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1 毫秒
1.
正21世纪初,随着铀矿勘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在北方主要含煤盆地取得铀矿找矿重要进展,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中生代典型大型内陆沉积盆地之一,其铀源条件、构造条件、含铀建造、水动力条件等显示了较好的铀矿找矿前景(焦养泉等,2015)。尤其是近10年来,"煤铀兼探"和利用煤田资料"二次"开发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煤田勘查区开展砂岩型铀矿地质调查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选区和找矿的重要进展,圈定一批重要铀矿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  相似文献   

2.
含煤岩系中共伴生有多金属和非金属等矿产资源,其中稀有元素在特殊地质条件下也可能富集,达到工业品位;个别元素(如锗、铀)已经被开采利用。通过列举内蒙古乌兰图嘎煤矿-锗矿床、准格尔煤田与煤层共生的镓,以及二连盆地群和鄂尔多斯盆地含煤岩系里的铀矿床等煤系伴生矿床实例,表明在煤炭地质勘查中需要加强煤层和含煤岩系中稀有元素资源的勘查与研究,并就此问题提出了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3.
一般所谓“南方小型煤矿”,实际上是指我国东南地区(即:浙、闽、赣、湘、鄂、粤、桂七省和苏南、皖南及黔东南地区)的那些小型煤田。由于这些煤产地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含煤地层连续分布的面积较小和煤层较薄,因而通常只能建设小型矿井。近年来,煤田勘探和矿井建设工作的实践表明:为查明这些小型煤矿的资源和矿山开采技术条件,除了在勘探方法上应遵循一些对所有煤田都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技术原则以外,还必须采取若干  相似文献   

4.
自然电场法在丹东地区中小型煤矿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型煤矿在我同煤炭资源开发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它的兴衰影响着煤炭工业及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近些年,物探配合地质已找出一批大型的煤矿。笔者在十余年的煤田物探工作中体会到物探在中小型煤矿的普查、勘探、开采中均有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煤炭地质》2011,(2):70-70
本文集从不同层面上反映了陕西省煤炭工业近10多年来安全高效矿井建设和开采技术的创新成果,主要栏目包括综述、矿井建设与巷道支护、开采技术及装备、矿井地质等.收录了69篇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学术论文,重点突出了保水开采、绿色开采、科学开采在陕西的实践,尤其是陕北侏罗纪煤田一批大型现代化煤矿的建设与生产技术和保水采煤技术、子长矿区薄煤层(0.5m左右)开采技术、瓦斯地质图及其应用技术,在文集中都有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6.
王新(1963.2-),男,陕西西安人,工学学士,研究员,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现任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水文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兼任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王新同志多年来一直从事煤矿水害防治技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针对鄂尔多斯侏罗纪煤田顶板突水机理与防治技术、华北型煤田底板带压开采条件探查与评价技术以及煤矿  相似文献   

7.
《地质论评》1959,19(7):318-323
一、前言解放以来煤炭工业的飞速发展,要求全国煤田地质工作者为国家找出更多新的煤田和煤矿,探明更多的煤炭储量,因此煤田地质研究工作(其中包括煤田预测的研究)也在这种情况下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国有关煤田预测的研究工作过去进行得甚少,解放前虽有人曾对一些煤田和煤矿作过调查,并作过一些有关全国煤田、煤矿资料的  相似文献   

8.
矿井地质是一门探索性、适用性都非常强的技术科学,是在煤田地质勘查的基础上、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期间、直接为煤矿建设和生产服务的一项重要技术基础工作。我国的矿井地质工作是随着煤炭工业的迅速发展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它对煤矿建设和生产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历程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初期创立阶段、曲折发展阶段、开拓前进阶段和发展提高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需求量也随之持续增长,煤炭开采逐步向深部等难采块段及边缘地区推进,其地质条件日趋复杂,开采难度加大,因此矿井地质工作必须做好基础地质的研究工作,重视高新技术应用,完善地质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勘探精度。  相似文献   

9.
构造控煤在采矿安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现有资料对准东煤田构造研究较少,为使煤炭安全高效开采,需有针对性地进行煤田开采地质条件研究。以准东煤田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通过统计断裂构造信息,使用分形维数(分维)定量表征了构造复杂程度,探讨了准东煤田现今构造特征和构造动力成因,分析了构造特征对煤田开采地质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东煤田断裂以正断层发育为主,少量大型走滑断层;通过对构造复杂程度的定量表征,煤田大部分区域构造分维为0.5~0.9,表明煤田的总体构造格局较复杂。准东地区主要经历了晚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及喜马拉雅期四期构造运动,其中在侏罗系煤层形成后,燕山期南北和东北向挤压应力对煤田改造作用较大,且在该期构造运动后准东煤田构造格局基本形成。受多期构造演化作用的控制,准东煤田形成了多种典型控煤构造样式:复向斜型褶皱构造划分了卡拉美丽山前凹陷带的构造格局;叠瓦式逆冲构造主要表现为构造上盘剥蚀严重,含煤性较差,而下盘煤系保存较好,两侧逆冲断层使得煤层遭受切割,煤层在断层的分界处工程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增大了开采难度;推覆式构造主要表现为使煤系在垂向上重复出现,在煤田勘探时增加了找煤难度,发育...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龙(岩)永(定)煤田是福建省主要煤炭工业基地之一,其地质调查、勘探、煤矿开采均有较久的历史。该煤田主要含煤地层原定为“上二迭统龙潭组”,有关它的划分、时代和命名方案很多(表1)。文化大革命以来,随着煤田地质勘探的蓬勃发展,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科研工作,在地质古生物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新资料。在该组地层中采集了门类繁多的早二  相似文献   

11.
Coal is the main energy in China, which has already played and will continue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ational economy. Coal geology, as a practical science, has an access to gradual development with the growth and prosperity of China. From the meaning of the coalfield geology,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status of coalfield geology, including the research on coal basin, stratigraphy of coal-bearing stratigraphic sequences, coal-forming process, structural geology of coalfields, and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coal resources. The paper specially focuses on coal-forming process, including coal formation in terrestrial facies and transgressive / regression events, and introduces new technology which has been applied to research progress in structural geology of coalfield.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new comprehensive exploration system for coal exploration and reviews regional coal geological exploration results in recent years, such as coal-poor regions of seven provinces in southern China and the coal resources area in northwest China, which will be an important coal-producing area in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田地质的显著特点是煤盆地类型多样、煤系后期改造明显、构造样式丰富,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价值。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煤田构造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包括:①煤田构造的区域地质背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②中国东部盆地动力学与构造控煤作用受到关注;③煤田滑脱构造研究的继续——控煤构造样式的划分;④煤变形-变质作用的构造控制研究愈加深入;⑤以三维地震技术为代表的煤田构造高精度探测技术全面推广应用;⑥矿井构造定量评价和预测已成为煤田构造研究的亮点。通过回顾总结我国煤田构造研究历史和主要成就,分析了当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攻关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炼焦煤资源具有以下特点:煤炭资源丰富,但炼焦煤资源所占的比例并不高;煤炭资源分布广泛,全国29个省(自治区)都赋有炼焦煤,可是炼焦煤资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为数不多的地区;炼焦煤种品种齐全,但分布不均匀,其中气煤和1/3焦煤在炼焦煤查明资源储量中占较大比例,焦煤与肥煤是炼焦的主力煤种,但占比例较小;目前华北聚煤区东缘的几个大煤田正以每年约15m的速度向800m延伸,个别煤矿的开采深度已到1 000m,勘查深度也达1 200m,因此,研究深部煤的变质作用意义深远。根据煤的深成变质作用理论,我国华北东缘诸多煤田的深部煤质有可能变好,有可能赋存大量的肥煤、焦煤和瘦煤等稀缺资源,该预测结论若获得验证,将有利于解决我国主要焦煤资源紧缺瓶颈,为未来我国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4.
为建立系统的超前区域水害探查治理技术体系,分析概括我国石炭-二叠纪煤田煤层赋存及水文地质条件,从水害治理工程的系统性出发,围绕我国煤层底板水害超前区域治理工程施工过程中钻孔施工条件、层位选取、钻进工艺3个主要因素,概化形成适用于我国华北型煤田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底板含水层注浆改造模式。综合考虑煤层埋深、煤层底板承受水压、底板岩层结构组合等判识指标,确定了各类治理模式的选择准则;结合钻孔布设、注浆材料2项指标,进一步划分出超前区域治理亚类模式。以淮北矿区、韩城矿区2个典型超前区域治理工程实践为例,分析了各区域治理模式的选取原则及工程应用效果。研究成果对指导我国煤层底板含水层超前区域治理工程模式选择与底板注浆工程实施具有重要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煤田地质特征的综合分析,借鉴国外学者对“含煤系统”的界定和划分标志,运用煤地质学及相关学科等多学科交叉的学术思路和综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含煤系统的主控因素,提出了中国含煤系统的研究思路、构成要素,建立了符合我国煤田地质特色的含煤系统模式,即提出了含煤系统及其子系统的构成格架.“含煤系统”6个子系统构成,分别为...  相似文献   

16.
针对煤炭开采引发的采空塌陷和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调查分析了山东兖州煤田开发利用现状,及采空塌陷、水环境污染、土壤污染等地质灾害的分布范围及其危害。统计表明,截止2005年,兖州煤田已累计塌陷116.127 km2,其中塌陷积水区已达18.92 km2,最大塌陷深度9.2 m,预计到21世纪中叶,兖州煤田将形成32 000 hm2的塌陷区。针对兖州煤田实际,提出了改进采矿方式、煤炭地下气化、塌陷土地复垦、煤矸石综合利用等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同时提出了建立和实施具有行业特色的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虽然沉降-埋藏史模拟技术在油气地质研究中被广泛使用,但是却很少用于煤田地质研究。随着高产高效矿井和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的展开,对煤田地质研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把沉降-埋藏史模拟等新技术引入到煤田地质研究中。以柴达木盆地北缘西大滩矿区的研究为例,根据煤田地质和沉降、埋藏史模拟技术的特点.介绍了用于煤盆地构造演化研究的沉降-埋藏史模拟技术方法,并对西大滩矿区侏罗纪煤系的沉降-埋藏史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认为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中生代阶段(J1-J3)和新生代阶段(E—N),其间被白垩纪时期的盆地抬升剥蚀所分开。实例研究表明,沉降史和埋藏史模拟技术为盆地构造演化研究提供了定量或半定量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煤田地质学的现状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略分析中国煤田地质学的历史、现状与发展前景的基础上,指出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未来5~20年的重大研究领域:①我国东部大型老矿区深层煤矿床与资源开发潜力;②新疆煤炭资源的区划单元与综合评价;③煤层气成藏动力学和有利区块优选以及煤矿区煤层气与煤的一体化协同开发;④洁净煤、液化煤地质以及煤炭开发利用中的环境、健康效应。  相似文献   

19.
靖远煤田宝积山、红会矿区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窑街组,煤炭资源较丰富。由于多年开采,资源面临枯竭,解决资源接续问题已成当务之急。通过对区内主要控煤构造白土梁一马饮水复式向斜的展布方向和分布范围、F1h断层特征和煤系地层层序的研究.预测研究区有可采煤层存在.且煤层埋藏深度在1200~2000m。通过分析宝积山、红会两矿区赋煤地层及构造特征,认为研究区与两矿区应属同一山间聚煤坳陷,成煤环境为河湖沼泽相,岩相旋回以河流相开始,泛湖相结束,煤层位于旋回中上部,煤系地层薄,煤层层数少、厚度大,含煤性好,资源储量丰度大。根据已知矿区地质条件,结合以往地质工作程度的差别,提出宜采用不同的勘查方法分区分段开展地质找煤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