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以福建省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对所选取的12项主要社会经济指标进行综合,应用聚类分析的数学方法对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进行聚类研究。并根据所得结,果分析9个地级市社会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DEA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内蒙古9个地级市2012年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相关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C2R模型对内蒙古城市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进行有效性评价分析,结果得出内蒙古中西部城市土地利用有效值高于东部城市,并分析土地利用有效性存在差异的原因,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分形理论的公路交通网络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安徽省17个地级市公路交通网络为研究对象,用分形技术测算出各等级公路网络的分维数,并构建了度量综合路网的权维数模型。经过实证得出区域路网分维数受路网面积大小影响,继而对地级市进行了面积区划,把各类区的路网权维数、干线分维数和综合经济指数做相关分析。研究发现各市的路网分维数与综合经济指数呈正相关,说明了路网覆盖度越均匀,交通网络越复杂地区经济发展越好。为进一步探求各市公路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引进公路规模与经济产出的分形模型测算出17个地级市的分维数,发现有合肥市等6城市经济发展超前于公路规模,铜陵等4城市基本一致,马鞍山等7城市经济发展滞后于公路建设规模。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福建经济欠发达县类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伟 《福建地理》2001,16(4):22-25
本文以福建省19个经济欠发达县为对象,选取14项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PCA)与聚类分析(CA)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类型研究,分析,总结出3类经济欠发达县的特点,并据此分别提出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城市间土地分等方法研究--以湖南省地级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国华  郑云有  朱翔 《热带地理》2000,20(3):238-242
针对我国城市间土地分等研究落后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应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城市间土地分等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湖南省各地级市为研究样本,选用八类因素共26个指标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湖南省12个地级市可为五等。  相似文献   

6.
选取1995-2004年数据,对福建省各地区经济增长情况进行偏离-份额分析,以此为依据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进行聚类分析,将其产业结构的特点分成产业结构贡献率与竞争力贡献率都大于零、产业结构贡献率小于零而竞争力贡献率大于零、产业结构贡献率和竞争力贡献率都小于零三类,说明福建省产业结构地区差异明显,并对不同地区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为福建省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选取经济总量、对外经济开放程度、人民生活水平和基础设施4个系统共24个区域经济指标,构建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回归分析法和KMO统计检验结果表明,因子分析法对评价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合理有效的。依据2012年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K-均值聚类分析,将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为4类,进而提出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定性分析河北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以耦合函数为基础,构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对相关指标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11个地级市中仅秦皇岛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处于勉强协调,其他地级市则处于濒临失调状态中,故河北省整体耦合协调水平很低,区域经济尚未对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反哺。在此结论基础上,就如何深化一体化发展提出4个发展路径,以期为河北省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9.
东北地区的创新能力演化及其经济带动作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宋周莺  车姝韵  王姣娥 《地理科学》2016,36(9):1388-1396
通过建立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并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变异系数等方法,从不同空间层级剖析了东北三省的创新能力发展格局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研究发现:从创新能力分析,吉林、辽宁的创新能力增长较快而黑龙江相对较慢,省际差异呈扩大态势;地级市之间的创新能力相差悬殊,呈现明显的省会城市及门户城市集聚效应,但市级差异呈缩小态势。 从创新贡献率分析,辽宁的科技创新转化能力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相对较强,而吉林、黑龙江相对较弱;地级市差异较大,沈阳、大连、长春、大庆的创新贡献率比较突出,而锦州、吉林、盘锦、铁岭上升较快。大部分地级市的创新发展对经济带动模式为“低创新能力-弱经济带动”和“高创新能力-强经济带动”,说明各地级市的创新发展及其对经济带动的两极分化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行政区划调整对大城市房价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城市进行了"撤县设区"和"城区合并"等行政区划调整。已有研究主要探讨行政区划调整的类型、推动力及其对城市化、经济发展和城镇体系的影响,鲜有研究分析行政区划调整对房价变化的影响。基于1999-2013年280多个地级市和2009-2016年上海市19个区的房价面板数据,采用合成控制法检验撤县设区和城区合并对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特大城市,撤县设区对城市房价有正向影响;对于一般的地级市,撤县设区短期内会减缓城市房价的增速;此外,城区合并对被合并城区的房价往往具有推动作用。本文的研究方法可为其他事件影响的评估研究提供参考。研究结论可为地方政府的房价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注重对更大范围区域的宏观分析,是制定市域发展战略、编制市域规划、市域国土规划工作中一项相当重要的工作。本文通过对宏观区域条件对市域发展的影响,域内和域外分析的作用,宏观区域分析的着眼点等几个问题的分析研究,记述了加强对更高层次区域宏观分析的意义,作用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阐述了进行宏观区域分析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作者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宏观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变化,对一个区域、市域发展所起的影响作用愈来愈大,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区域、市域的优势和劣势。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度模型,对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整体处于中高等关联水平,人口文化素质和城市化水平对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明显; 自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整体经历了波动上升、平稳下降、缓慢上升的过程; 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发展与人口结构均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是协调水平高低不同;各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耦合度变化差异较大,辽宁省两系统的耦合度呈现出与整个东北地区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吉林省9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软件中因子分析、方差分析对9个城市旅游发展竞争力进行定量评价。通过比较各城市各项旅游发展竞争力得分,深入分析各城市旅游发展的优、劣势及城市间旅游发展竞争力的内部差异;通过变异系数计算进一步反映吉林省城市旅游竞争发展演变趋势及年际变化,以期为各城市制定旅游竞争力提升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福建省19个经济欠发达县为对象,选取14项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PCA)与聚类分析(CA)的数学方法对其进行类型研究,分析、总结出3类经济欠发达县的特点,并据此分别提出经济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城市化过程往往具有阶段性,主要通过城市扩张与经济发展表现出来。基于生态位理论,结合库兹涅茨曲线、协整检验及Granger因果分析和脱钩关系等方法对2004—2015年河南省18个地级市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的协整性与因果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河南省城市生态位呈核心-边缘趋势向外围扩展;(2)除平顶山市、安阳市、濮阳市和南阳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关系不明显外,其余城市均呈"U"型或倒"U"型的库兹涅茨曲线关系;(3)河南省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的协调性在一定程度上受社会体制、政府政策、决策等的影响;(4)河南省18个地市均不存在衰弱性脱钩现象,除2015年的许昌外其余城市的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发展间均不存在弱复钩现象。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该文论述行政区划调整后的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根据1997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全省20个地市州进行综合评价,采用Ward聚类法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全省划分为四大经济发展梯度区,分析其区域差异的空间特征,探讨它的经济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晓红  张文忠  张海峰 《地理科学》2016,36(8):1141-1147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地普遍出现了以低价出让农业用地,盲目投资房地产及城市基础设施,大规模兴建新城区为主要特征的城市蔓延现象。造成这种城市建成区低密度无序扩张的原因,除了不规范的城市用地转化机制外,很大程度上是源于对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不当认识。以全国261个地级市为例,基于1990~2010年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客观分析了中国城市土地蔓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住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外商投资(FDI)、房地产泡沫效应等因素后,城市现有建成区面积及其扩展幅度与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并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单纯追求城市建成区规模扩张并不能直接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8.
浙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用单一指标分析了浙江省内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指出浙江省内存在3个层次的经济发展差异,即地级市之间、县与县之间和乡镇之间。研究表明:城乡差异大于县际差异,县际差异叉大于乡镇间的差异。从差异的变化来看,地区差异在扩大,而城乡差异在缩小;从差异变化的效应来看,差异扩大在现阶段推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应用变异系数、地理联系率、区位熵等区域差异分析方法对江苏省1980年以来地级市尺度的粮食生产和经济发展地域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联动分析.研究发现:江苏省粮食生产经历了一个"上升一平稳一下降"的波动过程:地域差异增大,尤其是1995年后,粮食生产与经济发展、人口分布发生明显的空间分异;长江以北地区,特别是苏北地区在全省粮食生产地域分工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益成为江苏省粮食生产核心区域.最后,结合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的驱动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PCA的福建沿海县市(区)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芬 《福建地理》2004,19(2):13-17
福建沿海有40个县市(区),计为23个统计单元。本文选取了能够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15个指标,对以上各单元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并计算其经济发展水平总得分值,发现沿海地区大体形成“中部繁荣,两端落后”的“梭形”结构。最后,结合沿海各地发展趋势,探讨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域差异和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