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海地名志》采用方志横排竖写的形式,即横排地名类,按时间顺序竖写地名的演变发展过程,把上海地名群的沿革史和命名状况,个体地名的特征要素等内容,植人方志的“总述、概述、简述、大事记、专记”之中。经过多次专家研讨,确定《志》的卷首设总述、大事记;正文设自然地理实体、政区、居民地、交通(一)、交通(二)、经济文化类、地名管理等7篇,每一篇、章、节之前分别冠以概述、简述和无题小序;正文之后设专记、附录、地名索引等;卷首之前附各种现行地名图、历史地名图和照片。把地名志纳入方志系列,意味着地名志必须按“篇…  相似文献   

2.
《章丘市地名志》经近二十年的笔耕墨耘终于出版发行。该志是山东省章丘市第一部地名专著。它详细记载了全市行政区域内的行政区划和居民地、人工建筑物、自然地理实体、具有地名意义的企事业单位以及名胜古迹、纪念地、游览地等五大类地名的标准名称、汉语拼音、地理方位、名称来历和含义、历史沿革等地名要素。同时 ,多角度、多侧面地对章丘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展示。《章丘市地名志》为16开精装本 ,收录行政区划和居民地等各类地名1318条、地图24幅、照片44帧、约50万字。由章丘市地名志编纂委员会编…  相似文献   

3.
现行南海诸岛地名中的渔民习用地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刘南威 《热带地理》2005,25(2):189-194
分析了现行南海诸岛海地名的4个主要特点,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渔民习用地名的采用;阐述了南海诸岛渔民习用地名的来历,指出记载南海诸岛渔民习用地名最多的,是海南岛渔民手抄的航海针经书《更路簿》以及有关单位的《调查报告》;探明了海南岛渔民对南海诸岛珊瑚礁的分类及其名称的现代含义;考释了南海诸岛各具体岛礁的渔民习用地名所反映的地理特征;论证了现行南海诸岛地名中,大量采用渔民习用地名,在地名学上和维护领土主权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名档案是国家全部档案的组成部分,按《全国地名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和全国地名档案分类编码图表的原则,地名档案划分为五个大类。八个属类。即文书类、地名调查和成果类、编译出版类、科学研究类、国际会议及交往类。地名调查和成果类下析出八个属类,即综合材料类、行政区划和居民点名称类、行政单位名称类、各专业部门使用的名称类、名胜古迹和纪念地名称类、人工建筑物名称类、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类、其它名称类。基层地名档案室则根据工作实际在大类设置上有所调整,作了适当增减,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声像载体的档案资料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5.
1.引言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广义来看,地名包括各种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的名称,如河流、海洋、陆地、山峰、城镇、公园、广场等。随着社会交流方式和社会科技的进步,地名数量和类型日益多样化,承载的区域地理文化也在发生变化。我国历史悠久,地名的文字记载和地名研究随着文字的产生逐渐开始了,古代有很多书籍都记载有大量地名和地名的渊源解释,成为我国地名研究的良好开端,如《山海经》《汉书·地理志》《水经注》等。现代地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以聚落地名、应用地名学、地名文化和地名文化遗产研究及地名研究方法的多元化为主要研究内容。曾世英、尹钧科、付长良、梁晨、褚亚平、讣东虎、王彬等学者都对地名学进行了相关研究,推动了我国地名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今年开春之时,《上海市宝山区地名志》问世,我有幸先睹为快,饱了眼福。 该志书分行政区划地名,居民居住地地名,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水工建筑地名,交通地名,企事业单位地名,园林、古迹、纪念地地名,及附录等八个专业。共收入地名4392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名》杂志2011年第十一期刊登了朱江领先生针对《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撰写的《关于国家地名数据库3.0版申地名分类问题的探讨》(以下简称为“朱文”)一文,提出了对其中部分地名分类的商榷意见,颇有抛砖引玉之意。本文愿与朱先生共勉,并对其中的观点提出訾议,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地名研究的第二个方面是各种地名,特别是政区地名的沿革变迁。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沿革变迁造成大量的一地多名,假使不及时系统整理,就会使后代人面对大量存在的异名同地、异地同名等情况茫然无措。通常认为沿革变迁的研究即所谓历史沿革地理始于《汉书 ·地理志》,其实,在《汉志》以前,先秦文献中已经注意到地名的沿革变迁而加以记载,例如古本《竹书·纪年》魏今王下:“二月,城阳、向,更名阳为河雍,向为高平”。正是由于地名变迁在先秦早已开始,所以《汉书 ·地理志》才有必要加以整理研究。与《汉志》一样,《说…  相似文献   

9.
《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出台是件影响深远的大事,它标志着地名管理法制化、科学化新阶段的开始,也标志着各级民政部门对地名管理已进入“行政主体”的位置,理顺地名管理的体制是《细则》的历史性贡献。《细则》的颁布施行,为地名管理工作注入动力和活力,是地名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确立了楼门牌号码的地名属性。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所称地名,包括“自然地理实体名称,行政区划名称,居  相似文献   

10.
由山东省平阴县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纂的《平阴县地名志》,日前出版发行。 该书按照山东省《地名志编写纲要》的要求,在地名普查、补查和资料更新基础上,汇集近二十年地名工作和研究成果编撰而成的。该书收录了行政区划和居民地名称、自然地理实体名称、名胜古迹和纪念地名称、人工建筑物名称、各专业部门名称和具有地名意义的企事业单位名称,计 544条,地图 21幅,彩色照片 45帧,共计 23 6万字。 《平阴县地名志》详细记载了全县各类地名的标准名称、汉语拼音、相关位置、隶属关系、名称含义、历史沿革等方面的内容,准确反映了新…  相似文献   

11.
正刘南威教授从事南海诸岛研究40多年,出版南海诸岛著作《南海诸岛》(曾昭璇,刘南威,等,1986)、《中国南海诸岛地名论稿》(1996)、《更路簿与南海诸岛土地名论稿》(2017)等6部;发表南海诸岛文章《现行南海诸岛地名中的渔民习用地名》《西沙南沙土地名来源与价值》《中国史籍中的南海诸岛古地名》《南海更路簿解读》等27篇,是我国研究南海诸岛的知名学者。今年是我国收复南海诸岛70周年,华南师范  相似文献   

12.
一、地名要名副其实地名是由地理实体和名称两部分组成的,就是地理实体的标签。地名标签上所列的各项内容,必须与地理实体相符合。这种有机的结合,是对地理实体本身最明晰的注解。因此,地名命  相似文献   

13.
地名是人类交往的工具,通过对地名含义的考证,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地名读音是否有误、用字是否正确、含义是否健康向上,从而促进地名标准化的处理和发展。因此开展对地名的考证是实施地名标准化的一项基础工作,对历史悠久、资料保存浩如烟海的我国文化来说,加强地名考证和资料归纳整理等工作无疑是对历史文献的补充和完善,尽管历史文献的资料具有局限性,但仍是富于启发意义并具有历史特色的真实反映,开展对《元和郡县志》的考证与归纳整理工作,将对现代资料和研究工作的承继起到借鉴作用。本文就《元和郡县志》山岳命名类型的依据、类型、特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愿与读者共勉。一、山名分类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赏览琐语     
地名之类的著作,实用性很强,国际上对此相当重视。例如,美、俄、德、日诸国,都出版了大量这方面的图籍。《中国地名大辞典》和新疆87个县市的地名图志,10多年前已大部问世,受到国际好评,十分可喜。 克之同志长期热心地名工作,他主编的《伊宁县地名志》秉承志体,结构新颖,收地名1555条,63.5万字,已于 1999年  相似文献   

15.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具有既可悟、又可视的特点,体现着自然、社会的双属性。自我国第一部具有地名学研究意义的著作——东汉班同的《汉书·地理志》问世以来,  相似文献   

16.
新疆自然地名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语种(言)、自然地名通名的自然属性、时段、自然地名专名渊源等四个方面对选取的新疆1120个重要自然地名进行分类,在分类统计的基础上,运用地名语言分析学和地理学相关原理方法分析得出新疆自然地名特征。研究发现:以山体类和水体类自然地名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0.5%、35.3%,尤其以山脉(272条)和河流(214条)类自然地名最多,分别占总数的24.3%、19.1%。通名名称的数量及其出现的早晚与人们关注程度以及自然学科研究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各民族的聚居及迁徙使新疆自然地名具有浓厚的民族性。自然地名存在10种以上民族语地名以及其他古语和合璧语地名分布的独特现象,各民族对自然地名专名和通名称谓不尽相同。在新疆的自然地名中存在着大量地名通名的叠加,如"塔格山"、"郭勒河"、"库木沙漠"、"布拉克泉"等。民族语地名的空间分布和当地居民的民族成分存在很大的相关性。维吾尔语自然地名的53.6%都分布在和田和喀什地区;哈萨克语自然地名的73.2%分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辖市县、阿勒泰地区和哈密地区;蒙古语自然地名的64.3%分布在阿勒泰、博尔塔拉、巴音郭楞和伊犁等地、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有96%的自然地名是蒙古语地名,克孜勒苏自治州的柯尔克孜语地名占到柯尔克孜语总地名的81.6%。自然地名形成和发展具有历史演替性(历史阶段性),保存至今的古语地名仅占2.9%,语源较为复杂并且一些古老的地名在使用过程中已被取代或消失;近现代地名数量最大,并且语种明显易于区别。自然地名专名类型复杂多样,共计13类,从多个方面反映出新疆的资源概况、环境以及人们的心理状态、意识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或生产方式等,其中以地物、形态、地名以及颜色类居多;在颜色类中又以黑色、白色最多。文章对新疆现存自然地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发现民族语言的差别造成了新疆自然地名存在多地同名、一地多名和地名的转音现象;此外,自然地名实体之间也存在着等级从属关系。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8月,由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刘南威、张争胜合作编著的《更路簿与海南渔民地名论稿》一书由海洋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更路簿》与南海诸岛土地名的文化解读"(41371153)阶段性成果。全书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项目组成员撰写的《更路簿》与南海诸岛渔民地名研究相关的学术论文20篇;第二部分为项目组成员精心挑选、校对的现存20种版本《更路簿》的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18.
跨省界地区是中国精准扶贫的重点地区,也是区域治理的难点地区。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域界线详图集》等资料,本文构建了全国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数据库,从数量特征、空间差异性和空间自相关三个方面探讨了中国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了由行政分割所引起的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管理问题及其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数据库共包括11325个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其中水系类地名4243个,陆地地形类地名7082个。湖南省和上海市分别是地名最多和最少的省级行政区。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在中国南方地区呈现明显的聚集现象,而且水系类地名比陆地地形类地名的空间分布更趋随机。区域地形条件和人口规模是影响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空间格局的重要因素,在相对高差介于1000~2000 m之间、人口数量介于4000~5000万之间的省份,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地名的数量最多。行政分割造成了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目标、管理模式和发展时序等方面的差异。建议政府建立统一规范的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管理机制,建立中央直属的行政管理机构对跨省界自然地理实体进行统一管理,加强跨省协作区联合统筹、建立以跨界自然地理实体为单元的申报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名》2009,(12):61-62
各省、市、自治区民政厅(局)区划地名处:经过各省、市、自治区民政厅(局)区划地名处及地名档案馆的认真组织和严格把关,第二届中国地名论坛暨地名文化成果展示会组委会共收到论文和各类地名文化作品100余篇(件)。经过专家评审,评出论文一等奖7篇,二等奖12篇,优秀奖16篇,获奖论文将以专辑的形式刊登在《中国地名》杂志上;地名图、书籍、摄影、书法、收藏作品24件(组)获得地名文化成果优秀奖,云南、吉林、黑龙江省地名档案信等三个单位获优秀组织奖。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名精细分类与编码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城市地名数据现状的分析,提出城市地名精细分类与编码原则,以城市为单元,针对公安、民政、统计等部门的地名录、统计数据,进行区域地名整合、分级、分类与编码,确保城市地名的详尽和相关统计信息与实体的配准,满足广大用户对更高精度、更多内容的基础地理信息日益增长的需求,为“数字中国”提供精细的地名数据平台,为城市地名数据库导航和DOM地名注记提供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