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慧 《山西地质》2014,(5):123-124
根据已有的钻孔资料和踏勘资料,运用煤田地质学、煤矿地质学、沉积地质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本文分析了沁水煤田北缘寿阳北矿区15号煤,得出该煤层沉积环境、沉积特征、煤厚变化趋势及聚煤规律。研究表明该矿区15号煤沉积环境主要为海陆交互相的潮坪—潮间带。这个沉积体系的废弃阶段是聚煤作用的较好时期,也是聚煤的较好场所。该区的煤层发育主要受沉积环境、构造和古气候等因素控制。其研究成果为今后矿山开采及外围找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陕西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澄合矿区4号煤层是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通过对区内煤层厚度与其上覆煤系厚度、煤中灰分、硫分及煤层顶板岩性-岩相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合4号煤层成煤期与聚煤期后环境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及其周缘地区4号煤层厚度变化原因。结果显示:4号煤层厚度与上覆煤系厚度、煤中灰分及硫分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 1、0.430 9、0.813 6;该煤层发育于浅水型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平原地带;煤层厚度变化受控于聚煤期同沉积构造和聚煤期后河流冲蚀作用的双重影响,前者使煤层厚度变化较小,后者对煤层厚度影响较大,甚至出现无煤带。   相似文献   

3.
洛旺煤矿区是云南重要的煤产地,煤类以贫煤为主,局部为无烟煤。根据地质勘查成果及煤质测试资料,系统分析了该区主采煤层C5煤层的煤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探讨了影响煤质变化的地质因素。结果表明:区内C5煤层硫分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增大,灰分产率自东向西逐渐降低,这一规律主要受自西向东陆相到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变化的控制。在平面上煤类表现为煤矿区中部为无烟煤三号,东西两端逐渐变为贫煤,分析认为深成变质作用是造成煤类变化的主要原因。矿区中部煤层埋深较东、西两端大,煤变质程度相对高,根据构造条件推测,后期的动力变质作用对矿区中部煤变质程度的加深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首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位于华北赋煤区鄂尔多斯盆地内,主要可采煤层多达10层,分别位于太原组、山西组和延安组。煤质以焦煤和无烟煤为主,其中太原组、山西组煤层具有横向变化小、垂向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而延安组横向变化较大,聚煤中心具有明显的由南向北迁移现象。受左旋剪切挤压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大型北北东向复式褶皱与断层,根据构造复杂程度,确认9个石炭—二叠纪煤田矿区和5个侏罗纪煤田矿区属简单类型。分析首批煤炭国家规划矿区内的控煤构造、矿床水文地质类型、充水因素以及煤层顶底板岩性特征,认为绝大部分矿区煤层稳定、构造和开采技术条件简单。  相似文献   

5.
基于煤田地质勘查成果,研究了云南彝良地区宣威组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研究认为宣威组为一套以陆相碎屑岩为主的沉积建造,煤层厚度与宣威组厚度呈正相关,总体上由北西向南东方向煤层层数逐渐增多,煤层厚度逐渐增大,以C5煤层发育最为稳定;研究区西北高、东南低的古地理条件是控制聚煤作用的主要因素,且宣威组沉积中心与推测的古河道的位置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下石盒子组煤层作为淮北孙疃煤矿主要的开采对象,其煤层变化受沉积环境影响较大。根据钻孔岩心、测井、矿井地质、岩石薄片等资料,分析研究区下石盒子组主采煤层含煤岩段的沉积环境,并对聚煤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石盒子组主要形成于浅水三角洲平原沉积环境,受海水与河流的共同作用,发育有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天然堤、泛滥盆地、泥炭沼泽等沉积微相。其中分流河道废弃阶段以及分流间湾的聚煤作用较好,为下石盒子组主要的聚煤环境。  相似文献   

7.
重庆市沥鼻峡背斜盐井矿区龙潭组沉积特征及聚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重庆市沥鼻峡背斜盐计矿区含煤地层研究,探讨了矿区龙潭组的沉积特征和聚煤规律,得出矿区龙潭组为泻湖-海湾-潮坪沉积体系,成煤时期的不同沉积环境,聚煤沉降幅度小,沉积速度和物质补偿均衡,有利于泥炭堆积,因此矿区含煤层数、煤层厚度较稳定,该区处于华蓥山潮坪地带,是龙潭期聚煤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11—2煤层沉积赋存特征、夹矸岩性厚度变化特征、沉积基底及古流水冲蚀破坏作用的研究,讨论了11—2煤层沉积环境及其变化规律,总结了影响采掘的主要地质因素,并据此提出了矿井采掘中相应的管理方法和治理措施,对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蒲白矿区位于陕西省渭北煤田中部。煤系地层为石炭二迭系。现存煤层的空间展布及其构造形态主要为聚煤期后的构造变形所控制。因此,研究本区聚煤期后构造变形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是全球陆上中纬度、高海拔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地,也是当前青藏高原地质研究的热点地区之一。依据近年来的煤炭地质勘查资料,对聚乎更矿区的构造轮廓、含煤地层、沉积相和聚煤作用进行深入分析.认为聚乎更矿区位于祁连坳褶带西段,受大通山北缘和托莱山南缘对冲断裂组的制约,构造线总体方向为北西一南东向,构造轮廓表现为南北2个向斜,其中北向斜的煤炭赋存条件优于南向斜。聚乎更矿区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木里组和江仓纽。主要可采煤层赋存于木里组上段,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木里组沉积期的辫状河淤浅之后发育的泥炭沼泽和湖泊、水下三角洲淤浅而发育的泥炭沼泽。  相似文献   

11.
叶兰  李瑞明 《中国煤田地质》2006,18(5):17-18,40
通过沉积体系、聚煤环境、聚煤期后构造变动等因素分析,确定了布雅山间盆地属一小型拗陷盆地,在盆地中部煤层较厚,了解了盆地内侏罗系含煤岩系的聚煤特征,预测了两个含煤靶区。对该区今后的地质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晚二叠世是地质历史中重要的成煤时期,在中国南方多个省区都形成了可采煤层。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华南地区晚二叠世发育一套完整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含煤岩系。通过对野外露头及钻孔剖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底部冲刷面、河道间古土壤层和沉积相转换面等关键层序地层界面,以及依据海相石灰岩标志层横向分布规律反映的区域最大海泛面,同时结合前人关于华南地区地层对比及煤层对比方面的成果,将华南上二叠统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9个体系域。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各层序中岩相古地理及煤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层序Ⅰ中煤层主要形成于潮控下三角洲平原以及潟湖潮坪环境,厚煤层的展布受这些沉积相带控制;层序Ⅱ中三角洲平原环境中煤层最厚,开阔台地煤层最薄,平面上煤层厚度表现为西部厚、中部次之、东部无煤的阶梯式递变;层序Ⅲ中煤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此时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华南西部的康滇古陆东侧,在华南中部及东部大部地区发育的浅海台地和深水盆地均不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红霞 《西北地质》2015,(1):191-195
窑街煤田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窑街组,煤炭资源较丰富。由于多年开采,资源面临枯竭,解决资源接续问题已成当务之急。通过对区内主要控煤构造F19断层的特征和煤系地层层序的研究,推断F19断层可能是煤系沉积过程形成的同沉积断裂,对煤层赋存起控制作用,预测研究区F19断裂带以东有可采煤层存在。通过研究窑街矿区沉积特征、聚煤规律和构造控煤因素,认为研究区与窑街矿区应属同一山间聚煤坳陷,成煤环境为河湖沼泽相,岩相旋回以河流相开始,泛湖相结束,煤层位于旋回中上部,其厚度大,含煤性好,资源潜力大。根据已知矿区地质条件,结合以往地质工作,提出在窑街矿区东部的散马池—阳洼一带开展找煤工作。  相似文献   

14.
汶川"5.12"大地震造成广旺集团公司唐家河煤矿井下涌水急剧上升;震后国家电网、广旺集团公司内部电网停电,地面与外界通讯中断。为向抗震救灾指挥办公室提供及时可靠的矿井水文资料,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曾对矿井井下涌水水量变化进行了观测。对观测资料的分析研究,找出了大地震与矿井涌水量猛增的关系,对矿井充水条件及涌水的主要因素有了更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根据煤矿井下煤层瓦斯参数测定结果,以瓦斯地质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呼鲁斯太矿区瓦斯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矿区煤层瓦斯区域分布具有不均衡性,以F2-2和F22断层为界将矿区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区域,中部煤层瓦斯压力、瓦斯含量最高,北部次之,南部最低;煤变质程度较高和围岩封闭性较好是矿区瓦斯富集的根本条件,而构造复杂程度的不同、构造线方向的改变是瓦斯分布不均的主控因素。矿区中部为北北东向构造向东西向构造转折区,应力集中,且顶板为泥岩,煤变质程度较高,形成较好的瓦斯生储条件;南部北北东向推覆构造较为强烈,使煤层沿倾向切割,断层连通地表,造成瓦斯大量逸散。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古叙矿区煤层气成藏性和可采性,揭示了影响该矿区煤层气成藏、开采的地质条件,并对其进行了相应评价。煤的演化程度、煤层厚度、煤层埋深、围岩封盖性能及断裂构造是影响成藏性的主要地质条件,煤层渗透率、等温吸附特征及含气饱和度是影响可采性的主要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古叙矿区的地质条件,结论是该矿区地质条件有利于煤层气的成藏和开发。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宜洛煤田深部勘探区的地层、煤层及总体构造特征,分析了断层、褶皱等构造因素对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层赋存和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煤层的分布规律受聚煤环境及后期构造活动的改造等综合作用的控制,李沟向斜及沙坡背斜控制煤层埋深,北西西向断层使南部煤层抬升遭受剥蚀,形成大面积无煤区,近南北向断层使煤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构造控煤因素的研究为矿井建设开发布局、安全生产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阿勒泰地区哈尔交煤矿是新疆二叠系含煤的典型矿区,含煤地层为下二叠统卡拉岗组,岩性为凝灰质的砂岩、泥岩、砂砾岩、沉凝灰岩夹煤层及凝灰岩。煤层赋存于第三段,含全区可采煤层4层,平均可采总厚为11.06 m。研究区在早二叠世早期火山喷发之后出现了短暂的宁静期,开始了含煤地层沉积,适宜的沉积环境使聚煤作用发生,后期岩浆活动破坏了聚煤作用的持续,同时受热液的影响,区内煤变质程度较高,约90%为无烟煤。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评价矿权区煤炭资源潜力,促进资源的合理勘探和综合开发利用,以沉积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理论为指导,应用煤田地质勘探、地球物理测井等方法,在深入系统地调研矿权区煤田地质勘探开发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子长-延川矿权区晚三叠世煤层分布规律、聚煤环境及聚煤规律,认为矿区内三叠系延长组五段煤层沉积体系为辫状河三角洲、滨-浅湖泊沉积组合,煤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为古构造和古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20.
晋红展 《江苏地质》2017,41(1):129-133
克孜勒布拉克煤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库车—拜城煤田中部。矿区地质构造类型复杂,褶皱构造对深部煤层形态影响较大,煤层深部形态受褶皱构造控制,致使深部煤层控制难度大。通过对矿区构造特征及深部煤层赋存规律的综合研究分析,根据探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矿区深部探矿工作采用坑探结合巷内钻探的思路,既可以有效控制矿体的空间形态,又可降低探矿成本、减小探矿工作对环境的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