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1985年底发生在山东胜利油田角07井的一次注水诱发型小震群的活动情况,论述了地表宏观现象,分析与讨论了这次诱发型震群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山东地震台网仪器记录资料,研究了1985年12月28日山东胜利油田角07井因漏水而诱发的震群活动。认为震群的发生可能与水的非均匀渗透有关,是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与低初始应力条件下发生的一次深井漏水诱发地震事件。  相似文献   

3.
山东胜利油田角07井注水地震序列的演化及其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刁守中  蒋海昆 《地震学报》1990,12(4):399-406
1985年12月至1986年1月发生的山东省胜利油田角07井注水地震序列,经历了特有的演化过程,即全序列可分解为4个子序列,且子序列逐渐由震群型向主余型过渡.前期地震(最大地震之前)呈升级趋势,地震b值前期高于后期,地震时间结构的分数维D则前期低于后期,以及较大地震的lg△t-lgt前期较为紊乱,而后期线性相关等.计算表明,注水后岩石孔隙压力大于临界孔隙压力,从而诱发了地壳浅部岩石低初始应力的提前释放,而水的渗透作用则导致岩石孔隙压力随时间由高度非均匀分布向相对均匀分布转换.角07井地震序列的演化与这一物理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胜利油田角07井注水地震的分维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分数维概念与方法,研究了1985年12月至1986年1月发生的山东省胜利油田角07井注水地震序列的分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角07井注水地震序列存在时间分布与强度分布的分维结构,且前期地震的时间分维低于后期地震的时间分维,而前期地震的强度分维则高于后期地震的强度分维。结合角07井地震的诱发机理,讨论了地震时间分维与强度分维结构的物理含义。初步认为,地震时间分维结构或许主要与岩石应力分布的非均匀性有关,而地震强度分维结构则可能主要取决于岩石断裂构造状态。  相似文献   

5.
山东角07井注水诱发地震序列的时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习守中 《地震》1989,(1):27-31
对1985年12月28日山东省胜利油田角07井注水诱发地震序列的时序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密集一平静相间的丛发特征;其地震频度随时间衰减,可由n(t)=1.46t~(-1.08)来表征;而最大地震之后较大地震的“等待时向’’Δt与它的发生时间t符合1g△t=0.9131gt—0.037关系。这与我国许多浅源地震序列的时间分布特点类似,本文就此进行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6.
注水诱发地震的成因及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胜利油田东营凹陷深井注水所监测到的破裂信号特征分析,结合位于同一凹陷内的角7井注水诱发地震特征,对注水诱发地震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注水过程中地层有无先存破裂面对所诱发的地震产生较大影响,认为诱发地震的震级与注采比和注水井的构造位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1986年10月24日10时25分至55分,陕西渭南双玉井连续记录到5次负向小脉冲图象.对该井的资料详细分析后,排除了一些可能的干扰,认为此现象可能是同年11月7日开始发生的运城小震群前的井水位微动态前兆异常.  相似文献   

8.
2021年7月18日—8月7日,宁夏吴忠—灵武地区发生ML3.6显著震群活动。本文利用多阶段定位方法对该震群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根据gCAP方法反演了2021年7月20日灵武ML3.6地震的震源机制及震源矩心深度,采用Snoke方法计算了震群中3次ML3.0以上地震的震源机制,测定了同一地震多个震源机制的中心解。结果表明,该震群中最大的地震即7月20日02时40分ML3.6地震的震源机制为节面Ⅰ走向289°,倾角72°,滑动角-22°,节面Ⅱ走向26°,倾角69°,滑动角-161°,震源矩心深度为12 km,初始破裂深度为12.5 km;7月20日03时15分ML3.2地震的震源机制为节面Ⅰ走向290°,倾角82°,滑动角-2°,节面Ⅱ走向20°,倾角88°,滑动角-172°,初始破裂深度为11.9 km;7月21日04时55分ML3.1地震的震源机制为节面Ⅰ走向285°,倾角53°,滑动角2°,节面Ⅱ走向194°,倾角88°,滑动角143°,初始破裂深度为11.6 km,这些地震震源机制的主压应力轴主要为NE向。该震群序...  相似文献   

9.
四川长宁盐矿井注水诱发地震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根据现场调查资料、矿区地质构造资料和数字地震记录,研究了四川长宁盐矿井注水诱发的地震活动.研究发现,2006年4月前矿井注水与出水量相当,地震活动平稳;之后注水量远超过出水量,在注水量和出水量相差较大时,浅层中小地震频次急剧增加.长时间的大量注水可能渗入先存的长宁背斜内的小断裂及微裂缝带,加速附近区域微构造地层的破裂,引发了小震群活动.利用数字地震波形资料计算的Q值显示该地区地下介质较不均匀;小震精定位结果显示震源深度较浅,主要分布在2~3km;震源机制解表明,浅层地震呈正倾滑特征.这些都表现出矿井注水诱发地震活动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0.
2017年6月以来新疆南天山乌恰—伽师地区和库车—拜城地区的小震群活跃,共发生5次中强地震.系统整理2017年6月1日~2019年2月28日新疆南天山地区17次小震群,分析震群序列特征,讨论这些小震群与中强地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1)在乌恰—伽师地区的小震群中前兆震群占比67%,前兆震群与之后的4次5级地震具有显著...  相似文献   

11.
龙羊峡震群序列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1996年12月14日龙羊峡震群序列跟踪及序列参数计算的基础上,对该震群的序列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构造角度对震群的发展构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任丘油田位于河北省任丘县、华北平原冀中坳陷的次级构造单元一饶阳凹陷内。由于其特殊的应力条件和地质条件,使其成为地质和力学结构上的簿弱点。油田的开发和高压注水,使其有效应力值进一步降低,发生了诱发性小震群活动,最大震级M_s=3.3。在华北地区发生中强地震前,该区小震群活动有明显增强现象,这种特点与华北地区5~7级大震前出现小震群活动的特点相一致。该区是华北块体大范围的统一应力场作用下,反应地壳应力变化的敏感点,可以作为监测华北地区震情变化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东营杜邦1井注水诱发破裂活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12月3日——2006年5月18日,中国地震局对山东东营杜邦1井(直井)进行了6个月的注水诱发地震监测. 对该井1 464~3 034 m, 即纵向跨度1 570 m的4个注水层段(沙三中、 沙三上顶部、沙三上底部、沙二段)11个注水作业过程进行了完整记录. 应用长短项平均和多台比较方法共获得地震事件记录5 090个, 最终获得定位事件274个. 监测期间记录到的事件信号能量都比较小, 没有ML0.5的震动信号. 从注水开始,事件的数量随时间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在沙三上的中等胶结程度地层中, 震动破裂事件最为频繁. 破裂事件空间位置随时间从注水中心向外围扩展, 在不同的注水层段呈现出不同的方向性: 在低渗透储层段, 破裂事件的展布趋向与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一致; 在中高渗透层段, 震动事件更多地沿主渗流通道展布.   相似文献   

14.
福建五次小震群的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省地震观测台网自1971年开始建立以来,观测到五次记录完整、定位可靠的小震群。这些震群的最大震级分别为3.1—3.9,持续时间几天至几个月,每个震群的总次数为几十至上百次,频度最高可达106次/日。由于小震群在时、空分布上密集成串发生,人们往往耽心其后是否伴随大震。不少研究者针对这个问题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一定结果。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福建五次震群的活动特征,对震群性质的鉴别问题,提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5.
大桥水库诱发地震前的小震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2002年3月3日大桥水库诱发了Ma4.6级地震,根据大桥台网7年多库区地震观测记录,在2001年9~11月库区内有密集分布的高频次近地表的小震群活动,以致库区内地震存在6值与叩值等地震学参数异常。这个小震群震级小、频次高,分布在一个震源深度浅地域小的空间范围内。小震群的震中分布与安宁河东支断裂和库水位有关。借用基于GIS的地震分析预报系统对天然构造活动引起的震群分析方法和指标,对该小震群进行分析后认为:小震群为典型的前兆震群。  相似文献   

16.
2016年8月21日17时15分,河北省唐山市开平区(39.70°N,118.35°E)发生ML 3.5地震,震源深度6 km。据河北省快报目录,8月21日至10月24日共发生可定位小震694次,最大地震为9月10日ML 4.7地震。计算本次震群序列参数,分析其物理特性。精定位结果显示,ML 4.7震群集中在唐山-古冶断裂,属唐山老震区余震活动。与该区同等震级地震相比,震群中几次3级以上地震视应力水平较低,震源机制一致性较好,表明该区存在较为一致的稳定应力场。震群活动显示,该震群为非典型前兆性震群。分析结果对正确了解此次震群特征及判断序列发展趋势具有较高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7.
1976年内蒙的和林格尔发生6.3级地震之后,唐山7.8级大震之前,太原北格地区于6月19日出现小震群活动,这次小震群的活动,是在华北北部地震活动处于特殊状态的情况下出现的,所以引起了人们对这次震群的关切,现将该震群的一些基本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2018年12月13日23时32分、39分,在西藏昌都市芒康县连续发生M4.9和M4.4地震;随后12月14日1时15分、38分、42分,该地又连续发生了3次M≥30地震,地震震中位于川滇菱形块体西北部金沙江断裂带、巴塘断裂带和藏东澜沧江断裂带所夹持的区域。基于四川及周边区域地震台网的观测资料,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芒康震群序列进行了重新定位,并利用CAP波形反演方法,获得了5个M≥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震源矩心深度与矩震级。根据震群序列空间展布、较大地震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附近的地质构造,初步分析认为:芒康震群序列地震展布在地表下长约16 km、宽约6 km,深度在5~20 km的区域;与震群序列空间展布方向较为一致的节面I为发震断层面,断面倾向NE,倾角约为65°,滑动角约为-34°;震源区主压应力P轴方位为近EW向,与该区域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一致,推测本次震群地震应是在羌塘块体物质持续E向挤入作用下,位于羌塘地块东南缘的一条NWW向次级隐伏断裂拉张运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2008年3月—2013年12月新疆南天山西段小震群活动水平较高,系统整理该地区31次小震群,并对震群活动的参数特征进行分析总结,以探讨小震群活动与中强地震的关系,同时检验前兆震群类型的判断指标。结果表明:(1)新疆南天山西段震群活动集中,强度以M_L2.0~3.9地震为主,震群中最大震级多数为M_L3.5左右,而震级值M_L≥4.0共7次,最大为M_L4.9,震群序列总频次多数小于20,持续时间大多为7天以内;震群序列中地震总频次和震群持续时间与震群中最大地震震级之间不成正比。(2)震群活动主要集中在阿图什附近,75%震群发生两个月后对应M5.0以上中强地震,对应范围为0~500km,未来中强地震震中位置主要集中在喀什—乌恰交汇区,震群强度大小与未来中强地震的对应率高低值和对应的地震强度大小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震群序列频次与震群的地震对应率之间也不存在相关性。(3)采用U-K和U-ρ组合方法判定震群类型的检验效果相对较好,正确率约占总数的32%。分析结果可以为判断震群活动是否具有前兆特征和震情跟踪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1995年1月克孜尔水库小震群考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荣  王建新 《内陆地震》1996,10(3):245-250
1995年1月2日至2月5日在克孜尔水库0~1km范围内发生了40次小震。通过对小震群记录资料分析研究及实地考察,找到了发生小震群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