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奇村地震水汞动态图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建华  张瑞丰 《地球学报》1997,18(4):407-412
本文通过对山西省奇村地热异常地区地震水汞动态图象的特征分析,认为该水汞测量值受干扰小,其水汞值变化可反映地下深部信息。监测井中水汞值变化受区域地震活动地应力和应变状况及地质构造条件影响。监测井的汞动态可反应地区水汞值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三个非背斜圈闭型油气田上方进行汞量测量的试验结果,油层埋深一般在1200—3000m之间。分别属岩性圈闭、断块圈闭和岩性一断层圈闭型油气田,所用测量方法包括负压法壤中气汞量测量、累积吸附法壤中气汞量测量、土壤总汞测量、土壤吸附汞测量和水中汞量测量等。试验结果表明,各种方法在油气田上方均有清晰的异常显示。其异常特征与金属矿床上的汞气异常有其相似性。异常形态和空间分布,主要取决于导气构造的特性。汞气异常和电性异常与油气藏的关系进行了类比。这两种方法的异常有时与油气藏在地表的投影位置吻合,有时分别偏离一定距离,进一步证明了构造形态对异常的影响,并推断根据汞气异常和电性异常的特征,有可能追索油气藏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新型测汞仪     
用测量土壤汞气的方法寻找深部硫化矿床,在找矿地球化学中已不是一种新方法了.大约从五十年代初期,就开始应用这项技术,主要是用光谱分析来测定汞异常,但收效甚微."传统的"分析方法所测量的一般都是经常变化的汞量,而不是土壤中数量低得多的稳定汞量.因此,圈出的异常通常都是暂时的异常和假异常.由于这种原因,在一些"重要的"找矿活动中,汞的地球化  相似文献   

4.
玉树Ms7.1级地震甘达村段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地震对断层带气体逸出的影响和震后气体地球化学特征随时间的变化,以及地震动力学特征,利用土壤气地球化学方法,于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Ms7.1级地震断层甘达村段测量地表破裂特征和震后断层气氡和汞浓度,发现断层带土壤的气氡和汞浓度的平均值分别为9246 Bq/m3和4.2 ng/m3。破裂带中Rn浓度变化幅度大,而Hg的浓度变化较小。断层主滑面附近Rn浓度相对降低,为地表破裂后断层气逃逸所致。泉水气氡观测发现,震前氡浓度增高,表明地震断层活动性增强。因此巴颜喀拉地块向东不均匀挤压,使深部气体沿地震断裂逃逸至地表,这也是造成断层带气氡、汞浓度的增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在一个多金属矿区用汞量测量寻找盲矿体的生产试验的过程和效果。在已知的矿床上做了九条试验剖面,在矿脉的上部或前缘均有明显的汞异常。在全区进行了1:5千比例尺的汞量测量,全区圈出29处异常,对一部分异常用钻探验证,在预定的部位发现了矿体。  相似文献   

6.
化探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质条件,应该选用不同的方法。目前,在广厚的第四系覆盖区运用汞量测量寻找隐伏矿体,已经显示出了优越性。汞量测量的原理是根据金属汞容易形  相似文献   

7.
两年来,我们利用土壤汞量测量在国内许多已知热田上进行了大量试验研究,无论高温还是中低温热田均有汞异常存在,表明汞量测量是热田勘查中一种有前景的地球化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聊城—兰考断裂及其土壤汞、氡气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聊城—兰考断裂带形成和地质背景,将断裂带划分为3段,分述各段不同时代构造特征和地震活动等。土壤汞气、氡气测量得出,该区域存在明显的汞气、氡气异常,且异常位置接近,异常区宽度多在90~200m,表明地壳存在着汞气和氡气向上运移通道,证实了隐伏断裂存在,而且具有活动性。  相似文献   

9.
对于土壤汞量测量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疑问,如土壤吸附汞测量的定义与其热释温度是否对应,土壤样品研磨对测量结果有何影响,土壤吸附汞测量相对于全量汞测量的应用前景等等,笔者尝试进行实验性探讨和个案分析,获得以下几点认识:①原子态汞在表生环境中,其衍生化合物包含硫化汞,且占有相当大比例;②辰砂及一些无定形态汞化合物颗粒(如非晶态的硫化汞等)的分布状态是影响测量结果的主要因素;③样品研磨对测量结果的影响要远大于滞留在样品中的原子态汞。基于这种认识,建议性提出土壤样品加工方法及测试要求,并就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及研究需要,提出“似颗粒效应“、“当量氯化汞“和“土壤泛低温汞测量“等概念,为进一步完善土壤汞量测量方法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见解和思路。  相似文献   

10.
汞量测量及α杯氡测量在探测秦始皇陵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秦始皇陵开展了汞量测量试验研究中, 上方在陵墓发现了高强度的汞异常区, 表明深部确有汞源存在, 异常范围可能反映了地宫的大体平面位置。热释汞研究证明秦始皇陵上方土壤汞基本由低温汞组成, 实际上土壤汞测量是低温汞特征的反映。壤中气汞与土壤汞比较两者具有一致性, 相比而言土壤汞更稳定。α杯氡测量在勘查地下汞源和确定陪葬坑的位置等试验中取得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1.
热释汞量法在山东牟平金矿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汞及其化合物的地球化学性质和RG-1型热释测汞仪,以山东省牟平金矿为例,介绍了矿区地质特征,运用热释汞量法圈出了主要的控矿构造,就主要控矿地段进行了成矿预测。结果表明:热释汞量法方法简单,快速,成本低,重现性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降水是影响壤中气汞测量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大雨或透雨过后,壤中气汞含量急剧降低,甚至使异常消失 ;降水量较小,有时会使壤中气汞含量显著浓集。  相似文献   

13.
壤中气汞量测量方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壤中气汞量测量的发展历史,介绍了适用于壤中气汞量测量的原子吸收测汞仪和金膜测汞仪的工作原理,优缺点及测量方法,指出了影响壤中气汞异常的因素和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活动断裂带的壤中气汞量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树田  邓金宪 《地质论评》1998,44(5):547-552
在覆盖区应用壤中气汞量测量研究活动断裂是一种新方法,它不仅能较准确地确定活动断裂的位置,还可以确定其产状,规模,活动性及相对强度,甚至可以作为确定断裂力学性质的参考,本文简棕了断裂带壤中气汞量测量的基本原理,并以长江三峡,长春,吉林等地利用该种方法研究活动断裂的成果为例,说明该项研究的效果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物化探方法对古墓完整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湖南春秋战国—秦汉古墓葬地质条件、埋葬特征与周边环境,遵循准确、简便、快捷和经济的原则,选择并运用放射性氡测量、汞测量和探地雷达等方法,对湘西北某县AB战国楚墓群4个大中型古墓和长沙杨家山古墓开展物化探综合勘查试验,取得了古墓完整性勘查研究的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6.
客观评价城市区域地壳稳定性,对于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哈尔滨城市地质调查系统地研究了哈尔滨地区的莫霍面深度、地球物理场、火成岩特征及历史地震记录,并开展大地电磁测深、钻探及汞气测量研究,认为哈尔滨地区地壳结构连续、完整、稳定,不会发生中等强度及以上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地球化学测汞方法应用讨论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对多年来国内外测汞方法应用提出了新的看法,为测汞方法指出发展方向.认为汞气主要来源于构造断裂带,汞异常与各种类型矿体(汞矿体除外)并不一定有直接联系,矿体产生的汞异常只占无矿构造断裂带产生的汞异常的极少部分.认为测汞能够应用于地质工作中所有与构造断裂有关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