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采用陆基围隔实验法,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鲢鱼(Hypophythalmichthys molitrix)和鲤鱼(Cyprinus carpio)不同混养系统的能量收支和转化效率进行了研究。实验共设置7个处理组,分别为草鱼单养(G)、草鱼和鲢鱼二元混养(GS)、草鱼和鲤鱼二元混养(GC)以及草鱼、鲢鱼和鲤鱼按照不同比例放养的三元混养(GSC1、GSC2、GSC3和GSC4)。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期间各系统接收的总太阳辐射能为4 970MJ.m-2;光能利用率在0.25%~0.33%之间,各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光合能转化效率以草鱼单养组最低,且与GS、GSC2、GSC3和GSC4处理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各混养组与草鱼单养组相比,总能量转化效率分别提高了43.51%、11.62%、30.16%、64.30%、38.49%和61.90%,其中,以GSC2为最高,GSC4次之;单位净产量耗饲料能以单养草鱼组最高,显著高于GS、GSC2和GSC4处理组(P<0.05);各处理组沉积能量在3.42~17.73MJ.m-2之间,各处理组间差异显著(P<0.05),各组沉积能量占总投入能量的比例分别为30.92%、12.18%、39.08%、29.43%、28.90%、28.87%和29.80%。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食性鱼类混养系统能够提高光合能转化效率和总能量利用率,降低沉积能量,从而有效提高系统对输入能量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虾生物能量学研究 Ⅱ.温度和体重对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6年5月~9月,以日本刺沙蚕(Neanthesjaponica)为饵料,测定3种规格(0.271±0.041g;3.509±0.301g;11.062±1.027g)池塘养殖中国对虾在20℃、25℃和30℃水温下的能量收支。实验结果表明,温度和体重对摄食能有显著影响,不同规格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对摄食能的分配比例无显著差异,温度是影响能量分配的主要因素。在3个温度下生长能、排粪能、排泄能、蜕壳能和呼吸耗能的平均能量分配比例分别为:29.01%,4.51%,4.17%,8.05%,55.16%,25.32%,2.72%,8.72%,3.50%,59.85%和15.52%,2.31%,9.52%,2.96%,68.71%。随温度升高呼吸耗能比例增大,生长能的比例减小源于呼吸能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摄食水平对异育银鲫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于 1 995年 6月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关桥繁殖场采集异育银鲫自繁鱼种(体重为 1 .2 6± 0 .0 5g) ,采用生长实验的方法 ,在 30℃水温下 ,测定其从饥饿到饱食 6个摄食水平下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结果表明 ,随着摄食水平的增加 ,鱼体干物质和能量含量、表观消化率呈上升趋势 ;湿重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呈线性上升 ,干重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呈对数增加 ;饲料转化效率随摄食水平增加而增加 ,达到最大值后维持不变。排泄能和总代谢耗能占摄入食物能的比例不受摄食水平的影响。最大摄食水平下的能量收支式为 :1 0 0C =1 2 .32F 3.2 1U 63.74R 2 0 .72G ,式中 ,C为食物能 ,F为粪便能 ,U为排泄能 ,R为代谢能 ,G为生长能。 相似文献
5.
摄食水平对梭鱼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于 1 999年 8— 1 2月 ,在水温为 (2 4 .0± 0 .5 )℃ ,摄食水平分别为体重的 0 %、1 %、2 %、3 %、4%和饱食的条件下进行梭鱼的摄食 -生长实验。结果表明 ,梭鱼湿重、干重、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 (SGR)与摄食水平呈直线关系 ,其转化效率与摄食水平的增加成正比 ;梭鱼的湿重、蛋白质、干重和能量的维持水平分别为体重的 1 .85 1、1 .85 3、2 .882和 2 .3 4 2 (% d) ;排粪率和排泄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 ,并呈直线关系。在最大摄食水平下 ,能量收支等式为 :1 0 0C =4.41F +1 1 .1 8U +47.0 6R +3 7.3 5G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半滑舌鳎的生长、生化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温度(16,19,22,25,28和31 ℃)对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her)幼鱼的生长、体成分组成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的升高,半滑舌鳎幼鱼生长率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19~25 ℃温度范围内,半滑舌鳎幼鱼的特定生长率相对较高,在16和28 ℃下则有所降低,而在31 ℃下,半滑舌鳎幼鱼特定生长率则显著降低.本研究表明半滑舌鳎幼鱼特定生长率与温度符合二次曲线模型.半滑舌鳎摄食量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但在31 ℃时显著减小,饵料转化率则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鱼体脂肪与能值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蛋白质含量受温度影响不显著.温度对半滑舌鳎的能量收支影响显著,其中,生长能和代谢能主导半滑舌鳎的能量分配,生长能占摄食能比例则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呼吸能占摄食能比例则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本研究表明,半滑舌鳎幼鱼(13~37 g)适宜生长温度范围为18~25 ℃,而不同温度导致的半滑舌鳎摄食量和能量收支的差异可能是温度影响其生长的主要生理生态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8.
9.
低温对条纹锯鮨生长及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条纹锯鮨(Centropristis striata)在9,13,17,21℃条件下的摄食生长和能量收支。结果表明,9℃时鱼体表现为负增长,生长能为-1 124.1 kJ±20.8 kJ,13℃时鱼体生长能为510.3 kJ±8.1 kJ,在实验温度的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生长逐渐加快,21℃仍为生长的适宜温度。条纹锯鮨生长的补偿温度在9~13℃之间。生长能和呼吸能的变化主导实验鱼的能量收支模式。温度对鱼体的蛋白质质量分数影响显著(P<0.05),脂肪的质量分数在9℃时最高,13℃时最低,然后随着温度升高而逐渐加大,水分和灰分的质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没有呈现出明显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不同蛋白质水平对中国对虾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鱼类编制能量收支有一个相当短却很活跃的历史。1977年,Kitchell等详尽阐述并细分了基础能量收支方程。Bratten(1979),Brett&Greyes(1979)及Fischer(197)对于在鱼类研究中存在的把各种不同的能量收支成分联系起来并赋值的问题和难点发表了综述。国内崔奕波(1989),Xie,X.J.etal.(1993)及周洪棋等(1994)在鱼类的生物能量学方面亦做了大量出色的工作,而对于无脊椎动物,特别是甲壳类的研究则较少。董双林(1994)曾作过日本沼虾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提出了一些适用于研究甲壳类的生物能量学的方法。本实验以中国对虾… 相似文献
11.
为了进一步评估由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杜仲(Eucommia ulmoides)和知母(Rhizoma anemarrhenae)组成且具有免疫增强作用的复方制剂A、B、C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组织形态和生长性能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本试验将二龄草鱼随机分成12个试验组和2个对照组,分别连续投喂含有不同复方制剂的饲料和空白饲料,在试验第7、14、21、28天分别随机从对应试验组中采集5尾草鱼肝胰脏、脾脏、肾脏和肠道进行切片制作和组织形态分析;在试验第0、29天分别随机从对应试验组中采集10尾草鱼进行肥满度、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脏体比和肠道承重力测定。结果表明,分别以2%、4%剂量添加于草鱼饲料中的复方制剂A、B、C对试验草鱼阶段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肝胰体比、肾体比和肠道承重力系列指标均无异常影响。组织形态分析方面,复方制剂A对草鱼肝胰脏、脾脏、肾脏和肠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而复方制剂B、C经连续投喂21天起,对应剂量组草鱼肝胰脏、肾脏逐渐呈现不同程度的组织病变。本文得出结论认为,即使完全符合允饲要求的天然植物品种,缺乏基于较全面的评价维度试验证明其具有使用安全性,则容易仅关注允饲天然植物在效果表达的表象,而忽略其诱发的组织病变造成组织器官的功能衰退。 相似文献
12.
几种污染物对草鱼细胞SCE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10月—1988年6月期间,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ZC-7901细胞株和1龄稚鱼作实验材料,选5种金属盐和4种农药作水体环境的污染物,对培养细胞和稚鱼进行处理,观察培养细胞和鱼体内肾细胞SCE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每毫升培养基中分别含有104×10~(-7)mg的Cr~(6+),112×10~(-7)mg的Cd~(2+),74.9×10~(-7)mg的As~(3+),20l×l0~(-6)mg的Hg~(2+),207×10~(-4)mg的Pb~(2+)及216×10~(-4)mg的敌百虫等污染物,都能诱使培养细胞的SCE明显增加;稚鱼在每升分别含有15×10~(-7)g的Cr~(6+),15×10~(-7)g的Cd~(2+),13×10~(-7)g的Hg~(2+)的池水中喂养40天后,体内肾细胞的SCE也见增加;但是三环唑、甲胺磷、呋喃丹对细胞的SCE没有影响。本文认为,能够引起草鱼SCE变化的污染物的浓度,应该作为今后制定水质标准的参考;同时,草鱼培养细胞和体内肾细胞SCE的检测技术,可以发展成为一种监测水体环境污染的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3.
于2001年10月—2002年3月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海洋生物技术实验室进行摄食-生长实验(实验周期为56天)。实验在水温30℃的条件下进行,设饥饿、1%、2%和饱食4个摄食水平,研究了中华鳖(Trionyxsinensis)幼鳖(296.60—396.09g)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结果表明,中华鳖幼鳖的特定生长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其湿重、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特定生长率均呈二次曲线增加,其中干物质的特定生长率(SGRdr)与摄食率(Rl)的关系式为SGRdr=-0.3621+0.8809Rl-0.1352Rl2(r2=0.896,n=26,P<0.01);除湿重的转化效率外,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在2%组均达到最大,分别为27.47%、31.48%和25.01%;摄食水平对中华鳖氨氮排泄率和尿素氮排泄率以及氨氮占总氮排泄率的比例均有显著影响(P<0.01),总氮排泄率、氨态氮排泄率和尿素氮排泄率均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升高,从饥饿组到饱食组的变动范围分别是4.71%—38.70%、3.50%—24.64%和1.21%—6.48%,而氨氮占总氮比例的变化规律与上述指的标略有不同,饥饿组的比例略高于1%组,摄食组的比例随摄食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该比例的变动范围是71.92%—83.20%,回归分析表明,幼鳖的总氮排泄率[μmol/(g·d)](GN)、氨氮排泄率[μmol/(g·d)](NH3N)及尿素氮排泄率[μmol/(g·d)](UN)与其蛋自质摄入率(%体重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适合添加于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饲料的植物源免疫增强剂,本试验以白芍(Radix paeoniae Alba)、杜仲(Eucommia ulmoides)和知母(Rhizoma anemarrhenae)三种允饲植物配制的复方制剂A、B和C为研究对象,开展其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比较研究。试验将二龄草鱼随机分成6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按鱼体重量的3%每天分别投喂添加复方制剂的饲料和空白饲料。试验第7、14、21、28天分别采集试验草鱼血液,用于检测血液细胞组分、血清溶菌酶、血清SOD;试验第29天,对各组试验草鱼进行腹腔注射嗜水气单胞菌活菌,记录攻毒后14天内各组草鱼的存活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第14天时,以2%和4%剂量添加的复方制剂A分别显著提高草鱼白细胞吞噬活性128%和143%,分别提高草鱼血清溶菌酶活性69%和85%,分别提高草鱼血清SOD活性61%和55%;连用28天对草鱼的保护率分别达到49%和55%,复方制剂A对草鱼非特异性免疫增强效果优于复方制剂B和C。 相似文献
15.
摄食水平和性别对稀有鮈鲫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于1995年10月采集本所自繁有ju鲫(约1.03g/ind),在30℃水温下进行摄食-生长实验,研究了从饥饿到饱食5个摄食水平对不同性别稀有ju鲫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鱼体干物和能量含量不受摄食率和性别的影响,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雌鱼的湿重,干重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均呈双对数增加,雄鱼湿重特定生长率呈双对数增加,而干物质和能量特定生长率呈指增加,雄鱼生长速度及摄食率低于雌鱼,随着摄食率的增加,食物能损失于粪便中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损失于排泄物中的比例变化不大,呈下降趋势,用于代谢的比例呈下降趋势,用于生长的比例呈上升趋势,除饥饿组外,在各个摄食水平,雌鱼食物能用于代谢的比例较雄鱼低,而用于生长的比例较雄鱼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