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上海气候振动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绍武 《气象学报》1962,32(4):322-336
本文对1873—1959年87年内上海的气候振动做了详细分析,主要结果如下: (1)分析各气候要素10年滑动平均值曲线表明,相同要素在不同月份的振动有很大差异。同一月份不同要素的振动亦不一致。甚至,如气温与最高气温,或降水量与降水日数的振动也并不完全相似。这说明形成气候振动的长期天气过程是十分复杂的。 (2)各气候要素的振动,可以从大气活动中心位置的多年变化得到解释。研究证明,大气活动中心处于一定位置时,经常盛行确定的环流形势与天气过程,后者则直接决定了各气候要素的振动。 (3)1920年以后观测到显著的增暖,并在40年代达到顶点,近10年气温已开始下降。 (4)87年来的气候振动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其最典型的10年分别为1880—1889年(冷湿)、1890—1899年(冷干)、1910—1919年(冷湿)、1930—1939年(暖干)及1945—1954年(暖湿)。 (5)周期分析表明,气候振动确实有明显的周期性,降水量振动主要有35年及60年左右周期,气温振动分为20—25年、35—40年及70—80年周期。 (6)根据主要周期,计算了未来20年(1960—1979年)降水量及气温距平的10年平均值。结果发现,将来可能盛行冷干气候,而在此以后则可能转向冷湿。  相似文献   

2.
中国年降水气候振动的非线性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观测资料出发,利用反演方法,获得了描述我国17个站年降水气候振动的二阶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中的系数,并在无外源强迫的情况下对该非线性动力学方程组作了定性的分析,对17个站的年降水气候振动进行气候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气候振动存在弱的非线性振动特征,17个站的年降水气候振动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正阻尼的动力系统,在运动变化过程中,自身能量的变化dEdt<0,17个站年降水气候振动的固有频率的变化范围为0.6≤ω0≤1.417,其固有周期的变化范围为10.4≥T≥4.4年。从空间分布特征上可以看到,其固有周期的长短分布有明显的东西向特征。在17个站中,兰州、成都、重庆、南宁、福州、上海、温州地区的年降水气候振动是一个类似于具有渐软弹簧特性的非线性动力系统,而昆明、长春、哈尔滨、北京、广州、西安、厦门、长沙、南京、杭州地区的年降水气候振动是一个类似于具有渐硬弹簧特性的非线性动力系统,从其空间分布特征上看也有东西向特征。全国17个站年降水气候振动的动力系统都存在一个稳定的焦点,在无外源强迫作用时,各站的年降水气候振动将逐渐趋向于各自的稳定的焦点,但都不存在极限环。在仅考虑降水自身振动的情况下,利用我们反演得到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对年降水气候振动做模拟,位于内陆地区的模拟情况可以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而靠近海洋的地区模拟效果没有内陆好。这一结果说明在降水气候振动中,靠近海洋地区的外源强迫影响作用比位于内陆地区大。  相似文献   

3.
4.
本文着重分析了1910—1980年东北夏季气温的气候变化及其环流条件,并进一步探讨了它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关系。结果表明:(1)东北夏季气温变化可以分为五个冷暖时期,冷期和暖期的环流特点有很大差别;(2)东北夏季气温和赤道东太平洋海温的长期变化有很好的反相关。  相似文献   

5.
1引言气候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振动。每次振动,都以波的形式按照一定的振动周期向前延伸,且对后期天气产生影响。在特定时期产生的振动波,对后期天气的产生,具有明显的周期相关性。因此,可以说天气的强弱变化,除受当时的背景因素影响外,还有前期不同时段上多种气候振...  相似文献   

6.
气候过渡带温度变化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淮河流域是我国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气候过渡带位置的南北变动对淮河流域的降水有显著的影响。利用1952~2001年的温度和降水资料,计算了气候过渡带位置的变化和淮河流域降水与旱涝的关系,发现气候分界线位置的南北移动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呈显著负相关,即气候分界线北移夏季降水减少、气候偏旱;气候分界线南移则夏季降水增加、气候偏涝。气候分界线与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的这一对应关系反映了春季冷空气活动的强度和时间对淮河流域夏季和梅雨降水有重要影响,即春季(特别是3月下旬)冷空气南下活动较强年份的夏季降水可能异常偏多。  相似文献   

7.
利用五营区1958~2007年50a的气象观测资料.对五营区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平均值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a来五营区的年平均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呈下降的趋势,五营区年降水量年际之间差别较大,50a中涝年7a、旱年5a。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引起当地气候变化的原因并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温度、降水的长期气候趋势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温度、降水长期变化规律的分析 ,已持续 1 0多年的暖周期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其中北方大部分地区气温可能处于下降趋势 ,南方大部分地区可能处于上升趋势 ;冬季温度将趋于下降 ,平均温度将比 2 0世纪 90年代降低 ;夏季温度将趋于上升 ,平均温度可能会比2 0世纪 90年代升高。长江流域将可能由多雨期向少雨期过渡 ,降水将比 2 0世纪 90年代减少 ;华北和黄河流域一带可能向多雨期过渡 ,降水将增加。  相似文献   

9.
基于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Phase 5,以下简称CMIP5)28个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和1981~2010年华东和上海气温和降水观测数据,评估了该28个气候模式对华东和上海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并预估了RCP4.5(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 4.5)情景下上海2021~2030年极端气温和降水气候的变化趋势和不确定性。结果表明:与观测值相比,模式对华东和上海年平均气温的模拟大多均值偏高、方差偏低;对年总降水量的模拟大多均值偏高,但方差以华东偏高、上海偏低为主;26个模式的气温变化趋势和12个模式的降水变化趋势与观测值相同。选出8个模式的预估结果表明:与2001~2010年相比,2021~2030年上海冬天极端低温的出现日数(冷夜日数)呈减少趋势,不确定性最小;夏天暖夜日数呈增加的趋势,不确定性较小;其他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趋势则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冷夜指标的不确定性最大。强降水发生日数和强降水的强度都呈现增加的趋势,且不确定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
用均生函数模型做赤峰夏季温度和降水气候预测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方案采用均生函数模型对单一的要素序列作气候趋势预测试验,通过实例计算分析表明,均生函数模型是一种具有使用价值的数学预测模型,对单一的序列做趋势估计有一定的可信度,该方法对夏季气候趋势预测尤其是夏季温度的趋势预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1.
甘肃降水和冰雹天气气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取21个降水指标站和20个冰雹指标站,分别代表甘肃省天气气候条件不同的地区,对其降水、冰雹天气进行分析,为提高预报准确率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日本气候极端降水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采用气候极端降水分析方法,把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揭示了近40年中国和日本不同量级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阶段性气候极端降和强的差异,并分析比较了我国华北降水不同变化阶段日雨量的变化特征,指出两者的主要差别在极端 水的量值上。  相似文献   

13.
嘉兴市高温和夏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嘉兴市1953年~2003年逐年高温天数、夏季平均温度和夏季降水资料,分析了嘉兴近50a来的高温和夏季降水气候变化的统计特征,得出:本市夏季气候年际差异显著,年代际变化较明显。通过对资料作小波分析发现:高温和降水既有长期较稳定的年代际振荡,也存在有一定时限的高频振荡。将动态优势周期组合与实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极端气候事件往往发生在“特征值”高值附近且为几个不同周期振荡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河套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利用巴彦淖尔市临河、磴口、杭后、五原、前旗5个测站1954—2010年共57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对河套地区气温和降水的气候平均值和月分布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根据统计结果探讨了气候平均值的变化、气候变化趋势,以及引起气候变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还对河套地区四季开始的时间和每季的长度进行了应用分析。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项式平滑方法,对贵阳市自1921~1995年共75年各季、年的平均温度和降雨量曲线分别作平滑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用费希尔最优分割法和Yamamot法对其进行气候均值突变分析,发现贵阳市75年来各季、年的平均温度和降雨量存在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河南省降水气候资料的计算机数值处理结果,对前后19 年降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得出19 年来河南省降水变化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7.
统计分析商丘1961~2001年降水量资料得到商丘降水量变化呈不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气候突变;具有2、3、5、7、14年的明显周期变化;与EL nino和东亚季风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我国降水的气候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我国160个站1954~1989年的季降水资料,用K均值动态聚类方法,探讨了我国降水的客观分区问题。结果表明,降水划分为四个区比较合理(青藏高原由于资料有限,不好分析,排除在外)。能够较好地反映出我国大地形的特征及冬、夏季风的强、弱变化。  相似文献   

19.
温湿变化的年代际特征及区域差异是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利用1901-2014年东英吉利大学气候研究中心(CRU)TS3.20月地表温度和降水资料分析了东亚和北美地区温度和降水变化的季节性和区域特征,并利用1979-2015年欧洲中心天气预报中心(ECMWF)ERA-Interim日最高/最低温和降水资料进一步分析了东亚和北美地区受极端天气影响的区域所占比例的年际变化。结果发现,近110多年来东亚地区[0.134℃·(10a)~(-1)]的增温趋势高于北美地区[0.102℃·(10a)~(-1)],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的增温趋势低于东亚地区,而北美干旱半干旱区的增温趋势高于北美地区。季节性特征表现为在冷季增温明显,东亚地区冷季增温约是暖季的2.9倍,北美地区为1.3倍。季节性增温存在明显的纬度差异,在东亚和北美高纬度地区(45°N以北)冷季温度的增长速率通常比暖季大。东亚和北美的降水增加趋势均高于北半球,暖季降水增加明显并且主要发生在东亚和北美高纬度地区(45°N以北)。东亚和北美的干旱半干旱区的降水没有明显增加趋势,分别为0.04 mm·(10a)~(-1)和0.07 mm·(10a)~(-1)。东亚和北美地区及东亚和北美的干旱半干旱区受极端高温影响的面积有增加趋势,受极端低温影响的面积没有明显变化,受极端降水影响的面积有减少趋势。北美和东亚地区以及北美和东亚干旱半干旱区的月平均温度对PDO(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的响应比ENSO(El Nino Southern Oscillation)明显,月平均降水对ENSO的响应比PDO明显。  相似文献   

20.
商丘降水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统计分析商丘1961~2001年降水量资料得到:商丘降水量变化呈不明显的下降趋势,并且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气候突变;具有2、3、5、7、14年的明显周期变化;与EL n ino和东亚季风都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