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浅析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石油关系国家经济命脉,是重要的战略物质。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支持中国社会安定及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在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过程当中,中国的石油工业还是相当年轻的。从1950年以后,中国从年产量只有12×104t到目前的1.65×108t,有着相当大的进展。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能源消耗巨大,能源的生产目前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油气的需求增加迅速,加之中国的石油地质情况复杂,人们对油气的发展议论很多,石油工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1中国石油工业面临的问题(1)国民经济年增长、消费增长和每年石油产量增长之间…  相似文献   

4.
石油关系国家经济命脉,是重要的战略物质.它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也是支持中国社会安定及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海相油气地质》2001,6(1):60-60
<正> 2000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21世纪中国石油战略高级研讨会”第二次专题研讨会——“21世纪中国石油天然气资源战略”。这次研讨会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开发中心、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科技办和中国石油学会等单位主办,并得到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大石油公司上层领导的支持,各方面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与会领导和专家就我国的石油资源及其发展战略的有关问题充分发表了看法,交换了意见,形成了如下一些值得重视的观点。(1)我国油气资源远远没有枯竭,我国的油气勘探开发空间仍然非常广阔。按照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石油资源量为940×10~8t,目前探明率仅为21%;天然气资源量为38×10~8 m~3,目前探明率仅为6%左右。石油资源量,如果按照美国(70%)和前苏联(62%)的探明率计算,我们还有40%~50%的探明率空间,即尚可探明360×10~8~450×10~8 t的储  相似文献   

6.
石油天然气是战略资源,是21世纪地学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对20世纪以前世界及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现状进行了概括,并对21世纪中国石油天然的发展远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石油天然气是战略资源,是21世纪地学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对20世纪以前世界及中国石油天然气的开发现状进行了概括,并对21世纪中国石油天然的发展远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9.
天然气地质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油气资源的总形势相当严峻,为了找到更多的天然气,需要不断地深化和更新对我国天然气地质的认识,油气勘探是一个不断地更新认识的过程。有了新的认识和新的思路,就会找到新的油气田。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天然气藏是生散动态平衡的产物 天然气到处生成,到处散失,生成多,散失多,几乎所有各种类型的有机质,不论其演化程度,都能生气。岩石的生气能力很大,每立方公里岩石可以生成少则5亿m~3,多则20  相似文献   

10.
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技术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天然气水合物矿体的勘探方法,包括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地球化学勘查技术、孔隙水的含盐度、海底地质活动、地质取样与钻探技术、旁侧声纳技术,并分析了各自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石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给中国油气勘探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为了增加油气供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寻求油气勘探的新途径,强化油气勘探,促进油气发现。在总结过去油气勘探,特别是“十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中国油气勘探面临主要问题,包括资源品位降低、勘探条件更加复杂、关键理论技术研究滞后、投入不足等,进而探索未来油气勘探的战略方向和储量增长趋势,即立足大型盆地,不断开拓勘探新领域,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上、开拓新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油气资源勘探现状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潘继平 《地质通报》2006,25(9):1055-1059
石油供求矛盾日益突出,给中国油气勘探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为了增加油气供给,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寻求油气勘探的新途径,强化油气勘探,促进油气发现。在总结过去油气勘探,特别是“十五”期间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中国油气勘探面临主要问题,包括资源品住降低、勘探条件更加复杂、关键理论技术研究滞后、投入不足等,进而探索未来油气勘探的战略方向和储量增长趋势,即立足大型盆地,不断开拓勘探新领域,稳定东部、发展西部、加快海上、开拓新区。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海新生代盆地构造差异性演化及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海处于欧亚、印度-澳大利亚及太平洋三大板块的交汇地带,其盆地形成与演化受控于洋、陆板块的相互作用,区域构造背景对盆地形成和演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由此导致了中国近海盆地显著的分段性和差异性演化特征。渤海海域、北黄海至南黄海盆地属于陆内裂陷型盆地;东海海域为活动大陆边缘弧后裂陷型盆地;珠江口盆地和琼东南盆地为被动大陆边缘型盆地;莺歌海海域为转换大陆边缘型盆地。受此影响,油气分布有明显的分段分区性,渤海—南黄海陆内盆地以成油为主,东海弧后盆地以成气为主,南海北部大陆边缘北部成油、南部成气,莺歌海转换盆地以成气为主。中国近海未来的找油领域主要在渤海、珠江口盆地北部和北部湾盆地;找气领域主要在东海盆地、南海北部深水区和莺歌海盆地6大领域。  相似文献   

14.
华北陆块南缘下寒武统烃源岩的发现,为寻找华北地下能源提出了新的赋存层系,分布地区和研究领域,可望对21世纪华北勘探天然气拓展新局面有所助益,综合分析认为,华北陆块南缘具有形成深源气,裂解气和保留早期气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15.
近10年来,中国北方(天山-兴蒙构造带)以石炭系—二叠系为目的层的油气基础地质调查在地层划分对比、层序地层、沉积充填与沉积体系、构造改造等基础地质领域,以及石炭系—二叠系烃源岩评价等石油地质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认识。天山-兴蒙构造带发育石炭纪—二叠纪与中生代2期叠合盆地,其中中生代盆地群是在未变质的石炭系—二叠系之上发育的上叠盆地。盆地内部及周缘地质体均发现了石炭系—二叠系良好烃源岩。准噶尔、三塘湖、吐哈、银额等盆地以石炭系—二叠系为目的层的油气调查与勘探不断取得新的发现与突破,二连、松辽等盆地相继获得了石炭系—二叠系油气赋存信息。中国北方石炭系—二叠系具有良好的油气地质条件与资源前景,有望成为油气勘探的战略接替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中国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特殊性问题   总被引:83,自引:4,他引:83  
金之钧 《地学前缘》2005,12(3):15-22
中国至少有3 0 0×1 08t的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量,是十分重要的勘探领域。在近5 0年的勘探历程中虽有塔河、普光等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发现,但探明储量仍然很低,这与勘探投入低有关,但更主要的原因在于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地质的特殊性。经研究其特性可概括为7个方面:(1)碳酸盐岩层系形成于多旋回的叠合盆地;(2)碳酸盐岩层系时代老,埋藏深;(3)烃源岩具有多元、多期生烃;(4)储集层类型多、非均质性强;(5)圈闭类型多样,以隐蔽圈闭和复合圈闭为主;(6)油气藏改造、破坏严重,保存条件复杂;(7)油气藏分布复杂,预测难。要尽快实现碳酸盐岩油气探明储量的快速增长,缓解国内油气资源供需矛盾,必须加强碳酸盐岩油气富集与分布规律的理论研究和勘探技术攻关。文中将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富集理论的研究凝练为三个方面的科学问题:(1)海相碳酸盐岩层系发育环境、构造演化及其对有效烃源岩的控制作用;(2)海相碳酸盐岩介质油气运聚机理;(3)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多期成藏与保存机理;同时指出要加大碳酸盐岩地区的地震、钻井和测井等系列技术的攻关力度,以提高勘探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特提斯构造域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Klemme和Ulmishek(1991)将全球已探明的油气可采储量分为四大域:特提斯域、北方欧亚域、南方冈瓦纳域和太平洋域。其中特提斯域内的油气储量主要分布在中东地区。
板块学说进入大陆之后,给特提斯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示。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造山带是新特提斯海消亡的产物,而现今提出的古特提斯和基梅里造山带已突破Suess原提出的时空范围,其演化时间已延长到古生代,地域上已达亚洲中纬度地区。中国的青藏高原、扬子地块、华北地块及塔里木地块等属于特提斯构造域范围内。特提斯巨型构造域虽然在走向上有明显的分段性,但其形成演化存在可比性。笔者认为以扎格罗斯带为代表的新特提斯可与喜马拉雅新特提斯对比。
阿拉伯地台至扎格罗斯山前坳陷与中国境内青藏高原地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①发育自寒武纪至第三纪连续沉积了厚度5000~12000m的海相沉积,具典型的被动边缘沉积特征。区内广泛发育侏罗纪至老第三纪的海相沉积;②区内泥盆纪、晚侏罗世、白垩纪及第三纪发育有礁灰岩,二叠纪、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及第三纪发育有白云岩、硬石膏、岩盐、滩岩等,在晚侏罗世、早中白垩世及老第三纪始新世均发育有油页岩;③自早古生代至新生代具多元生烃地层单元组合,具多套生、储、盖组合,具多旋回演化历程。
青藏高原有巨厚的沉积建造,特别是中国海相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和老第三系分布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地区,主要含油气盆地(面积大于104km2)有羌塘、昌都、措勤、比如、日喀则、岗巴-定日、昂拉、库木库里、可可西里等大中型新生代沉积盆地。沉积盆地发育有厚达万米以上的沉积岩系,有丰富的生油岩,并有3~6个生、储、盖层组合,具有良好的生油地质条件。
青藏高原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上叠在稳定陆块之上,不是统一的造山带。它保存有侏罗纪—白垩纪沉积盆地的原型。自上新世晚期至今,藏北高原上升4000m,它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系统下的整体抬升,包含静中动和动中静的哲理。热力学第一定律告诉我们,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和物质是不能产生和消灭的。喜马拉雅运动的强度被人为地扩大。特提斯域的油气勘探范围应逐渐从新特提斯域走进古特提斯域。  相似文献   

18.
Electromagnetic soundings with controlled and natural sources (TEM and MT, respectively) integrated with IP and geochemical surveys have been tested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in West Siberia. The TEM method, with loop sizes smaller than the depth to the target, provide high resolution, sufficient penetration depth, and data locality. The MT method sounds deeper earth and can place constraints on the Paleozoic basement structure and its electrical properties. The petroleum implications of IP and geochemical data are associated with secondary alteration (mineralization) of rocks over oil traps.  相似文献   

19.
Current concepts of oil and gas generation by thermal decomposition of kerogen are reviewed. Primary oil migration mechanisms requiring large quantities of water to serve as a carrier for the movement of oil from source rock to reservoir are discussed. Previous investigators regarded the expulsion of interlayer water from montmorillonite and montmorillonite-illite mixed-layer minerals by transformation during diagenesis as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the carrier water.The process of diagenesis is sub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compaction studies on montmorillonite clay, on studies of the expulsion mechanism of interlayer and interstitial waters, and on the observed changes in pores and mineral grains in argillaceous sediments during these stages. As a result, we concluded that the migration of oil chiefly occurs during the late compaction stage when the sediment's porosity ranges from 30 to 10%.This conclusion implies that a large amount of oil can move during the period when the active generation of oil corresponds with the primary migration of carrier water. For instance, in the oil-bearing Miocene sediments of the Akita area of northern Japan, the oil generation temperature ranged from 100 to 150°C and the average migration depth was between 1300 and 2600 m. Therefore, the possibility of large oil pool formation will be high in the basin where the paleo-geothermal gradient is about 5.0°C/100 m. In fact,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paleo-geothermal gradients in the vicinities of large oil fields will be very close to this value.Prediction of the type and amount of hydrocarbons in the exploration area will be possible by an examination of the paleo-geothermal gradient in the area and by a study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absolute porosity and burial depth of argillaceous rocks.  相似文献   

20.
岩相古地理研究与油气勘探   总被引:11,自引:9,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地理学已具有200余年的悠久历史。它的发生、发展与沉积学和地层学的发展密切相关。古地理学的理论发展和相关的技术进步在勘探开发沉积矿产资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开拓了在河流、三角洲及滑塌浊积扇、深水重力流沉积、滩坝、礁以及碳酸盐岩建隆中找油的新领域。中国岩相古地理的研究为推动油气资源勘探开发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在不同地区和地质层位中找到了极为丰富的油气资源。中国含油气盆地油气勘探表明,岩相古地理控制了油气成藏的基本要素组合和油气资源的分布,地层和岩性圈闭的发育和分布受控于古地理条件的改变。中国原油地质储量的13%、55.3%和12.6%分别分布在河流、三角洲和水下扇的沉积物中。讨论了未来岩相古地理研究应采取的指导思想、工作方法和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指出多信息、多尺度、多元化和数字化的古地理研究必将在未来沉积矿产勘探开发和综合利用中发挥积极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