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2002年项目受理与资助介绍1.1 基本概况地球科学部一处由原地理学科经过2001年12月内部学科方向调整而产生。原地理学科按学科方向和受理申请数量大体划分5部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土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及环境地理。5个部分包括了25个学科代码,其中区域可持续发展(学科代码110)被划分在人文地理学方向内。调整后,将原有学科方向划分为4个项目单元:地理学、土壤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地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即由原地理学科中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组成地理学项目单元;将人文地理学中的区域可持续发展部分调出与环境地理方向…  相似文献   

2.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交叉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交叉是现代地理学发展的趋势赵楚年郭廷彬吕克解吴关琦宋长青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北京100083)关键词现代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现代地理学的任务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地理学长期以来受自然与人文地理学...  相似文献   

3.
当代地理学特征:发展趋势及中国地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相互作用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科学,它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具有跨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面对当前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科学问题,地理学家根据学科特点和领域优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目前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系统各界面间的物理、化学、生物及人文过程,探讨多种过程的相互作用机理,探求人类活动与资源环境间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地理学以“格局—结构—过程—机理”的研究思路贯穿始终。随着新技术、新方法的使用以及观测资料的不断积累,实验测试数据质量的提高和数据量的增加,当今地理学的研究在空间尺度上同时向微观、宏观两个方向扩展,模型研究不断科学化,已具备现代科学的主要特征。总体上,表现为部门地理研究深化,区域综合研究加强。长期以来,中国地理学在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地表自然过程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以及面向社会现实的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进展。  相似文献   

4.
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前沿领域   总被引:72,自引:6,他引:72  
现代地理学涵盖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其发展趋势是:相邻学科的交叉、渗透与融合,加强地理学内部的综合研究,地理过程的微观研究进一步深化,结合实践拓宽应用研究领域,实验与研究手段的现代化,理论思维模式的转变。地理学应在陆地表层过程与格局、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区域响应、自然资源保障与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与调控、地理信息科学和数字地球战略等前沿领域开拓创新,为促进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协调人地关系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乡村地理学     
乡村地理学是人文地理学的一门重要新兴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乡村地域综合体的特征及其演化规律,乡村是指城市以外并与之相对应的地域,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的阶段性空间关系。 乡村地理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主要局限于研究乡村聚落和农业,重点放在研究乡村聚落的起源、成长和发展,与城市地理和人口地理关系十分密切。当时的代表人物有法国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办的《国际社会科学杂志》第150期(1996年12月)、第151期(1997年3月)出了两期地理学专辑,专辑反映了地理学的最新研究动态,对地理学的各主要分支学科的特点、现状和研究热点进行了评述。全球环境变化、环境灾害、社会—自然相互作用,社会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城市化和跨国公司等新的空间组织形式和新的区位选择过程、地理信息技术,这些都是目前地理学研究的主要课题,而且地理学的各个分支之间和地理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综合趋势正日益加强。  相似文献   

7.
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樊杰  吕昕 《地学前缘》2002,9(4):429-430
地理学的学科性质被认为是"综合性"和"地域性".前者强调,由于研究对象是由自然圈层和人类智慧圈层共同构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是一门在理论体系与方法论构成等方面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的综合性科学.在地理学发展过程中,"综合性"--用系统观和整体观研究地理环境,始终是地理学最高层面的科学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学科发展历史及当前趋势等方面讨论了地理学、生态学和环境科学在“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研究”和“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为适应“21世纪议程”的主题─—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各有关学科应进一步配合,向着更高的综合研究方向发展;强调在解决上述重大问题中自然科学家与社会科学家携手共同探讨当前全球环境变化规律和管理对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15年发展回顾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国内发表人文地理学论文的专业核心期刊为检索源,考察了15年来“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的相关成果。依据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和研究思维等的差异划分了问题研究阶段、专题研究阶段、时代性课题研究阶段和主题研究阶段4个发展时期。依据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归纳了新的空间形态及新的流、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互联网与区域经济差异、信息技术作用下的城市、旅游在线服务5个热点研究领域。最后结合国际地理联合会“信息社会的地理学委员会”提供的行动方案,对今后国内“人文地理学以信息为对象的研究”发展予以展望并提出若干研究议题。  相似文献   

10.
地球科学部地理学科组所涉及的学科范围广、跨度大。它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土壤、环境地学和遥感应用五部分。从学科跨度讲,它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学科性质方面,有的偏重于基础理论研究,有的则偏重于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各部分的学科数少则十几多则几十。从严格意义上讲,地理学科组是既相互联系、交叉又各自相对独立的学科群。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土壤科学展望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土壤学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粮食矛盾的重要学科之一。在21世纪,从圈层角度研究土壤圈物质的组成、性质及能量循环及其对人类生存和环境的影响是土壤学发展的总趋势,其中全球土壤变化是土壤学研究的战略重点,数字化与信息化是土壤学发展的驱动力,土壤质量与环境是土壤学的重要内容,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肥力是土壤学的重要任务,研究资源节约型高效持续农业是土壤学的历史使命,加强土壤学基础理论研究是土壤学发展的基石。  相似文献   

12.
地学信息图谱方法前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学信息图谱是地理学发展的新契机。地学信息图谱研究不仅局限于表现,更是一种分析方法。地学信息图谱是图形、方法和认知三者的综合与统一。从地理学自身、GIS技术和"数字地球"战略三方面分析了地学信息图谱发展的背景。通过古代阴阳理论、物理学、生物学以及传统地图学,阐述了信息分析中的图谱方法。结合信息时代的特点,阐述了地学信息图谱方法的切入点。根据地理学发展的现状,提出地学信息图谱研究的起步工作主要有三方面:区域地理单元及其等级体系;地理单元的遥感影像特征分析;地学信息的表达方法。着重讨论了地学信息图谱研究关键要解决的三方面的地理学问题:地理对象的概括、地理学基本问题的分类、地理信息及其表达。  相似文献   

13.
现代港口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港口地理研究的时代背景变迁,分析了现代港口地理学的研究进展与研究内容,重点从港口地理的基本研究范畴、港口理论、港口体系、枢纽港、港口与腹地关系、航运网络、航运企业和码头企业等角度深入解析其重点历程与主要论点,对中国港口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和国际学者的相关论点进行了阐述,然后从研究内容、研究范式、研究重点和研究地区等角度,总结和评价现代港口地理学的研究特征,梳理其发展规律与研究轨迹。同时基于以上研究,从研究范式、研究重点、研究单位等角度,对港口地理学的未来研究趋向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该研究,系统总结了港口地理学的研究进展,有助于该学科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土壤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是固态地球表面具有生命活动、处于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的疏松表层。它既是独立的历史自然体,也是最易受人类活动影响、为人类提供食物的自然资源。科学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在国民经济建设,特别是在农业生产和改善环境中具有重要作用。土壤学作为主要研究土壤中的物质运动规律及其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是农业科学和资源环境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土壤学的研究不断有新的推进。特别是当前世界进入以经济、科技为主体的竞争年代,人类面临人口-资源-环境间的尖锐矛盾,使土壤学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本报告分析了土壤学的发展趋向及我国土壤学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土壤学近期研究的重点领域、发展的措施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实现“双碳”战略目标的科学基础主要在于深入且系统地理解地球环境系统和人类经济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作为以人地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地理学,在“双碳”研究及成果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学科分支—数据方法—研究对象—成果贡献”的思路,对2000年以来中国主流地理学期刊及学者发表的“双碳”文献进行回顾和总结后发现:(1)不同地理分支学科下“双碳”研究主题呈现多样性的特点,自然地理学侧重研究人为及自然碳源碳汇变化,人文地理学侧重分析碳排放时空分异格局及形成机理,信息地理学侧重构建高时空分辨率碳数据集及开发空间分析工具;(2)碳核算方法包括排放系数法、实际测量法和遥感估算法等,其数据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统计数据、遥感卫星监测数据以及新型地理感知数据等,地学分析模型主要用于描述碳源碳汇空间分布模式,预测空间过程及结果;(3)地理学视角下“双碳”研究对象分为空间对象和活动对象,前者关注微观、中观和宏观等不同尺度碳源碳汇的空间特征及规律,后者关注能源、工业、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及林业等活动产生的碳源碳汇的地理分布;(4)地理学对“双碳”的成果贡献出口主要包括地理空间分异规律的空间差异化低碳治理、“经济...  相似文献   

16.
基于《地理学报》和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学术论文的统计,对比近百年中美两国地理学的发展脉络,着重从总体特征、重点研究内容及其变化、理论—实践关系三方面对比异同,获得经验和借鉴。美国地理学经过初期发展、高速发展后,目前进入持续发展阶段;中国地理学在曲折中崛起,目前正处在高速发展时期。美国地理学中人文地理学一直居主导地位,中国则从重视自然地理开始逐渐向自然、人文、方法三足鼎立方向迈进;美国地理学家非常重视微观、中观实践,但在国家宏观决策中远没有中国地理学家发挥作用更直接。美国地理学研究水平高于中国,但这种差距正在缩小,研究方向的变化相差3~5年。世界地理研究中心有向亚太地区、向中国转移的可能,中国地理学家要勇于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理学派。  相似文献   

17.
环境与人类健康问题在国际上引起了整个地学界的重视.近年来地理学家、地质学家、土壤学家与医学家相结合,对这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并相继创立了许多新学科,如医学地理学、医学土壤学、医学地质学和环境地质学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把水文地球化学作为学科的组成部分或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天然水与生物界有着最密切的关系。事实证明,有许多的地方病和公害病都与环境、饮水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18.
方修琦 《古地理学报》2007,9(6):669-674
自然地理学方向的古地理学开创了时间维地理学研究的领域,其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古地理学向环境演变研究拓展的过程。以现代自然环境的历史建构为主体的古地理学,以时间坐标系下自然地理过程研究为主的环境演变研究,以从时间的维度探索人地关系为主的人地系统演变研究,分别体现了地理学的区域研究传统、地球科学传统和人地关系传统,构成了自然地理学时间维研究的3个基本方面。广义地理解自然地理学方向的古地理学、环境演变以及人地系统演变,它们可以看作是相通的,人地系统演变可以理解为包括了人类作为驱动力和承受者的环境演变,用人地关系来定义自然学地理方向的古地理学,则可以将其定义为关于人地(人类-环境)系统历史演变的科学。  相似文献   

19.
着重分析2012年度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地区基金项目及青年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连续资助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2011年度在研及结题项目的进展情况,申请过程及结题报告中暴露的问题;介绍了2011—2012年地理学学科"研究方向"、"关键词"编制及试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1998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地球科学部分本指南所涉及的范围,包括地理学、土壤学和遥感,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物理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科学的任务在于认识地球和揭示其他天体对地球影响的基本规律,揭示人类活动与地球环境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