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东铁路从1898年建设开始,到1903年建成通车,最后于1952年回归祖国,历经55年,历尽沧桑,几经变故。本人根据有关中东铁路的资料,尝试性地探讨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2.
中东铁路护路军,初称“护路工人”,始建于1897年5月。也就在当月,中东铁路公司举行了铁路开工前的筹备工作会议,其中议题之一就是责承财政大臣组建部队,保护筑路和俄国工程人员的安全。但是,根据《中俄密约》和《中东铁路合同》之规定,沙俄不仅无权在中东铁路沿线驻扎军队,而且明确规定沙俄若利用该铁路运送军队时,不得中途借故逗留。照此,沙俄若把正规军队开进满洲(中国东北地区),  相似文献   

3.
东北旧称满洲,其最早、最大、最现代化的工厂、“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就在中东铁路的枢纽、管理中心——哈尔滨。“中东铁路哈尔滨总工厂”的前身叫“东省铁路临时机械总工厂”,现已成为铁道部所属的“哈尔  相似文献   

4.
中东铁路是东北三省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沙俄侵华势力重要步骤之一。沙皇俄国为了实施侵华战略,利用修建中东铁路,以强化铁路管理为名,在中国的土地上建立俄国司法机构,施行俄国法律,粗暴践踏他国的国家尊严,最终攫取在华的司法权。  相似文献   

5.
“中东铁路”,初称“东省铁路”或“东清铁路”。它始建于19世纪末,是沙俄对中国进行殖民侵略的产物。中东铁路的建设与经营,客观上拉动了铁路沿线一些城镇的经济发展,但从主观上看这种繁荣和发展的代价太大了,他是在丧权辱国和被别人当作殖民地开发的产物。铁路修建伊始,沙皇即乘清政府之危,怀着以经济控制中国,进而把中国的满洲(东北)变成他的“黄俄罗斯”,最后达到称霸远东为目的。因而,才使这条最初的“合资,合作”之路,变成了侵略之路,战争之路,掠夺之路。众所周知,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中国已是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周边的沙皇俄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6.
毕举庆  张勇枝 《中国地名》2010,(7):31-31,38
日文《铁道用语辞典》是日本侵略东北亚的铁证,书中对日本、朝鲜及中国东北三省三国铁路的所有事情和技术问题作了统一规定,制定了统一标准。本文以日文《铁道用语辞典》为研究对象,对日本侵占中东铁路的史末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外港──俄罗斯远东南部港群的能力与现状,“中东”铁路的历史、能力现状与运能潜力等作了深入的研究,并运用路线比较模型与重力模型对哈尔滨──绥芬河──海参崴铁路通道条件的吸引力进行了分析。笔者认为,中俄公路运输的发展是其对外通道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8.
雄奇博克图     
正说实话,此前我对博克图一无所知。自从观看了纪录片《中东铁路》和从哈尔滨铁路局相关单位得到的资料中,才对博克图有了粗浅的了解。遥远、雄奇、神秘以及动人的传说,为博克图和兴安岭隧道罩上了迷人的朦胧的面纱,对我来说,是那样充满诱惑。初秋时节,我们一行三人,终于踏上了博克图的土地。抵达之后,我才知道,博克图曾经的辉煌以及兴安岭展线和隧道在中东铁路上的重要性。细雨蒙蒙,云雾缭绕,群山逶迤,气象万千。当我站在兴安岭之上遥看模模糊糊的螺旋展线和隧道之时,心胸也  相似文献   

9.
1929年,中东铁路事件引发了中苏两国间的大规模武装冲突。在张学良主持下的东北当局,动用了东北边防军以及东北海军与苏联军队相抗衡。国内史料在介绍这一争端的过程中,大多侧重于双方在陆上的故事。而对中国东北海军江防舰队与苏联阿穆尔河舰队展开的中苏历史上惟一的一次水上较量,鲜有涉及。  相似文献   

10.
2008~2010年,是中国交通建设的高潮时期,几万亿的投资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超大规模建设高铁、机场、大型深水泊位、高速公路等。有关部门提出3~5a内要建成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高速铁路网,“引领中国全面进入高铁时代”;一些省区市正在掀起以大城市至郊区中小城市的城际铁路为标志的铁路建设“新高潮”;  相似文献   

11.
中东地缘政治新格局与伊朗核危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1年以来,冲突和动荡席卷整个中东地区。中东地缘动荡呈现"串珠式"和"多点开花"态势,伊斯兰势力逐渐崛起成为中东地缘格局中的新"增长极",中东的地缘政治重心的"双核"格局逐渐成型,"三角格局"态势渐趋明朗化。中东地缘新形势客观上为伊朗扩大地区影响、推进核计划提供了契机,但其地缘形势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目前,中东地缘政治变局并没成为美国武力解决伊朗核危机的最佳突破口,制裁、渗透和威慑将是美国对伊朗战略的首选。伊朗核危机再次陷入"紧张—缓和—再紧张—再缓和"的"无限死循环"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12.
简论21世纪初美国中东战略中的美国-伊朗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对伊朗战略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朗的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变化将引起中东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9.11事件以后,美国中东战略的焦点转变为“反恐”:军事上以打击恐怖主义组织和活动、占领中东的战略要地为目标,在中东大力传播美国的“民主、人权”意识,在重建伊拉克、阿富汗、推进中东和平路线图的口号下“改造中东”,经济上控制中东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扩张美国在中东的市场,实施“美国-中东自由贸易区”构想,弱化中东和平进程的意义,千方百计使美国的国家利益最大化。美国-伊朗关系,始终围绕着两国国家利益这一核心展开。本文简略地分析了21世纪初期以来美国-伊朗关系的特征及其变化、影响当今美国-伊朗关系的重大障碍,预测了美国的伊朗政策走势,结论是:21世纪初期美国-伊朗关系根本改善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3.
滇越铁路与云南近代主要城镇人口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的第一条铁路,同时也是我国第一条国际干线,云南省最早、最为显著的城镇化过程就发生在滇越铁路运营前后几十年间。通过收集1890年以来长期的历史数据资料,分析了滇越铁路修建时期和兴盛时期沿线城镇人口的变化情况,为研究云南省的城镇化问题提供基础资料。研究结果表明:1910年该铁路的建成运营大大促进了沿线城镇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1910—1932年滇越铁路沿线主要城镇人口的增长率均在30%以上(除建水外),最高个旧为776.1%,最低马关为30.0%,均远远超过同期中国人口增长率11%的平均水平;尤其个旧的非农业人口从1908年的50000人(总人口72000人),增加到1910年的62580人(总人口80410人),城市化率从69.44%增加到77.83%,年均增加2.8%。  相似文献   

14.
恐怖主义指数是评判恐怖主义风险的重要指标,剖析中东地区恐怖主义指数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的时空异质性,对推理与解析恐怖主义发展趋势及其成因的时空分异具有重要意义。基于GTD数据库,计算恐怖主义指数,对中东地区各国恐怖主义风险进行量化评估,并结合统计指标进一步分析该地区恐怖主义指数的时空演变特征,采用OLS、GWR和GTWR模型解析诸多因素对该地区恐怖主义指数的作用模式。研究表明:(1)1995年至2016年期间,中东地区大部分国家恐怖主义风险逐步提高,且恐怖主义风险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扩散趋势。(2)相比于OLS模型及GWR模型,GTWR模型解释度及拟合效果均明显增高,说明时空效应对各类因素均存在一定的影响,即各影响因素对中东地区恐怖主义指数均表现为时空非平稳作用模式。(3)通过综合分析各模型回归结果,民族宗教因素为导致中东地区恐怖主义指数发生时空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15.
2011年发生的埃及等中东-北非国家的持续动荡,均发生在所谓的"伊斯兰弧带"。此次动荡具有持续时间长、影响深、社会基础广泛等特征。骚乱的原因,主要是历史上宗教冲突遗留下的仇恨、美国等西方势力的干涉、中东-北非地区国家内部现代化转型障碍重重等。在更深的层次上,此次乱局也是现有国际政治结构失衡的一种折射。中国需要细致评估动乱对中国安全的警示意义,提升对中东一北非地区事务的政治影响力,更好地维护本国在这一地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中东是“一带一路”倡议重要的节点地区,深刻分析其地缘环境及驱动机制,对于维护中国经济利益和能源安全,提高中国“大国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着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地缘环境评价体系分析中东地缘环境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通过地理探测器剖析其演变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以2010年“阿拉伯之春”事件为转折点可将中东地缘环境演进过程划分为温和波动期(2000—2009年)和剧烈波动期(2010—2020年)两个阶段。(2)空间上,地缘结构从伊拉克处于优势地位的“一核”空间结构演变为伊朗独大的“一核”结构。地缘环境从“西高东低、中突出”的空间格局,演变为“东高西低、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东进”趋势明显。2020年地缘环境高值区分布在伊朗、土耳其、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等东部和北部地区国家,地缘环境低值区集中在也门、叙利亚、伊拉克、约旦和黎巴嫩等南部和西部地区国家。(3)从驱动机制上来看,中东地缘环境演变是内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是支撑力,地缘政治军事关系、地缘经济关系和地缘经济结构是驱动力,地理空间结构是摩擦力,美俄在中东的战略利益博弈是推动力。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近百年来中原城市群地区交通建设情况,分为3个时期分析中原城市群地区交通网络形成演化的过程,探讨城市群地区交通网络演化对城市群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地区: (1)至建国初期,交通极为落后,整个城市群几乎处于孤立城市阶段; (2)至改革开放初期,铁路建设继续完善,公路网络比较成熟,中原城市群雏形显现; (3)改革开放近30年来,中原城市群地区铁路、公路网络逐步建设完善到成熟阶段,中原城市群形成层次分明、发展轴向清晰的城市网络格局.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全球、区域和国家三个不同尺度,对1965年~2011年世界炼油能力进行分析,得出结论:(1)整体而言,世界炼油能力呈现上升的趋势,且年际变化幅度在-3.14%~9.56%之间,1987年以来炼油能力的增长速度稳定,变化幅度在3%以内;(2)不同区域的炼油能力差异显著,其中亚太地区最高,北美和欧洲次之,非洲、中南美洲和中东地区炼油能力较低。各区域炼油能力变化的趋势和占世界炼油能力的比重呈现出不一样的变化特征;(3)从国家尺度来看,世界炼油能力的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炼油能力超过百万桶/日的国家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中东和亚太地区。70年代以来世界炼油的重心呈现出不断东移的趋势,中东和亚太地区是世界炼油能力新的增长极。  相似文献   

19.
《地理教学》2010,(11):60-60
富产石油的中东地区水资源稀缺,说水贵如油一点都不夸张。沙特阿拉伯《中东报》日前报道,阿拉伯国家的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9%,水资源却只占全球水资源的0.7%,加上沙漠气候降雨稀少,其中大部分地区常年为干旱所困。另据中东媒体报道,全球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3万吨,阿拉伯国家人均只有1750吨,预计25年后阿拉伯国家人13达到6亿时,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将降为不足700吨。  相似文献   

20.
透视伊拉克的地缘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共和国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结合部,是广大中东干旱缺水地区中的一块最大的绿洲,自古以来就是中东的心脏,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在近代,伊拉克发现了丰富的石油,更使之成为世界列强的争夺之地。2003年3月20日上午10时35分,在全球各国无数人的关注之下,伊拉克战争全面打响了。本文从政治地理的角度对伊拉克的位置、民族宗教与地缘政治的关系,以及未来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供关心伊拉克战争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