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石英脉型钨矿床是中国数量最多的钨矿床类型,但保有储量消耗迅速,迫切需要创新找矿模型,指导找矿突破。文章结合二十余年的找矿实践,通过详细分析扇状成矿矿床实例,构建了石英脉型钨矿床新的找矿模型。该模型强调赋矿裂隙为岩浆动力成因,在花岗岩体顶部呈扇状分布型式,岩浆期后热液恰在裂隙张开时充填其中而形成扇状成矿系统;提出“就岩找矿”、“就矿找矿”、“就矿找岩”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标志,指导矿床尺度的勘查工程部署。截至目前,该模型已在广东禾尚田钨锡矿床、广西珊瑚钨锡矿床、广西社垌钨钼矿床、江西盘古山钨铋矿床等获得了验证,找矿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滇东南锡矿时空分布特征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世瑜 《地质科学》1990,(2):137-148
滇东南锡矿带是燕山构造-岩浆旋回为主体形成的构造-岩浆-锡矿带。通过滇东南锡矿带矿床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揭示了锡矿分布模式。结合锡矿床产出地质环境、矿物共生组合、矿床特征、锡的赋存状态及其他有关资料,拟建了以花岗岩作用为成矿根本因素的“岩、位、带、层”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赣南卫片的构造解释,结合岩浆岩分布图,认为本区钨矿成矿密切的燕山早期岩浆活动是受北东向断裂控制的。因此。按北东向构造划分了成矿带。结合钨矿分布图,发现钨矿分布与环状构造密切,在环状构造线上,钨矿点尤为集中。据此,圈定了矿田。将本区钨矿床在卫片上定位,并进行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矿床都位于高级别的北东向断裂及与其伴生的北西向断裂的复合处。且都与环状构造有关。 文章最后讨论了钨矿成矿过程,提出了赣南钨矿构造模式图。强调了北东向硅铝层断裂的导岩导矿作用,北西向张裂的储岩控矿作用,并用模式进行了隐伏矿的预测工作。  相似文献   

4.
一、锡矿床遥感地质背景云南锡矿床位于环太平洋成矿带西段与特堤斯—马来亚成矿带交汇部位,产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接壤带,形成构造-花岗岩-锡矿“三位一体”的组合单元。云南境内沿三江褶皱系有南北向的滇西构造-花岗岩-锡矿带,沿康滇地轴有南北向的滇中锡矿带(川滇锡矿带南段),沿红河断裂北侧有北西西向的滇东南锡矿带(图1)。锡矿于构造-岩浆-锡矿化带的特定部位成群成带集中、成块产出,有明显的方向性和间隔性。锡矿化集中域分布于莫霍面变化梯度带,有局部重力低(负)异常、环状磁异常、放射性异常等地球物理异常域,有以Sn为主的Sn、W、Cu、Pb、Zn、Bi,Mo、As、Sb、Hg元素组合的地球化学异常域。锡矿床在时空分布上与花岗岩相伴,常产于隆起构造单元中,特别是产于褶皱隆起构造和  相似文献   

5.
王宏 《地质与勘探》2013,49(1):89-98
本文在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及部分项目研究成果,在分析研究腾冲-毛淡棉构造带的成矿地质背景、构造岩浆演化和主要钨锡矿床成因类型的基础上,探讨了构造岩浆演化与钨锡成矿系统的形成关系和花岗岩成矿作用.选取构造岩浆带内来利山和赫敏之两个典型岩浆热液型锡钨矿床,进行矿床特征、矿床成因、成矿成岩时代及构造背景的对比研究发现,腾冲-毛淡棉构造岩浆岩带可能具有统一的构造-岩浆-成矿演化系统,为一个燕山-喜山期形成的构造-岩浆-成矿带.这一认识对于指导该地区锡钨矿成矿预测和地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云南泸水县石缸河钨锡矿矿体呈脉状、透镜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控矿明显,燕山期-喜马拉雅期花岗岩侵入为钨矿的形成则提供了岩浆热液成矿物质。通过进一步的地质找矿,在石缸河矿区外围已揭露到了新的矿化带和钨、锡、铋组合地球化学异常,因此在矿区边部或深部隐伏岩体接触带,对寻找钨锡矿化具有较大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姚书振  丁振举  周宗桂  胡新露 《地球科学》2020,45(12):4389-4398
聚矿构造系统是控制成矿物质迁移富集成矿的复合构造系统.按其规模从大到小可划分为7个层次,按照成因类型不同,分为岩浆矿床、岩浆期后热液矿床、沉积-热水沉积矿床和变质矿床聚矿构造系统4大类.重点阐述了矽卡岩型铁铜等矿床、斑岩型与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岩浆期后高温热液钨锡矿床、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金多金属矿床和热水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聚矿构造系统的特征及其控矿规律.总结了聚矿构造系统发育的有利部位及标志,阐述了通过聚矿构造研究,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与地球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和类比求异的分析思路,进行隐伏矿床(体)定位预测和寻求找矿突破的有效途径,并提供了可借鉴的实例.   相似文献   

8.
姑婆山地区钨锡矿床位于南岭钨锡成矿带西南缘,是我国重要的钨锡产地。区内有新路、水岩坝和珊瑚三个钨锡矿田,矿床类型多样。其中,锡锌硫化物型、黑钨石英脉型和钨锡石英脉型矿床较为典型,区内钨锡成矿与壳幔混源型花岗岩体和断裂关系密切。笔者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总结了区内主要钨锡矿田和典型矿床地质特征,认为钨锡矿化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分带性;通过对区内构造和矿床的D-O同位素、H e-A r同位素、Pb同位素、S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分析,认为深大断裂可能为幔源物质上侵提供了通道,钨锡成矿与岩浆作用关系密切,幔源物质参与了区内钨锡成矿。  相似文献   

9.
个旧锡矿驼峰山矿段之锡矿体与隐伏的燕山晚期花岗岩浆侵入有关,岩浆热液沿断裂及中三叠统个旧组层间破碎带运移,在合适的地带通过交代、充填形成工业矿体。由此进一步提出了找矿预测区。  相似文献   

10.
湖南姑婆山钨锡矿田构造控矿特征与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姑婆山钨锡矿田自岩体接触带往内依次分布夕卡岩型、夕卡岩-构造蚀变带复合型钨锡矿及构造蚀变带型锡矿,控矿构造研究表明,锡(钨)矿化及矿体主要受近EW、NE、NW向断裂及断裂与接触带构造复合控制,构造控矿型式多样,并决定矿(化)体的空间定位方式.硫、氢、氧、铅同位素等资料反映出成矿流体和成矿元素来源于燕山早期侵位的姑婆山岩体,不同矿床类型在成因上与岩体密切相关,属于与花岗岩体侵入有关的岩浆热液型矿床,只是风化、剥蚀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11.
广西姑婆山锡矿田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姑婆山锡矿田锡矿床类型丰富,其中以矽卡岩型、矽卡岩-蚀变断裂破碎带复合型锡矿床为主,矿床主要产于燕山早期姑婆山花岗岩西南接触带2km范围内,且具一定的分带性,从接触带往外,依次为矽卡岩型→矽卡岩与蚀变断裂破碎带复合型→锡石硫化物型→石英脉型。矿床受成矿花岗岩、有利赋矿层位及构造复合等因素的控制,与成矿花岗岩关系尤为密切,成岩、成矿时间接近,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岩浆,矿床为与花岗岩有关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2.
阳春盆地位于东亚新华夏系第二隆起带的西南段、吴川-四会大断裂带中段的东南侧.盆地由一系列北北东一北东向背斜和向斜构成,并有成组成带的北北东-北东向断裂构造出现,燕山旋回的岩浆侵入活动受这组断裂构造控制. 盆地内各类内生金属矿产,均与两种类型的花岗岩体有成因联系.其中与Ⅰ型(岗美-石绿型)花岗岩有关的矿床有:石绿夕卡岩铜钼矿、天堂斑岩铜钼多金属矿、黑石岗黄铁矿等;与S型(小南山-锡山型)花岗岩有关的矿床有:英武岭钨锡钼矿、锡山锡矿、小南山钨锡钼矿等.因此,研究这两种类型的花岗岩对普查找矿有重  相似文献   

13.
珊瑚矿区是广西重要原生钨锡矿产基地之一,並以长营岭大型钨锡石英脉型矿床著称。为了扩大本区找矿远景,探讨隐伏花岗岩体赋存的可能性以及为建立锡、多金属矿地球物理模型提供依据,1983年在冶金部物探公司航测队开展平桂区1:2.5万航空磁测的同时,冶金部第一勘探公司第一物探大队重力队在珊瑚矿区进行了1:5万重力测量工作。该重力资料分别在空间域和频率进行了数据处理。本文着重对经处理后的重力区域异常、局部异常和垂向二阶导数异常进行了综合解释,並认为该重力资料对于研究本区地质构造、推断隐伏花岗岩体的赋存部位以及预测成矿有利地段等均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为在本区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4.
张信 《矿产与地质》2007,21(4):415-420
通过对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床成矿地质环境、矿床地质特征以及对岩(矿)石同位素、稀土元素、成矿温度等地球化学和成矿物理化学环境的研究,认为,大井铜-锡多金属矿床为一典型的岩浆热液充填型矿床。与成矿有关的隐伏岩体受深部隐伏的深大断裂控制,可能与黄岗梁矽卡型铁-锡矿床同属一构造岩浆成矿带上不同成矿环境下形成的矿床。并认为,在该成矿带上及大井矿区深部仍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5.
樟东坑钨矿地处华南加里东褶皱系南岭东西向构造岩浆带诸广山隆起东侧,定位于洪水寨-圆洞花岗岩基外接触带寒武纪浅变质岩系中,是赣南崇-犹-余矿集区的重要钨矿床之一。樟东坑矿床是一个典型的花岗岩外接触带石英脉型钨钼矿床。矿区未见岩浆岩出露,但在深部见隐伏花岗岩体。隐伏花岗岩至少可分两种产出岩相,一是花岗岩主体,岩性为中细粒似斑状黑云二长花岗岩,岩体顶面海拔高度为126  相似文献   

16.
廖显珍  梅勇文 《江西地质》1999,13(2):117-125
在岩背锡矿田,运用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寻找锡矿床,取得了显著效果,尤其是岩背锡矿床的发现和扩大,以及上湾隐伏锡矿床预测,为应用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找矿积累了经验。本文在阐述矿田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分布的基础上,着重对与矿床有关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以及隐伏锡矿床预测的异常指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湖南锡田地区矽卡岩型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锡田地区矽卡岩型钨锡矿产于锡田花岗岩体哑铃柄部位的内外接触带.钨锡矿床赋存在岩体与碳酸盐岩接触带之矽卡岩中及受断裂控制的碳酸盐岩岩块内;矿体产状、形态、有用组分的分布明显受矽卡岩及断裂构造控制.碳酸盐岩地层、花岗岩浆侵位、断裂构造是区内钨锡矿形成的重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巴格贝银多金属矿地处大兴安岭中南段多金属成矿带上,笔者在深入研究分析后认为,本区发育一岩浆上侵形成的穹隆构造,岩浆期后含矿热液沿穹隆构造周边的放射状、环状断裂裂隙充填交代成矿,由于岩浆的脉冲作用,造成多期成矿互相叠加,较晚一次岩浆脉冲形成主成矿期,深部的隐伏岩体可能形成斑岩型矿床,其外接触带形成脉状矿床,区内具有中大型银多金属矿床的巨大找矿远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找矿取得重大突破,相继发现了具有大型远景的白干湖钨锡矿床、戛勒赛钨锡矿床等,受到地质学者的广泛关注。以往对白干湖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李洪茂等,2006)、矿床地质特征(邢延安等,2004;时友东等,2004;李洪茂等,  相似文献   

20.
云南东南部都龙锡石-硫化物型矿床的成矿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宋焕斌 《矿床地质》1989,8(4):29-38
都龙锡矿床是中国三大锡矿基地之一——滇东南老君山锡、钨多金属成矿区中最大的矿床。矿体产在老君山花岗岩体外接触带寒武纪地层中,属锡石-硫化物型多金属矿床。除产Sn外,还伴生有zn、Ag、Cu、Fe等有用组分。本文通过对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控制因素和物理、化学条件等方面的研究,对以往的层控观点提出了异议,认为矿床的锡质主要来源于第一期花岗岩,第二期花岗岩与叠加在锡石硫化物矿床之上的铜矿化有关;矿质的运移和沉淀主要受控于断裂、裂隙构造及围岩的岩性;成矿流体以温度高(300—400℃)、盐度低(5.5wt.%NaCl)、密度小(0.9—1.0g/cm~3)及富含挥发组分等为特征;矿床成因类型属岩浆期后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