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2003年云南大姚6.2级、6.1级地震中短期地震学特征的分析和初步研究,认为大姚地震孕育过程中的短期阶段,震中附近的地震学异常以中小地震活动增强为主,表现为震区附近中小地震频度增加,4级震群活动、A值、GL值出现异常,同时震源深度加深等;在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过程中,震源区异常消失相对平静,使多种地震学异常收缩至震源区附近;地震孕育进入短临阶段,震中附近地区再次出现了3~4级小震活动增强的特征,云南省地震活动出现向震中附近迁移的趋势。整个孕震过程,地震活动体现了活动-平静-活动的动态演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2003年云南大姚6.2、6.1级地震序列特征分析及地震触发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采用双差定位法对2003年7月21日、10月16日云南大姚先后发生的6.2、6.1级地震及其余震序列进行精定位。结果表明,两个主震的震中位置相当接近,余震序列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线性分布,地震序列精定位后的结果同震源机制解吻合很好,两个地震的发震断层均是近乎直立的右旋走滑断层。此次大姚6.2、6.1级双震,和云南地区大多数其它双震有所不同,余震分布并不呈现共轭分布,而近乎一条直线,两者间有部分重叠,表明两者受控于同一发震断层。相对主震而言,余震都呈不均匀分布,近乎一种单侧分布,6.2级地震的余震集中于主震的西北方向,6.1级地震的余震集中于主震的东南方向,并且6.1级地震是6.2级地震在同一断层向东南端延伸的另一次破裂。库仑破裂静应力变化Δσf研究结果表明,7月21日6.2级地震对10月16日6.1级地震有明显的触发作用,两个主震对断层外余震的发生均有不同程度的应力触发作用,并且2000年姚安6.5级地震对大姚两次地震的发生也有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山西大同—阳高 1989年 6 .1级地震的震例总结中 (张肇诚 .中国震例 .北京 :地震出版社 ,2 0 0 0 ) ,共收集了 8项电磁异常 ,经过对资料的进一步整理研究 ,又发现了 10项异常。以这些异常为样本 ,研究了电磁异常的演化特征及物理机制 ,探讨了数据处理与异常识别的方法、场源关系及区域应力场的特征。结果表明 ,地电异常在震前零散分布 ,以近场区域的中短期异常为主 ,并有从外围向震中迁移的现象 ;地磁异常相对集中 ,呈现分组、准同步上升变化现象 ,异常幅度较大 ;电磁波异常以短临变化为主  相似文献   

4.
2003年7月21日和10月16日,在云南省大姚县境内相继发生62和61级地震,微观震中分别为2595°N,10123°E和2592°N,10130°E;宏观震中分别位于大姚县城北约25km的昙华乡和20km的六苴乡,极震区烈度均为Ⅷ度。两次地震共造成19人死亡,600余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100750万元。通过对这两次强震序列的时、空、强等特征进行分析认为①在大姚62级地震序列衰减后期呈现出一些“双震”的特征;②大姚61级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仍有异常显示;③大姚62,61级地震的发生是楚雄—南华地震带强震活动进一步向北延伸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大同6.1级地震前地磁异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同6.1级地震前,地磁前兆异常在时间、空间和强度等方面沿一定构造部位展现出有规律的分布。其中日变低点位移异常分界线沿燕山阴山断裂带、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秦岭褶断带和南北地震带形成一个闭合圈。地磁流动磁测、地电、形变、水化学、地下水和地应力等前兆异常在两个条带上——北京以西至呼和浩特与北京以南至邯郸一带明显地呈条状分布。这些异常密集的地带恰好是日变低点位移分界线所通过的燕山带和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的一部分地段。而远离分界线所通过的那部分地段的前兆异常明显地减弱。这种情况表明被某些地质构造带分隔开来的地壳块体,在地震前可能发生一定程度的运动,致使某些构造带内的介质发生物理性质的变化。此外,大同地震前,这些前兆异常在时间序列上显示出具有中、短、临的前兆特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003年7月21日云南大姚6.2级地震前,2001年10月至2003年6月云南出现的613d无M≥5.0地震的罕见平静、2003年2~6月出现的显著能量预释放过程、2002年9月至2003年6月M≥4.0地震深度分布异常,2003年5~6月水汞群体异常及2002年2月至2003年6月形成的强震孕震区的深入分析和研究,给出了云南大姚6.2级地震三要素预测的具体方法和实际预测过程。探讨这一强震前的认识过程对于未来地震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2003年云南大姚6.2级和6.1级地震余震S波分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邬成栋  付虹  刘杰 《地震》2006,26(1):1-9
利用2003年云南大姚6.2、 6.1级两次地震的余震资料对该区进行了S波分裂研究。 结果表明, 云南大姚地区的快剪切波偏振的优势方向约为N33°W, 与该区域的区域主压应力的方向一致。 通过对比6.2级余震和6.1级余震的偏振方向和延迟时间, 可以看到6.1级地震后明显的应力释放现象, 在几次强余震前, 均观测到延迟时间呈现增加的特征, 并且几次地震在即将发生之前的短时间内还观测到延迟时间有减小的现象, 这一现象符合震前应力长时间积累和短时间应力释放的结论, 时间延迟在强震前会出现下降具有重要的地震短临预测意义。 研究认为S波分裂参数可以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动态变化信息, 为应力场研究与地震预测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对云南地区地磁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了1986~2002年以来云南地磁场变化形态与异常特征。利用均方差、斜率、拟合等方法分析研究,以日均值为基础建立了一系列判定指标,获得发生在云南及邻区一些地震的震磁前兆信息。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地磁观测震前出现以下几种特征:1.短临加速变化异常;2.多台准同步异常;3.有一定形态过程的异常;4.破年变趋势异常。地磁异常以短临显示为多数,中期向短期过渡异常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2003年大姚6.2和6.1级地震前三维波速结构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尝试在年度尺度上对云南地区地壳速度结构进行成像,以确定2003年大姚地震前三维地壳速度结构的演化,并对其发震成因的介质物性变化进行探讨.检测板分辨试验显示,在年度尺度上,大姚附近区域15km深度上节点解的分辨率在0.6左右;误差分析显示,在震源附近的误差(约0.02km/s)远小于速度变化的幅度(约0.15km/s).研究结果表明,大姚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形成一条北北西向的高、低波速交界带,其走向与两次大姚地震震源机制解的走向以及通过余震精定位确定的断层走向基本吻合,且震源位于交界带的高波速一侧.此外,大姚地震震后在震源下方形成一低速体.本文得到的大姚地震前的波速结构演化可为探讨其孕震、发震条件提供约束.   相似文献   

10.
大姚6.2级地震的强地震动观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年7月21日23时16分30秒,云南大姚发生Ms6.2级强震。震后,云南省地震局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在震区联合开展强震动观测,取得了多次小震源距强余震地震动记录,为研究近源区地震动的特征以及震源过程提供了有价值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大姚6.1级地震烈度与震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2003年大姚6.1级地震震区85个居民点的震害调查资料,系统介绍了该地震的烈度分布及各烈度区的震害特征,并对大姚铜矿的震害现象做了专项分析,对震区烈度异常点的场地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Hua Wei 《中国地震研究》2006,20(4):371-384
INTRODUCTIONTheM6·2 andM6·1 earthquakes occurred successivelyin Dayao,Yunnan Province on July 21and October 16 ,2003 and bothinduced human casualty and economic loss to some extent .Adequatehistorical information reveals that ,earthquakes bigger thanM6·0 in Yunnan are distributed mainlyalong some active tectonic faults and seismic belts . Dayao and Yao an are in the Dianzhong tectonicblock andthere are noapparentfaultsthere(Su Youjing,2004) .Seismic activitylevel inthisregioniswea…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大姚 6.2 级地震房屋震害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2003年7月21日大姚6.2级地震震区的房屋概况,分析了地震的破坏作用和各种结构房屋的震害特征,提出了震区恢复重建与规划发展的建议及各种结构房屋加强抗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Introduction The Sichuan-Yunnan rhombic block (KAN et al, 1977) located to the southeast of Qinghai-Xizang (Tibetan) sub-plate is one of the most seismically active tectonic regions and ac- tive reg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to monitor (MA et al, 1987). Af…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地磁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对云南地区的数字化地磁垂直分量(W)日变幅值进行计算,研究2009年1月-2013年3月以来云南地区发生的8组MS≥5.0地震前的异常变化。结果显示,加卸载响应比值出现高值异常对云南地区短期内发生MS5.0以上地震有一定指示意义,尤其是MS5.5以上地震,对应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杨欣  聂晓红  夏爱国 《中国地震》2005,21(2):244-253
通过分析昭苏6.1级地震序列特征、震源与介质破裂特性、震源环境与历史地震活动类比及区域地震和前兆资料的异常变化等,对该震前的区域地震活动背景、震后的震情趋势等有了较为细致的了解和判定。主要结果有:①在2003年新疆境内中强地震成组活动的背景下,于现代地震活动很弱的昭苏盆地内发生了6.1级地震;②6.1级地震为主一余型地震序列,震后序列衰减正常;③主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与现代区域构造应力场特征吻合,表明构造活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并对地震活动有着控制作用;④震源区域构造应力释放充分,区域应力场处于相对稳定的调整状态。综合各类分析结果后认为,震区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