现在河床以下存在一层厚约2m的石膏层。石膏岩遇水易溶解,工程地质性质较差,力学强度较低,是水电建设中的不良岩体。本文对石膏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化学成分做了仔细分析,分析了石膏溶蚀后对坝基稳定性的影响,找出防止石膏溶蚀的判断标准,最后得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大气物源研究是多学科共同探讨的较为复杂的问题.它对污染物的追踪、污染物的最终解释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大气质量控制和环境管理提供合理依据.大气物源研究主要集中在颗粒物矿物学特征、化学成分及同位素组成等几个方面,并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起两者的相关关系,据此判别和解释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本文从矿物组成和形貌特征、标志性化学成分及同位素示踪等3个方面对近1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西南某电站右岸倾坡内夹泥裂隙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某拟建大型水电站的右岸岩体中存在倾向坡内的夹泥裂隙,通过对其的发育情况以及所处的地质环境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认真剖析,认为该区内的倾坡内夹泥裂隙的成因并非正常卸荷引起,而是在构造的基础上,穹隆挽近期隆起的结果,为右岸坝肩稳定性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