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钨矿床地质特征、类型及其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国钨矿床以其产地多、规模大、品位高、伴生元素复杂为特征。文中提出了钨矿床类型划分的依据,并将中国钨矿床成因划分为三类、四个亚类、20个型。把广布的中国钨矿分为南北两部16个成矿带。  相似文献   

2.
一、辽宁地區鉛鋅矿床的工业類型对鉛锌矿床工业类型的划分,各学者的意見甚不一致,庫索奇金將鉛锌矿床划分为五类:(1)火山沉积中的热液交代矿床;(2)碳酸盐类岩石中的热液交代矿床;(3)矽嘎岩型矿床;(4)碳酸鹽类岩石中的层狀矿床;(5)热液矿脈。在辽宁除(1)类至今沒有发现外,其余各类都有。已进行生产的有(2)、(3)、(5)三类,正在进行找矿勘探的为(4)类。  相似文献   

3.
张鹏翔 《广西地质》1995,8(3):25-32
广西氧化锰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长期以来,广西氧化锰矿矿床类型的划分只有三大类,即锰帽型,淋积型及堆积型,作者在上述三大类的基础上,结合矿床成因,划分为三类七型,即残积类-锰帽型;淋积类-淋积型和淋积-堆积型,堆积类-丘陵坡地型,岩溶洼地水平迁移型,岩溶洼地原地坠积型及球粒-堆积型,这一划分,反映了广西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条件,具有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4.
银矿床类型一般分两大类,一类是以采银为主的银矿床;另一类是以银为副产品的有色金属矿床。苏联学者把银矿床划分为四个建造类型:即银—硒化物型,银—铅型,银—金型和银—锡型。美国学者把银矿床分为三类:(1)与中、新生代火山岩、次火山岩有关的浅成热液型矿床;(2)中深成热液银—有色金属型矿床;(3)钴—沥青铀矿—银热液型矿床。把以银为副产品的矿床类型分为五类:(1)斑岩铜矿型;(2)块状硫化物型;(3)热液交代铅锌矿型;(4)砂、页岩铜矿型;(5)碳酸岩中层控铅锌矿型。  相似文献   

5.
目前,国内外对膨润土矿床的成因基本归结为如下四种类型:①喷发——沉积型;②热液蚀变型;⑨火山——沉积蚀变型;④风化残积型。前三类都可以形成经济价值较大的矿床,如美国怀俄明膨润土矿即属于第一类,意大利庞廷岛膨润土矿为第二类,以其质量优良,性质特异而著称子世。我国新疆托克逊,浙江平山等钙、钠基膨润土矿则属于第三类。风化残积型因成份较复杂、质量欠佳,所以至今未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秦岭地区沉积岩容矿金矿的类型,特征及找矿远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秦岭地区以沉积岩容矿金矿床可分三类,即浅变质碎屑岩型,钠长角砾岩型和不纯碳酸盐(卡林)型,本文讨论了三类矿床的含矿建造、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类型并评价了其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7.
永平-铜山地区层控型铜铅锌矿床按其形成方式的差异又可分为余家垅、永平和西厢亭(永平Ⅲ矿带)三类。作者对三类矿床的含矿层位、岩性、岩相古地理、构造条件、热液类型及迭加期次等方面的差异作了系统介绍。作者认为,整体而言,三类矿床均属层控型铜铅锌矿床,均经历过同生沉积和后期改造两大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8.
超大型矿床的探寻与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本文主要讨论最近两年国内外探寻与研究超大型矿床所取得的若干进展。内容涉及:超大型矿床与类似名词定义、典型剖析、超大型矿床分类、矿化类型、全球背景研究等问题。在简要介绍国内外超大型矿床研究现状后,文中提出,结合我国矿产地质实际,宜以1987年国家储量委员会规定之大型矿床5倍储量为超大型矿床下限。超大型矿床可暂分三类:第一类之同类型大、中、小型矿分布甚广;第二类则反之,同类型矿床极罕见;第三类为过渡类型。笔者指出,不少有色金属在超大型矿床的矿化类型上有强烈选择性,即某一矿种虽可存在多种矿化类型,但一般仅一、二种类型可形成超大型矿床。提出这一点对寻找超大型矿床十分重要。文中举出若干实例,论证对某些超大型矿床进行全球背景研究之必要及超大型矿床研究可提高成矿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9.
陕南地区含矿基性、超基性岩体为不同时代产物,有前加里东(晋宁)期、加里东期和印支—华力西期,其产出形态与围岩接触形式分为岩盘状、岩盆状、岩床状体、岩墙状、岩株状和脉状岩体等六类。岩石类型主要有辉长杂岩类、辉绿岩—辉长辉绿岩类和蛇纹岩类等三类。矿床成因类型有岩浆晚期分凝型、残余岩浆贯入型及岩浆期后接触交代—矽卡岩型等。  相似文献   

10.
变质矿床成因分类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探讨了变质矿床的定义并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变质矿床初步提出了一个新的成因分类方案。该方案共分为五个大类和十三个亚类,并对每个大类和亚类都提出了一些代表性矿床实例。新的变质矿床成因分类方案为:(1)受变质矿床类,分为受变质硅铁质建造沉积矿床、受变质硅铁质建造火山–沉积矿床、受变质其它建造沉积–火山沉积矿床、受变质火成岩改造矿床和受变质细碧角斑质火山喷发沉积矿床五个亚类;(2)区域变质作用变成矿床类,分为变质重结晶型、变质化学反应重组型和变质热液型三个亚类;(3)局部变质作用变成矿床类,分为接触交代夕卡岩矿床、局部接触热变质变成矿床和局部动力变质变成矿床三个亚类;(4)受变质沉积–火山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矿床类;(5)混合岩化作用形成矿床类,又分为混合岩化交代型和后期混合岩化热液型两个亚类。  相似文献   

11.
徐强  薛卫冲  李健  等 《江苏地质》2013,37(2):279-283
缅甸中部地区火山岩型金铜矿床有2类:一是火山—次火山破碎蚀变岩型金矿床,二是火山热液—后期改造型金铜矿床.以实际矿区为例,对该火山岩分布区上述2类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总结,初步探索该类矿床的成矿条件及成矿作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人类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世界文明与进步需要愈来愈多的矿产资源.然而全球范围的找矿活动却面临严峻的挑战.美国和日本把矿床分为三类:A类为出露于地表的矿床;B类为矿体未出露而含矿蚀变带出露地表的矿床:C类为地表无任何指示矿物和地球化学显示的矿床.找矿勘探历史表明1960年以前发现的主要是A类矿床,将来找到这类矿床的可能性小了.1960年以后发现的主要是B和C类矿床.我国地质系统三十年来经过勘探的、比较大的、取得储量的矿床共350个,其中地表矿占绝对多数,而盲矿是很少的.1965年前用15年时间找到280个矿床;1966年以后也是15年时间只找到70个.前15年找到五分之四的矿,后15年只找到五分之一的矿.总之,不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找矿的发展趋势是地表矿愈来愈少,找矿深度愈来愈大.我  相似文献   

13.
钴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用于现代尖端技术领域中,因而部分国家将其列入战略矿产资源清单。钴矿形成的独立矿床较少,以共伴生矿床为主。我国是一个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度,资源保有程度严重不足。目前,在我国东北地区发现并勘探出具有一定规模的共伴生钴矿床,其中既有与Cu共伴生矿床,又有与Cu-Ni-Fe共伴生矿床。为此,需要进一步总结成矿地质特征,分析潜力,为今后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借鉴。本文从东北地区钴矿床分布和地质特征角度出发,初步厘定该区钴矿的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型矿床、岩浆型矿床、海相火山沉积-变质型矿床和矽卡岩型矿床4类;其中,沉积-变质型和岩浆型矿床分布较广,主要产在古元古代辽吉裂谷区;结合典型矿床地质特征、区域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特征,进一步圈定了28个远景区,包括A类远景区4个,B类远景区8个,C类远景区16个。建议4个A类远景区作为将来找矿勘查部署中优先重点关注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磷矿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依矿床成因类型不同而不同。磷矿成因有内生、外生和变质等三大类。内生磷矿包括岩浆岩型、火山岩型、热液型等,还可细分若干亚类【1】;外生磷矿包括海相磷矿、陆相磷矿;变质型磷矿包括沉积变质磷矿、绿岩带型磷矿。磷矿成因类型虽多种多样,但最具成矿远景的是海相磷块岩、沉积变质磷灰岩和岩浆岩型磷矿中的碱性杂岩型三类,这里只讨论这三类磷矿的找矿标志和找矿方法。  相似文献   

15.
西藏拿若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多龙矿集区内,继多不杂、波龙斑岩型矿床和铁格隆南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之后,又一个具有重要勘查和研究意义的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工作基础上,研究拿若矿区绿泥石矿物学和化学成分特征,探讨矿床成因及找矿勘查意义。拿若矿区内广泛发育绿泥石化蚀变,根据绿泥石野外产出状态,可将其分为三大类:Ⅰ—角砾岩筒中作为胶结物的绿泥石,Ⅱ—斑岩体中蚀变绿泥石,Ⅲ—长石石英砂岩中石英颗粒间绿泥石。三类绿泥石存在明显空间分布规律,Ⅰ类位于矿区南西部,Ⅱ类在矿区中部和北东部,Ⅲ类主要分布在两者之间(部分不在该范围)。电子探针研究结果表明,Ⅰ类绿泥石含有高AlⅣ、Fe2+/(Fe2++Mg2+)和FeT/(FeT+Mg)值(分别是0.85、0.52、0.59),Ⅱ类绿泥石这几项参数值较低(分别是0.76、0.42、0.48),Ⅲ1类绿泥石(空间上位于Ⅰ和Ⅱ中间的部分)最低(分别是0.75、0.31、0.4)。计算的三类绿泥石形成温度表明Ⅰ类形成温度最高(平均231℃),Ⅱ类较低(平均199℃),Ⅲ1类形成温度最低(平均193℃)。Ⅲ1类形成温度值接近Ⅱ类,可能是因为长石石英砂岩中绿泥石主要为斑岩体的热液蚀变矿物。这表明矿区内存在两个不同的热源区,也说明角砾岩筒是斑岩体形成之后不久,在矿区南西的另一期热液作用下形成的热液隐爆角砾岩。研究还发现斑岩体中绿泥石AlⅣ、Fe2+/(Fe2++Mg2+)和Cr/Ti值与矿石Cu、Au品位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绿泥石这几项参数可以作为寻找斑岩型矿床富矿体的指示标志。另外斑岩体和角砾岩筒中Cr/Ti比值与矿石Cu、Au品位的正相关性,是因为Cr、Ti离子与Cu离子具有亲和性而致。矿区内厚大的工业矿体主要位于矿区中部斑岩体中,矿区南西的角砾岩筒矿化较弱,矿体不连续。矿区内巨型角砾岩筒和角岩化的发育预示了南西部具有寻找隐伏斑岩型矿体和角砾岩型矿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华北地块北缘金矿床类型及成矿系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昌勇 《辽宁地质》1998,(3):214-222
华北地块北缘是我国金矿的主要产地之一。其金的成矿地质背景复杂,主要可分为变质基底区、地槽区、盖层区、中生代火山断陷盆地、构造-岩浆活动带5种类型。该区大部分金矿床与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有关。以成矿作用为主要依据将华北地块北缘金矿床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侵入岩浆热液型金矿床;一类是火山-热液型金矿床;第三类是沉积-改造型金矿床。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分析和矿床类型的划分,将华北地块北缘金矿床划分为三个系列组合  相似文献   

17.
钒矿床赋存于下寒武统水沟口组第二段,可分粘土岩型、硅质岩型及硅质岩夹粘土岩型三类,受层位控制明显.钒来源于含钒岩石风化及有机质粘土吸附,典型的表生钒矿床.  相似文献   

18.
贵州矿产与峨眉地幔柱演化阶段的成因联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平 《贵州地质》2010,27(1):5-12
贵州境内与峨眉地幔柱不同演化阶段有关的矿产初步分为三类,一类是在峨眉地幔柱演化的壳幔相互作用阶段,因地壳隆升于遵义断拱内形成的石炭纪沉积型铝土矿;第二类是在峨眉地幔柱演化的喷发—消退阶段,与玄武岩有直接成因关系的热水沉积型锰、铁锰、含锰菱铁矿,玄武岩铜矿及火山—沉积型硫铁矿等;第三类可能主要于峨眉地幔柱喷发—消退阶段,因壳幔相互作用,地幔热流上升诱发地壳的重熔以及各种地质响应而形成的中-低温热液矿床,还有一些是在喷发-消退阶段后期,与残留在地壳底部的固化地幔柱"活化"有关的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9.
秦岭凤太矿田的所有铅锌(铜)矿床中都含有大量的氧化硅,前人资料中往往以沉积或蚀变单一形成方式论其成因,非此即彼。本文提出氧化硅有三种产出类型,以同生沉积型为主,其次为成岩后生阶段交代灰岩者,第三类为造山期形成的脉体。三类氧化硅的产出特征有许多不同,但硅质来源一致,即均来自深部地层和岩石中循环的含矿热液。对矿床中氧化硅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探讨矿床的成因,而且对于该类矿床的勘查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龙门山中段产出有泥盆系沙窝子组的什邡式磷矿、寒武系筇竹寺组清平式磷矿、震旦系观音崖组陡梯子式磷矿,三类矿床处于同一大地构造位置,地质特征既有区别也有相同之处。本文通过对三类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分析,探讨地质特征异同的原因,建立磷矿成矿序列,认为三类矿床各自既有原生同沉积特征,又有继承前期矿产或含磷层作为矿物源的特征,继承前期矿产越多,矿床越丰富,具递进成矿富集规律。同时早期矿床成矿作用较单一,后期矿床具有多期成矿、叠加成矿特征。成矿序列为:海水磷质生物、化学沉积-机械搬运簸选早期成矿-风化剥蚀、表生淋滤-再次机械搬运-海进沉积再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