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河南工业旅游有关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旅游业已被确立为河南省重要的支柱产业,而开展工业旅游可以优化其产品结构。文章基于对工业旅游特征的分析,结合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旅游者和工业企业特点,从促进该省大旅游格局形成的角度,提出了发展工业旅游的项目选择原则和开发对策。要实现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产业强省的转变,既要发挥传统资源的优势,更要在旅游活动类型上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2.
奥运会对举办国旅游业发展具有巨大促进作用,2008年北京奥运会亦将为云南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云南应尽快树立奥运机遇意识,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制定营销战略,利用北京奥运会的巨大“聚焦效应”开展旅游促销活动,提升云南旅游在海外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品牌形象;培养奥运旅游业专门人才,建立高素质的旅游研发、管理和服务团队;培育针对欧美等西方国家游客的旅游产品以开拓更大海外旅游市场,使其实现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转变,以此为契机完成云南旅游业二次创业。  相似文献   

3.
辽宁作为全国的旅游大省之一,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在旅游产业结构方面还存在一些阻碍旅游业的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产业结构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分别从市场结构、产品结构、行业结构、区域结构、组织结构等角度分析了辽宁省旅游产业的结构特征,并指明了旅游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阻碍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问题和不足,旨在促进辽宁省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4.
旅游网站已成为旅游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网站的建设水平也体现了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水平.选择网站评价的9种常用指标对辽宁省14地市和44县域政府旅游网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辽宁各地市和县域政府旅游网站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甚至有17县域还未建立政府旅游网站;地市级旅游网站的空间格局为“南强北弱,东强西弱”;县域政府旅游网站的空间格局为“东强它弱,南有中无,西北混杂”.另外,辽宁省各级政府对旅游网站重视不足,功能简单,信息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旅游网站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西北地区的旅游业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其发展相对于东部地区却显得落后,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西北地区的旅游资源过于分散,景点间距过大,由此导致游览行程过长,游览内容单薄,这在客观上影响了游客的选择。而与此同时,在国外,列车旅游早已作为各国旅游业的重要旅游产品为世人所熟知。文章从分析我国西北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入手,针对景点分散这一制约我国西部旅游业发展的客观不利因素,肯定了开发旅游列车产品的思路。作者以西北地区为例,结合目前我国旅游专列发展现状,提出开通“西部之星”旅游列车的构想,并进行了初步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分析边疆省域旅游网络结构,识别网络中的景区角色,可凸显景区空间功能,促进边疆地区旅游业高效发展。研究基于在线预定数据,利用模块化分析、景区角色识别模型和最优尺度回归方法,对典型边疆省域云南省内126家旅游景区进行网络结构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①云南省旅游流网络呈现6个群集模块,模块在旅游流网络中地位由其主要角色决定,目的地内景区模块化趋势明显,形成“三核心、多轴线”的模式;②旅游景区识别为核心景区、重要景区、普通景区及边缘景区4种角色, 高等级景区核心枢纽地位突出,具有显著的集聚扩散效应,重要景区与核心景区联系紧密,普通和边缘景区集中在滇东南部,联系疏散;③边疆省域内民族性强、海拔高、差异大、资源禀赋高的景区客流量大。研究结果可为云南省加强全域旅游建设、推动旅游产业布局及景区角色定位、品质升级方面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包括旅游资源实力、旅游基础、旅游市场实力、旅游环境实力、经济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6个方向、21个指标、36个具体因子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区域、地区2个层面分析了辽宁省旅游竞争力的格局。辽宁省三大区域旅游竞争力格局为:辽宁沿海经济带(7.98)〉全省平均(7.32)〉沈阳经济圈(7.03)〉辽西北(5.48)。从空间来看,辽宁区域旅游竞争力格局是“东强西弱,南强北弱”。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地区产业结构对辽宁地区旅游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作为第三产业组成部分的旅游业发展优势明显,而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对旅游业支撑作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包括旅游资源实力、旅游基础、旅游市场实力、旅游环境实力、经济实力和旅游发展活力6个方向、21个指标、36个具体因子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区域、地区2个层面分析了辽宁省旅游竞争力的格局.辽宁省三大区域旅游竞争力格局为:辽宁沿海经济带(7.98)>全省平均(7.32)>沈阳经济圈(7.03)>辽西北(5.48).从空间来看,辽宁区域旅游竞争力格局是“东强西弱,南强北弱”.进一步的研究显示:地区产业结构对辽宁地区旅游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第三产业发达的地区,作为第三产业组成部分的旅游业发展优势明显,而第一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对旅游业支撑作用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9.
肖玲 《热带地理》2002,22(2):138-141,160
在分析县域旅游规划中必须重点把握的问题的基础上,对饶平县旅游规划指导思想、旅游定闰、旅游发展思路和目标、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饶平县应以生产以“海上桃源、滨海邹鲁、闽粤驿站”为旅游形象的7大类旅游产品;据此开拓以本地客源市场为主,以珠江三角洲和闽南教职工地区客源市场为辅,以外省和港、省、台客源市场为补充的近中程客源市场;并依托“一心、三区、十三功能片区、四条旅游热线”的旅游空间构架,将饶平县建设成汕头和潮州的郊野公园,粤东、闽南旅游协作区上的旅游胜地;使旅游业成为饶平县经济的新增长点,未来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3年“非典”的影响使中国旅游业受到重创。但是“非典”过后留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过多地依赖单一的观光旅游产品将加剧旅游业的脆弱性,旅游产品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特别是云南旅游业,要想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旅游产品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运用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区域旅游开发理论,在分析了云南省旅游产品结构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云南省旅游产品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调整内容,指出了丰富观光旅游内涵、度假旅游产品的重点开发、文化旅游的渗透开发、工业旅游、民族体育旅游及会展旅游等多种形式的联合开发是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广东观光农业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农业资源是一种遍在资源,观光农业是在农业的基础上,农业向旅游业延伸,具有“农游合一”性质的一种复合型产业。广东省是中国的经济强省和旅游强省,观光农业旅游也是率先发展。但广东观光农业开发中存在一些问题和隐患,必须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以市场为导向,在深度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旅游产品的同时提高服务质量,使其成为深受游客喜爱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旅游开发与投资走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海南岛以旅游业先导,并以开发和实业经营为基础,不论旅游业和实业,商贸、都要面向海内外。面向国内是基础、走向海外是发展方向。海南旅游的投资开发要发挥集聚效应,在地方和企业普遍投资开发的基础上,要在重点地区开发新一代的旅游产品,包括新一代的海滨居住区,还要发展为“购物天堂”,以吸引海内外游客。  相似文献   

13.
关于提升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旅游业起步较晚,产业规模小,但发展速度快,“十五”期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达到172.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省当年GDP的5%,基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要提升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就要涉及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协调发展,文章侧重于对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对旅游市场定位、旅游产品定位和市场营销策划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关于提升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要解决的问题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依据思想库理论及中国旅游业研究机构现状,可以看出旅游企业思想库是旅游业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为旅游业、旅游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研究机构,旅游企业思想库应从筹资机制、思想生产机制、人才机制、管理机制、检验机制等5个方面进行具体构建。在运营过程中,旅游企业思想库应注意研究数据来源的权威性、研究范围的广域性、研究过程的保密性等一些问题,充分发挥“智囊”作用,帮助旅游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肖玲 《热带地理》2002,22(2):138-141
在分析县域旅游规划中必须重点把握的问题的基础上 ,对饶平县旅游规划指导思想、旅游定位、旅游发展思路和目标、旅游发展的空间结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饶平县应生产以“海上桃源、滨海邹鲁、闽粤驿站”为旅游形象的 7大类旅游产品 ;据此开拓以本地客源市场为主 ,以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地区客源市场为辅 ,以外省和港、澳、台客源市场为补充的近中程客源市场 ;并依托“一心、三区、十三功能片区、四条旅游热线”的旅游空间架构 ,将饶平县建设成汕头和潮州的郊野公园 ,粤东、闽南旅游协作区上的旅游胜地 ;使旅游业成为饶平县经济的新增长点 ,未来国民经济的龙头产业。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下中国区域旅游发展战略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常态正深刻影响着中国区域旅游业发展。本文在分析新常态下区域旅游发展几个新特点基础上,阐释了未来区域旅游业发展格局与趋势,提出了推进区域旅游业发展总体思路。文章指出,新常态下旅游业发展正呈现规模扩张和个性消费同步提升,“旅游强国”特质开始显现;跨界、跨行业企业集团逐步主导产业发展,并在全球范围谋篇布局;旅游产业地位日渐凸显,区域旅游协调发展成为重要目标;“第二次人口红利”开始释放,旅游服务开始引领“中国服务”建立;“互联网+”新型运营模式全面渗入,逐步拓展旅游业发展版图;“以人为本”的绿色发展模式导入,全面助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等六大特征。与之相对应,全面融入国家区域经济战略,中、西部地区旅游业整体崛起,城市休闲和城市旅游异军突起,生态文化功能区整体开发,区域旅游产业“网络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最后指出,新常态下区域旅游业发展要有新思路,重点包括:以跨区域旅游目的地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区域业协同发展;以重大项目投资驱动为突破口,形成区域旅游投资与创新双轮驱动发展;以全面改革开放为突破口,形成内外源结合联动发展;以国家层面统筹协调为突破口,形成多层次区域旅游治理模式;以跨界渗透和兼并重组为突破口,培育区域化和国际化旅游市场主体;以综合旅游风险防范为突破口,实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浅析旅游新经济——旅游信息产业的形成、发展与提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旅游业是信息密集型和信息依托型产业,其与信息技术有天然的适应性。旅游信息化衍生出"旅游信息产业",而旅游信息产业的发展正是旅游业"新经济"的体现,旅游信息产业的提升是发展低碳旅游的必然选择。该文论述了旅游信息产业这一新业态的形成、发展及其在发展低碳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旨在推动我国旅游新经济的发展和促进低碳旅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外商旅游饭店业投资的空间动态差异与驱动要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涛  刘家明  王磊  朱鹤  余玲 《地理学报》2017,72(10):1904-1919
旅游饭店作为中国旅游业对外开放的最前沿,一直以来是外商资本配置、汇集和流动较为活跃的领域。外商资本的进入将中国旅游业联接到世界金融体系的同时,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其吸引外资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必然导致外商资本在华投资空间格局的演变。研究对1991-2014年中国31省域外商旅游饭店业投资及社会经济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期间外商投资的空间差异呈整体缩小趋势,并随经济、人口和消费格局演化,其标准椭圆重心向北偏移,且在不同尺度上受对外政策、经济差异、资源条件等要素作用范围影响,空间差异的形成机制与过程差异明显。继而,引入管理学“钻石模型”构建了解释引起这一差异的评价体系,定量化分析了省域旅游饭店业产业环境与市场条件对外商资本空间流动方向、规模和效益所发挥的主导作用。最后,结合当前“一带一路”与“走出去”的战略需求,总结了外商在华旅游饭店业投资空间差异对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引导外资进入和开展海外旅游投资的启示,并就复杂科学发展背景下旅游地理学发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钟章奇  李山  王铮  闫丹  刘华婷 《地理研究》2014,33(8):1427-1441
在厘清中国旅游业发展所经历的三个阶段并识别出不同发展阶段下主要驱动因子的基础上,以基于自主体模拟(Agent-based Simulation, ABS)为建模工具,构建不同旅游业发展阶段下旅游者行为的模拟模型。对旅游资源因子驱动下、市场因子驱动下和文化因子驱动下的中国旅游业空间分异进行模拟分析。研究表明:在旅游业发展的早期阶段,旅游资源是影响中国旅游业空间分异的基础因子;随着旅游经济发展,旅游资源对区域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市场逐渐成为中国旅游业空间分异的主导因子;由于旅游业发展受到旅游资源和市场因子的持续影响,文化因子对其引导作用则可能叠加在资源和市场因子的“惯性”作用之上,进一步强化中国旅游业的空间分异格局。  相似文献   

20.
科技旅游资源分类及价值评价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陶卓民  林妙花  沙润 《地理研究》2009,28(2):524-535
科学地区分和评价旅游资源,对有效地规划和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区域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作为现代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科技旅游,在旅游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立一个科学、全面的科技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开发科技旅游资源,促进科技旅游良好发展。本文首先简述了国内外有关旅游资源分类及评价的相关研究,其次在分析了科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特征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旅游资源分类的国家标准以及其他分类方法,从而建立了科技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以此为基础,运用特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同时,参考了旅游资源评价的国家标准和其他评价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构建了科技旅游资源的评价体系和等级划分标准,以期为科技旅游资源的开发、发展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