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山区风能资源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风能资源丰富,观测资料匮乏;山区风能资源分布复杂,监测难度大,评价要求高.山区风电开发的不利条件主要有:地形多样,地质复杂,风场分布离散,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气候复杂,建设要求高等;有利条件主要有:山区风能资源丰富、季节分布合理、开发利用价值高,国家政策支持、风电效率不断提高、企业积极性高,风电开发耕地占用少、移民少、环境影响小等.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加强风能资源监测,开展精细化的风能资源分布规律研究,研制适合山区特点的风力发电机,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和加强山区风电开发各个环节的科学研究等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国山区工业资源的类型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工业资源可分为工业资源与通用资源两大类。通过科学考察与系统分析可知,山区工业资源既有资源丰富的优势,又有人才社会资源贫乏的劣势,呈现出人与砂相协调发展的二元结构。中国山区工业开发首先应夯实人才社会资源开发,才能使自然资源开发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3.
30年来我所在山区开发研究方面承担过国家级、院省部级重大科研任务30余项,发表论著200多种.研究领域有:山区综合开发,山区农业发展布局,山区资源条件评价及开发潜力,山区城镇和工业发展布局,山区人口的就业、移民和人口容量等.前两者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4.
陕西关中西部山区气候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引鸽 《山地学报》2000,18(1):84-88
分析了关中西部山区光热水农业气候变量的特点 ,结合农业利用现状及山区开发对象 ,建立了山区气候资源的农林牧分层发展模式 ,从充分利用和深层开发气侯资源的原则出发 ,提出了开发利用气候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天目山山区笋竹资源和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有着丰富的笋竹资源,开发这一资源优势,条件优异,投资少,经济效益高。天目山区笋竹资源在南方竹类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目山区笋竹资源分布集中,优势突出,笋竹品种多,品质优异,因此有条件进行规模性开发。但从目前笋竹资源开发现状存在着资源浪费大,利用率低,开发,原始,产品档次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当前亟待加强笋竹资源开发的研究,研制新的笋产品,提高竹笋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深入研究闽西山区旅游开发与脆弱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机制,即通过建立山区生态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脆弱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耦合发展、构建闽西生态脆弱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及建立旅游发展预警系统等措施来实现闽西山区旅游开发与脆弱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耦合。学术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层面上可以建立一种适用于山区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与旅游开发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在应用层面上实现旅游资源适度开发与生态环境有效保护,促进山区型生态脆弱区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研究目标,本研究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提出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7.
我国山地面积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2/3,全国273个重点扶贫县中,约有2/3分布于山区。掌握山区自然资源质量、数量,并选择其优势资源进行优化开发,是实现山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广东省丰顺县为例,拟通过对山区资源优势及优化开发的研究,探索山区经济开发的途迳。  相似文献   

8.
我国山区资源丰富,利于农林牧副各业综合发展。开发山区能繁荣我国经济。 破坏山区森林植被,会造成水土流失和水旱灾害,使下游平原区失去安全保障。因此山区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关键所在。 目前,我国有些山区群众的温饱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其中多半是革命老根据地、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穷落后地区。 山区长期落后,势必会使全国的资源和市场逐渐失去应有的后继能力,并影响到平原区、沿海区和城市的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 由此可见,山区开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正>《山地学报》是专门报道山地科学研究理论与山区开发、整治、建设实践相结合等内容的综合性科技期刊,内容涵盖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大门类中与山地研究、开发有关的多学科知识,重点报道山地资源开发与山地生态环境演变、山区工程建设与山地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山洪等)防治、山区社会发展与城镇规划、山区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0.
我国贫困山区粮食生产不足,农民生产开发行煌基本模式是争取粮食自给。除劳动外,这些山区资源投入水平很低,因而边际报酬高。利用生产函可以准确揭示山区资源与产品的开发潜力与经济效益。山区生产优势是林特产品。然而只有首先做到粮食自给,才能有效开发林特产。贫困山区的农业开发策略是提高粮食单产,退耕还林。本文提出妥善安排长周期林业生产与短周期农业生产的3项经济准则。利用系统动力学协调包括数百函数与变量的开发目  相似文献   

11.
根据区内所拥有的特点:产业结构处于初级变动阶段,自然资源丰富,以及大量处于隐蔽失业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优势还未发挥,提出了目前本区选择主导产业部门的三个准则,即:资源开发准则、相关效果准则和劳动就业准则。由此判定本区主导产业所得出的结论是:水力发电工业、矿产资源开发业(原材料工业)、农林土特产品加工工业,应成为区内的主导产业部门。  相似文献   

12.
原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包括自然原生态和人文原生态旅游资源,它具有脆弱性、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是历史留给人们的宝贵遗产和重要的旅游资源.论文总结了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其形成机制,分析了广西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机制,针对广西喀斯特山区原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和所面临的威胁,提出建立地方性多级资源遗产申报制度、民族生态博物馆∕文化园、少数民族文化基因信息库等原生态旅游资源安全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3.
简述攀西地区的资源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攀西地区是一个多山的区域,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区域,也是一个资源非常丰富的区域。区内有三大资源体系: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和生物资源。本文阐述了攀西地区资源开发的过程,资源开发对攀西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资源开发重点的转移,资源开发观念的更新,并提出未来攀西的发展应以可再生资源开发为主,以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区域发展和承担起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屏障的责任并重,以生物资源开发为导向解决攀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地理学和生态学中边际效应的观点,论述山地与平原两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一些既不同于山地又异于平原的特殊气候现象──气候边际效应。分析指出,气候边际效应在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主要表现为坡地暖带、强降水效应和干旱效应,并对这三种气候边际效应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气候边际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本文基于地理学和生态学中边际效应的观点,论述山地与平原两大系统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形成一些既不同于山地又异于平原的特殊气候现象──气候边际效应。分析指出,气候边际效应在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中主要表现为坡地暖带、强降水效应和干旱效应,并对这三种气候边际效应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宁镇扬山地丘陵地区土地面积133.9万公顷,农业资源丰富,是江苏省开发潜力很大的地区之一。本文从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生物资源,阐述了它们的区域优势;探讨了农业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综合开发利用的建议和对策,制定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总体规划;建立农业资源综合开发治理试验区;发挥山丘地区资源优势,建立商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7.
山地资源的特点及开发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地资源基本内涵重新认识基础上 ,讨论了与非山地资源相比较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其开发与山地环境演变的关系和现实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山地资源开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8.
河西地区水、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调查计算,评述了河西地区水、土资源状况及开发利用过程中引起的环境变化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利用水、土资源的建议和意见:1.以流域为单元进行水、土资源合理利用布局,2.以水定地、搞好水土平衡,3.提高单位面积产量,适当扩大灌溉面积,4.合理利用和改良草场,5.种草种树,保护植被,6.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
The 2004 Indian Ocean tsunami brought Aceh's long-drawn separatist conflict back to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Yet, the precise way in which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conflict entangled with resource-related grievances have remained poorly understood. Taking a political ecology approach, this paper sets out to understand the role of natural resource grievances within the complex and shifting set of mutually implicated factors leading to and sustaining the conflict from the early days of Indonesia's independence. The paper argues that the management of Aceh's natural resources – especially the rich gas and oil reserves – was not the sole or primary causal factor. Rather, state managed exploit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had a demonstration effect, exemplifying other grievances and supporting the articulation of a separatist discourse naturalizing 'Acehnese' conceptualizations of resource entitlement. Comparing Aceh with other separatist conflicts,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as conflict unfolds at the intersection of a shifting set of concerns, it is increasingly difficult to separate the underlying issues of identity, resource entitlements and human rights.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耕地后备资源的空间分异及开发时序模型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该文运用数理统计分析耕地后备资源数量和类型的空间分异特征与分布规律,构建以投入产出比为基础,并以耕地转化潜力系数、耕地后备资源密集度系数加以修正的耕地后备资源开发时序模型,得到江苏各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时序。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耕地后备资源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根据开发时序模型提出江苏省各地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