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人们对盐类矿产及硼、锂、铷、溴等稀散元素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现代沉积作用研究的开展,盐湖地质工作日益受到重视,并在近20年来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就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来说,已在众多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变化。其发展状况可简述如下:一、加强了盐湖盐类沉积机理和沉积模式的研究六十年代以前盐湖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物理化学工作者,通过物化分析,做出相图,阐明了海水和各种不同化学类型的内陆盐湖水,盐类矿物的析出系列或矿物结晶与卤水成分及溶解度等因素的相互关系。而在地质上的研究比较薄弱,且多限于一般的调查、找矿,对盐  相似文献   

2.
高红卫 《甘肃地质》2001,10(1):50-53
热水沉积硅质岩既有一定的找矿意义 ,又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由硅质岩的常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 ,横湾沟硅质岩具有热水沉积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在Al -Fe-Mn三角图上 ,属热水沉积硅质岩。由δCe值分析表明 ,本区硅质岩沉积环境主要为大陆边缘。  相似文献   

3.
构造地球化学对成矿作用的理论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构造的角度探索地球物质的地球化学行为,另一方面是从地球化学角度研究构造性质及构造的分布。而在实际应用中通过两方面研究的有机结合,阐明矿床的形成机理和分布规律,建立找矿模型,本文介绍了建立找矿模型的初步研究方法、步骤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富强  姚华舟 《江苏地质》2017,41(4):529-534
由于造山带地层系统混乱,部分地区甚至无法恢复、鉴别,给古环境、岩石成因及其成矿性研究带来了困难。以震旦系陡山沱组出露较完整的明月剖面为重点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综合研究,尝试从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Eu/Eu*、Ce异常(Ce/Ce*和Ce/Ce**)、微量元素Sr/Ba、Sr-Mn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该地区沉积环境以及岩石成因,厘定明月剖面陡山沱晚期沉积环境为大陆边缘沉积环境,指出热水沉积作用对硅质岩成因及成矿性的影响,为下一步找矿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黔北德江地区梁山组铝土矿野外地质特征、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沉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了本区铝土矿含矿岩系沉积特征、沉积环境及成矿规律,预测铝土矿找矿靶区。研究表明,黔北德江地区铝土矿矿体赋存于沙沟向斜与红坳向斜两翼及核部的梁山组中,其形成的沉积环境为沼泽化瀉湖相,成矿物质来源可能为下志留统秀山组泥质砂岩。德江—沿河一带满足铝土矿成矿的相关条件,具有良好的成矿潜力,为新的铝土矿找矿靶区。文章在野外工作基础上总结的成矿规律和成矿模式,为今后的找矿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正> 海相蒸发盐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中,用盐类矿物中的溴含量作为成因标志,从一九○八年德国学者H·E·Boeke的研究工作算起,已有七十多年历史了。自四十年代以来,溴法就成了研究盐矿床的一种常规方法。它在盐类沉积地层的对比,确定盐类沉积作用的古盐度、古温度和古环境,以及钾镁盐和石油矿床勘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因而受到国内外盐矿地质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扼要介绍西德学者关于钾盐地质、地球化学中溴法的理论、实验结果和具体应用,希望有助于我国对溴法的研究,为寻找钾盐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7.
盐类科学研究的扩展——盐体系研究的思考(代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绵平 《地质学报》2007,81(12):1603-1607
传统的地球科学对于盐类研究主要集中于盐湖和古代盐类沉积,对于其他盐类聚集体,如泻湖、港湾、盐沼泽、泉水等研究较少,更未涉及其他行星的盐类聚集体。成盐元素约25种,由于其作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以及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于盐类聚集体的研究已冲破单学科领域,不但在地球科学包括盐类资源科技领域日益扩大和深入,而且在生物学、医学、保健和环境生态学等也有了引人入胜的新发现,航天行星科学也开始涉及盐类研究领域,在宏观上已进入全球以至行星研究时期,在微观上已达到分子和基因层次;盐类及盐碱土开发已达到综合利用、整体开发的初始阶段。盐类科学研究已进入多学科交叉、在广度和深度上大为扩展的崭新时代,概称为"盐体系"研究和综合开发与保护管理阶段。  相似文献   

8.
玄武岩覆盖区找矿一直是矿产资源勘察中的热点与难点,而地球化学求异则是覆盖区找矿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应用地球化学元素空间定量组合求异理论,对和龙地区地球化学元素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求出该地区组合元素空间分布信息。并结合相关地质特征,阐明该区地球化学元素空间分布特征及与成矿的关系,为该区矿产资源勘查靶区的圈定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张羽洋 《江苏地质》2018,42(1):40-45
电气石岩是一种富硼的硅质喷气岩,主要产于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喷气矿床中及附近。研究广泛认为其与喷流-沉积型块状硫化物矿床(SEDEX矿床)有着密切的关系,并被视为该类矿床找矿勘探的标志岩性之一。综述了电气石岩的产出环境、形态、岩石学、地球化学等地质特征,分析了电气石岩的沉积环境及成因。以澳大利亚布罗肯希尔地区电气石岩与矿化的关系为例,对其地质找矿意义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10.
北祁连铜厂沟金矿地球化学特征与找矿标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根据铜厂沟金矿的矿区地质特征、碎屑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英云闪长岩岩石化学特征、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等的研究,认为寒武纪碎屑岩原始沉积环境属于海洋岛弧优地槽环境复理石沉积物,复理石沉积物及超基性岩石为主要的矿源岩.提出英云闪长岩脉与超基性岩及绿泥石片岩边缘接触带中构造破碎带是有利的控矿构造部位,含黄铁矿硫化物石英脉是有利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1.
在系统跟踪研究国内外地质期刊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新世纪找矿地球化学面临形势和存在的重大问题,全面总结了近十年来,俄罗斯有关找矿地球化学基础理论和方法论、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方法与应用,以及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的研制与应用等众多方面的思路和做法。研究认为,俄罗斯首创的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技术可有效地提高国家地质图的质量,为矿产资源量的综合评价和生态环境的评估及一系列基础问题的解决,提供详细的信息。同时,还指出俄罗斯地球化学家为解决新世纪的找矿问题,加大了技术创新,重点聚焦于提高地球化学找矿信号的衬度和强度,提高运用地质-地球化学找矿模型的效用,完善处理地球化学数据的计算技术,以实现地球化学场与地质、地球物理场的综合等,诸创新点和思路值得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2.
河北蔡家营铅锌银矿床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素兰  姚敬金  曹洛华 《物探与化探》1999,23(3):161-169174
通过研究蔡家营矿床所处背景场、区域场、矿区、矿带(床)等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构建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并总结出找矿勘查的物化探最佳方法组合流程.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现代盐湖地质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盟盐湖面积都比较小,盐湖卤水组分较复杂,但其中所沉积的相应的厚层盐类沉积物组分却比较简单,多为不同纯度的芒硝或泡碱层。盐类沉积的组分和盐湖公布地区有关,也受沉积过程中沉积环境的变化所控制。呼盟盐湖主要形成于古河道盆地、砂丘间洼地和丘陵地区的山间洼地,盐类物质来自周缘地区。由于盐类物质溶解度变化规律的不同和沉积环境变化,盐湖演化过程中产生盐类物质沉积分异作用,因此即使在相邻的盐湖和同一盐湖中,也可形成不同的盐类沉积。  相似文献   

14.
胡桥  陈建平  向杰 《江苏地质》2015,39(3):462-467
应用GIS技术并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等资料进行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目前找矿的一个重要趋势。以湖南省锰矿资源成矿预测研究为例,在总结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以地质异常致矿理论为指导,利用GIS平台提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元地质找矿信息,采用证据权模型进行多元找矿信息的综合,对湖南省的有利成矿区进行锰矿预测  相似文献   

15.
周伟 《地质与勘探》2023,59(6):1145-1156
沉积型锂矿主要产于黏土岩中,黏土岩的主微量元素可有效识别沉积物源及沉积环境。本文首次报道扬子板块北缘镇巴地区二叠系吴家坪组黏土岩锂、稀土、铌、钒等元素超异常富集的特征,基于详细的地球化学研究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吴家坪组黏土岩的形成环境及沉积物源,并探讨扬子板块北缘锂、稀土找矿方向。研究表明,镇巴地区吴家坪组黏土岩产于晚二叠世,发育于吴家坪组与阳新组的平行不整合界面之上,代表了古风化壳沉积,黏土岩的Li2O最高品位0.39%,ΣREO(稀土氧化物总量)最高品位0.142%,V2O5最高品位0.26%,Nb2O5最高品位0.022%。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指示黏土岩形成于咸化-半咸化海水相,氧化-还原过渡、碱性的沉积环境,对应于黏土岩化阶段。综合矿物学、地球化学、区域地质资料,认为研究区吴家坪组黏土岩来源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玄武岩,锂元素的富集与火山岩受流体交代-淋滤有关。扬子板块北缘广泛发育吴家坪组黏土岩,规模较大,锂、稀土、铌、钒综合成矿效果较好,找矿潜力巨大,应重点关注与沉积间断面有关的关键金属矿产,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6.
赣西卡林型金矿找矿评价标志及找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球化学,地层岩性,构造,岩浆岩,金矿化及相关矿化,蚀变,找矿矿物学等方面阐明了赣西地区卡林型金矿的区域找矿评价标志及矿床评价标志,建立了赣西地区卡林型金矿“三个有利赋矿层位,三个有利赋矿岩性和三种有利元素组合”的找矿模式。  相似文献   

17.
四川晚二叠世煤中硫与成煤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跃刚  姚光华 《沉积学报》1996,14(4):161-167
本文从沉积学、成煤环境、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了煤中硫的分布规律,并详细阐明了煤中硫与成煤环境的关系。研究表明:煤中硫的赋存状况,不仅受成煤环境的影响,而且受其顶板沉积环境的影响。成煤环境奠定了煤中硫的分布基础,而顶板环境则是促使煤富硫、高硫的重要因素。微咸水浑水潮坪的顶板沉积环境,导致了下伏煤高黄铁矿硫,而咸水的清水潮坪顶板环境则导致下伏煤高有机硫。  相似文献   

18.
鄂西恩施地区孤峰组普遍发育一套含骨针和放射虫的硅质岩夹炭质页岩。通过硅质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综合判断中二叠统孤峰组硅质岩沉积环境为大陆边缘中下部与深水盆地结合部位,具有生物与热水混合成因特征,且向上热水参与作用增强,从而导致了矿物元素的分异。结合全岩样品分析结果,认为富矿层位为中上部炭质页岩含量较高的层位,建立了找矿标志,为本区地质找矿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应用GIS技术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综合信息成矿预测是目前找矿的趋势。以霍山县东溪金矿及外围1∶10 000大比例尺地区为研究对象,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空间位置统计结果和矿区成矿特征,利用GIS平台提取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多元地质找矿信息,建立矿区找矿预测模型。选择符合条件的独立预测因子作为证据图层,以5m×5m为网格单元,分析各证据图层与矿体空间分布关系。运用证据权法对矿区及外围进行成矿预测,通过图形方式直观表达成矿高概率的空间分布,对圈定的找矿靶区进行综合评述。研究区找矿靶区内地质、物探、化探找矿信息良好,各靶区内均有较好的金矿化信息。  相似文献   

20.
在海相蒸发岩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研究中,常应用盐类矿物中的微量元素来研究钾盐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指示标志,Br、Rb就是其中很重要的2种微量元素。缺硫酸镁型钾盐矿床在成盐过程中会蒸发沉积形成氯化物型的盐类物质, Br、Rb按一定的规律分配到这些盐类物质中而不形成独立矿物。在盐类物质蒸发结晶过程中,Br、Rb在固_液相之间的分配主要受温度控制。文章通过Br和Rb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微量元素分配的热力学分析,建立了Br、Rb在盐类矿物相中的分配系数与温度间的热力学函数模型:,并探讨了利用这些公式来计算出钾盐矿床结晶作用形成盐类物质时的古温度,这对研究钾盐矿床形成时的古环境、物质基础条件、物理化学条件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