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94年8月亚洲季风区水汽的源汇分布和输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讨论了水汽气候源汇分布的分析方法,认为只有用季节平均的整层大气水汽通量散度才能准确反映水汽源汇的地理分布。分析了亚洲季风区1994年8月水汽源汇分布和输送情况,发现西太平洋120-133°E和孟加拉湾地区是水汽气候源区,其中菲律宾东侧、苏绿湾、黄海海域、安达曼海及布拉马普特拉河谷是最主要的5个水汽强源域。南海不是水汽源而是水汽汇。华北降水主要受亚洲两大季风风系和黄海、布拉马普特拉河谷水汽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994年影响山东的热带气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少林  朱官忠 《气象》1996,22(3):29-32
1994年为影响我国的热带气旋明显偏多年。利用常规天气图和海温资料,对本年度登陆北上热带气旋偏多的环流背景和海温场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偏北和海面温度明显偏高,是北上热带气旋偏多的主要原因。同时,还对热带气旋移动路径、所在位置与山东降水的时空分布及降水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简单的统计分析,其结果可供热带气旋的业务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2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亦为 《气象》2012,38(11):1429-1435
2012年8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中心略偏于东半球,强度较常年偏强;北半球高纬度环流呈5波型分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偏北偏西。2012年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1.4℃,较常年同期(20.8℃)偏高0.6℃。全国平均降水量92.1mm,较常年同期(105.1mm)偏少12.4%。月内共出现8次降水过程;西北太平洋有7个热带气旋活动,有5个热带气旋登陆我国,另外,热带气旋布拉万对我国东北地区造成严重影响;江南、华南、江汉、四川盆地及新疆等地出现高温天气;19个省(市、区)遭受风雹灾害。  相似文献   

4.
5.
2014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杨超  许映龙 《气象》2014,40(11):1422-1428
2014年8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地区极涡为偶极型,中高纬地区为4波型分布,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异常偏南偏强,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4.4 mm,比常年同期(105.3 mm)略偏少0.9%。;8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6℃,较常年同期(20.8℃)偏低0.2℃。月内共有8次强降水过程,多站出现了极端日降水量。1949年以来首次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8月无台风生成,只有一个从东太平洋移入的1314号台风吉纳维芙。8月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低温寡照天气。  相似文献   

6.
2017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谢超  马学款 《气象》2017,43(11):1446-1452
2017年8月北半球500 hPa极涡呈单极型分布,强度强于常年同期;亚欧洲大陆中高纬为多波动;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强度接近常年略偏强。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26.6 mm,较常年同期(105.3 mm)偏多20%;全国平均气温为21.4℃,较常年同期(20.8℃)偏高0.6℃。月内共出现了8次主要的区域性强降水过程,多站日降水量超历史同期极值。8月共有5个台风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活动,其中1713号台风天鸽、1714号台风帕卡4天内先后登陆珠三角。月内,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江淮、江汉等地出现阶段性伏旱。  相似文献   

7.
2016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向纯怡  许映龙 《气象》2016,42(11):1418-1424
2016年8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单极型分布,强度偏强;亚洲大陆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型;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明显偏东偏北、强度偏弱,大陆高压偏强。8月全国平均降水93.9 mm,较常年同期(105.7 mm)偏少11.2%;全国平均气温22℃,较常年同期(20.8℃)偏高1.2℃,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月内共出现了6次主要的区域性强降水过程,其中4次是由热带气旋或热带辐合带活动引起。8月共有8个热带气旋(风力8级以上)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活动,其中1604号台风妮妲和1608号台风电母登陆华南沿海。月内,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东北地区西部和内蒙古东部气象干旱持续。  相似文献   

8.
2015年8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芳  张芳华 《气象》2015,41(11):1425-1432
2015年8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地区极涡呈偏心型分布,亚洲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环流形势,槽脊强度均强于常年同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接近常年略偏强,位置偏西、偏南。8月全国平均降水量105.1 mm,接近常年同期(105.3 mm);全国平均气温为21.1℃,较常年同期(20.8℃)偏高0.3℃,上旬,江淮及其以南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月内共出现5次主要区域性暴雨过程。8月共有4个热带气旋(风力8级以上)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活动,其中,第13号台风苏迪罗登陆我国,台风生成和登陆个数均偏少。华北、西北地区东部及内蒙古中部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全国多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灾害。  相似文献   

9.
199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气旋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天气图、台风年鉴、GMS卫星云图、ECMWF格点资料等分析总结了1999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热带风暴的活动特点,并对这些特点做了天气气候背影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2006年夏季西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主要有如下特征:1)生成时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且强度强,登陆中国数偏多。2)登陆热带气旋有其各自特点。例如 “碧利斯”影响范围大、降水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桑美”风速大,登陆后迅速减弱。作者针对上述2个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1)2006年6月27日~8月31日,来自印度洋的热带西风增强并东推延伸及115~140°E的越赤道气流的加强都有利于热带气旋的生成,并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移、季节内振荡(Madden Julian Oscillation,简称MJO)的湿位相、高低层纬向风切变弱和菲律宾以东地区热带辐合带(Intertropical Convengence Zone,简称ITCZ)对流活跃等背景条件配合下,使热带气旋在这一阶段频发。2)2006年夏季水汽含量与供给对登陆热带气旋的影响显著。“碧利斯”和“桑美”的水汽来源不同是造成这两个登陆热带气旋明显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A new East Asian subtropical summer monsoon circulation index is defined, where the barotropic and baroclinic components of circulation are included. Results show that this index can well indicate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anomalies in China. A strong monsoon is characterized by more rainfall in the Yellow River basin and northern China, less rainfall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and more rainfall in south and southeast China, in association with higher temperature in most areas of China. Furthermore, comparison is made between the index proposed in this paper and other monsoon indexes in representing climate anomalie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环流指数及其与中国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大气环流正、斜压分解方法,从东亚副热带夏季风为正、斜压混合型季风观点出发,定义并计算了1958-1997年东亚副热带夏季风环流指数。该环流指数与1961-1995年中国160站夏季降水、气温的相关分析表明,它与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关系密切:强季风年,以河套地区为中心的黄河流域及华北地区多雨,长江流域少雨,华南和东南沿海多雨,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气温偏高。弱季风年情况相反。此外,还将该环流指数与目前常用的4种东亚夏季风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定常波和瞬变波在亚洲季风区大气水分循环中的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伊兰  陶诗言 《气象学报》1997,55(5):532-544
利用欧洲中心ECMWF10a逐日资料,对定常波和瞬变波在亚洲季风区大气水分循环中的作用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瞬变涡动总把水汽从高水汽含量区送到低水汽含量区,实现与平均环流相反的输送,维持了热带地区和中高纬地区水汽的平衡。夏季定常涡动输送的经向分量是将水汽从热带向副热带输送的主要机制,而瞬变涡动输送的经向分量则是把水汽从副热带输送到中高纬的主要机制。由于季风经圈环流的存在,使得亚洲季风区的热带地区为重要的水汽源区,而其副热带和中纬度地区是水汽汇区,这与同纬度其它地区相反。  相似文献   

14.
1983年梅雨期前后亚洲季风区热源分布及其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邹力  乔全明 《高原气象》1992,11(2):186-191
  相似文献   

15.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a 30-year precipitation dataset of observed daily rainfall from 109 gauge stations are utilized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REOF we analyz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109 stations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in Meiyu periods from 1978 to 2007.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the Yangtze River Basin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south and north part. As a result, relationships between an atmospheric heating source (hereafter called ) over the Asian region and the precipitation on the south and north side of Yangtze River in Meiyu periods were separately studi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s are shown as follows. The flood/drought to the north of Yangtze River (NYR) was mainly related to the over the East Asia summer monsoon region: when the over the Philippines through Western Pacific and the south China was weakened (strengthened), it would probably result in the flood (drought) in NYR; and the precipitation on the south side of Yangtze River (SYR) was related to the over the east Asia and Indian summer monsoon region: when the over the areas from south China to the northern East China Sea and Yellow Sea and south-eastern Japan was strengthened (weakened), and the over the areas from the Bay of Bengal to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 was weakened (strengthened), it will lead to flood (drought) in SYR.  相似文献   

16.
应用欧洲中心(ECMWF)N日08时客观分析资料、中国测站降水资料、OLR资料和NCEP2再分析资料以及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1976~2006年的逐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利用合成分析、小波分析和带通滤波等方法,初步分析了2005年东亚夏季风的活动特征和影响机制。结果发现2005年6月东亚夏季风活动出现明显异常,其中31~32候季风前沿异常停留在南海-菲律宾一带以及华南西部,33~35候季风前沿停滞在华南地区,较常年明显偏南,造成了我国华南洪涝;36候季风前沿跳至黄淮地区,导致长江空梅、黄淮地区多雨。进一步研究发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中高纬槽脊活动异常及热带和中高纬度低频振荡是导致2005年6月东亚夏季风异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东亚南亚夏季降水对海温异常响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洪蕾  张铭 《气象科学》2005,25(4):331-337
利用IAP AGCM-Ⅱ大气环流模式,模拟了赤道中太平洋地区海温异常对东亚和南亚夏季(6~8月)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当1~4月该海温呈正异常时,中南半岛和我国东部降水将明显偏多,孟加拉湾附近降水偏少;而该海温呈负异常时,则我国华中和孟加拉湾附近降水偏多;对以上海温异常最敏感处为中南半岛和孟加拉湾附近地区,其中前者降水与该海温异常呈正相关,后者则呈负相关;该海温异常还会在中高纬地区激发出强迫波列。  相似文献   

18.
南亚季风区加热影响副高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一次出梅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进过程,从加热场角度用数值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南亚季风区对副高活动的影响,并利用统计方法进行了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南亚季风区正的加热增强将激发出一支自最大加热中心向东北方向传播的波列,至第3天将在日本到华北建立一强正区平中心,从而有利副高增强。此外,还比较了南亚季风区加热与副高南侧热带辐会带加热对副高影响的差异。结果认为:南亚季风区正加热更有利于副高北进,而副高南侧热带辐合带正加热更有利于副高西伸;从影响副高的时间来看,南亚季风区正加热在第3天便使副高增强,而副高南侧热带辐合带正加热的作用偏晚,在第5天影响才明显起来。  相似文献   

19.
使用郭晓岚。钱永甫p-σ坐标系5层原始方程球带(30°S~70°N)模式,将乌拉尔阻塞高压的作用作为初、边条件引进模式,通过实例对比和控制对比试验研究了乌拉尔阻高对亚洲季风环流和我国东部旱涝的影响。发现乌拉尔阻高作为一个激发源能激发出一支东南一西北向的定常波列,其高空反气旋辐散环流(低空为槽区)恰好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同时它增强东亚西风急流,有利于扰动的发展,且在急流入口区诱导出附加的次生环流,增强东亚季风上升气流。因此乌拉尔阻高的存在及其激发的定常波列是导致江淮洪涝的大尺度关键因子和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