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140个已知成分的角闲石的晶胞参数作图,发现在β-v0图上不同种属的角闪石有各自的分布区,克服了前人用β-d100图难以喹定角闪石种属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地质科学》1978,13(4):389-392
第一期岩体结构稳定分析原理和方法·······································……王思敬张菊明(1)我国几个地区浊积岩系的特征····································……李继亮陈昌明等(26)我国南部西沙群岛地区第四纪地质初步探讨···········,·····················……陈俊仁(45)北京平原第四纪晚期花粉分析及其意义························……周昆叔严富华等(57)唐山地震强余震分布特征和迁移规…  相似文献   

3.
湖相碳酸盐岩是一种分布极其广泛的陆相碳酸盐岩。中国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始于二叠纪—三叠纪,经侏罗纪—白垩纪发展,鼎盛于古近纪,具有沉积时间跨度长、分布面积广的特征。碳酸盐岩发育方式多样,常以多个单层、薄夹层状、互层状、韵律沉积为主,也见以结核状或钙质微体化石等薄层赋存于泥岩、页岩等细粒碎屑岩中。湖相碳酸盐岩δ13C值介于-10.0×10-3~+10.0×10-3之间,多数为-5.0×10-3~+5.0×10-3,正负值均有。二叠系—三叠系δ13C发生负偏,侏罗系—白垩系先正向漂移随后负偏,古近系—新近系再次正偏,达最大值约+5.0×10-3。氧同位素δ18O值介于-20.0×10-3~+2.0×10-3之间,多数为-15.0×10-3~-0.0×10-3,几乎全部为负值。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碳酸盐岩δ18O值在-15.0×10-3~-3.0×10-3之间变化,古近系—新近系δ18O值明显正偏移,多数位于-10.0×10-3~0.0×10-3。中国湖相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相关性分析表明,δ13C与δ18O密切相关,且δ13C值多正值或轻微负值,指示湖泊为封闭型咸水—半咸水环境;δ13C和δ18O不相关,δ13C值为负值,指示湖泊为开放型淡水环境。  相似文献   

4.
矿山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Weeks(2005)提出有关土壤污染的生态风险“层叠式 (Tiered approach)”评价框架,有关各层次的评价技术是当前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针对矿山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特征,提出矿山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属于Tire 1层次评价模型。根据矿山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生态风险特征,遵循生态风险评价中的熵原理和证据权重原则,用土壤中重金属的浓度风险表征污染指数(Cif);以其环境生物可利用性表征毒性响应系数(Tib),以对污染指数进行修正;以重金属元素的生物毒性响应因子(Tie)为权重,提出矿山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RI=∑mi=1Eri其中,Eri= Tie×Tib×Cif;RI表示土壤中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指数;Eri为元素i的潜在风险因子;Cif=Ci/Cio ,Ci为土壤中重金属浓度实测值,Cio为计算所需要的参照值。Tib=(Rib/ Pib)1/2,Rib为样品中某元素生物可利用相态占总含量的百分比,Pib为参照土壤的相应比值。  相似文献   

5.
雷祥义 《第四纪研究》1992,12(2):128-135,194
黄土高原南部晚更新世黄土地层包括三层黄土(L11、L12、L13)和三层古土壤(S01、S02、S1),共六个层次。Q4/Q3界线划在S0/L11界面上,年龄约为10000aB.P.;Q3/Q2界线划在S1/L2界面上,年龄约为120000aB.P.。在区域上自北向南,晚更新世黄土的显微结构由微胶结结构组合逐渐过渡为半胶结结构组合,直到胶结结构组合,黄土的力学性质相应地由差变好。在剖面中自上而下,黄土的显微结构类型与其力学性质指标之间亦存在着上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黄土的显微结构类型作为评价黄土工程性质的一种简便方法大有在工程实践中推广使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构造—古地理演化……………………………………………………………………邬光辉等(305) 南天山造山带的同碰撞和碰撞后构造——塔里木盆地北部地震解释成果……………………李洪辉等(322) 准噶尔盆地南缘中段深层构造变形特征及构造转换关系………………………………………周小军等(339) 先存断裂与膏盐岩发育对库车坳陷东部构造变形的影响………………………………………成 亚等(352) 库车坳陷古近系原型沉积盆地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演化………………………………………马 涛等(369) 塔里木盆地哈拉哈塘地区走滑断裂带油气分布与油藏模式……………………………………张银涛等(382) 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断裂改造作用——以塔里木盆地为例………………………………………徐艺风等(392)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石油地质特征与资源潜力…………………………………………………吴晓智等(404) 塔里木北缘与碱性岩有关的稀有—稀土矿床成矿作用研究……………………………………谢明材等(420) 白云鄂博赋矿白云岩的稀土地球化学及对稀土矿化的制约……………………………………王凯怡等(439) 渣尔泰群、白云鄂博群碎屑锆石特征对源区地壳结构的启示…………………………………刘同君等(459) 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岩溶热储特征与有利区………………………………………………………戴明刚等(487) 冀中坳陷北部地区古近纪岩浆活动特征及控制因素……………………………………………毛黎光等(506) 从断层擦痕反演的郯庐断裂带南段合肥盆地白垩纪构造应力场………………………………邓佳良等(519) 龙门山南段活动构造分布特征……………………………………………………………………姜大伟等(537) 西藏切穷地区早侏罗世花岗岩年代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黄泽森等(558) 仲巴微地体的构造亲缘性:来自藏南马攸木地区志留系—石炭系碎屑锆石年代学的制约…林 超等(574) 石英脉型钼矿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现状综述………………………………………………袁 轶等(598) 南大西洋东岸尼日尔三角洲大型重力滑动构造东南缘的断裂和泥构造………………………苏玉山等(615)  相似文献   

7.
湖南黄沙坪W-Mo-Bi-Pb-Zn多金属矿床硫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湖南黄沙坪W-Mo-Bi-Pb-Zn多金属矿床规模大、矿种多、范围小、分带明显,是南岭有色金属成矿带的代表性矿床之一。成矿地质体为碱长花岗斑岩,与下石炭统灰岩接触带发生大规模矽卡岩化,形成大型钨、钼、铋、萤石以及铁的共生矿床。围绕矽卡岩向外,分布铜锌、铅锌、铅锌银的分带,对应的矿化组合分别为粗粒磁黄铁矿-闪锌矿-黄铜矿、中粗粒磁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胶状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围绕花岗斑岩,硫化物矿物的δ34S值呈带状分布,其δ34S总体变化为2.3‰~17.5‰,花岗斑岩中浸染状辉钼矿δ34S为17.1‰,矽卡岩中硫化物δ34S>15‰,矽卡岩附近及外侧的铅锌矿体10‰<δ34S<15‰,外围的铅锌银矿体δ34S<10‰。下石炭统中代表沉积特点的细粒浸染状黄铁矿δ34S为-3.1‰~-22.6‰。铅同位素206Pb/204Pb为18.525~18.603,207Pb/204Pb为15.706~15.792,208Pb/204Pb为38.889~39.178。综合研究表明,黄沙坪矿床成矿物质硫和铅主要来自花岗斑岩。经硫同位素热力学平衡计算,引起δ34S值围绕花岗斑岩体分带的主要原因是随温度下降以及物理化学条件变化导致的热力学分馏作用,其次是沉积岩围岩中低δ34S值硫的加入。对南岭地区花岗岩、古生代地层等的δ34S值对比研究发现,引起花岗斑岩岩浆高δ34S值的主要原因是深部富含硫化物(δ34S值高)地层对富含挥发份(Li-F)的碱长花岗岩岩浆的混染作用,其次是成矿作用过程中地层与岩浆的相互作用(包括同化混染)。围绕黄沙坪矿床,湘南地区矽卡岩型钨多金属矿存在一个较高的δ34S值分布区。宝山矽卡岩型Cu-Mo-Pb-Zn矿床矿石硫化物δ34S为-1‰~3.6‰,206Pb/204Pb为18.602~18.672,207Pb/204Pb为15.693~15.780,208Pb/204Pb为38.901~39.186。因此,宝山矿床与黄沙坪矿床的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不同,宝山矿床硫、铅同位素组成集中,分布范围不同于黄沙坪,成矿物质来自岩浆岩。黄沙坪、宝山矿床代表了南岭地区燕山早期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岩浆活动与成矿组合。  相似文献   

8.
新疆准噶尔盆地独山子泥火山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山子泥火山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 地处北天山山前坳陷带的独山子背斜轴部。本文通过分析独山子泥火山喷出天然气组分及其碳同位素研究, 对天然气的来源进行了判识。3个天然气样中δ13C1值均在–41‰左右, C1/(C2+C3)<20, 为热成因气; δ13C(C2-C1)在15‰左右, iC4/nC4和C2/C3值均较高, 说明天然气曾遭受了厌氧微生物降解作用; 其中两个喷口的天然气δ13CCO2值超过+10‰, 说明天然气在受微生物降解后发生CO2还原作用二次生成甲烷, 而另外一个喷口δ13CCO2值无正异常, 未发生CO2还原作用。不同喷口相同成因天然气在储藏或运移过程中发生不同的改造作用, 说明泥火山不同喷口对应不同的天然气运移通道或储藏条件。  相似文献   

9.
《地质科学》1979,14(4):391-394
第1期华北平原及其邻近地区大地热流资料报道与讨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地热组厂1)西藏南部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与喜马拉雅运动的分期·············~································一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同位素钾一氢年龄组(13少室温常压下Caz十一Mg什一HC马卜一H:0体系的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地质科学》1965,6(4):396-399
集宁地区变质岩系的初步划分及其变质相的探讨·································……李璞、踵富道(1)川西西康摹的时代问题及其在区域构造上的特征···································,··········一应绍奋(15)岩体稳定工程地质分析··········,············4··,·,·················································……李兴唐(29少北京小渴山白云岩实验变形及其组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