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97工作面是我矿二水平开采的第二个9煤层回采工作面,受其上方煤5以上砂岩裂隙承压含水层的威胁。通过探索和实践,实现了2097工作面顶板带水压安全开采,使防治水工作取得了一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对我市近年来在依法实施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工作中所采取的措施、方法以及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等作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3.
为了11610工作面生产的接续,田庄矿根据已有资料及邻近矿井资料,结合数值模拟分析提出了覆岩开采破坏规律,提高了煤矿开采上限。  相似文献   

4.
钱营孜矿3212工作面属于煤系顶底板砂岩充水条件下开采的工作面,因此,是否能够安全开采,需要同时考虑顶、底板含水层对工作面的影响,还要兼顾工作面采动效应的影响。根据煤矿生产特点及前人研究结果,选择地质构造、顶板、瓦斯涌出量、煤层倾角、煤层厚度、开采深度、平均涌水量、煤质挥发分8项构成煤矿自然条件安全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非线性多元信息BP神经网络来评价3212工作面开采安全性,最终得出3212工作面开采为较安全等级。该方法与结论为其他工作面乃至整个矿井的安全开采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玉舍河自北北西向南南东穿过玉舍煤矿,垂直地层走向横切含煤地层,影响了河床下及周围煤层的开采。通过现场踏勘、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覆岩岩性分析及导水裂缝带高度预计等,对不同开采上限条件下开采后玉舍河及其周围地下水流场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计算了不同条件下的矿井涌水量,结合矿井充水因素分析,最终确定,玉舍河两岸100 m范围外、玉舍河下及其两岸100 m范围内当煤层与河流垂直距离>260 m时,可以安全开采;玉舍河下及其两岸100 m范围内,当煤层与河流垂直距离<260 m时,不可以开采。  相似文献   

6.
贵州山区煤矿开采引发地面变形较严重,以山体开裂、崩塌为主。由于部分开裂山体下方有民居分布,容易引发民众的恐慌心理,所以客观、科学地评价煤矿开采引发山体变形的趋势及危害程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米萝煤矿110102工作面开采引发山体开裂的稳定性分析,提出了正确对待地质灾害隐患、客观决策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地热资源开采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热通常指那些能够为人类所开发和利用的地球内部的热资源。地热资源是可供工业、农业利用的生态型能源,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地热资源作为一种相对清洁的替代能源,对其进行开采评价有助于地热资源合理有效地利用。以北京某地热井为例,从地热温度、矿物质含量、开采量及水质等方面对地热资源进行了评价。在水质评价中通过医疗应用评价、饮用矿泉水评价、生活饮用水评价等方面对地热资源的应用类型进行分析评价,其中医疗应用评价中对地热水的机械、温度、化学成份等的医疗作用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总结实测资料的基础上,提出“下三带”(底板导水破坏带、隔水层带、承压水导升带)理论,为煤层带压开采作了一些预测与防护方法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认为开采3煤层时的主要充水含水层为顶板砂岩裂隙水和底板奥灰水,以奥灰水最为突出。采用突水系数法及阻水系数法计算煤矿西翼3煤层开采的有效隔水层厚度为37.6m,运用大井法计算工作面开采过程中最大涌水量为98.3m3/h。研究认为:工作面可以进行带压开采,在巷道和工作面开拓中必须在井下施工探放水孔,在富水区进行疏水降压,达到安全开采的目的;开采F20、F35断层附近时应留足防水煤柱,并对奥灰进行疏水降压,以免发生突水事故。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霍州团柏煤矿11-101工作面为带压开采。为预防回采期间底板突水事故,采用弹塑性理论、现场实测、数值模拟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不同工作面长度条件下底板破坏深度发育规律进行研究,进而确定该条件下开采的工作面合理长度。研究表明,随着工作面推进,滞后工作面6 m左右底板首先发生拉伸破坏,底板破坏呈楔形。工作面长度在60~120 m,破坏深度随着工作面长度增加呈线性增长,平均每增加10 m,破坏深度加深1 m。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计算得出80 m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为7~8 m,现场实测底板破坏深度为7.5 m,故工作面合理开采长度为80 m时,能够确保11-101工作面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1.
泰安市大汶口盆地岩盐矿开采及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绍伟 《化工矿产地质》2010,32(3):177-182,185
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盆地岩盐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并且该矿床矿层埋藏深度适中,呈多矿层产出,单矿层厚度中等,矿层与石膏呈互层状产出,具备比较好的开采技术条件。对于岩盐矿开采的安全性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有矿床本身固有的因素,也有在钻井施工及开采等过程当中的人为因素影响。该矿床具备比较适合于水溶开采的有利因素,选择先进的定向(水平)对接井连通法且控制好人为因素的影响,可保证矿床开采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深州地热田地热地质条件和开发利用情况的基础上,运用汉图什群井公式分别评价了深州地热田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的开采地热资源。经评价,设计降深为100 m和设计年限为20年时,明化镇组的可开采资源量为14.78亿m3,折合热量2.82×1015kJ;馆陶组的可开采资源量为9.01亿m3,折合热量2.46×1015kJ。设计降深为300 m和设计年限为20年时,明化镇组的可开采资源量为44.68亿方,折合热量8.51×1015kJ;馆陶组的可开采资源量为23.58亿方,折合热量6.42×1015kJ。  相似文献   

13.
刘桥二矿651工作面煤层底板岩体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型煤田煤层底板突水灾害性评价是一种特殊的工程地质问题,目前已有数学、力学和经验的多种方法研究这一问题,但是用岩体分级的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价的尚未见报道。本文建立了一套新型的岩体分级方法,并将该方法用于刘桥二矿651工作面底板突水评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方法也普遍使用了其他华北型煤田。  相似文献   

14.
承压水上采煤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承压水上采煤的关键问题是煤层底板是否能有效地阻止底板高压水突出。底板突水与否取决于多方面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煤层底板条件。下三带理论为分析、评价底板抗突水能力提供了理论指导。依据“下三带”理论,探讨了承压水上采煤安全性评价的方法与技术。   相似文献   

15.
对比分析了地震安全性评价和石油勘探中,断层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两者研究内容都包括断层活动时代、位置、规模、产状、性质等,但地震安全性评价更关注断层在地表和浅层的状况,活动时代等;石油勘探更关注较深处断层的状况,能否形成断块圈闭是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都包括地质露头调查、重力、地磁、地震勘探、钻井等。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煤层底板的裂隙分布出发,建立裂隙岩体的渗流模型,然后应用该模型分析得到的渗流场,采用考虑渗流软化效应的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煤层开采过程中煤层底板破坏状态,为受煤层安全开采的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综合机械化开采的地质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7,(3)
民勤盆地位于我国甘肃省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的下游,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该区域由于地下水大规模的开采,造成了水质恶化、植被退化、沙漠入侵等一系列的严重的生态和环境问题。为准确评价民勤盆地的地下水资源开采潜力,采用相对完整的地下水综合潜力评价方法,对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潜力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民勤盆地地下水开采潜力指数P为1.16,潜力系数为1.18,地下水综合潜力模数为0.31,从综合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来看,地下水潜力一般,地下水开发利用处于临界值,地下水开发利用在保证当地国民经济规划用水中已处于极限状态。为今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保证民勤盆地生态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9.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开采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分析了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资源的开采现状,探讨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FEFLOW软件建立了相应的地下水数值模拟模型,基于识别后的模型进行了水资源评价.研究表明:2000~2003年研究区地下水系统均衡分别为-7.73×10 8、-6.02×10 8、-5.95×10 8和-4.38×10 8m 3,地下水系统的补给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和山前迳流补给,主要的排泄是人工开采.多年平均地下水补给资源量为22.98×108m 3.平谷和昌平地区地下水还有开采潜力,密云-怀柔-顺义(密怀顺)平原和城近郊区地下水已过量开采.山前郊县地下水水质优良,城近郊区、大兴、房山和通州部分地区地下水水质较差.文章最后分析了引起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兖西水源地是济宁市、兖州市的重要供水源,为岩溶水系统,具有较强的恢复能力和良好的调蓄功能。水资源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和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目前区内实际开采量为 10. 66 × 104 m3 /d,采用水量均衡法估计最大可开采量为20. 22 × 104 m3 /d 。通过地表灌溉等增源措施,优质水开采能力可以达到23. 08 × 104 m3 /d,对于提高济宁市在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及污染事件突发时的供水能力和饮用水安全保证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