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江地质》2009,(8):F0002-F0002
庆元县位于浙江西南部,全县总面积1898平方公里,人口20.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6万人。境内山峦重叠,相当一部分农民生活在交通不便、地质灾害多发的高山远山地带。近几年来,庆元县立足县情,创新机制,把村庄整体搬迁异地建设,作为促进农民转移增收和地质灾害避险的重要举措,积极引导和鼓励高山远山、地质灾害隐患区农民进行整体搬迁,实现梯度转移。实践证明,实施村庄整体搬迁异地建设是同步推进农民住房建设和农民异地转移增收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2.
自进入汛期以来,日照市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40处,受威胁人口达2000余人,直接威胁人民群众财产安全达1200万元,其中危险性大、稳定性差、受降雨影响易发生灾害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有11处。对此,日照市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开展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村庄整体搬迁避险工作。目前,全市急需搬迂避让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涉及居民120户,计划年内全部完成隐患点附近村庄的整体搬迁工作。  相似文献   

3.
九龙县位于四川省西部,地势北高南低,地貌以山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使九龙县地质环境较为脆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大部分地质灾害的共同特点是在不同形式的反复消长变化中不断发展,多种致灾因素交互作用是九龙县地质灾害形成与发生的主要原因。对于稳定性较差、易发性高、危害人数比较多、治理难度大、治理费用高等共同的特点的灾点采用分期分批实施搬迁的原则,按照搬迁避险方式、依据搬迁安置选址原则进行搬迁。做好地质灾害防护工作,保护好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在国务院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给钢铁、核电两大项目开出路条后,防城港市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因建设征收农民土地而造成的失地农民数量日益增多。以两大项目为例,钢铁项目需要用地3万亩,涉及1.86万人口的搬迁;核电项目用地将近7000亩,涉及2600人口的搬迁。在此背景下,妥善保护失地农民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是在政府领导下由群测群防、专业监测预警和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紧密结合的综合性防灾减灾体系。监测预警体系从2003年开始建设运行并通过技术、管理等不断创新完善。运行以来,及时预警预报灾险情700多起,紧急转移搬迁6万余人,连续15年无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等事件,取得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成效。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成功的必然性,主要的原因就在于完善科学的监测体系和明确的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补助包括对地质灾害隐患监测人的补助和对选择避险搬迁的受威胁者的搬迁补助。为提高受威胁者搬迁积极性,提出新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补助方案,在不扩大预期财政总支出的前提下调整了避险搬迁相关资金的分配方式,使及早选择地质灾害搬迁的受地质灾害威胁者享受的补助相对提高。采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和逼近理想解排序法综合评价体系对新方案和现行方案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新方案在提升受威胁者搬迁的积极性和搬迁的紧迫感方面较现行方案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0引言理县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的高山、极高山地区,县域面积4318·36km2。总人口4·4万人。受区域特殊地质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区内泥石流、滑坡、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发育,数量多、暴发频率高、危害大。是四川省“地质灾害博物馆”中最具典型的地区之一。历史上,理县曾多次暴发过大规模的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据现有资料记载,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县内共发生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18起。冲毁房屋200余间,死亡51人,冲毁桥梁、公路、电站、耕地、牲畜、磨房等若干。其中,最近的一次大…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移民迁建工程地质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峡工程库区地处渝东、鄂西山区地带,丘陵占21.7%,山地占74%,平坝仅占4.3%,而这些平坝中最低的一部分又将被水库淹没。库区人口多,长期过度开垦,水土流失严重,后备土地资源缺少,地质环境容量极为有限,人地关系紧张,移民安置难度大,移民总人口达120万人。在1993年至1997年一期移民中,共安置了8.2万移民,在2003年将需搬迁安置约50万人,三期移民在2009年前必须完成。因此,二期、三期移民工作比一期任务更为艰巨、时间更为紧迫。如果说,三峡工程成败在移民的话,那么移民的成败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地质。本文对库区移民工程建设中的工程地质,特别是地质灾害及其防治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初步查明,全国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近23万处,受威胁人口3500余万人,其中80%以上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村内耕地闲置现象较为严重,山西太原万柏林区从2003年开始实施采煤沉陷区治理,对受采煤沉陷影响的村庄进行了整体搬迁,搬迁涉及5个乡街,27个行政村,5274户村民,1.8万人口。使得原有村庄内耕地无人耕种,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土地,提高农民的收入已成为当前一大问题。此外,城市的发展建设占用了大量的耕地,城区后备资源不足,补充耕地主要依靠县区或外面购置指标完成。近几年,虽然实施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工作,但补充耕地指标缺口依然很大,政府耕地保护任务十分艰巨,后备资源不足,补充耕地任务难以落实,成为了当前发展的另一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前是地质灾害预防的主要时期,今年入汛以来,广西大部分地区连续遭遇强降雨天气,强降雨已造成全区11市69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合计138万人,累计紧急转移安置7.63万人。强降雨还引发了山体崩塌、坡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已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相似文献   

12.
在对区域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利用综合指数法对地质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分。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共发生地质灾害体140处,其中泥石流30处,崩塌21处,滑坡20处,不稳定斜坡69处,分布主要受地形地貌以及降雨量影响;徽州区地质灾害风险等级呈现空间差异性,整体上南北两端较高,中部较低,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徽州区北部山区,总面积约268.16 km~2,占全区面积的60.85%。该成果为区域防灾减灾管理、灾后搬迁安置、建立群防群测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隐息点实施避让搬迁,这是最有效减少地质灾害造成损失的重要措施,也是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的有效办法。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是一项比较复杂的综合工程。它不仅涉及隐患危险性评估、专家认定、搬迁项目立项,同时也涉及用地审批、土地征用、资金保障和土地房屋权属颁证等等诸多内容,所以一直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工作。近年来,在省国土资源厅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地质灾害防治特别是地质灾害避让搬迁这项事关民生安全的重要工程有较大的推进,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避让搬迁项目用地紧张,工作进展缓慢,与老百姓的期望和要求仍存在不小差距。必须引起各级国土资源部门的高度重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连续6年全县无一人因地质灾害而伤亡——临桂县防治地质灾害工作成果令人振奋。2006年以来,该县多渠道筹措资金700多万元,对全县22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实施搬迁避让7处,使361家农户、2770人解除了地灾的威胁,  相似文献   

15.
文星镇是湘阴县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全镇人口13万,其中农业人口9817人,土地总面积30450亩,耕地6083.7亩,农民人均耕地0.62亩,2007~2008年公益性征地682.4亩,耕地171.6亩;经营性征地1989.8亩,其中耕地389.06亩。共涉及7个行政村,600余人。征收土地补偿标准为:水田3.068万元/亩,旱土2.147万元,亩,渔池4.6万元/亩,其它土地1.8万元/亩。  相似文献   

16.
(2010年5月19日)一、充分肯定2009年的工作2009年,全省认真贯彻《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严格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有效地减轻了汛期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全年我省共发生各类地质灾害19起,其中:滑坡3起、地面塌陷16起,直接经济损失186.62万元,及时避让转移人员132人,  相似文献   

17.
《探矿工程》2008,35(4):77
据2008年04月16日新华网消息中国紧密依靠城镇各单位和乡、村基层组织,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开展监测预警工作,1998年以来全国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4000多起,安全转移18万多人,减少经济财产损失数十亿元。  相似文献   

18.
武宣县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结合本县地质灾害发生实际状况,认真抓好地灾防治工作:以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制定了2010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明确13项防治措施,通过排查,查明了地质灾害隐患区(点)41处,受威胁人口2691人,涉及财产1795万元;确立了每年4~9月地质灾害多发期为重点防范期;  相似文献   

19.
泸定县五里村泥石流沟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形,构造侵蚀地貌,地形地貌高差悬殊,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破碎,地质灾害频发,具备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对五里村泥石流灾害的危害特征进行了分析,表现为五里村沟下游堆积区,泥石流流向明显,直冲工棚与居民点的低凹处,更由于过流量小的便桥阻塞,将加大泥石流能量向低凹处转移,一旦暴发泥石流,易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针对泥石流的危害特征,建议扩大便桥过流量,低凹处工棚与居民点搬迁至右岸相对较高处,以避免泥石流灾害。  相似文献   

20.
沈俊 《浙江地质》2009,(8):42-45
我国土地资源尤其耕地资源十分紧缺,农村居民点布局多、广、散,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闲置浪费问题比较突出。农民进城买住房同时又在宅基地建房,形成“两头占地”的局面。据资料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转移了1.8亿人,但农村住宅用地不减反增150万亩。同时,城镇化转移的劳动力与农村新增人口都享有平均分配的承包地,加剧了土地分散经营与集约利用的矛盾,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