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第一號儀器的测微器是用馬達帶動,人手操縱的;第二號儀器是用光電方法進行觀测的;第三號儀器裝有手轉测微器。全部的天文测時結果都歸算到徐台的經度基點上(也就是第一號儀器的所在地),該基點經過1926年和1933年的國際經度测定,經度採用值為東經8~h05~m42~s、890。這點的  相似文献   

2.
由各台站以天頂儀、攝影天頂筒、稜鏡等高儀或其他儀器觀測所得的緯度值可組成各該台站緯度變化的平滑曲綫。應用個别台站的緯度變化值或組合一定台站的數據,就可以計算極點的坐標。國際緯度組織(ILS)早自1899年就組合了北半球39°8′同一緯度綫上幾個台站、使用同樣的觀测儀器、觀測星表和程序所得的緯度变化來計算極點坐標,以後還絡續組織了一些南緯的台站進行觀测。1955年在都伯林舉行的第9屆國際天文協會大會上更决議由國際緯度組織及時供給國際時間局(BIH)以資料來計算參加國際時  相似文献   

3.
本台测時所使用的儀器是帕蘭(Prin)80毫米迴轉中星儀,並由超人差测微器與記時儀自動記錄觀測所得時刻。觀測一般在世界時11h—13h之間進行。每次觀测的星數一般是10—12顆,天頂南北的星體約各佔一半。觀测結果的整理則採用梅耶(Mayer)公式,恆星赤經以FK_3星表系統为根據,觀测者为龔惠人、羅定江、沈祖耀三人。中星儀所在經度为東經8~h5~m42~s.890。  相似文献   

4.
第一号和第四号仪器的测微器是用馬达带动,人手操纵的;第二号仪器是用光电方法自动观測的;第三号仪器装有手轉测微器. 全部天文测时結果都归算到徐台的經度基点上(也就是第一号仪器的所在地),該基点經过1926和1933年的国际經度測定,經度采用值为东經8~h05~m42~s890.这点的北緯是31°11′31″.0,海拔7米.  相似文献   

5.
本台中星观测所使用的儀器是法國帕蘭(Prin)廠出品的80公厘迴轉中星儀,並由接觸测微器與記時儀自動記錄观測所得的時刻(测微器用馬達带動並由人手操縱).觀测結果的整理則採用梅耶(Mayer)公式,恆星赤經以FK_3系統為根據. 在觀测每一顆星的時候,中星儀迴轉一次:即在星體中天前後,儀器順放逆放各一次,籍此消除視準差.  相似文献   

6.
這四顆小行星(1)是紫金5號(P.O.5),共有七次的觀測。但是在1957年12月份裹所觀测的兩次,從軌道計算結果,證明這最後兩次的,是屬於另一顆小行星的。(2)是在觀测久已失蹤的小行星(1125)China時拍攝到的。觀測的弧長有七十天。很有可能它就是失蹤的中華號。但還有待攝動計算,把前後相距三十年的觀测,聯系起來才能够作最後的肯定。(3)是紫金6號(P.O.6)。經國際小行星中心暫定號數為1957 VA。觀测弧長約六十天。從短弧初軌算得的星曆表,曾發表在國際天文協會天文電報组的快報No.  相似文献   

7.
前言佘山天文台的太陽分光儀,成立於1949年,儀器的構造巳於前說明了.由於光柵發霉及儀器設計上的缺點,1951年起就沒有觀測到太陽表面的活動.儀器主要的缺點在於焦距過短,因而光譜色散度不大,欲抽取單色光觀测太陽很是困難.昔年海爾(Hale)創立目视太陽分光儀時,曾先後作過焦距長短的試驗,從焦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