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地名用字地名用字是汉字大家庭里的重要成员,可以作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地名用字指用于记录地理名称的汉字。狭义的地名用字是指仅仅用于记录地名以及与地理称谓有关的汉字。狭义的地名用字除用于书写地名及与地名有关的称谓而外,没有别的用法,也没有别的意义。广义的地名用字,除用于书写地名外,还有别的用法和别的意义。狭义的地名用字可称之为地名专用字,这类字专造专用,基本上不表示地名以外的意义。如“蜀、浙、郴、  相似文献   

2.
地名标准化是当代信息社会人们交往所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地名标准化主要体现在书写和读音以及用字等方面,而地名用字、书写和读音则建立在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基础上。没有语言文字的规范,就谈不上地名的标准化。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非常重视语言文字的规范,1953年第一版《新华字典》就是  相似文献   

3.
马仁锋  陈佳锐 《地理研究》2022,41(3):764-776
地名通名是不同地方地名具有共性特点的通用部分,表征人类社会对自然环境和行政区划变迁的认知。梳理多学科视域研究进展诠释地名通名文化景观解析逻辑,基于EOF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构建地名通名文化景观解析模型,探究长三角地区地名通名文化景观格局及成因。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地名通名文化景观用字比例受河网水系影响最大,地名通名文化景观用字类型丰富度在41个单元中总体呈现内陆到沿海且沿东北-西南方向递减趋势。②长三角地名通名文化景观分布异质性显著,呈现典型非均衡集聚,空间上形成皖中、苏南、浙北和上海等东西条带状的一级中心位于长三角中部,两个团块状次级中心分列南北;长三角地名通名文化景观分布呈显著空间正相关,空间集聚特征较为明显,热点区为双中心格局且分布于安徽西部和浙江南部等地,冷点区为单中心格局且分布在东部沿海呈纵向连续带状分布。③长三角地名通名文化景观分布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综合影响明显,主要分布在海拔0~200 m、地形起伏度小于20 m、坡度小于5°的平原地带,人口集聚、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便捷性对地名通名传承影响深远。地名通名文化景观解析模型研究有助于提升地名命名科学性和规划管理协调度,为推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廊坊地名古今考文/吴志强一、廊坊地名的由来廊坊原系一个小自然村。明朝永乐年间自山西洪洞县迁民至此,(现市区小廊坊村址)形成村落,原名琅珐村(因村附近有琅珐寺庙得名)后因用字生僻取谐音改称廊坊。廊坊,当时称之“九龙”的永定河、大清河、潮白河等河流经常泛...  相似文献   

5.
正对带有区域性或有特殊文化含义的地方用字和地方读音的地名进行审音定字,是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简称二普)标准化处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在这次二普工作中,笔者发现桂林申报了几个地名用字。这几个地名用字有的确需进行正形、正音、正义,而有的则因当地群众不明其音、形、义的演变过程而被误认为是地名中的"异类"。因此,弄清这几个地名用字的音、形、义及其演变的过程,对其提出合理的处置方法应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想就此谈些管见。  相似文献   

6.
古城商丘,历史悠久,是1986年国家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商丘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在先秦文献中记载“陶唐氏之火正阏伯居商丘,……相土因之。”“后帝不藏,迁阏伯于商丘”等等。古代商丘曾是高辛氏帝喾的部落活动的中心地区。五帝之一的陶唐氏尧帝,封高辛氏帝喾之子阏伯于今商丘县城西南三公里处的丘台上,执管火正(即管火的官员),主辰星之祀。辰星又称商星。因为阏伯所居之丘,故名商丘,亦称阏伯台。殷墟甲骨文中,也有“丘商”、“商”等地名的记载。可见,自五帝至夏、商皆名商丘。  相似文献   

7.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不但是世界上地名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其文化底蕴之深厚,是一座地名文化资源的“富矿”。在地名标准化和语言文字规范化进程中,强调对地名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慎重处理地名用字、更名问题,使地名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名信息     
全国将处理不规范地名日前,民政部开始修订《地名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将制定有关地名用字读音、拼写译写标准,对含有生僻字、异体字、自造字的地名,一地多名、一名多写、重名重音的地名等不规范地名加以标准化处理,并对未来的新地名进行前瞻性规划。还要在全国城乡都设置符合标准、数量足够、便于公众使用的地名标志。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中国城镇新地名产生数量之多和旧地名变化之快前所未有,新老地名变化总数年均在两万条以上,还有很多地名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合。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长白山地区中朝两国各类地名分布特征及规律,以历史时期的中国延边与朝鲜咸境北道地名为研究对象。首先,将两个区域地名进行分类与用字特征分析,得出二者在类型分布与用字特征上具有规律相似性与分异性。进一步采用核密度估计、方向分布、高程分布与空间自相关分析,得出两个区域地名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不均衡性,具有多个密集区,地名向咸境北道东部沿海以及中朝边境两侧区域聚集;两个区域地名点均较多集聚在丘陵、台地等地形之上,与海拔高度呈空间正相关性;延边和咸境北道地名分别呈现沿西北-东南与东北-西南方向扩散的格局。延边比咸境北道地名离散程度大,咸境北道地名与海拔高度的相关性比延边高。延边地名点呈现高值聚集,咸境北道地名点呈现低值聚集。上述发现揭示了地名分布特征内隐或外显了中朝边境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长白山地区中朝边境的融合性、历史性和民族性的独特地名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宝山区地名志》图文并茂,内容翔实。地名要素齐全,地名用字规范,资料新颖可靠。特别是对宝山区地名的形成、发展、分布、通名使用状况及其命名特点等,进行了认真研究并详加记述,这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穷尽式统计的基础上,对江苏地名中出现频率较高的20多个地名通名用字及较为独特的几个地名首字的词汇意义、地理分布及历史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江苏省乡镇地名可分为江南和江北两大类型,同时还存在诸多地域特征鲜明的内部差异。  相似文献   

12.
地名中特殊的土俗读音,是指地名中有些字的读音与标准音不同,与方言也不同,只是在地名中读音才用,被一方的人们所接受。唐山市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古音型,指地名特殊的土俗读音是承袭古代的读音。唐山市此类地名用字较典型的是“乐”。“乐”字的标准读音据一些常用字典及辞海、词源的注释只有“le”和“yue'’两个读音,唐山市地名中的特殊读音却是“lao"。地名有乐亭县、乐亭镇等。其实“乐”字读“lao'’是古代标准读音之一。《中华大字典》中“乐”的注音就有“lao”这一读音。“乐  相似文献   

13.
地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第5届地名标准化会议6号决议提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汉语地名,都是用汉字记录的。在汉字大家庭中,地名汉字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有不少汉字仅仅作为地名用字出现。地名汉字的使用范围大  相似文献   

14.
杜拉特、札衣尔、托里是天山以北牧区三个重要地名,都和哈萨克民族的历史活动有密切关系,杜拉特一名来自于汉代乌孙族大禄及唐代的咄陆部,曾统治过天山以北广大地区。而扎衣尔一名来自于成吉思汗时的扎拉衣尔部,托里则系扎拉衣尔部中的一个民族名,都在成吉思汗西征以后迁牧于塔城的托里县地区。  相似文献   

15.
茶陵,自先秦置县后,历有荼陵、声乡、茶陵、茶乡之称谓。前三者,是今茶陵县区划地名。后者,是对今茶陵县的一种雅称,并非县名。一、荼陵与声乡荼陵,为茶陵古名。上古属荆州地域。是否得名,实不可考。《尚书》列"九州",始有荆州之名。但其时荆州,是以自然地理实体为界限的区域地名,并非区划地名。称  相似文献   

16.
林海 《中国地名》2010,(8):12-14
一、地名的语音与雅化 1.地名与音节。地名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这可以从地名音节上鲜明地表现出来。上古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的活动范围很小,认识能力很有限,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都比较匮乏,单音节词汇已经能够满足人们交际的需要,所以上古汉语的词汇是以单音节为主的。  相似文献   

17.
新疆自然地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种(言)、自然地名通名的自然属性、时段、自然地名专名渊源等四个方面对选取的新疆1120个重要自然地名进行分类,在分类统计的基础上,运用地名语言分析学和地理学相关原理方法分析得出新疆自然地名特征。研究发现:以山体类和水体类自然地名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0.5%、35.3%,尤其以山脉(272条)和河流(214条)类自然地名最多,分别占总数的24.3%、19.1%。通名名称的数量及其出现的早晚与人们关注程度以及自然学科研究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各民族的聚居及迁徙使新疆自然地名具有浓厚的民族性。自然地名存在10种以上民族语地名以及其他古语和合璧语地名分布的独特现象,各民族对自然地名专名和通名称谓不尽相同。在新疆的自然地名中存在着大量地名通名的叠加,如"塔格山"、"郭勒河"、"库木沙漠"、"布拉克泉"等。民族语地名的空间分布和当地居民的民族成分存在很大的相关性。维吾尔语自然地名的53.6%都分布在和田和喀什地区;哈萨克语自然地名的73.2%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市县、阿勒泰地区和哈密地区;蒙古语自然地名的64.3%分布在阿勒泰、博尔塔拉、巴音郭楞和伊犁等地、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96%的自然地名是蒙古语地名,克孜勒苏自治州的柯尔克孜语地名占到柯尔克孜语总地名的81.6%。自然地名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演替性(历史阶段性),保存至今的古语地名仅占2.9%,语源较为复杂并且一些古老的地名在使用过程中已被取代或消失;近现代地名数量最大,并且语种明显易于区别。自然地名专名类型复杂多样,共计13类,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新疆的资源概况、环境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意识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或生产方式等,其中以地物、形态、地名以及颜色类居多;在颜色类中又以黑色、白色最多。文章对新疆现存自然地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发现民族语言的差别造成了新疆自然地名存在多地同名、一地多名和地名的转音现象;此外,自然地名实体之间也存在着等级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汉语地名通名的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地名通名含义及地名类别的划分(一)地名通名的概念地名中用来区分地理实体性质类别的词,称为地名通名,如山、河、湖、海、村等。从古至今,地名通名由简单到复杂在不断变化,早期的地名用字,专通名不分,没有通名的概念,但往往用偏旁来反映地理实体的类别。如带  相似文献   

19.
二十世纪后半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地名事业蓬勃发展,尤其是中国地名委员会建立后,地名事业由基础性工作发展到行政性管理、法制化管理。地名理论研究也由探索性研究发展到初具地名学框架。首先通过地名普查和补查 ,摸清了我国地名情况 ,在普查基础上又进行了地名标准化工作,基本上清除了那些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有损我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带有民族歧视性质和妨碍民族团结的,带有侮辱劳动人民性质和极端庸俗的地名,同时在重要地名中清理了一地多名、一名多写、重名和用字不当等混乱现象,有了一个标准名称。我国重要地名基本实现了标…  相似文献   

20.
当前,保护历史地名、维护历史地名的尊严、注重历史地名与人类情感的历史传承,已经成为时代不可缺少的的主题一部分,它不仅被地名研究者所重视,而且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受到重视传统文化保护的有识之士的高度关注。本文以云南省澄江县的历史地名为例,对人类的情感认同与地名使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形象的地名用字是家乡的真实情感传承的桥梁、是本地区所具有的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是这个地区的内韵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