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满洲里作为中国内陆主要边境口岸之一,发展满洲里对俄罗斯的经贸发展不但推进了中俄经贸关系健康稳定的发展,而且还具有睦邻、富民与兴边的重要作用。本文从时空角度对满洲里开展对俄经贸合作的历史基础、区位条件及规划措施进行了实证研究,探讨了满洲里对俄经贸合作的现存问题,并提出促进双方经贸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延续了数千年的文明,湮没了数千年的记忆,慢慢揭开了神秘面纱,楼兰古城,在风沙和荒烟中渐渐显露出来。考古专家根据楼兰古城附近遗址出土的古墓干尸推论,在距今4000年左右,楼兰地区生活着一群以游牧为生的人。他们金发碧眼,与古欧罗巴人种同宗。或许是因为逐水草而居,他们仅留下几具干尸,就神秘地消失了。其后2000余年,这一地区的历史出现断层,考古发掘和文献中均找不到楼兰的一丝痕迹。从此,楼兰的这段历史成了不解之谜。随着科学考察的不断深入,人们提出了关于楼兰古城灭亡的六种假说。  相似文献   

3.
丹东位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人海口,是一个沿江、沿海的边境城市。丹东的兴衰发展与朝鲜半岛地缘政治息息相关。本文通过对近现代朝鲜半岛地缘政治格局演变对丹东城市发展兴衰的影响研究,揭示丹东在改革开发形势下相对发展滞后的深层原因,并针对未来朝鲜半岛的地缘走势,提出了发展丹东这一特殊边境城市的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4.
叶茹罕 《西部资源》2014,(4):141-143
本文在分析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国土资源部印发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规程》相关规定及满洲里边境经济合作区实际出发,确定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理想值和权重值,进行了土地利用集约度分值计算,进而得出合作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土地供应率高、尚可供应土地相对较小,开发区工业用地容积率较低、建筑系数较大,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强度大、工业用地产出强度小等结论。  相似文献   

5.
程艺  刘慧  张芳芳 《地理研究》2022,41(3):851-866
传染病影响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边境口岸地区是传染病境外输入防控中的薄弱区域。然而,目前关于边境地区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和防控的研究大部分停留在指标体系构建或定性分析的层面。现有研究中缺乏从地理学视角分析边境口岸传染病的时空演化,对传染病风险的定量测度与情景模拟有待加强,对中国边境口岸的疫情防控工作缺乏精准指导。本文构建了一般意义上的边境口岸地区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指数(ERI),评估了一般年份中国陆地边境口岸地区传染病境外输入风险,并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对中国陆地边境口岸不同管控措施情境进行风险分析,识别了疫情境外输入的高风险口岸。结果表明:①一般年份中约1/5的中国陆地边境口岸风险较高,包括瑞丽、二连浩特、满洲里、东兴等,其中中缅边境地区最为集中。②2020年中国边境口岸地区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呈现空间极化特征,集中发生在满洲里、绥芬河、瑞丽三个口岸地区。③中俄、中哈边境口岸地区是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的较高风险区域,霍尔果斯、满洲里、阿拉山口、绥芬河、珲春5个口岸仍存在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的较高风险。增强边境口岸管控措施对降低新冠肺炎疫情境外输入风险效果显著,后疫情时代需积极转变边境对外贸易方式,协调边境发展与疫情管控之间的关系。本文提出的传染病跨境传播风险评估方法,不仅为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常态化防控提供决策参考,更为今后各类传染病境外输入的定量评估和分级分类管控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6.
满洲里市是中国北部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陆路口岸,是呼伦贝尔大草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这座具有异国风情的童话世界般的城市,却是一座新兴的城市,其城市发展史仅有100多年。古代,因自然条件恶劣,满洲里成为旷土无人的不毛之地。历史上,以今满洲里为中心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曾是北方诸多少数民族争相逐鹿、游牧狩猎的好地方直到元代,这块土地才名花有主。  相似文献   

7.
杨青山  刘鉴  张郁  杨维旭 《地理学报》2020,75(10):2146-2163
沿边口岸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各主权国家之间经济合作的关键节点。本文以中俄边界往来最密切的口岸城市满洲里为例,首先,通过构建改进动态集中指数(MDCI),将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划分为低水平平衡发展阶段(1979—1987年)、口岸发展稍快于城市发展阶段(1988—1997年)、口岸发展大幅快于城市发展阶段(1998—2005年)、城市发展稍快于口岸发展阶段(2006—2015年)和口岸与城市关系新突变点(2016—2017年)。其次,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分析了国家、区域、地方和个体4个尺度对满洲里口岸—城市关系影响的程度,研究表明:在全时段上,表现为国家尺度>个体尺度>地方尺度>区域尺度的关系;低水平平衡发展阶段,表现为国家尺度影响较大,区域尺度、地方尺度和个体尺度影响较小;口岸发展稍快于城市发展阶段,以国家尺度影响为主,其中,俄罗斯影响稍大于中国,其他尺度影响均较小;口岸发展大幅快于城市发展阶段,国家、区域及个体尺度均起到了重要作用,且作用大小相对均衡;城市发展稍快于口岸发展阶段,国家尺度、区域尺度、地方尺度作用较明显,个体尺度影响弱化,其中,区域尺度影响最大,之后表现为国家尺度(俄罗斯)>地方尺度>国家尺度(中国)>个体尺度的关系。口岸与城市关系新突变点,个体尺度与国家尺度影响较大,区域尺度与地方尺度影响较小。最后,综合运用VAR模型、深度访谈等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从国家、区域、地方及个体尺度因素对口岸—城市关系演变的影响机理进行了全时段和分阶段的分析。本研究可为满洲里促进口岸—城市关系的良性发展提供多尺度视角的新思路,也可为中国广大边境地区探讨口岸—城市关系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发展方针的演变调整与城市规模新格局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方创琳 《地理研究》2014,33(4):674-686
城市发展方针是指导城市持续健康发展、把握城市发展大局与方向的总体纲领。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方针来指导,城市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城市发展方针是随着城市发展阶段的变化而调整的,因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对中国近60 多年来城市发展总体方针演变过程与指导效果回顾总结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中国现行城市发展方针的局限性,包括现行城市发展方针与国家城市发展的客观现实不相符合,缺少对城市化重点地区“城市群”的基本表述,对大、中、小城市的划分标准不尽合理,现行城市发展方针指导下的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与行政区划不相协调等。最后提出了调整现行城市发展方针的建议方案,重新划分大、中、小城市的规模标准,将中国城市划分为超大城市(市区常住人口规模≥1000 万人)、特大城市(介于500 万~1000 万人)、大城市(介于100 万~500 万人)、中等城市(介于50 万~100 万人)、小城市(介于10 万~50 万人)、小城镇(<10 万人) 共六个规模等级标准;将新形势下中国城市发展方针调整为:引导发展城市群,严格控制超大和特大城市,合理发展大城市,鼓励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形成城市群与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国家城市发展新格局。到2020 年将形成由20 个城市群、10 个超大城市、20 个特大城市、150 个大城市、240 个中等城市、350 个小城市和19000 个小城镇组成的6 级国家城市规模结构新体系;重新构建建制市的设市标准,尝试建立民族自治市;鼓励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把其作为农业人口就近就地市民化的首选地,不断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9.
地处中亚腹地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我国新疆西部天山北麓,东北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交界,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全国总面积的三十分之一,是新疆乃至中国通向中亚与西欧的国际大通道。由于位置特殊,地理环境特殊,边境口岸众多,伊犁以“古丝路北道要冲”、“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而著称,素有“塞外江南”、“瓜果之乡”、“中亚湿岛”的美称。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城镇化发展的特殊思路与绿色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创琳 《地理学报》2022,77(8):1907-1919
青藏高原城镇化肩负着捍卫国家安全屏障与护卫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及“亚洲水塔”的特殊使命,对守护好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确保“地球第三极”同全国一道基本实现现代化、让青藏高原各族人民生活更幸福、使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更牢固、使国家安全屏障更坚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详细论述了青藏高原新型城镇化与内地截然不同的特殊驱动过程、特殊发展道路、特殊发展目标、特殊发展格局、绿色发展模式与路径,认为青藏高原城镇化是一个在高寒缺氧环境下,由单一投资拉动、游客带动、服务驱动、对口支援等特殊驱动形成的低度开发型、文化传承型、守土固边型、护卫水塔型、小聚大散型、社会包容型、生态富民型城镇化过程。未来发展思路是:以守土固边为先导,保障国家安全,快稳有度,确保边境和农村地区有足量人口,到2035年高原常住人口将达到1600万人,城镇化率宜为52.5%左右,将长期稳定在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全面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以绿色发展为主导,不断提高生态产品和生态服务能力及水平,突出特色,彰显民风,弘扬文化,住在镇里,牧在乡里,就近就地镇民化,建设高原美丽城市与城镇;以小聚大散为布局原则,聚散有度,在散聚中形成由“三圈四带多节点”构成“星星点灯”式固边型城镇空间格局,突出“三圈”(西宁都市圈、拉萨城市圈和柴达木城镇圈)、“四带”(青藏铁路沿线城镇带、川藏铁路沿线城镇带、唐蕃古道沿线城镇带、边境地区固边城镇带)和“多节点”(多个重要城市节点和重要固边城镇)的集聚效应;以通道建设为保障,超前建设青藏高铁等基础设施,筑牢国家安全保障线,加快引进“新基建”上高原,建设高原智慧城市;加快边境城市土地制度改革,建设边境土地改革试验特区,以国土安全为重,在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和国土空间规划中优先考虑边境城市。  相似文献   

11.
“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是我国城市建设的基本方针。自提出以来,各地在具体的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实践中,一方面贯彻执行这条方针,另一方面也在检验其合理性。总的看来,“方针”确实在不少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然而,也曾在另外的情况下带来过迷惑和疑问。例如,有些城市在规模上已跨入大城市行列,但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诸方面进行分析,则需要,也有条件继续发展;同样,有些城市规模虽小,但限于各种因素,已不宜毫无控制地大力发展。在这种情况下,脱离实际地去硬性执行“方针”,必将使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蒙受不应有的损失;而围绕“方针”去讨论“大城市该不该发展”和’小城市该不该控制”,又难以得出一致的结论。看来,要  相似文献   

12.
程艺  刘慧  宋涛  张芳芳 《地理科学进展》2022,41(10):1940-1955
边境地区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和多重权力空间影响下的特殊脆弱地带。科学总结边境研究发展历程有助于厘清边境研究脉络,为实现边境长治久安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论文以中国知网(CNKI)和科学引文索引(Web of Science)中人文地理学相关视域下的中国边境研究学术论文为依据,借助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分析了1990年以来中国边境研究历程、趋势及热点等基本特征。研究发现:中国边境研究经历了“开放探索—社会建构—战略引领”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区域逐渐由东北地区转向西南地区,“边境贸易”“边境旅游”“边境口岸”“一带一路”是4个核心关键词聚类。边境研究主要内容包括边境贸易与开发开放、边境旅游资源开发、社会建构与和谐发展、边境口岸与城市功能,以及地缘环境与边境安全。当前,中国边境研究在规律探索、定量总结等方面仍然不足,论文在构建多要素—多主体—多尺度集成的边境地理研究框架基础上,提出未来应加强边境风险与安全、跨境合作机制、边境效应理论、边境可持续发展等研究,为后续边境研究提供参考,支撑中国边境安全与现代化治理。  相似文献   

13.
孙斌栋  丁嵩 《地理研究》2016,35(9):1615-1625
厘清大城市是否有利于小城市经济增长这一问题,对于贯彻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108个小城市为例,在传统经济增长模型中加入到大城市的地理距离、行政边界、市场潜能等因素,估计不同等级的大城市对小城市经济增长的空间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临近大城市有助于促进小城市的经济增长,并未发现存在集聚阴影效应的直接证据;空间相互作用的方向更多体现为高等级城市对低等级城市的影响,来自副省级城市的增长溢出最为显著,同层级小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效应相对微弱;城市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场分割,行政边界的存在阻碍了空间溢出效应的发挥。最后从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促进不同规模城市空间溢出效应的全域性释放、破除行政区经济的束缚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苗毅  苏晓波  宋金平  花晓波 《地理研究》2021,40(6):1716-1731
围绕边境城市瑞丽的两处口岸,结合1989—2019年Landsat和夜间灯光数据,以空间分析与多元空间Logistic回归,探讨边境口岸区城市扩张的过程与特征。研究发现:① 瑞丽、畹町口岸区城市均有扩张但差异显著,空间上分别具有指向口岸、沿边境线迁移的重心轨迹,以及岸城融合相向发育、飞地扩张的热点演变特征;② 回归分析发现,瑞丽口岸贸易在2004—2009年对邻近该口岸地区的城市扩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此后伴随姐告边贸区部分功能外移,又促成城市扩张在空间上呈逐渐远离口岸点的特征,对瑞丽口岸区城市扩张影响显著,而畹町口岸贸易并未有效促成畹町口岸区城市扩张,且后者还易受到其他口岸、通道包括自然因素的影响;③ 多因素及空间竞合关系下,瑞丽、畹町口岸区城市扩张以1999年和2009年为界呈差异化的三阶段特征,两口岸区城市用地也均围绕边境、口岸发育延展,具有明确方向性和空间特殊性。最后,研究区未来发展仍面临不确定因素,不同口岸发展要注重实际及边境促进或限制城市扩张的双重属性,结合口岸贸易结构等的更丰富的案例有待探讨,以更全面地解释边境城市扩张机制。  相似文献   

15.
广西边境旅游依托边境的特殊区位和特色旅游资源得到稳步发展,“南博会”对广西边境旅游大发展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借助“南博会”的联动效能,加快资源整合,建构边境旅游新三角,积极参与区域旅游协作,拓宽边境旅游发展空间,实现边境旅游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16.
单军 《中国地名》2012,(2):61-61
伏尔加河又译为窝瓦河,位于俄罗斯西南部,全长3690公里,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流入里海。伏尔加河在俄罗斯的国民经济中,在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俄罗斯人将伏尔加河称为"母亲河"。伏尔加河古代称"拉",中世纪人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人口规模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口规模的大小是城市重要的特点之一,它鲜明地反映着一个区域或国家城市人口的集中与分散程度。而人口规模不同城市的结构,大、中、小城市之间比例关系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所在区域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七十年代起,除了少数  相似文献   

18.
边境地区是主权国家之间的利益交汇地带,一直受到各国政府与学者的重视,边境口岸是其中的关键节点,口岸的发展对载体城市具有直接影响。文章以云南省德宏州的4个边境口岸为研究对象,引入距离因素,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测算微观尺度下县域相对集中指数(RCI)并进行横向比较,探讨边境口岸的发展及其对载体城市发展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1)口岸的进出口总额、出入境人数与货运总量对载体城市的正向促进作用十分显著,人流与物流成为连接边境口岸与载体城市发展的重要形式,对促进载体城市发展有推动作用,口岸的通关职能与边境贸易职能突显。2)边境口岸与载体城市之间的距离对城市发展有明显的影响,距离越大,制约作用越明显。3)通过对4个口岸横向对比发现,瑞丽口岸对载体城市发展拉动力度显著,其余3个口岸则带动作用不足。最后为各口岸的差异化发展路径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3年5月俄罗斯北方城市圣彼得堡举行了隆重的300周年庆典活动,来自90多个国家时代表团汇集于此。300年对于古老的俄罗斯而言,根本算不上是“历史悠久”。但在俄罗斯人的心目中,圣彼得堡就是俄罗斯辉煌的象征、明的起点,也是连接欧亚大陆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一、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边境村屯现状 (一)村屯布局分散、规模偏小。我州边境地区幅员广阔,自然村屯数量较多、布局分散。据调研统计,全州有21个边境村户数在70户以下,占总数的28.8%,其中最小的边境村只有17户、50人;有150个边境屯组户数在30户以下,占总数的52.4%。特别是和龙、龙井县这一情况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