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 “九五”国家重中之重科技项目“东北夏季低温与旱涝预测系统研究”通过验收沈阳区域气象中心 30余名科技人员经过5年的联合攻关完成的“东北夏季低温与旱涝预测系统研究”最近通过了中国气象局科教司组织的技术验收。本专题研究针对我国东北夏季低温的形成机理、前期征兆和预测方法 ,特别是严重低温冷害年和严重旱涝年发生的条件、影响因素 ,建立了一套有较强物理基础和监测、预测能力的东北夏季低温与旱涝预测系统。经近 2年的业务试验 ,东北夏季低温预测正确率比前 1 0年平均提高 8% ,东北夏季旱涝预测正确率比前 1 0年平均提高 5%以…  相似文献   

2.
1978~2018年全国夏季降水实时业务预测技巧显示东北地区明显偏低,尤其是近几年在对全国夏季旱涝的总体分布预测效果明显提高的情况下,对东北地区的预测却与实况相反,因此有必要分析该区域预测技巧偏低的原因。利用站点资料、再分析格点数据、实时预测历史数据及统计诊断等方法,探讨了动力气候模式预测能力以及东北夏季降水预测的认识缺陷。通过系统地回顾东北夏季旱涝的气候特征、影响因子及预测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东北夏季降水实时预测检验,得出预测技巧偏低的可能原因:(1)东北初夏降水主要受东北冷涡活动的影响,盛夏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北南风和中高纬环流型的共同作用,而业务常用的国内外主要动力气候模式无法准确反映与东北初夏和盛夏降水相联系的关键环流系统;(2)东北夏季降水与全球海温的关系较弱且不稳定,尤其是与ENSO的关系较为复杂,年际关系随年代际变化而波动,即ENSO不是预测东北夏季降水的强信号;(3)东北夏季降水具有明显的季节内、年际和年代际等多时间尺度变率,夏季降水受到多种时间尺度信息的叠加和调控,不同尺度变率的贡献相当,且影响系统不同,导致预测难度较大。最后,进一步探讨了东北夏季降水预测存在的科学问题及可能的解决途径,以期为夏季业务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 由沈阳区域气象中心 30余名科技人员经过 5年的联合攻关完成的“东北夏季低温与旱涝预测系统研究”成果最近通过了中国气象局科教司组织的技术验收。验收组由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象科学研究院 ,北京大学 ,中科院沈阳分院及有关省市气象局的 9位专家组成。专家们认为 :该项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我国东北夏季低温与旱涝形成机理、演变规律、影响因子及年代际变化特征 ,首次建立了东北地区夏季低温预测物理概念模型 ,编辑出版了《东北地区夏季异常气候事件图集》 ,填补了国内该项工作的空白。该专题较好地完成了攻关任务 ,达到了考…  相似文献   

4.
东北夏季低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崔锦  李辑  张爱忠  阎奇 《气象》2007,33(4):3-9
以东北夏季低温为重点,系统地回顾了东北夏季低温的气候特征和环流特征、影响因子及其预测的研究进展。东北夏季低温是一个大范围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天气气候灾害,主要受极涡和副热带高压等大气环流系统与下垫面的影响,目前对其预测的研究还较为初步,今后的研究工作应以东北夏季低温机理研究和预测系统的建立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ENSO事件对我国天气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东亚环流、旱涝、台风活动和东北夏季低温等方面总结了ENSO对我国天气气候影响的观测结果和可能的物理机制,并讨论了与之有关的问题。通过总结和讨论期望对ENSO的影响及预报价值有一个总的评估。  相似文献   

6.
2002年夏季气候及汛期实时预测与检验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2年汛期预测的结果.作者首先利用IAP ENSO预测系统,较好地预测出2002年夏季将有一个强度偏弱的El Nno事件发生;IAP动力学气候预测系统(IAP DCP-Ⅱ)的跨季度预测结果则表明2002年夏季我国华北和东北大部将持续干旱少雨,长江下游和南方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在数值预测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的动力统计预测方法,最终得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2年夏季旱涝趋势的跨季度集成预测结果.与实况比较表明,IAP DCP-Ⅱ预测和集成预报均较好地预测出我国夏季旱涝的大范围形势分布,特别是动力数值预测的效果在我国东部略优于集成预测.至于汛期(6~8月)每天的天气分析研究和数值天气预报,则表明国内外现有的中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均有很好的预测能力,并给出了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2002年持续性降水的天气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距平模式月际旱涝异常的诊断及预测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勇  林本达  王绍武 《气象学报》1998,56(5):540-550
用地气耦合非定常距平模式对24个夏季旱涝月个例进行了诊断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用这种动力与统计外部结合的MOS方法进行旱涝预测比较简易可行,并且达到一定的准确率,便于在短期气候预报的业务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莘芳  汪克付 《气象》1996,22(12):40-42
利用日平均气温资料,将秋冬季节转换的过程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讨论了不同类型与次年夏季旱涝的关系,同时应用该关系制作夏季旱涝的长期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9.
由六枝1957~2001年45年逐日降水资料,计算出六枝夏季(6~8月)暴雨日数、相当暴雨日数与旱涝级别和夏季总降水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暴雨量决定降水量,且旱涝预测主要是暴雨预测。  相似文献   

10.
马振锋 《四川气象》1996,16(3):29-33
以春季低温,盛夏川东高温以及汛期旱涝为预报对象,结合1995年业务预报,从天气和统计天气学角度来说明主要预测技术方法和制作思路。  相似文献   

11.
王莘芳  汪克付 《气象》1996,22(12):40-42
利用日平均气温资料,将秋冬季节转换的过程划分为4种基本类型,讨论了不同类型与次年夏季(5—9月)旱涝的关系,同时应用该关系制作夏季旱涝的长期趋势预测  相似文献   

12.
许炳南 《高原气象》2002,21(6):628-631
对贵州夏季严重旱涝的短期气候预测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用东亚大槽和北美东岸大槽的异常配置建立的夏季旱涝预测信号等5个预测因子,并依据这些预测指标建立了贵州旱涝短期气候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经1997-2000年实际检验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春季低温、盛夏川东高温以及汛期旱涝为预报对象,结合1995年业务预报,从天气学和统计天气学角度来说明主要预测技术方法和制作思路。  相似文献   

14.
1.抗旱种子丸衣技术推广应用研究、辽西地区冰雹活动规律及人工防雹效果的分析、数学模型在农业气象中应用的研究、东北地区夏季旱涝与低温预报方法的研究、市级农业气候影响评价实时业务系统、2~3天重大灾害性暴雨预报自动化系统研究等6项技术成果,经过层层评审,荣获1993年度辽宁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相似文献   

15.
梁平  伦绪勇 《贵州气象》2001,25(5):10-11
通过对夏季风强度与黔东南汛期相当暴雨日数,夏季旱涝关系的研究,主明夏季风强度的变化与黔东南汛期相当暴雨日数及旱涝级别有很好的相关性。提出:利用夏季风强度变化的规律性,预测黔东南汛期的旱涝趋势,是短期气候预测的一个很好的依据,对短期预报中暴雨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用当前降水和蒸发因子以及前期降水因子定义了黔东南夏季旱涝指数,用此指数计算了黔东南1971~2000年的夏旱指数,同时对各年的夏季旱涝进行了定级,检验证明,此指标对黔东南夏季旱涝等级的划分比日常业务中使用的降水百分率对黔东南夏季旱涝的等级划分更符合实际情况。讨论了黔东南夏季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得出结论:①夏季干旱主要出现在7~8月,6月干旱较轻,7月重旱出现的概率最大,8月次之;②20世纪70年代干旱主要出现在7月,80年代整个夏季均少雨干旱,以中等以上干旱为主,90年代降水较多,没有重旱出现;③黔东南州的夏季干旱,东南部出现的概率最大,西北部最小;但7月干旱多出现在东北部地区,8月的干旱西北部和东南部多于西南部和东北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全球变暖,旱涝异常的强度和频率不断增加,为增进对旱涝异常转换事件的认识,提高西北地区东部降水预测水平,利用1979—2020年我国西北地区东部逐月降水、海表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数据以及NCEP/NCAR环流再分析资料,通过建立旱涝转换指数,对西北地区东部春、夏季旱涝转换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围绕大西洋SST异常对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旱转涝年,春季极涡偏弱,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强,东亚大槽偏深,西北地区东部受西北干冷气流控制,降水易偏少;夏季上游低值系统活跃,南亚高压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西北地区东部受副热带高压和上游低槽系统共同影响,且有暖湿气流,降水易偏多,涝转旱年情况相反。上年冬季至当年夏季,大西洋类“三极子”型的SST异常是造成季节间降水明显差异的关键因子,旱转涝年春季大西洋类“三极子”负位相的SST状态激发出一支纬向型遥相关波列,经欧洲中西部、巴尔喀什湖地区东传至我国东北至日本海一带,此时中高纬环流形势有利于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少;夏季SST异常激发的波列强度减弱、位置西移,中高纬关键环流系统的...  相似文献   

18.
西藏地区旱涝等级划分及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利用西藏22个站点1969-1998年逐日降水资料,采用d指数旱涝等级方法。按夏季(5-9月),初夏(5-6月),盛夏(7-8月)时段进行了旱涝等级划分。采用EOF分析方法对全区22个站点旱涝等级展开分解,得出西藏地区的旱涝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类型和周期,而且对西藏地区夏季(5-9月)的旱涝做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张霏燕  徐海明 《气象科学》2012,32(6):629-637
利用1958—2007年全球海温、位势高度月平均资料和中国东北地区64个测站的夏季地面气温等资料,分析了中国东北地区夏季极端低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异常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近50a来中国东北夏季极端低温事件频数在年际变化的时间尺度上主要存在两种模态:全区一致变化型和南北反相变化型;(2)东北夏季极端低温频数与乌拉尔山高压,东亚大槽,阿留申低压,东北冷涡密切相关;(3)东北夏季极端低温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存在遥相关关系。在1990s初期以前,在E1 Nino发生年或翌年基本都对应东北夏季极端低温年,但1990s初期开始,El Nino发生年与东北地区夏季极端低温的对应关系遭到破坏;(4)东北夏季极端低温事件频数的年际变化与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会影响东北地区上空的环流,致使东北夏季极端低温异常。  相似文献   

20.
程玉琴  张少文  徐钰强  胡桂杰 《气象》2001,27(11):44-46
夏季旱涝与冬季环流关系密切。亚洲地区冬季纬向环流异常偏强,经向环流偏弱,同时1月的极涡所在纬度(简称极涡纬度)偏南时,极易造成赤峰地区夏季洪涝;相反,纬向环流偏弱,经向环流偏强,同时1月份的极涡纬度异常偏北时,极易造成赤峰地区夏季干旱。据此,把冬季环流进行分型,预测赤峰地区夏季旱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