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基于贵州省毕节地区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的1 308件深层土壤样品重金属含量数据,研究了土壤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其地球化学背景特征,与全国土壤比较,黔西北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背景值显著高于全国土壤元素背景值,但是,与我国西南地区土壤元素背景值接近。黔西北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与地质背景关系密切,不同地质单元区土壤重金属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石炭系地层发育的土壤呈Pb、Zn地球化学高背景,二叠系中统风化形成的土壤呈Cd、Hg地球化学高背景,黔西北地区不仅存在土法炼锌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高背景也是影响土壤重金属富集的重要因素。统计表明,黔西北地区二叠系中统风化土壤Cd管理目标值高于我国农用地土壤Cd风险管制值(2.0×10-6),认为在确定黔西北地区土壤重金属管理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不同地质单元区土壤重金属地球化学背景值差异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郭炳跃  祁超  梁胜跃 《江苏地质》2019,43(4):652-660
通过对安徽池州西南地区进行土壤地球化学调查,研究了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和背景值与全国土壤的差异,选择重金属等有害元素,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污染现状进行评价。认为区内大部分元素或指标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继承了土壤母质,后期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小,而部分元素在表层土壤中已明显富集,Cd、Hg、As、Cu、Ni等元素出现中度以上污染,主要分布在秋浦河流域和涓桥镇附近,表明人类活动等因素已对这些元素的分布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黔西南地区是中国卡林型金矿的集中分布区,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但区内浅表金矿资源已基本找寻殆尽,找矿工作全面进入“攻深找盲”阶段。隐伏金矿由于矿体埋深较大,地表的矿化信息必然非常微弱甚至没有信息显示,深部成矿信息获取困难。如何识别并获取与深部成矿作用有关的地球化学信息,成为制约找矿突破的关键因素。黔西南卡林型金矿的形成及就位主要受背斜及断裂构造的控制,元素地球化学的分布、分异和成矿同样受到构造应力的影响,深部成矿信息通过断裂、裂隙与浅部及地表相联系,浅部构造岩石中的地球化学异常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深部的矿致异常。因此,以构造地球化学理论为基础,分析黔西南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和相应元素组合的迁移和富集规律,对卡林型金矿隐伏矿找矿地球化学弱信息提取的关键环节进行深入剖析,总结构造地球化学弱信息提取方法指标参数,有效提取深部成矿元素沿构造裂隙向上渗滤扩散形成的弱异常,对深部隐伏矿进行初步定位预测。弱信息识别及提取的相关研究成果对丰富黔西南地区卡林型金矿的成矿理论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同时使用该方法在黔西南金矿隐伏矿找矿上能有效圈定并优选找矿靶区,对落实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任务具有积极...  相似文献   

4.
水银洞金矿是黔西南地区目前发现最大的隐伏超大型卡林型矿床。该矿床的发现显示了黔西南地区巨大的深部隐伏矿找矿潜力, 同时也对隐伏矿地球化学找矿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探索黔西南隐伏卡林型金矿的找矿方法, 沿水银洞金矿床代表性剖面采集了岩石和方解石脉, 并沿主要断裂带采集地表土壤。岩石分析了Au、As、Sb、Hg、Tl和U含量, 土壤分析了As、Sb、Tl和U含量, 方解石分析了C-O同位素和稀土元素组成。剖面岩石中Au等成矿元素主要沿着背斜轴、中—上二叠统之间的构造蚀变体和逆断层富集。岩石中U元素同样沿构造蚀变体和逆断层富集, 但却没有沿着背斜轴富集, 可能代表了另一期富U的热液活动。低δ13C(22.1‰)和中稀土富集(?MREE>1.89)的方解石主要沿背斜轴和逆断层分布。地表裂隙土壤成矿元素构造地球化学异常与深部隐伏矿体具有高度一致的对应关系。背斜轴及相关的逆断层可能是深部成矿信息到达地表的通道。地表裂隙充填物和裂隙附近的细粒级土壤, 能够有效提取深部成矿作用信息, 达到直接探寻深部盲矿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莫春虎  吴滔 《地质通报》2014,33(12):1999-2004
黔西南地区是中国西南低温成矿域中卡林型金矿最重要的矿化集中区,由于该地区金的粒径极小,难以构成自然重砂异常,故不能直接运用自然金矿物来指示寻找黔西南的卡林型金矿。在贵州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的工作过程中,对黔西南地区的自然重砂矿物特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发现采用细粒黄铁矿(载金矿物)、砷矿物(伴生矿物)、锑矿物和汞矿物的自然重砂组(综)合异常对寻找黔西南地区的卡林型金矿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6.
宜宾市宋家地区土壤元素背景值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作者在表层土壤系统采样调查的基础上,计算出宋家地区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并通过与不同区域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基准值的对比研究,总结了该区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基本特征,为该区土壤资源、环境评价和农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实用地球化学信息。  相似文献   

7.
环境地球化学基线提供了对比及判别人类或者自然事件造成的环境扰动的标准,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需求。本文以合肥地区为例,研究典型城镇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采用标准化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合肥地区城镇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结果非常一致,显示两种方法均可以很好地用于确定土壤元素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确定的基线值为:Cu(26.615μg/g)、Pb(25.818μg/g)、Zn(58.003μg/g)、Cd(0.152μg/g)。对比研究显示,获得的合肥地区城镇土壤重金属元素环境地球化学基线值均高于其背景值,同时又低于其异常下限值,完全符合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的定义及其实际意义,可以很好的用于土壤元素环境地球化学评价。  相似文献   

8.
通过内蒙古额济纳旗沙河北幅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1∶1万土壤地球化学剖面测量,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区域土壤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元素含量特征、单元素异常、元素组合异常的分析,根据异常检查和土壤地球化学剖面验证结果,发现了较好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地段,并对该异常进行解释评价,从而圈定找矿靶区,并提出进一...  相似文献   

9.
10个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研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首批6个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412~GBW07417),在土壤地力评价和生态农业环境地球化学评价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十年广泛应用,现已用尽。为满足我国覆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与评价及农业土壤地力调查与评价有效态化学成分测试质量监控的需求,2009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研制了新系列土壤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GBW07412a~GBW07417a,GBW07458~GBW07461)。该系列10个标准物质在原有6个样品采集地重新采集的基础上,新增的4个样品侧重于西部地区和石灰性土壤,使得新研制的有效态成分分析标准物质地域和土壤类型代表性更为广泛。有效态成分的浸提方法和浸提条件由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和中国科学院相关部门13家单位共同研讨,消除农林行业间个别项目分析方法的细微差异,与首批6个标准物质相比浸提方法、浸提条件与测试方法统一,定值成分全面,包括植物营养元素和重金属污染元素,定值项目达50项。  相似文献   

10.
根据1:20万区域化探填图数据,从黔西南金的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分析出发,应用地球化学块体理论和方法预测金矿远景资源量,分析微细浸染型金矿的地质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标志和评价准则,探讨金的成矿条件和找矿方向.综合分析认为,黔西南金的成矿条件优越,成矿物质来源丰富,资源潜力巨大,尚有较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1.
勘查地球化学是快速寻找黔西南金矿的重要方法和技术手段.30年来,根据勘查地球化学圈定的金异常,为找寻肉眼难以识别的微细浸染型金矿提供了重要找矿线索和直接找矿靶区,并取得显著的找矿效果.黔西南金矿勘查地球化学的历史和研究表明,该区金的成矿地球化学条件优越,金地球化学块体内部结构及其套合的地球化学模式谱系预示尚有较大资源远景和找矿潜力.勘查地球化学需要结合地质、物探、遥感等方法,在新深度、新理论、新领域上进一步指导地质找金工作,才能不负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贵州西南部红土型金矿特征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本文扼要总结了贵州西南部红土型金矿地质地球化学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成果。高度概括和简要地阐明了本区红土型金矿的区域成矿背景、物质组成、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控制条件和主要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对矿床进行了初步地球化学分类。论述了Au的矿源体(场)、特定的岩性和地质结构、挽近地史时期的气候和喀斯特地质结构和水动力系统在成矿中的内在联系及其对矿床分布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南召县银洞岭银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洞岭银矿床位于豫西南铅锌银多金属成矿区.通过对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研究,选择找矿靶区,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植物地球化学、壤中气汞量测量等方法,确定矿化有利地段并实施钻探验证,最终发现隐伏银矿床.银洞岭银矿床的发现,是深穿透地球化学方法寻找隐伏矿床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4.
贵州是我国碘缺乏病严重地区之一,特别是黔西南地区。本根据含碘量的调查,编制了贵州露头地层、地表土壤和地表水中含碘量分布图,并与地甲病患病率分布图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地甲病患病率与露头地层中碘含量关系不明显,地表土壤中碘含量与地甲病患病率有一定关系,而地表水中碘含量与地甲病患病率关系较为密切,地表水中含碘量高的地区,地甲病患病率就低,反之则地甲病患病率高。  相似文献   

15.
贵州成土母岩类型及其与耕地土壤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考虑无约束组稀疏回归问题,其损失函数为凸函数,正则项为MCP(minimax concave penalty),主要刻画该问题的两类稳定点。首先,给出d-稳定点以及critical点的具体刻画,并且证明了这两类稳定点的关系;其次,分析d-稳定点与问题局部解的关系;最后,证明了该模型的下界性质。  相似文献   

16.
Systematic determination of and adsorption experiment on fluorine in the carbonate rock-soil-water system in the karst region studied in Guzhou Province,in conjunction with the mineral surface and soil chemistry data,have revealed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F and the mechanisms of its transport and entrichment in the rock-soil-water-system of the karst region central guizhou province,Deep-seated underground waters(-100m or lower)and soil layers in the karst region of central Guizhou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F anomalies whereas shallow-level underground and surface waters by low contents of F(mostly lower than 05mg/L).Fluorine in soil and water in the region studied comes largely from Triassic marine strata dominated by gypsum-bearing carbonate rocks.The special ad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F on the surface of geothite in soil layers are the important mechanisms of its transport and enrichment in the rock-soil-water system of the karst region studied.  相似文献   

17.
Wang  Yanwei  Luo  Weijun  Zeng  Guangneng  Yang  Hanling  Wang  Meifang  Lyu  Yina  Cheng  Anyun  Zhang  Lin  Cai  Xianli  Chen  Jia  Wang  Shijie 《中国地球化学学报》2020,39(4):527-538
Acta Geochimica - To estimate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in the karst area, soil respiration in a natural recovering karst abandoned farmland in Shawan, Puding, Guizhou, southwest China was...  相似文献   

18.
从纳哥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黔西南卡林型金矿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黔西南相同地质背景下出现的纳哥金矿特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矿区出露大量的与成矿有关的巨大石英脉体,脉体中CO2含量很高,成矿温度与区域矿床类似,H、O同位素组成在岩浆水附近,认为该矿床是深部岩浆源成因。通过区域卡林型金矿床物源、成矿作用、控矿构造等方面的总结、分析和对比讨论,认为黔西南金矿床应有统一的成因,为深部岩浆源(少量地层中物质混杂)-深大断裂导矿-表层断裂、背斜控矿-交代充填成矿的中偏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9.
新巴尔虎左地区位于得尔布干成矿带西南端,现已在周边发现多个与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大型及超大型热液型矿床。但本区工作程度相对较低,本次研究在总结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其开展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通过分析18种元素的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发现本区Pb、Zn、Ag、Mo等元素具有较好的异常。本区异常多分布于成矿有利部位,具有良好的找矿潜力。综合考虑地球化学异常元素的组合及异常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地球化学条件,圈定综合异常12处,并确定4个找矿靶区,为下一步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贵州麻江蓝莓种植区基岩-土壤剖面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启航 《地质与勘探》2020,56(6):1183-1191
本文对麻江蓝莓核心产区种植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选取与蓝莓生长关系密切的K、Ca、Na、Mg、Fe、Al、Mn、Mo、Co、V、Se、Cr、Cu、Zn十四种元素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土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受植物根系、外援施肥、自然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及母岩等多种因素影响。黏粒含量高的土壤剖面元素移动性较差,含量变化程度小。Se在垂直方向上的含量变化规律主要受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其他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主要与母岩风化和淋溶作用等因素有关。基岩产状影响土壤元素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产状平缓的剖面各元素在下层累积较高,而基岩产状倾斜的剖面底层土壤元素随水流失,元素含量最高值大多都出现在次底层。剖面土壤中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与自然气候、土壤理化性质及母岩等因素有关,耕作层土壤元素主要受植物根系和外援施肥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