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海经》地域之谜《山海经》书中记载了约40个“国家”、众多的历史人物、550座山、300条水道,以及各种草木鱼虫鸟兽矿产。它所描写的地域在哪里呢?一种观点是:《山海经》写的是巴蜀地区,或者由巴蜀推而广及荆楚地区,此说以蒙文通为代表。一种观点是:所涉...  相似文献   

2.
我国自古崇尚图文并茂。战国时期出现的《山海经》就是源于《九鼎图》中《山海图》的文字说明。它记述我国古代的山川、道路、民族、物产等。清朝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编就的《海国图志》,就是以“左图右文”的形式,介绍世界各地的历史、地理。它们分别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的文字说明。  相似文献   

3.
四川自古文风鼎盛。汉唐、五代、宋明清历代均出现过名震全国的大文学家,如司马相如、杨雄、陈子昂、李白、苏洵、苏轼、苏辙、杨慎等。这些作家纷纷出蜀访学,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追溯巴蜀文学的历史,必须提到它古代的神话和传说。其中,所谓“小说之最古者尔”的《山海经》是最早、最完整的一部神话集。近人蒙文通考证,书中四篇《海内经》和五篇《大荒经》及附在后面的《海内经》可能是巴蜀的作品,时代在西周,大概算是四川地区最早的“小说”了。近人袁珂在《中国神话资料萃编》中,单列《古蜀篇》,收集了多种古籍中有关巴蜀的神话和传说。除…  相似文献   

4.
《地理教学》2005,(4):45-46
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第一节写“澳门”,有一个明显错误,就是弄错了澳门被葡萄牙“掳去”即被葡萄牙侵占的时间。由于此诗于1925年7月发表在《现代评论》上,诗中描述澳门已被葡萄牙“掳去”了“三百年”,这就表明作认为澳门于1600年左右便离开了祖国母亲的怀抱。但历史事实表明,  相似文献   

5.
曲子越 《中国地名》2012,(10):42-42
长子县是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之一。传说炎帝神农氏在境内尝百草兴稼穑,完成了人类从游牧狩猎到定居农耕的重大转折。境内发鸠山,为《山海经》记载古代神话故事“精卫填海”的衔木之地。尧封长子丹朱于境,长子县由此得名。  相似文献   

6.
<正>最早有矿物药记载的是《山海经》,矿产用于补虚最早起源于炼丹术。古人认为能够延年益寿、轻身长命、神仙不老和补脏腑的所有药物都称为补益药。古人也认为"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所以他们首推以自然界中的金、玉、丹砂、铅、汞等天然矿物药,并以之作为原料,用炉鼎炼烧,以制出具有补益作用使人不死的丹药。可以看出矿物药在古代的补益药中具有很高的地位。笔者从矿物药  相似文献   

7.
金州名称考     
金州是辽宁省大连市辖区之一。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物产资源使其在国内外颇负盛名。然而,关于金州名称的由来,则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金州取名于金山”,“金山就是现在的肖金山”。其依据是《南金乡土志》中的一句话,即“金州或在金山之左右欤 ?”。但仔细研读,此是一疑问句。看来,《南金乡土志》的作者对金州名称的由来并无十分把握,只是通过此种语气把问题提了出来,并不是说金州肯定得名于金山。查阅《辽东志》、《全辽志》所载金州卫的 11座山中,无金山之名。笔者询问当地故老,告之称:据当地人传言,金州城外东北不…  相似文献   

8.
“胡同”这个词最早见于元曲。伟大戏剧家关汉卿所著《单刀会》一剧中有“杀出一条血胡同来”的戏词。一些古籍中也有记载,《析津志》一书里讲得较为贴切:“京中二十九巷通,巷通本方言”,就如同上海称胡同为“弄”一样。也有人认为“胡同”一词,自蒙古语演化而来。作为元朝的都城北京,当时在生活中免不了用一些蒙古语词汇。至今北京还保留着一些用蒙古语称呼的地名,如沙拉胡同、义溜胡同、蚂螂胡同等。  相似文献   

9.
黄河河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大河,举世闻名的巨川。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劳动、生息和繁殖,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它的河源在哪里?历来为人们所关注,进行过多次探讨,积累了许多宝贵资料,但是,历代学者们的认识并不一致,长期争论不休。公元前三世纪秦汉以前,《山海经》、《尔雅》等书,有河出昆仑之说,《禹贡》则谓:“导河积石”,这些都是最早提到河源的历史文献,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对黄河  相似文献   

10.
《水经注》之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经注》一书有许多错误。不论其他,只从河流水道而言,错误也是极多的。黄宗羲在《今水经序》中说:“余越人也,以越水证之,以曹娥江为浦阳江,以姚江为大江之奇分,苕水出山阴县,具区在余姚,沔水至余姚入海,皆错误之大者。”陈澧在《水经注西南诸水考序》中也说:“郦道元身处北朝,其注《水经》,北方诸水尺致精确;至西南诸水,则几天一不误。”的确,只要稍稍仔细地核对一下,《水经注》所记载的南方诸水,从发源到入海,全篇无讹的是没有的。陈澧的话不错,而黄宗羲举的例子,确是“皆错误之大者”。 《水经注》记载的北方河…  相似文献   

11.
关于左云事故的报道,致难“新井煤矿”被一致认为是“六证齐全”,根据这个说法,它就是一家合法矿山。笔者认为,致难“新井煤矿”所持“六证”都是无效的,它只能属于非法矿山。一、致难“新井煤矿”所持营业执照是无效的据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5月24日《矿难调查》报道,新井煤  相似文献   

12.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欧洲天文学家宣布发现了一颗可能适合人类居住的外星行星Gliese 581c,一些媒体赋予这颗行星“第二地球”之关誉,更有人称其为“人类未来的家园”;有关这颗行星的数据,一些媒体报道混乱,有些提法也不够严谨。除此之外,由于这一新发现源于间接推算,很多人对其科学性心存疑虑。为此,本刊转载《文汇报》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赵君亮的撰文,回答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汉语“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尚书·梓材》。其有云:“皇天既付中国民,越厥疆土,于先王肆。”范围所指,仅仅是周人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而已。至春秋时,“中国”之涵义逐渐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后,又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展拓,而最终成为当今雄据东方的泱泱大国之名。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为夏朝。其时,黄河流域所居之先民自称“华夏”,或简称“华”、“夏”。“华夏”一词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中有“楚失华夏”之语。唐代孔颖达疏云:“华夏为中国也”。从字义上来讲,华者,美也,夏者,大也,连缀而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名》2011,(3):78-78
“《塞外新天府》是我所写的地名类书籍中最满意的一本,它的圆满完成了结了我这几年的鼠愿,算是给自己、也给对伊犁地名感兴趣的读者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近日,王克之先生高兴地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15.
彭雪开 《中国地名》2014,(10):71-73
花垣,亦称花园、花园寨。作为军事、行政区划地名,历有崇山、永绥、元里、花垣之称,皆有历史文化依源。今依次作初步考释。 崇山,何以为名?崇,《说文》:“崇,嵬高也。”段玉裁注:“嵬高”为“山大而高”。古文中“崧”、“嵩”通“崇”。《释山》、《毛传》皆曰:“山大而高曰崧”。古今文中有近20种释义,其本义指山大而高。山,《说文》:“山,有石而高。”王筠旬读:“无石曰丘,有石曰山。”《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古今文中有数种释义,其本义指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今有学者认为:此崇山当指今湖南凤凰县西部和贵州省松挑苗族自治县东部边境的腊尔山。这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6.
博斯腾湖的盐化原因及其控制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很早就有对博斯腾湖的记载,如《前汉书·西域传》讲“焉耆国……近海水多鱼”;《水经注·河水篇》称它为“敦薨之诸”;《西域水道记》称之为“巴喀喇赤湖”。就水域而言,博斯腾湖在新疆是仅次于罗布泊和艾比湖的第三大湖;就水质而言  相似文献   

17.
杜益 《地理教学》2021,(5):F0002-F0002,F0003
说到地下溶洞,人们总是首先想起西南云贵地区,但其实在安徽省广德市境内,也有一座地下溶洞,让人有兴趣探幽揽胜。此洞名为太极洞,亦名长乐洞,因“洞面有纹,类太极图”而得名。它与“钱塘江潮”“雷州换鼓”“海市蜃楼”一起被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天下四绝”。《中国石林》中称道“桂林山水,广德石洞”,民间也有“黄山归来不看山,太极游完不看洞”之说,可见其中景色之奇丽让人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受港、台和国外地名的影响,在地名专名和通名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专名中出现了“洋”、“大”、“古”、“怪”的现象;在通名中出现了“山庄”、“花园”、“广场”、“城”、“别墅”等现象,成为各地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市针对存在的问题,起草了《上海市高层建设、住宅区和其它建筑物名称管理细则》,现已基本定稿,使建筑地名逐步走向规范和统一,对各地是有启发的。民政部有关部门领导看了上海的材料后,认为此材料很好,其做法有必要在全国推广,故建议在《中国地名》刊登。  相似文献   

19.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  相似文献   

20.
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民间艺术,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据《山海经》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至夜不成眠。这时,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二人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果然平安无事。李世民认为两位大将太辛苦了,心中过意不去,遂命画工将他俩人的威武形象绘之在宫门上,称为"门神"。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代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