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硅质岩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崔春龙 《矿物岩石》2001,21(3):100-104
硅质岩中隐藏着十分丰富的古地理、古环境、古构造及古气候、物源及成岩成矿等信息,而且硅质岩抵抗后期改造的能力较强,各种成因信息被较好地保存下来,为解决硅质岩的成因及相关的地质问题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硅质岩粒度细,结构致密,野外研究取证工作有很大难度,室内研究成为重要的方式和手段。但目前的研究中还未解决成因的特征指示元素的载体问题和成因属性,不加区分地使用全岩化学分析和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进行成因判别,使其成因的多解性和人为性成为一个普遍问题。本文从硅质岩的建造、组构、古生物、阴极发光特征等方面讨论了可反映硅质岩成因的若干问题,所以也是今后进行硅质岩研究中应该注意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中部地区古冰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吟  迟振卿 《地球科学》1994,19(2):257-261
在描述和分析内蒙古中部地区古冰缘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对砂多边形的成因,时代及反映的古环境进行了深入探讨,确认研究区内广泛发育的砂多边形为古冰楔,古冰楔可划分为两期,它们是末次冰期两个冰缘阶的产物,时代分别为距今36000-38000a和41000-45000a,古冰楔的存在说明研究区在末次冰期时处理于严寒的冰缘环境中。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古海洋Nd同位素演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当前在新生代古海洋Nd同位素演化及其古环境意义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进行了简明的阐述,说明在巴拿马海峡于5-3Ma关闭前后,太平洋和大西洋洋流的变化与其海水Nd同位素的变化相对应。但同期的印度洋Nd同位素没有明显变化,其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泥炭沼泽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特别是在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方面。泥炭沼泽是一个良好的地质档案,泥炭纤维素碳、氢和氧同位素组成和比值是环境变化的综合参数,沉积脂类化合物含有反映有机质母源先质的骨架结构,这些标志物高分辨率地记录了全新世以来古气候、古植被和古环境的演变信息,在当今全球变化研究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综述了泥炭沼泽地球化学研究进展,侧重于泥炭沼泽脂类化合物和稳定同位素等标志物的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侧重论述了研究技术的发展、定性说明到定量分析的过渡、研究精度的提高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这些分子标志物与植被演替、气候变迁和环境变化间的对应关系,指出了我国在该方面的薄弱之处以及需加强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该区地质构造演化及其与金成矿关系的详细研究,系统地总结了该区内生金矿 生金矿化特征,论述了金矿化与地质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豫西南中新生代古地理环境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祖杰  周旗 《河南地质》1997,15(4):270-277
豫西南地区曾经是恐龙生活的“家园”。本文根据区内地层发育和出露特点,结合地壳活动规律,对豫西南中,新生代自然古地理环境进行初步研究。这一研究结果对展示中生代恐龙的自然生态,生活环境,揭示恐龙演化规律和灭绝原因,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炭屑与古森林火?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森林火普遍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它对自然植被系统的演替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森林火培育出不同类型的植被:频繁的森林火导致草甸的形成,而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森林火的缺乏。古炭屑作为古森林火的遗迹,具有分布广泛、细胞结构保存完好以及原地埋藏等特点,为研究古森林火发生的强度和频率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古炭屑的出现与当时的气候因素、植被类型和地理状况有密切关系:干旱、少雨的气候常常伴随高频率森林火的发生,表现出古炭屑的数量增多;易燃物种组成的植被易发生森林火,古炭屑的出现也会增多,而耐火树种会降低森林火的强度,古炭屑则出现少。因此,从古炭屑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可探讨古森林火的发生规律,进而推断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植被、地理状况的演变。  相似文献   

8.
硅质岩的研究现状及其成矿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冯彩霞  刘家军 《世界地质》2001,20(2):119-123
硅质岩以其独特的组成和地球化学特征,自20世纪初期以来一直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注意。通过对其研究现状和成矿意义的分析,对于恢复成岩前的古地理、古气候和古环境以及指导找矿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系统介绍了硅质岩的研究现状,对其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阐述,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讨了其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9.
古代生物分子与分子考古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别论述了从古DNA,古蛋白质,类脂化合物等古代生物分子的尺度去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迁移,动,植物的家养和驯化过程及早期农业的发展,考古点动植物骸的精确鉴定,新的定年技术以及古气候的变化等与考古学相关的许多重要问题,对分子考古学及其应用进行综述,并就在我国开展分子考古学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宁夏晚古生代含煤岩系的分析研究,阐述了古构造,古地理,沉积环境对煤层聚积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构造成矿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在金矿找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构造成矿学研究的基础,以及在区域构造成矿学、构造成矿流体、构造成矿定位机制、构造成矿动力学机制等方面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从构造成矿学的角度,深刻理解构造成矿学研究在成矿规律研究和找矿预测中的重要性.以江西洋鸡山金矿的找矿实践为例,阐述构造成矿学研究在实际工作中的成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performed a combined mineralogical and radiological study of approximately 500 samples of clays and clayey fractions from 58 wells in the Carpathian foothills. As a result of this study, the author concludes that a combined mineralogical, geochemical, and radiological study of a complex of clayey authigenic and epigenetic minerals, as well as a study of the ions, organic matter, and water soluble salts absorbed by them, may provide an idea of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 rocks under study were formed.- -Scripta Technica, Inc.  相似文献   

13.
景观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德兰  曾勇 《江苏地质》2003,27(3):159-163
在界定景观及景观地球化学研究对象及内容的基础上,概述了景观地球化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其中整体论是各种研究方法的基础,非常规研究方法将占据重要地位。同时,对国内外景观地球化学研究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与分析。提出单学科深入与多学科交叉整合发展是2l世纪景观地球化学研究发展的趋势,也是其在地球系统科学研究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关于加强流变构造学研究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变学构造研究已成为21世纪固体地球科学的前沿领域。构造地质学作为固体地球科学各个分支领域的带动学科,需要以流变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武装自身,以便从根本上和真正意义上开展大陆地质和大陆动力学的研究,进而推动板块构造理论的进步和为创建崭新的超越板块构造的构造理论奠定基础。在论及开展构造地质和大陆地质的流变学研究的5点理由之后,本文提出了3项旨在加强流变学研究的建议,即:1)大陆流变构造的观测、分析和积累研究,2)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3)基础理论学习与人才培养,供国内构造地质学界同仁讨论。  相似文献   

15.
The hazard assessment of potential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study of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In this study, we assessed the hazard of potential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in Huaxian County with a new hazard assessment method. This method is based on probabilistic seismic hazard analysis and the Newmark cumulative displacement assessment model. The model considers a comprehensive suite of information, including the seismic activities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study area, and simulates the uncertainty of the intensity parameters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rock groups using the Monte Carlo method. Unlike previous assessment studies on ground motions with a given exceedance probability level, the hazard of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obtained by the method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allows for the possibility of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tudy area in the future. The assessment of the hazard of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in this study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historical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assessment properly reflects the macroscopic rul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in the study area, and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framework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e risk of earthquake-induced landslides and land planning.  相似文献   

16.
17.
风沙物理学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风沙物理学研究在土壤风蚀、沙粒跃移和风沙流结构等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展望了风沙物理学在地表风蚀、沙物质的风力搬运和沉积、风成地貌理论和相似理论、风沙工程理论与应用等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风沙物理学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水质模型研究进展与流域管理模型WARMF评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以地表水、地下水与非点源为代表的水质模型研究发展历程,揭示了水质模型由经验-机理、单要素(或无机、大量、无毒要素)-多要素(或有机、微量、有毒要素)、单介质-多介质、稳态-动态、点源-非点源-两者统一研究、饱水带-包气带-二者统一研究、小规模分散(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大规模集成(整个流域)、理论研究-实际应用研究的发展特点。认为当前水质模型正处于由水质研究向以水质为中心的流域管理研究转变的关键时期,给出了一个流域管理新模型WARMF的介绍与特点分析。  相似文献   

19.
沉积盆地的动力学分析──盆地研究领域的主要趋向   总被引:46,自引:5,他引:46  
沉积盆地的动力学正在成为盆地研究领域的主要趋向,并将成为跨世纪的固体地球科学研究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认识盆地的成因,揭示其全部演化历史中的动力学过程,并探求来自地球系统的内在驱动力。这将需要定量地分析反映动力过程的参数,阐明各种控制因素的联合、复合作用及演化中的过程序列。了解盆地演化与发生在深部,包括地壳和岩石圈以下的物质状态和过程之间的关系以及板块相互作用所造成的成盆区应力场,这将是盆地动力学理论研究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定量动力学模拟技术的新进展已表明其为这一领域研究不可缺少的支柱。层序和事件地层学、构造-地层分析和高精度定年技术的结合提供了完整的研究盆地充填动力学的方法。盆地流体研究正在成为这一领域的热点。已取得的成就源于多学科联合研究和新技术的使用,坚持这一科学界的共识将是继续取得新突破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纳米科技的发展与纳米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综述了新兴的纳米科技,介绍了纳米固体及TEM,STM和AFM研究方法。纳米科技的发展,开创了纳米矿物学研究的新领域。纳米矿物学研究促使矿物学者认识改造自然界进入一个新层次,将使地质学科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