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煤田地质系统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据1998年干部统计报表反映,各类专业技术干部队伍已初具规模。面向新世纪,如何培养跨世纪煤田地质人才,已是摆在我们面前实际问题。笔者拟从几个方面谈点粗浅看法。1煤田地质系统技术干部队伍概况1-1学历结构明显提高现以地质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结构为例,作概略统计分析如下。①1998年与1990年相比,研究生学历的人数增长了5倍,增长的幅度最大。②大学本科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1996年以前基本上是每年都有一定的增加。由于“文革”前…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李鹏总理在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中提出,要积极发展“劳务输出、对外承包工程和海外投资,增加非贸易外汇收入。”众所周知,煤田地质队伍是一支技术、装备、管理素质较好的队伍,近年来,在中外合作勘探、出口创汇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又由于国内资金所限,勘探力量显得过剩,因此积极发展劳务输出、对外承包工程和海外投资,是当前一项值得重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1战略目标与指导思想 煤田地质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以建立煤田地质专业化服务网络为基础,以服务于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宏观布局的决策和目标实施为主导,以服务于市场需求为导向和发展多种经营为补充的煤田地质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一支专兼结合能够适应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的煤田地质勘查与研究队伍;而且应当是一支设备精良、技术先进、机制灵活、管理现代化的企业队伍。 战略指导思想是精干主体、扶持优势产业,实施大科技发展战略,坚持“科教兴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突出煤田地质行业特色,加强国际国内经济技术合作,为煤… 相似文献
4.
对煤田地质行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考李季三(中国煤田地质总局涿州072752)煤田地质行业本身属于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第二层次。进入“九五”时期,国家计委明确要求各部门只能保留精干的地质队伍,使用国家中央财政预算资金从事基础地质和普查、找矿工作。按照国家计... 相似文献
6.
环境地质学是地质学和环境科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边缘科学;是研究地质环境及其变化与人类活动与生存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随着环境地质学的广泛应用,现已产生了许多应用型的环境地质学分枝,煤田环境地质就是其中之一。 1 煤田环境地质工作的必要性 煤炭是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能源,煤炭工业是我国的重要基础工业,煤炭工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也产生了各种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矿井排水、疏干可引起地面变形,井干涸泉断流,海水入侵,地面水倒灌,诱发地震,矿井水 相似文献
7.
煤田地质馆馆藏地质报告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报告是为国家未来矿山设计,矿井建设和矿产开采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地质报告的馆存质量直接影响地质报告的使用价值和管理效益。本文就煤田地质馆馆存的地质报告在提交,审查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质量误差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煤炭资源大省,煤炭资源是新疆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重要保障,据新疆煤田地质局完成的第三次煤炭资源预测,新疆煤炭预测资源量为1.82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预测总量的40%。近五a来,新疆煤田地质局以重点矿区的煤炭和煤层气综合勘查为基础,以探采结合为重点,以加强质量管理为保证,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目前,新疆煤炭已由满足内需进入到弥补、支援全国需求的重要发展阶段。在加快新疆煤炭资源勘查开发的新形势下,煤田地质工作还存在投入不足、人才缺乏、环境不佳等急需解决的问题,据此提出了应加强煤炭和煤层气综合勘探、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开展煤炭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以促进煤田地质工作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10.
11.
煤炭地质单位尚未建立有效地信用管理制度,威胁了煤炭地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煤炭地质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信用管理,尽快设立专门的信用管理机构,规范内部管理,防范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12.
结合工作实际,对煤炭地质单位投资管理中四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是煤炭地质经济的一个新特点,投资推动了煤炭地质单位的跨越式发展,带动了地勘单位资产规模和质量的大幅度提高,加强了煤炭地质单位的主业建设:“备案制”和“审核制”是总局投资管理办法中最大的亮点,其本质是落实投资单位的自主决策权。概述了煤炭地质单位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发生的变化和需要把握的工作重点,并对煤炭地质单位今后的投资方向进行提出了新见解。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煤炭地质改革进程回顾及问题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煤炭地质改革与发展历史轨迹的追溯,认为以往中国煤炭地质行业的思维观念、发展设计战略、体制与机制、技术和人材等不但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且在行业中也不具备竞争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突破传统观念,创建新的体制和机制,整合资源、盘活现有存量资产,建立技术和人才的支撑体系,强化投融资功能,建立与决策层畅通的信息渠道等实现中国煤炭地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煤炭地质行业管理信息的特点与MIS应用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煤炭地质行业管理信息的特点,论述了充分开发和利用管理信息资源对煤炭地质行业的意义,并提出了煤炭地质行业MIS(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煤田地质局是拥有辉煌历史的国家级地质功勋队伍,近几年来在资源贡献、生产规模、经济总量、资产增值、产业跨度、装备提升、技术创新、改革管理、基地建设、职工收益等方面作出了巨大成绩,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面对新的形势,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提出了“一业为主,关联多元”,“五个转变”的新思路,即定位于煤炭地质勘探主业,发展相关联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向社会地质、矿井地质、多矿种地质、服务性地质工作及国际地质市场的转变。为此应首先瞄准资源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等领域,加强在调查与评估、设计与评价、勘查与施工、防治与监理、咨询与服务等方面的市场开拓工作。依据河南煤田地质局当前的实际情况,指出应紧紧抓住人才和知识、技术和装备、品牌和商誉、市场和效益等管理之重点,推动地质勘察单位再次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关于煤炭地质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石油地质与煤炭地质在组织体系、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差异,认为煤炭地质工作与石油地质工作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前者没有完全融入行业体系之中,体外运行机制是困扰煤炭地质发展的主要因素。探采一体化是煤炭地质工作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矿业权运作,提高矿产资源勘查技术水平,改进技术装备,提高国际竞争力,是现有煤炭地质勘查单位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8.
煤田地质研究的新进展和四川煤田地质工作的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以来,煤田地质研究在层序地层学、煤变质作用规律、盆地分析、巨厚煤层、煤的有害物质与洁净能源、煤层气以及数字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进展。煤炭是我国第一能源,进一步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对煤田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拓展工作领域,为确保我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再论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新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近年来大量专题科研成果和勘查工程实践.系统总结形成了适应中国煤田地质特点和煤炭工业要求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理论与技术体系。该体系可概括为一个创新思路、两大支撑理论、五大关键技术、一套标准规范:提出了集资源勘查、矿井建设、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为一体的”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新思路:聚煤规律研究和构造控煤作用研究取得突出进展,为当代煤炭地质综合勘查技术体系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建立并完善了由煤炭资源遥感技术、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快速地质钻探技术、煤炭资源信息化技术、煤矿区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等五大核心技术构成的地质综合勘查技术体系;编制技术规范与标准14项,为构建中国煤炭地质综合勘查体系提供了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煤炭地质单位股份制改造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股份公司的组建应灵活多样、不拘于现成模式,有条件时可组建规范化公司。还对公司的组建、运行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煤炭地质系统集团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