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温家宝指出,中国的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科学技术是推动这场变革的重要动力。他指出,要大胆探索空间、海洋和地球深部,充分挖掘和利用好各种资源。  相似文献   

2.
温家宝总理于2009年11月3日在人民大会堂向首都科技界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温家宝总理指出:"使中华民族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历史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决定民族兴衰和国家命运.信息网络产业是世界经济复苏的重要驱动力.全球互联网正在向下一代升级,传感网和物联网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在没有预报的情况下发生,8万多人丧生和失踪。国家领导人震后两小时急赴震区组织救灾,为抢救生命十数万军人和志愿者急速前往灾区救人。唐山悲壮的惨剧再次在华夏大地发生,"地震究竟能否预测"再次引起公众和科技界关注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香港回归50天了,迎来了香港中文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庆典。22日我们刚结束在北京举办的地球信息科学国际讨论会。25日,全球华裔的商界人士又云集在温哥华,讨论电子通讯与资讯科技对环球市场的影响,这不是偶然的,这表明我们华裔的科技界和商界的脚步,正开始从太平洋走向全世界。今天,我向各位讲演的题目是:“优势互补、比翼齐飞”。我想,这个题目的英文翻译很困难了。所以叫“二十一世纪香港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龙年寄语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龙腾虎跃"、"大展龙(宏)图",跃然于报端,民众对龙年的到来寄于厚望。春节假日,我和旧友新朋交往,或qq、或小聚,议论所及大多还是科技界之现状及对末来的展望,大家对龙年都满怀憧憬,然而在我的心中,虽也有美好愿景,但似难排遣弥漫着的忧疑。  相似文献   

6.
1、引言 科技界一直认为砂轮磨床是欧洲人于公元1850年发明的. 2006年11月28日,浙江大学柳志青、复旦大学陈宏京、南京大学徐士进等教授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萧山博物馆考察跨湖桥文化遗址出土文物."柳志青对一块经打磨的石英砂岩发生浓厚兴趣,他非常肯定地说,这就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磨床,揭示了人类工业的起源"(浙江日报2005年11月30日头版).这一发现已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7.
科技界一直认为砂轮磨床是欧洲人于公元1850年发明的。2006年11月28日,浙江大学柳志青、复旦大学陈宏京、南京大学徐士进等教授在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萧山博物馆考察跨湖桥化遗址出土物。“柳志青对一块经打磨的石英砂岩发生浓厚兴趣。他非常肯定地说,这就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的磨床,揭示了人类工业的起源”(浙江日报2005年11月30日头版)。这一发现已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科协常委会和五届四次全委会决定,中国科协将从1999年起建立学术年会制度,学术年会将每年举办一次。首届学术年会于1999年10月18日~10月21日在杭州召开。这是中国科技界一次高层次、综合性、开放性、大规模的学术盛会。来自115个全国性学会、114个地方科协的40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学术盛会。这些全国性学会几乎涵盖了自然科学、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各学科领域,学科齐全,联系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大会的主题是———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担任中国科协首届学术年会大会…  相似文献   

9.
需要讨论的问题很多,主席要我作补充发言,谈三点意见: 提高国际学术交往活力 首先我向各位院士表示衷心的祝贺。这不是一般的客套,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能得到各位的支持和参与这项国际学术活动,可以藉助于各位的贡献、影响与威望来提高我国科技界在国际上的活动能力,我的确是这样理解和认识的。可能是偶然的机遇,最早通知我们3人,当时,我们商量,应该积极参与欧亚科学院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5,7(2):F002-F003
国际欧亚科学院是由世界著名自然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管理与社会科学家组成的高层次的非政府科学组织。国际欧亚科学院成立于1994年,总部设在莫斯科,在法国巴黎注册,目前已拥有欧洲、亚洲、美洲、大洋洲的近50个国家600多名院士、通讯院士、管理院士与名誉成员,并在欧洲、亚洲的15个国家建立了,国家科学中心。中国已有90位学者被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科学家得到国际承认的一种体现,也为提高中国科学家的国际声誉,扩大中国在国际科技界的影响开辟了一条新的渠道。中国科学中心建立以来,积极开展活动,促进了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扩大了国际欧亚科学院中国院士在国内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河南国土资源》2006,(11):40-41
重大专项瞄准战略目标,实施重大专项发展思路——按照重大专项实施的基础和条件,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在国家科教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成立相应的实施领导和管理机构。注重与国家重大工程的结合,与国家科技计划的安排协调互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在确保中央财政投入的同时,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突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对于具有明确产品和工程目标的专项任务,主要由企业牵头实施。建立责权统一的责任机制,集成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广泛调动科技界、企业界、经济界等各方面的积极性,突破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组建的“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于1997年8月28日在香港正式成立,来自内地、香港科技界、工业界和政府部门的100多位贵宾参加了开幕典礼。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李国章校长亲临主持揭幕,并作了重要讲话。在成立典礼上,中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孙枢院士、中国国家遥感中心副主任郑立中教授、联合国亚太社会经济委员会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部何昌垂博士在会上致贺词。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先生在揭幕前作了题为《优势互补 比翼齐飞》的演讲,联合实验室主任林珲副教授在仪式上对联合实验室作了介绍,周成虎主任、郭华东副主任 (学术委员会) 回答了贵宾们提出的有关问题。 地球信息科学联合实验室的成立得益于多方面的支持,是在杨振宁院士、陈述彭院士等的鼓励促进下,在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陈宜瑜副院长,香港中文大学李国章校长等领导的支持下,在许多科学家的积极参与下,由陈宜瑜副院长及李国章校长代表双方于1997年6月28日签定协议后,正式建立的。  相似文献   

13.
甬祥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06,8(4):I0001-I0001
21世纪是人类全面认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新世纪。“中国21世纪议程”中,将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作为主要行动方案领域之一。提出“要建立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综合管理体系,及海洋生态系统监测与保护体系和环境预报服务体系”。我国拥有约300万km2的海洋国土,海岸地形多样,景观优美(见图版Ⅱ)。因此,建设海洋强国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系统认识、合理开发与保护海洋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中国科学院对此十分重视,并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合作组建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和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最近,中国科学院路甬祥院长致函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陈述彭院士,呼吁科技界共同予以支持。特此我编辑部将路院长的信函发表如下:  相似文献   

14.
曾前后到过桂林市的人,无不为这座世界旅游名城的巨变而惊叹!的确,经过几年的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桂林市的容貌已非昔日可比了。山更秀了,水更清了,树更绿了,路更净了,人更美了。整座城市由于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品位的大幅度提升而充满了现代文明的气息,充满了迷人的魅力。然而我  相似文献   

15.
正2月7日,农历小年头一天。在河南省上蔡县重阳街道办事处南大吴村,记者感受到了浓浓的春天气息。"在党的扶贫政策帮扶下,我家靠养羊脱了贫。从开始的十几只,发展到20多只。年前我家4只羊卖了3300多块,可以过个好年了。现在吃的不愁了、穿的不愁了、住房不愁了,看病有医疗保险,孩子上学有补助,达到脱贫标准了。"73岁的关平原老  相似文献   

16.
小鸟,落在了你的肩上,让你感受到了轻盈。鲜花,落在了你的身上,给你点缀到了容装。  相似文献   

17.
兰辉同志走了,他带走了全国人民的祝福,带走了亲人挚友的牵挂,离开了他深爱的土地,离开他曾战斗过的工作岗位,安静的走了。他华丽的转身,将一抹身影印在了我国西南蜀地,用他年轻的生命谱写了令人敬爱的一生。那年,他48岁。  相似文献   

18.
正光阴似箭,眨眼功夫,五年便过去了。"十二五"刚刚完成收官,我们的双脚又站在了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起跑线上,开始了新的征程。过去五年,广西着实加大了改革开放的力度,加快了经济社会建设的步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社会稳定。随着区位优势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已六十周年了,这是一件很值得庆贺的事。六十年来,中国地质学会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国的地质工作从古代就开始了。它首先是从找矿开始的。远在石器时代,“北京人”通过生产斗争,就利用了矿物岩石。奴隶社会时期,劳动人民就可以找到铜矿,炼铜铸鼎,制作兵器。到了夏代,我们的祖先能认识和利用的矿物岩石就更多了。在春秋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及遥感平台的分类,引出了平流层飞艇的概念、特点和重要性。然后,对比阐述了国内外平流层飞艇在遥感领域的发展现状,并分析了其相对优势,列出了部分应用案例。最后总结全文,展望了平流层飞艇技术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