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冀东油田明化镇组NmⅢ12-1小层井网分布不均,但地震资料品质较好。为此,对该小层进行井震结合砂体构型表征,建立曲流河砂体构型边界的正演概念模型。利用地震沿层切片属性、反演等地震资料及测井砂体特征有效提高单一河道边界及点砂坝砂体识别精度。采用“模式拟合”对点砂坝及其内部构型进行表征,利用水平井及动态资料验证构型解剖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三维储层构型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预测剩余油,提出曲流河砂体控制剩余油分布。开发中后期的油藏,正向微构造、储层构型和井网是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构型控制的剩余油多集中在点砂坝的中上部;废弃河道及点砂坝内侧积层对渗流产生一定的遮挡,在废弃河道附近及侧积层间的侧积体常富集剩余油。研究对油田开发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陕甘宁盆地陇东地区长8油组厚层非均质砂体的沉积学解剖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通过对延长统长8段厚层砂岩沉积岩石学和层序地层学研究,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多期单一成因的分流河道砂岩叠加构成;另一类是由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坝顶席状砂和滑塌砂等多种沉积微相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叠加构成。首次提出在“高可容纳空间,高沉积通量”背景下,只有经过特殊水动力条件(淘洗)改造后形成的被我们称之为坝顶席状砂的砂岩才有可能成为相对高孔、高渗的优质储层。  相似文献   

3.
单砂体研究是高含水开发区中后期层内剩余油挖潜、改善开发效果的重要基础工作。笔者通过岩心观察,结合电测曲线特征,总结出研究区等高程、叠置砂体、沉积相变3种砂体对比模式及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沙坝3种砂体成因类型。最后结合动态注采对应关系进行单砂体展布规律分析。研究结果为注采调控提供地质依据,为精细注水示范工程的开展奠定基础,对揭示储层非均质性和预测剩余油分布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克永  李文厚 《地质科学》2020,55(3):757-766
为研究砂体叠加样式对浅水型三角洲前缘砂体发育规模及程度的影响,利用鄂尔多斯盆地姬源地区长9油层组沉积构造、测井相等分析浅水型三角洲特征,刻画浅水型三角洲前缘砂体叠加样式及分布规律。研究认为姬源地区发育平行层理、槽状交错层理、板状交错层理等层理构造及垂直虫孔、碳化植物茎干等生物标志,测井曲线多见顶底突变的单个或叠合“箱型”。识别出均质叠合厚层砂体、向上变细中厚层砂体及向上变粗复合砂体3种砂体叠加样式。浅水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在垂向上由下到上由数量少、厚度小到数量多、厚度大再到数量少、厚度小的演化特点,在平面上砂体分布受控于湖盆水位线的高低变化,低水位期受湖水顶托作用砂体快速堆积,砂厚域广,高水位期砂体的规模明显变小,与鄂尔多斯盆地由初次湖泛到第一次大型湖泛之间的沉积演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单敬福  路杨  纪友亮 《地质找矿论丛》2007,22(2):125-130,151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效果影响很大.结合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Φ)、泥质含量(Vsh)、粒度中值(Md)、束缚水饱和度(Swi)等资料,借助BP网络对渗透率进行预测.对萨尔图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的研究,认为萨尔图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PI2小层层内非均质性最严重,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式韵律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葡萄花油层组PI1-PI4小层层内非均质性强弱依次为PI2a,PI3,PI2b,PI1,PI4;层间非均质性在PI3和PI4间表现得最强,其他相对要弱;各小层平面非均质性相差无几,整体表现为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6.
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气田的勘探和开发效果影响很大。结合测井资料二次解释的孔隙度(Φ)、泥质含量(Vsh)、粒度中值(Md)、束缚水饱和度(Swi)等资料,借助BP网络对渗透率进行预测。对萨尔图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的非均质性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的研究,认为萨尔图油田中部葡萄花油层组PⅠ2小层层内非均质性最严重,与沉积微相密切相关。单砂层垂向上渗透率的变化以正韵律和复合式韵律为主,局部发育反韵律模式。葡萄花油层组PⅠ1—PⅠ4小层层内非均质性强弱依次为PⅠ2a,PⅠ3,PⅠ2b,PⅠ1,PⅠ4;层间非均质性在PⅠ3和PⅠ4间表现得最强,其他相对要弱;各小层平面非均质性相差无几,整体表现为较强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7.
泌阳凹陷古城油田泌浅10区核三段广泛发育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薄层砂体。在储层精细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岩芯、密井网测井等资料,对古城水下分流河道单砂体进行了精细刻画,建立了单砂体规模定量预测模型。依据河道规模将古城水下分流河道分为Ⅰ型、Ⅱ型、Ⅲ型河道3类。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短期基准面旋回原理,对研究层段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成因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基准面低幅上升且A/S<<1时,形成削截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A/S<1(接近1)时,形成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识别出单一河道砂体的叠置类型主要包括垂向叠置、侧向叠置、垂向相切、侧向相切、垂向分隔5种垂向叠置模式以及间湾相隔式、水平搭接式、侧向切叠式3种平面接触样式,并总结了各自的测井相识别标志。  相似文献   

8.
断陷湖盆缓坡河流成因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单元.根据岩心观察、钻井岩/电特征并结合地震沉积学方法,分析断陷湖盆缓坡河流沉积体系和砂体时空分布特征,能为油气精细勘探提供可靠的依据.研究表明,霸县凹陷文安斜坡中部东营组三段周期性地发育4条呈NE-SW辫-曲复合型河流沉积,由河道沉积、砂坝沉积和泛滥平原沉积3种亚相以及辫状河道...  相似文献   

9.
尹艳树  刘元 《地质论评》2017,63(3):703-718
南襄盆地泌阳凹陷赵凹油田安棚主体区古近系核桃园组三段四砂组2小层(H3_IV2)为厚层近岸水下扇扇中砂体沉积,不同期次沟道砂体相互切割叠置,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样式,极大影响了油田开发。亟需开展厚层砂体内部结构解剖,揭示不同期次沟道砂体分布,明确其结构样式对油水运动影响及剩余油分布控制。本文以储层构型要素分析法为指导,综合利用岩芯、测井、生产动态资料,对近岸水下扇扇中厚砂体构型进行了精细刻画。通过研究明确了研究层段构型界面6级级次划分方案,建立了复合辫状沟道内部单砂体边界的垂向和侧向识别标志,其中垂向边界识别标志有泥质类岩性界面和底冲刷界面2种,侧向边界的识别标志包括不同单砂体的顶面高程差异、厚度差异、测井曲线形态差异等5种;在单砂体识别的基础上开展了目的层厚砂体井间构型分布规律研究,将复合辫状沟道砂体解剖为单一期次辫状沟道砂体,明确了各单期辫状沟道砂体的展布特征,并统计分析了辫状沟道单砂体构型单元的特征参数;通过上述研究总结了研究区单砂体构型单元接触样式,主要包括孤立式、叠加式、叠切式3种垂向接触样式和分离式、对接式、侧切式3种平面接触样式;分析了单砂体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4级构型单元内部韵律性以及构型单元之间接触样式对油水运动有重要影响,是造成剩余油富集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赋存的泉头组三.四段河道砂体地震识别问题开展了地震地质综合研究.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沉积岩石学理论为指导,识别了沉积微相和河道砂体沉积特征,用钻井和地震联合分层对比的方法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和区域沉积微相展布模式,确定了地震剖面上具有可对比追踪性的四级层序界面.通过地震多属性多元回归与聚类分析拟合含砂率,在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对含砂率平面图进行沉积微相解释,确定河道砂体的宅间展布和有利区,经钻探验证说明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