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及其5个附件于1991年10月在西班牙马德里签署,至2003年5月,“议定书”及其5个附件经所有南极条约协商国批准已全部生效。附件六“环境紧急状况下的责任”于2005年6月经第二十八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通过,正待各协商国批准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及其5个附件于1991年10月在西班牙马德里签署,至2003年5月,"议定书"及其5个附件经所有南极条约协商国批准已全部生效.附件六"环境紧急状况下的责任"于2005年6月经第二十八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通过,正待各协商国批准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浅析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工作机制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1961年6月23日《南极条约》生效后,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的正式会议,定期召开。自1961年第1次会议开始起至2003年,南极条约协商会议已召开了26届,其间还召开了12届特别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本文试图对南极条约协商会议的工作机制进行探讨,希望抛砖引玉,能有助于对国际南极问题进行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南极条约体系与我国南极区域海洋权益的维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条约体系是一个涉及国际南极事务众多方面的系统,经过近50年的健全与发展已经形成了自身的特点,随着南极区域内政治、经济等各项活动的加剧,南极条约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也对我国在南极区域的海洋权益维护产生显著的影响,只有积极主动迎接挑战,进行科学正确的决策选择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我国南极区域的海洋权益维护.  相似文献   

5.
南极旅游管理的国际组织机构主要包括南极条约协商会议(ATCM)、环境保护委员会(CEP)和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南极条约体系(ATS)是南极一切活动必须遵循的国际协议,南极旅游活动须充分维护ATS的基本价值与原则,维护和平、科学研究和环境保护是ATS的三大原则。1998年协商国签字生效的《环境保护议定书》...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的倡议下,1959年12月1日,苏联、美国、英国、法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挪威、比利时、日本、阿根廷、智利和南非12国在华盛顿签署了《南极条约》。条约冻结了各国对南极的领土主权要求,抑制了南极领土争端引发的国际冲突,《南极条约》因此被称为冷战时代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美国在《南极条约》出台过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南极中立化与美国的南极政策实现了契合。但人们也许疑虑,在现实主义政治大行其道的时代,是否有其他外在因素牵制着美国,使美国的南极政策最终走向倡导中立化?回望南极中立化路程,人们会发现,南极中立化是美苏两国争斗和妥协的结果。在南极问题上,两极格局发挥了独特作用,它排斥了一国独霸南极处理权的可能性,使全人类得以保留一份珍贵的共同遗产。  相似文献   

7.
南极具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它是地球上纬度最高、离人类最为遥远、也是人类正在探索的最后一块大陆,再加上其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仍然相对保留了其原初的状态。但矿物资源活动会对南极环境带来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本质上有别于其他人类活动的影响。诸如科学研究和旅游等活动如果管理得当,可以同自然环境保持一致,但矿物资源活动最终会将工业引入南极,从而标志着南极荒野状态的结束。正因为如此,南极条约协商国对有关矿物资源活动的环境影响问题十分重视。它们邀请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等组织对此进行研究,并向南极条约协商会议提出建议。自1977年以来,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专家小组和其他专  相似文献   

8.
南极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已经成为各国间综合国力比拼、政治博弈、进行国家战略扩张、展现科研能力的重要"舞台"。以《南极条约》为核心的南极条约体系,经过5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重要的国际法体系,受到缔约国的尊重和认可。各缔约国政府主要通过制定国内法来执行与南极有关的条约的规定。中国作为《南极条约》的缔约国以及南极条约体系下各类条约的重要成员国,在南极条约地区积极开展各项科研活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简要概述了国际条约在我国国内适用的方式,结合我国对加入的相关南极条约的国内立法现状,分析目前南极条约适用的法律法规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完善国际条约适用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埃斯库德罗首提南极“中立化”《南极条约》是南极洲的“基本法”,它规定了南极洲的中立化地位。根据1959年12月由美、英、法、苏等12国签署的《南极条约》,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是《南极条约》签署50周年。从上世纪80年代起,条约体系屡遭非缔约国挑战。挑战国家中,马来西亚可谓一个旗手。20多年间。马来西亚与南极条约体系在“南极问题”上数度交锋,并未取得多少进展,却最终接受《南极条约》的原则,并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加入《南极条约》。从激烈批判到认同妥协,马来西亚的南极之路成为体系外发展中国家的现实选择。可以想象,一旦马来西亚加入《南极条约》俱乐部之后,其捍卫南极条约体系的“诚心”会同样坚决。  相似文献   

11.
1989年12月11日,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负责外交、能源和资源事务的两国官员在碧波荡漾的帝汶海上空的飞行座机上签署了帝汶海槽条约。这项条约是两国间最重要的双边条约,它为双方共同开发帝汶海丰富的油气资源铺平了道路。早在70年代初期两国就通过协商划出了它们海底边界的轮廊。自那时起澳方就开始同印方谈判,以缔结帝汶海槽条约。帝汶  相似文献   

12.
SCAR(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是ICSU(国际科学联合会理事会)属下的一个委员会,它负责南极科学研究的启动、推进和协调。 SCAR的功能 SCAR是唯一的国际性的、跨学科的、能吸收整个科学范畴内科学家综合经验和专长的非政府性机构。20多年来,SCAR已经为南极条约系统地提供了许多建议,并且在很多事情上提出了大量意见,其中很大一部分已体现在南极条约的文件中。比较重要的是,其中还有很多为保护南极  相似文献   

13.
在举国欢庆我国极地科学考察20周年之际,作为一名6次受派赴南、北极科学考察的中国极地考察队的老队员、中国首次南极越冬考察队队长,我的心情格外激动,20年前远渡重洋、登上冰洲、鏖战风雪、建站升旗、扬我国威的艰辛岁月至今仍历历在目。中国首次南极考察越冬队的八名队员,听从祖国的召唤,南极的需要,义无返顾地坚守在刚建成的、站区条件还十分简陋的长城站,勇克第一冬的重重困难,度过了茫茫极夜的诸多艰辛,圆满地完成了祖国人民赋予我们中国首次南极越冬考察的重任,并于1985年12月7日,安全地回到了祖国。在首都机场受到了国家海洋局、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国家气象局、国家测绘局等部、委、局领导的热烈欢迎和接见。在杭州火车站,又受到了浙江省、杭州市和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领导的热烈欢迎和接见。我们深深感到,这是祖国人民对我们首次南极越冬考察队工作的充分肯定和莫大鞭策。首次南极越冬考察为我国赢得了《南极条约》协商国地位,并从此取得了对国际南极事务的决策权。  相似文献   

14.
南极环境与环境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极独特的地理与气候特征——平均海拔最高、风速最大、降水量极少且极端低温,形成了严酷纯洁而又极为敏感、脆弱和极易受到破坏的自然与生态环境.南极环境整体上表现为不均一性和不平衡特性,在南极大陆边缘形成的大小不一的冰川和许多露岩区,成为本土动植物的主要栖息场所和人类活动的主要地带.自南极发现以来,南极丰富的矿产、生物和淡水等自然资源以及其内在的荒野价值、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先后吸引着各国前往南极开展海洋捕捞与加工、科学考察、旅游等活动,这就不可避免地给南极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诸如废气、废水,人类足迹与交通工具压迹,造访者和车辆对野生动植物的扰动与破坏,以及物种引入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国际社会,尤其是南极条约协商国逐步认识到保护南极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各国加强了南极考察管理与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开展环境影响评价、许可证制度等措施来最大限度地防止或减低对南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海洋世界》2007,(2):6-6
据《中国海洋报》消息,为更好地履行作为《南极条约》和《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缔约国义务,规范我国公民在南极的活动,我国有关部门正在加紧制定规范管理南极活动的行政法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中国对南极事务的深入参与以及贯彻落实海洋强国战略,文章概述现有两大南极海洋保护区设立谈判与制度建设中的各项法律争议,分析设立南极海洋保护区的法律困境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突破路径以及中国参与设立南极海洋保护区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法律依据的不足、科学证据的匮乏、具体规章制度的短缺以及对《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第二条权威解释的欠缺是设立南极海洋保护区所面临的主要法律困境,而导致以上困境出现的关键因素涉及政治立场、经济利益、国际法理论和全球公海保护区实践;进一步深化国家管辖范围外区域海洋生物多样性国际协定与南极治理机制的协调适用以及全方位促进南极海洋保护区养护措施的实施和完善是突破困境的核心策略;中国作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应积极推动国内南极立法、加强南极海洋生态环境等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鼓励国内非政府组织加入设立南极海洋保护区的国际议程,积极参与讨论并明确表达立场与主张,进一步融入南极治理的非政府联盟,提高中国在南极海洋保护区设立中的国际话语权,更好地维护国家权益。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分析一些国外南极主管机构的基本职能、规模、科研与后勤支持能力、南极考察组织与管理特点的基础上,得出目前世界各国南极考察管理主要存在三种模式:基金会项目管理模式、南极局政府职能管理模式和研究机构科学主导管理模式.此外.简要地分析了南极条约体系对一些国家南极政策和南极考察管理的影响,并对我国南极考察管理优化问题提出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南极旅游活动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人类发现南极以来,南极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固有的荒野价值、美学价值、科学价值与资源价值一直吸引着探险家、科学家、企业家和旅游者赴南极考察和旅游观光。尤其近几年来,国际南极旅游呈现上升的趋势。《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以及历次南极条约协商会议通过的相关措施、决定和决议为南极旅游等人类活动提供了环境管理与保护的基本框架,国际南极旅游者行业协会据此采取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和步骤从一定程度上防止、降低或减少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影响或损害。  相似文献   

19.
《海岸工程》2003,22(2)
南极是唯一保持着地球原始生态环境的大陆 ,是地球留给人类不可再生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在 1 40 0万平方公里的南极大陆和环绕其四周的海域 ,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油气资源。其地质演变、冰川及冰雪的形成机制、特有的高空大气物理现象和南极臭氧洞 ,与我们生息的绿色世界是密不可分的。南极是一个特殊的地区 ,在政治、经济、科学和军事上具有其它地区无可比拟的特殊重要意义 ,因此南极的存在和发展会影响许多国家的利益 ,未来南极的地位将会更加重要 ,各南极协商国更是把南极考察作为特殊的国家政策和战略给予重视和支持。开展南…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世界》2008,(9):4-4
8月20日,我国南极内陆站建设最终全面环境影响评估报告顺利完成,并已分送各《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缔约国和在互联网上公开,这表明我国拟在南极建设的首个内陆站已完成议定书规定的环评要求和程序,体现了我国全面履行国际义务,切实保护南极环境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