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阳公社位于甘肃宕昌县的边远高寒山区,自然灾害频繁,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为掌握指导农业生产的主动权,1970年我们重新建起了公社气象哨,逐步开展气象预报、情报服务工作。几年来,我们把办好气象哨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积极支持,充分运用气象为农业生产服务,效果显著,粮食连年增产。全公社粮食总产由1969年的269万斤增长到1974年的850多万斤。  相似文献   

2.
我们玉林地区,是以双季稻为主的农业区,全地区650多万人口,450多万亩稻田,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早稻播种育秧期间,常常遇上低温阴雨天气,造成烂种烂秧,是长期以来的老大难问题。 早稻烂秧,一损失了种子,二贻误了季节,影响晚稻产量。据统计,1970—1979年10年中,全地区因烂秧,损失种子一亿一千七百多斤,其中1974年就烂掉两千四百多万斤,1976年烂两千一百多万斤。 十年前,区党委就把早稻烂秧,列为全区水稻生产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即早稻烂秧、病虫害、晚稻寒露风)。号召有关单位想方设法解决好水稻过“三关”的问题。根  相似文献   

3.
大面积种植中稻,把中稻作为三熟制改制的中心环节来抓,这是我区耕作制度改革大见成效的一项有力措施。1977年我区种植35万多亩中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出现了一批亩产超400斤的大队,超500斤的生产队,超700斤的高产田。事实证明,大力发展中稻,确实是巩固和发展多熟制,高速度发展我区粮食生产的有效途径。为了进一步发挥中稻优势,本文拟从气候的角度,分析我区中稻高产的自然潜力。 我区中稻生产季节主要是在6—8月,在此期间,  相似文献   

4.
一九八三年,玉林市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春寒、春涝、夏旱三大自然灾害,用当地群众的话来说,是个“冬行春令,春行夏令,不死也病”的大灾年。 就在这一年,玉林市夺得了全年粮食总产十亿一千五百七十七万斤的最好收成,成为我区第一个粮食总产超十亿的市(县)。为农业的高产、稳产迈开了可喜的一步。 玉林市灾年夺高产的经验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走访了这个市的干部和群众。他们说:灾年夺高产,除了靠政策稳定。人积极外,推广应用《农业气候区划》成果,是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麟游县大豆种植面积由1949年到80年平均为51521.7亩,其平均亩产为56.5斤,播种面积仅次于宝鸡市十二个县、区的宝鸡、凤翔县,但论其亩产确是最低一县。70年代大豆播种面积比50年代少一万多亩,比60年代少两万多亩,平均亩产60年代比50年代少6.9斤,70年代(包括80年)又比60年代少12斤。产量最高的1956年,平均亩产为108.0斤,最低的76年,平均亩产为27.2斤。上述  相似文献   

6.
富川县位于我区东北部,处在五岭山脉的萌诸岭和都庞岭之间,是北方冷空气进入广西的通道,素有“大风走廊”之称。一九七三年以来,富川县委逐步摸清本县低温冷害的规律,领导全县人民采取各种抗御措施,趋利避害,夺得了粮食连续六年增产,平均每年增产百分之十五,亩产由一九七二年的五百六十三斤,增加到一九七八年的一千零七十斤,粮食总产比一九七二年增加百分之九十。  相似文献   

7.
麦是我省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1952年以来,我省春花面积在1911.2—2296.1万亩之间,其中大麦150.6—466.1万亩,小麦274.9—537.4万亩,大小麦合计446.3—328.9万亩,占春花总面积的21.1—38.0%。30年中,亩产平均以每年6.6斤的速度递增,1981年全省大小麦平均亩产分别达到304斤和348斤,比1952年分别提高202斤和228斤。但是大小麦产量不高不稳,高产年与低产年相差很大,如大麦,两者之比为3.5倍;各地之间产量相差也很显著,杭州湾两岸产量高,浙南浙西产量低,总的呈北高南低趋势,最高产县和最低产县产量之比也近3.5倍。这种产量不高、不稳、不平衡的特点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分析看,主要的  相似文献   

8.
干旱和冰雹是影响我区工农业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历年,桂南地区常发生春旱,桂北多发生秋旱,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冰雹多出现在三、四、五月份,云贵高原东侧为少雨多雹区。开展人工降水、防雹是向大自然作斗争的有力武器,是抗灾夺丰收的有效措施之一。一、我区开展人工降雨、防雹的基本概况:我区是全国开展人工降雨、防雹较早的省、区之一。多年来,在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开展飞机、高炮和小火箭人工降雨、防雹作业,取得较显著的效果。自一九七二年以来,全区有四十七个县进行了小火箭人工降雨、防雹作业。共作业一百四十九次,发射小火箭一万四千零八十四枚,受益面积累计达一千三百六十九万多亩。都安县是我区开展小火箭人工降雨、防雹工作最早的县,从一九七二年以来,作业六十多次,受益面积累计达一百六十多万亩。  相似文献   

9.
田七是我区名贵药材,由于对环境条件要求特殊,因此在我国的分布不广,多集中在北纬23—24度区域,其中以广西、云南省的分布较多,我区主要区有靖西、德保、那坡等县,自七十年代中后期,田七在柳州北部山区(融水县等地)引种栽培成功并取得较大收益。  相似文献   

10.
利用黄土高原黄河沿岸12个红枣种植县气象站1971—2010年共40a的日日照时数资料,分年、主要生长季和脆熟采收期三个时间段,对黄土高原黄河沿岸12个红枣种植县日照时数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年和主要生长季日照时数空间分布呈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逐渐递减的分布特征,脆熟采收期日照时数则呈自北向南递减的分布特征。各时间段日照时数均呈下降趋势,且在20世纪70年代日照资源最佳,21世纪00年代日照资源最差。此外,种植区年日照时数和脆熟采收期日照时数分别在1982年和1999年发生了突变,突变后比突变前分别减少了113.2h和38.9h。总体上,各时段日照资源,尤其是脆熟采收期日照时数的减少,使大部分种植县已不能满足红枣的生理需要,对红枣生产将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春寒时空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0年春季日均气温资料,采用EOFs、小波分析和分维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该区域春季春寒变化.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春寒强度大致由北向南递减,又存在东西梯度.春寒强度线性递减率高原中部大于周边,3月、4月变化的线性趋势显著,分别以0.3 ℃/10 a、1.7 ℃/10 a速度减少.春寒强度变化呈现较高的全区一致,高原大部分春寒强度明显减弱,高原腹地易出现强春寒.春寒强度变化存在周期振荡,3月以2~4 a周期为主,4月以3~4 a为主,5月存在2~4 a和6 a左右周期;1990s春寒强度最弱,最强时段在3、4、5各月分布不同;4月春寒强度演变在1980年附近发生了转折,下降明显.分数维D由3月到5月逐渐增大,春寒强度变化复杂程度提高.春寒空间演变中大振幅区在高原腹地,振幅向四周衰减;变化信息,在西部存在东流的趋势,在高原东部存在回流趋势.  相似文献   

12.
我县是丘陵山区,除部分高山社队外,大部推广麦、稻、稻三熟制,其中大小麦面积约五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近四分之一。所以搞好春粮生产,对于夺取粮食全年丰收很有意义。但从当前大小麦亩产情况来看,产量不稳定,增减幅度大,如73年75年小麦产量,就较上年分别下降七十一斤与一百三十五斤,影响了社员生产积极性。近年来,我们以“烂冬油菜,旱冬麦”的群众经验为线索,以实际产量为依据,认为影响麦子产量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气象条  相似文献   

13.
李连起 《气象》1987,13(1):38-38
无棣县是金丝小枣的主要产地。现有枣粮间作面积21.6万亩,枣树330万株,其中结果树140万株,年产干枣1600多万斤。据建国后30多年的产量调查,单株干枣产量平均为6斤左右,历年单产最低值是1.2斤(1961年),最高值是13.5斤(1982年)。为探索其长期低产的原因,我们着重进行了气候因子方面的调查研究。调查了1959—1985年,全县历年金丝小枣的单产量;历年枣树年生长期间的光照、积温、降水以及枣树开花座果期(20天)日平均空气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表略)。然后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回归分析,从而找出影响小枣产量最显著的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14.
冰雹是我县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对农业生产危害很大。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雹灾,仅一九七○年统计,全县受灾面积达三万二千九百多亩,损失粮食一千多万斤。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中,做好冰雹天气的预报工作,是为农业服务的重要一环。我们在认真总结原有预报工具的基  相似文献   

15.
我们吴家堡气象哨是一九七四年成立的,建在大队科研站。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普及大寨县的群众运动推动下,三年多来,我们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断排除“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努力办好气象哨,使气象工作在为农业生产和科研服务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一九七五年全大队粮食平均亩产九百多斤,为国家贡献四十万九千五百多斤。一九七六年在长期低  相似文献   

16.
1975年冬到1976年春我省在海南岛南部崖县、乐东、陵水一带,搞杂交水稻制种和繁殖不育系种子(以下简称冬季南繁)三万三千余亩,获得全省平均亩产70多斤的好收成,其中十二个县和农场的育种队平均亩产过100斤,慈利县育种队50多亩突破亩产200斤大关。冬季我们从大陆到海南岛的目的是加  相似文献   

17.
杨毓英 《气象》1980,6(5):12-13
秦安县是甘肃中部地区18个干旱县之一,春、伏旱是这里的主要自然灾害,交替出现频繁,而尤以伏早为重。盛夏常有伏旱发生,直接影响着大秋作物生长。伏雨的多少不仅直接影响当年秋粮生产,而且伏墒的好坏关系秋播,对来年夏粮收成也有一定影响,“麦收隔年墒”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以“秋冷伏雨  相似文献   

18.
县站互审是提高报表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它的特点是时间短,见效快,能达到互相学习,交流经验,统一技术问题,从根本上提高报表质量的目的。今年我区开展了三站次的互审,使1—7月报表质量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错情个数比去年同期减少28%,合格月数提高123%。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9.
冬小麦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区种植总面积761.8万亩。今年每亩单产364斤。总产廿七亿七千万斤,增长28.9%。全  相似文献   

20.
冬小麦是我县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县种植面积30万亩左右,约占总播种面积的14.7%。1970~1980年全年平均亩产85.8斤,最高152斤,最低55斤,产量低而不稳。为了探索稳产高产途径,我们对冬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一些农业气象问题进行了探讨,从而提出防御对策,为本县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