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天津滨海地区牡蛎个体组成成分的分析与研究,根据其与围岩间明显的电阻率差异,采用高密度电法进行探测.相比其他方法而言,高密度电法具有有效、快速、准确的特点,对其探测结果采用少量钻孔进行验证,可以达到大面积普查和节省大量勘查费用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较短的篇幅综述了乌兹别克斯坦的铀矿普查-勘探机构自50年代末以来,用构造地球物理方法普查和勘探水成铀矿床的成果和经验。所采用的构造地球物理方法中主要是地震勘探法,电法,磁法和重力等及其各种方法的变种。文中所述的各种构造地球物理方法,在普查和勘探水成铀矿床以及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过程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种方法的应用经验对从事水成铀矿床勘查和研究的地质及物探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高密度电法的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密度电法是浅层地球物理勘查的主要方法之一。文章从以下几方面分析、总结了高密度电法近十几年来的进展及未来的发展趋势:①对目前主流高密度电法仪器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认为高密度电法仪正朝着多通道、多参数、多功能、大功率的趋势发展;②高密度电法工作环境已从地表测量发展到水上、水下和跨孔测量,并对后三种测量方式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高密度电法将实现全天候环境下的测量;③在对高密度电法数据处理方法和反演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四维反演的理论和应用实例进行了阐述,认为四维反演将在各类监测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④分类总结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应用领域。结果表明:随着探测深度、观测精度的提高和观测形式的多样化,高密度电法应用领域将更加宽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陈进添 《福建地质》2010,29(3):255-259
通过对高密度电法探测溶洞的野外工作方法、资料整理和成果表示进行对比试验,总结了高密度电法在数据处理、数据的图示方法和相应的解释结果。认为选用适当的测量仪器、数据处理、图示方法可以提高高密度电法探测溶洞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激电法理论、国内外二十多年的应用经验和方法近十来年的新进展,总结出激电法的三大优点:1.能寻找各种结构的金属矿;2.干扰因素较少且有可能识别和去除;3.具有较大的探测深度和克服低阻覆盖层影响的能力.文章简述了频域激电法近十来年的几项重大进展:1.相位激电法的广泛应用;2.多频激电测量去耦技术的发展;3.谱激电法的提出及其在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的新成就;4.视复电阻率近似公式的发展和面极化体视复电阻率物理模拟不可行性的提出.文章根据激电法的优点、方法的新进展又潜力认为,在寻找深埋金属矿的普查和详查阶段,它可以而且必须作为一种主要电法勘探方法投入使用.但是,应当改变我国以时域纵向中梯装置激电测量为主的传统工作方法与技术.普查时应主要投入频域偶极装置激电法.对发现的激电异常可应用谱激电法识别其性质.在对有意义的异常进行详查时可视情况选用普通的激电法.文章认为,频域激电法今后应着重研究以下五个方面问题:1.岩(矿)石低频特性;2.谱激电法的方法理论;3.视复电阻率的数值模拟;4.视复电阻率谱的自动反演;5.用面极化体进行视复电阻率物理模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早在50年代初期,在加拿大、瑞典等国就开始用航空电磁法来普查金属矿了。二十多年来,技术上经过多次改进,航空电法逐渐成熟,现已成为一种通用的有效找矿工具,航空电法有许多变种,除本文介绍的时域的航空电磁法外,其它航空电磁法都是频率域的。它们的一般工作方法是利用装在飞机上的发射线框,人工连续地发出一种或多种音频的电磁波作为场源(也有利用天然音频电磁场或甚低烦电台发出的电磁波),用装在同一飞机上的或拖在机尾的吊舱中的接收线框来探测地下矿体所产生的二次场。因为发射的波形是连续的,所以需要在有一次场存在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某气井平台及周围地下煤矿采空区与断裂破碎带等分布情况,根据目标体与围岩电物性差异较为明显特点,宜采用物探电法探测。结合采空区特征和各物探方法的适用条件,宜采用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法和音频大地电磁法三种电法组合使用。对该工程实例物探解译,80m以浅深度范围内探测宜采用高密度电法成果为主,音频大地电磁法为辅,中、深深度范围内宜采用瞬变电磁法与音频大地电磁法成果。综合分析各方法成果,该平台地下不存在采空区、不良地质体和构造,为后续气井安全施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激电法直接探测油气藏的有效性及提高其应用效果的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了激电法直接探测油气藏的基本原理,对激电法直接探测油气藏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探讨和提出了提高其应用效果的途径。激电法直接探测油气藏是有效的,但也存在着某些局限性。为了提高其应用效果,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1)要重视剩余电磁效应的测量;(2)要采用较大的装置;(3)应紧密结合地质资料对激电异常进行解释;(4)激电测量和资料解释应与找构造的物探方法和其它直接找油气的物化探方法相结合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国外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6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1996年国外发表的勘查地球物理文献,概要列举了物探方法发展的新前沿。在矿产勘查方面介绍了金属矿预测和普查工作的新进展以及金伯利岩、滑石矿床的找矿方法和实例。在环境勘察方面,回顾了电法在水质调查中的应用,介绍了物探方法在城市垃圾场调查、煤矿闭坑善后工作、城市人工物理场环境效应调查中的应用以及滑坡和洞穴调查中新采用的方法。在区域和深部地球物理调查方面,概述了西方国家近年来实施的矿产勘查开创计划、大规模的电导率结构研究和南极磁异常图的编制。在新技术新方法方面,介绍了新的航空电磁系统———FLAIRTEM、电(磁)法中非接触数据采集技术、谱激发极化法在环境调查中的应用、探测油气蚀变柱的区域勘查新方法和海洋重力仪。  相似文献   

10.
浅论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工程勘测中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以往在工程地质勘测中,电法勘探主要采用的是电测深法,而电测深法又存在测点密度不大、信息量小等缺点.对于某些探测物来说,存在着资料解释困难的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引进了一种新方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经过近几年我们对不同探测物的勘探应用,认为高密度电阻率在工程地质勘察中,是一种简单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史长义 《物探与化探》2007,31(4):289-292
海洋是蓝色资源宝库,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开发海洋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举措.从海洋开发和我国勘查地球化学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探讨了开展近海地球化学调查的目的意义及可行性与必要性,并就开展近海地球化学调查的思路和设想提出了一些个人看法.认为依托陆地区域地球化学调查的成功经验,利用现代海洋勘查技术,通过研究近海地球化学调查的方法与技术,开展中国近海海域的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是完全可行的,而且,还具有前沿性和创新性.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区域岩石电性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整理河北省岩石电性数据5079个,其中地表圆柱状规格化样品3010件均进行了电阻率、极化率测量,地下测井电阻率数据2069个。对这批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供电法勘查时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3.
李光明  段志明  刘波  张晖  董随亮  张丽 《地质通报》2003,22(1):1256-1260
提出遥感图像地质解译三维可视化及影像动态分析新方法,综合利用3S技术,遥感图像数字处理技术,虚拟现实和全数字摄影测量等高科技,通过遥感图像的正射影像处理,多类型遥感图像数据融合,高精度DEM生成和影像复合等工序,按照一定比例尺和飞行路线生成测区的虚拟三维影像动画系列图,以解决高原区数字区调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弥补其不足。  相似文献   

14.
“六五”期间,特别是1984年国务院决定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以来的两年中,完成近40个大中城市以航磁、重力和电测深等传统物探方法为主的,比例尺为1:5万级的区域物探扫面,为基础地质、工程地质、地下水和地热资源调查提供了基础资料,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为适应近代城市建设的广泛而多方面需求,提出了新一轮城市区域物探工作内容、方法和程序的目标,其中包括地震烈度小区划,断层活动性调查,地基岩土力学分层与区划,基岩裂隙水和隐伏地热区域调查.新一轮城市区域物探工作内容、方法和程序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城市区域物探工作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遥感技术在区域地质调查领域已经有着越来越广泛地应用,遥感图像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遥感在区调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一个应用实例对RSMAP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作了一个全面的测试。  相似文献   

16.
迎接新形势 将物探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文珂 《物探与化探》1984,8(5):257-266
近年来,随着整个地质工作任务和布局的调整,贯彻以地质一找矿为中心的方针,综合物探(指除专业石油物探队伍以外的所有物探)工作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工作领域和工作方面有所扩大,所采用的方法也有所增加,新研制的仪器陆续投入生产,地质效果也日益明显,方法技术有较大进步。  相似文献   

17.
《China Geology》2019,2(3):382-390
Ground gravity survey for regional structure unit delineation and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China is addressed in this paper with examples. Gravity survey scales, coverage, technical regulations and achievements at the national level are introduced, including data processing and anomaly interpretation techniques. Bouguer anomalies of terrestrial territories of China and classification of anomalous feature zones are also described; they are well correlated with lithotectonical boundaries, fault zones, and unexposed igneous plutons. Recent study results of petroliferous sedimentary basins are presented as well, including concealed boundaries and major structures of large basins. It is concluded that gravity survey is the most effective and economic method in unveiling unexposed and deep-seated structures, targeting and delineating oil and gas-bearing sedimentary basins, and locating main trap structures within prolific basins in early stage of exploration in China.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 exploration of both conventional and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n China are also given in the paper.  相似文献   

18.
孙文珂  左愚 《物探与化探》1986,10(6):410-419
本文在前一部分扼要回顾了地矿部门近年来的重力勘查工作,指出在七个方面取得的进展。特别是七十年代末系统开展的区域重力调查工作方面:建立了统一的重力基点网;发展了测高技术;研制了带恒温的大测程重力仪;研究了多功能重力数据库;制定了一套适应区域重力调查需要的野外及资料整理技术规定。因而使在全国规模上开展的1:20万、1:100万区域重力调查起步良好,成果可喜。同时,在重力普详查找矿和其他领域工作中也获得较好的成果。本文后一部分对今后重力勘查工作做了展望。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要在重力勘查技术上有所发展,要在已基本解决野外工作方法的基础上大力开展重力编图和资料的解释及应用。并对一些重要概念做了具体分析。如在布格重力异常的认识、“群体”问题、分解区域场和局部异常及人机对话反演选择法上做了初步探讨,以供物探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The separation of residual gravity anomaly from regional gravity has considerably been studied for many years in gravity explorations. In addition, it is considered as a critical step in gravity data inversion. Some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for regional–residual anomaly separation both in space and frequency domains. One of these techniques for computing the regional anomaly is nonlinear filtering. In this paper, some techniques such as low-pass filtering, Butterworth, upward continuation, and nonlinear filtering are used to on synthetic gravity data in present of random noise and noise free for the purpose of residual–regional anomaly separation. The obtained results of techniques are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separation methods are so efficient where synthetic models are located in shallow depth. Moreover, it is found that in comparison with other separation techniques, nonlinear filtering is more efficient in residual–regional anomaly separation and upward continuation technique is more efficient than Butterworth filter and low-pass filter. In addition, all of the obtained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Butterworth and low-pass filters are the sa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