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 一、矿区简况阳春黑石岗矿区位于广东湛江地区,硫铁矿床中溶洞矿矿体赋存于黑石岗背斜两侧。背斜轴部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翼部为下石炭统石磴子段大理岩、灰岩。矿体产于接触带。主矿体呈似层状产于背斜的北西侧。矿床中银、铅、锌的硫化物溶洞矿矿体,多受原生硫铁矿或矿区后期构造的控制。溶洞矿在空间上多与黄铁矿体紧密共生,其赋存标高多  相似文献   

2.
<正> 一、矿区简况阳春黑石岗矿区位于广东湛江地区。矿体位于复向斜中之黑石岗背斜两侧。背斜轴部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背斜翼部为下石炭统石磴子段大理岩、灰岩。矿体产于接触带。主矿体产于背斜的北西侧,呈似层状产出。矿体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倾角60—70°。矿体形态规则,厚度变化不大,一般为10—20米。  相似文献   

3.
福建省上杭县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赖晓丹  祁进平 《地质学报》2014,88(10):1904-1916
罗卜岭铜(钼)矿区位于紫金山矿田的东北部,是与晚中生代花岗闪长斑岩体有关的隐伏斑岩型铜钼矿床;主要斑岩矿体产于绿泥石化-绢英岩化和(弱)钾化-绢英岩化带中,矿石矿物组合为黄铜矿+辉钼矿;少量过渡类型矿体产于高级泥化带中,矿石矿物组合为蓝辉铜矿+铜蓝+辉钼矿。罗卜岭矿区地表露头含矿裂隙的统计结果显示,罗卜岭成矿晚期的含矿裂隙具有明显的方向性。远离斑岩体的含矿裂隙与其附近的区域构造方位或侵入体走向相近,表明受到北东向区域构造活动控制;而斑岩体西侧露头附近的含矿裂隙呈放射状,主要受到斑岩体侵入作用的影响。深部隐伏矿体则受到区域断裂和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体的共同控制,具体表现为:垂向上,以隐伏似斑状花岗闪长岩为中心,由深至浅,矿体铜钼品位比值依次变大,显示了Mo\Cu-Mo\Cu(Mo)的元素垂向分带;平面上,铜、钼元素沿着北东向、北西向断裂和岩体接触带附近有明显富集;斑岩型铜钼矿体主要产于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外接触带的花岗闪长斑岩中,形态和产状受到区域北东向断裂或岩体接触带构造影响;蓝辉铜矿体主要产于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外接触带的花岗闪长岩体内,形态和产状受接触带控制。区域构造和斑岩侵入体对斑岩型铜钼矿化有不同的影响,浅部铜、钼矿化受区域断裂构造控制作用明显,而深部矿体主要受花岗闪长(斑)岩体和断裂构造共同控制。区域上北东向背斜构造和北东、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了花岗闪长质侵入岩体的侵位,矿区尺度的断裂构造对斑岩体的就位和成矿作用有一定的影响,罗卜岭花岗闪长斑岩体及其接触带则直接控制了斑岩型矿体的产出,这一规律对紫金山矿田深部和外围隐伏斑岩型矿体的勘查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 东升庙硫铁矿位于内蒙乌拉特后旗区内。为一以硫为主,伴生锌、铅、铜等多种组分的特大型硫铁矿床。矿床产于元古界狼山群(Pt/s)中。矿体的产出严格受地层层位控制。因此,合理地划分含矿地层,对于正确连接矿体,进一步深入探讨矿床成因,进而指导即将进行的详勘工作与今后的矿山生产,均将有重要的意义。对东升庙矿区含矿地层狼山群,前人有过“三组九亚组”的划分方案,自上而下依次是:  相似文献   

5.
陈蹊 《四川地质学报》2012,32(Z1):17-19,23
安徽省池州市石门庵矿区位于长江中下游铜、铁成矿带中段。西冲矿段为该矿区一部分,为一典型的金、硫铁矿等多金属矿床。矿体受北东东向断裂控制,产于蚀变角砾岩中。角砾岩几乎全岩蚀变,矿体与围岩没有绝对界限。矿体找矿标志明显,对在区域找矿工作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陕西凤县铅硐山铅锌矿床处于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华力西冒地槽褶皱带。矿床产于古岔河—殷家坝向斜南翼次级构造——铅硐山—水柏沟紧闭倒转背斜西部倾伏端。矿体受其南侧分支构造铅硐山背斜控制。正在评价的Ⅰ、Ⅱ号主矿体产于同一含矿层位,分别位于背斜的北、南两翼(图1),矿体的厚度、产态、品位等均比较稳定,远景可观。该矿床是秦岭中泥  相似文献   

7.
苏州高岭土矿包括阳东、阳西、观山三个矿区。东矿区矿体呈透镜状产于古岩溶洞穴和逆掩断层带中;西矿区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产于逆掩断层带中;观山矿区矿体呈大的似层状产于灰岩剥蚀面上。根据控矿因素分析,矿床成因属构造岩型高岭土及古岩溶洞穴充填物蚀变型高岭土。构造岩型高岭土矿为一种新类型。  相似文献   

8.
李生栋 《地质与勘探》2020,56(4):675-687
寒山金矿床产于北祁连西段加里东褶皱带北缘,区内矿产资源丰富,加强其控矿构造及矿化富集规律研究,对矿区勘查意义重大。通过野外调查及室内研究,发现矿区内赋矿地层为奥陶系阴沟群火山碎屑岩。矿区内褶皱构造及韧-脆性剪切带发育,联合控制了矿体的分布。韧-脆性剪切带发育在褶皱两翼,受层滑剪切系统控制。矿体产在背斜转折端及两翼韧-脆性剪切带内,呈楔形产出,向下迅速尖灭。研究认为,矿体主要富集在韧-脆性剪切带发育部位,矿体的富集程度与蚀变带规模正相关,靠近背斜转折端的位置为矿体富集地段,多阶段成矿作用同部位叠加构成富矿体。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黔西南泥堡金矿区获得找矿突破,进一步厘清矿床控矿因素,近年来,贵州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一〇五地质大队根据其积累的黔西南地区金矿找矿经验建立了区域成矿模式,结合该区地表已知金矿体赋存特征,通过对以往大量地质资料再研究,并通过大量深部钻探工程验证,获得了一些新发现:二龙抢宝背斜是一次级褶皱,为隐伏的F1断层上盘的牵引褶皱;新发现了F1断层破碎蚀变带中的厚大金矿体,单矿体达大型矿床规模,从而使泥堡金矿达特大型矿床规模,并新发现了深部泥堡背斜核部的层控型矿体;在黔西南地区,首次在泥堡金矿区中二叠统茅口组中的断层破碎带内发现了金矿体。进一步研究得出泥堡金矿床的控矿因素是:1地层,泥堡金矿体主要产于中二叠统茅口组,上二叠统龙潭组一段、二段和三段;2构造,泥堡金矿体产于泥堡背斜南翼,主要受F1逆断层控制,其次受二龙抢宝背斜核部附近的构造蚀变体控制;3岩性,当岩石为角砾岩或砾屑砂岩、沉凝灰岩、不纯碳酸盐岩时有利于成矿,特别是岩层厚度较薄,成分复杂,孔隙多,其顶、底板为透水性差的黏土岩、粉砂质黏土岩时易富集形成金矿(化)体。  相似文献   

10.
刘世维  李娜  周仕雄  雷刚 《云南地质》2011,30(4):407-410,414
云县邦东矿区铜铅矿体产于响水—邦东背斜南部倾没端、轴部断裂F1的旁侧,次级构造的交互部位是矿体的富集中心。F1是矿区的主要含矿和导矿构造,严格控制着矿床的展布,该断裂带及旁侧是下步工作的重要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11.
采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EH4)对东炉房铜钼多金属矿区深部地质构造进行探测分析,有效确定了矿区地下的空间电性和结构特征。通过构建音频大地电磁法(EH4)找矿标志,总结了EH4剖面视电阻率异常特征与矿体关系:浅部呈脉状或柱状低阻体对应中低温热液型金、铅、锌多金属矿体,呈柱状中阻体或中低阻体对应矽卡岩型或斑岩型铜钼多金属矿体,中阻体对应中酸性岩浆岩(玢岩、斑岩)。圈定了矿区深部隐伏矿体11处,其中5处与钻孔吻合,其余6处找矿前景良好;进一步推断在深部岩体中形成规模较大的斑岩型铜钼矿。研究表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针对东炉房铜钼多金属矿或者该类型矿床寻找隐伏岩(矿)体是有效的地球物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西藏甲玛斑岩成矿系统中厚大矽卡岩矿体控矿因素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西藏甲玛斑岩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具有重大经济意义和科学研究意义的超大型矿床,近年来,取得了重大的找矿突破,现已累计查明和控制铜金属资源储量超过700万吨,共伴生钼、铅+锌、金、银资源储量均达到大型以上规模。笔者在充分收集、整理甲玛矿床最新勘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矿区386个钻孔样品化学分析数据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按一般工业指标边界品位圈定矽卡岩型铜钼矿体、矽卡岩型铅锌矿体,对厚大矽卡岩型矿体在平面上、剖面上的分布及产出特征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发现,甲玛矿区厚大矽卡岩矿体主要分布于3个区域:1矿区中部斑岩接触带;2矿区南部铜山滑覆体内;3矿区北西部牛马塘一带。对于不同部位的厚大矿体,其控矿因素各不相同,按主要制约因素,可以概括为:岩体接触带控矿、滑覆体构造控矿和背斜核部构造控矿。文章通过对矿区厚大矽卡岩矿体控矿因素的探讨,建立了相应的岩浆-构造控矿模式,对于完善甲玛斑岩成矿系统模型及矿山开采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丹东四道沟金矿床为一主体产于古元古代辽河群变质砂岩地层之中、成因上与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有关的中温热液金矿床。区内工业矿体的空间产出受NE向F3断裂及其上盘竖井背斜构造的联合控制,并表现出如下规律:工业矿体主要沿竖井背斜内发育的层间破碎带产出,因而空间上呈"带"状分布特点;主要矿带自东而西在空间上呈现出"帚"状展布样式;矿带内主要工业矿体多分布于竖井背斜转折端以西部位,且呈现出SE向倾伏的产出规律,倾伏角一般为30°~35°。综合研究认为,四道沟矿区工业矿体的规律性产出与成矿期NE向断裂的右行斜冲活动方式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李永勤 《西北地质》2007,40(B07):1-6
凤太矿田可划分为6条铅锌(铜)成矿带,主要成矿规律为:铅锌矿体受地层控制,矿体主要产于中泥盆统古道岭组灰岩与星红铺组接触界面附近;铅锌矿体受紧闭背斜控制,矿体一般产于背斜的转折端部位及其翼部附近;背斜的倾伏部位和背斜轴向发生变化的部位是成矿的有利部位;硅质岩发育部位铅锌矿化较好;地层产状发生变化或揉皱发育的部位是成矿有利部位;北东向断层在破坏矿体的同时又对矿体具有一定的富集作用。目前要取得风太矿田新的找矿突破,笔者认为应以风太矿田隐伏背斜所在的二里河铅锌矿区和东塘子铅锌矿区为切入点,采用地、物、化相结合的立体综合找矿方法,反复总结实践,探索隐伏找矿规律,优选找矿靶区,圈定找矿靶位,大胆探索验证,方能取得风太矿田新的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15.
格坡洛锑矿是西南三江成矿带中南段与花岗斑岩有关的热液型锑矿床,矿体产于喜马拉雅期阿南多塘花岗斑岩体内、外接触带的压扭性断裂破碎带中,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经野外地质调查及构造研究认为,矿区存在四期活动断裂,具有不同的控矿特点:NNW向的攀天阁深大断裂位于矿区东部,是阿南多塘花岗斑岩体的边界断裂,是最早活动断裂,为矿区容矿构造之一;第二期活动断裂为NE向断裂,主体发育于阿南多塘花岗斑岩体内,是矿区最主要的容矿构造;NW向断裂为第三期断裂,是矿区主要导矿构造及容矿构造;近EW向断裂切割了NW、NE向断裂,为最晚期活动的破矿构造。  相似文献   

16.
黑石岗硫铁矿区首次发现的苔藓虫呈树枝状,虫室为圆形、椭圆形,呈有规律的定向排列,虫室间有利孔。经有关专家鉴定为窗格苔藓虫群体(8~9cm)。产于黑石岗花岗闪长岩(γδ)与下石炭统石磴子组大理岩、灰岩接触带的含银铅锌矿溶硐矿石中。其发现说明阳春黑石岗硫铁矿区的下石炭统石磴子组大理岩、灰岩形成于一个海水动荡较弱的浅海(静水海湾、礁体内侧或较深海域)环境。  相似文献   

17.
青海大风山天青石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风山天青石矿床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由Ⅰ、Ⅱ、Ⅲ、Ⅳ四个矿区组成,赋矿地层为第三系上新统狮子沟组,含矿层位不稳定,矿体多呈薄层状、扁豆状或透镜状产于含碳钙质泥岩中,矿石主要为天青石、菱Sr矿等;矿区内东西、北东东向次级断裂及舒缓短轴复式背斜构造严格控制着天青石矿体的产出形态;成矿物源具有多源性,一方面周边山系含Sr水为主要补给源,其次为富Sr的油田水。另外,深部含Sr卤水的补给也具有重要作用;矿床成因具有陆相湖泊化学沉积-热水沉积叠加改造型矿床特征。  相似文献   

18.
贵州牛角塘镉锌矿床中发现原生硫镉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铁庚  张乾  叶霖  邵树勋 《矿物学报》2004,24(2):191-196
在贵州牛角塘镉锌矿床中既有次生硫镉矿的存在,也发现了原生硫镉矿。硫镉矿的产状如下:①呈包裹体形式产于硫化物中;②以不规则晶粒赋存于硫化物粒间:③形成硫镉矿.方铅矿细脉或硫镉矿微脉穿插硫化物;④分布在黄铁矿中方铅矿或闪锌矿周围;⑤被菱锌矿胶结并交代,形成硫镉矿残骸状角砾;⑥组成菱锌矿.硫镉矿疏松集合体或菱锌矿.硫镉矿细脉;⑦呈皮壳状或薄膜状分布在氧化矿石表面或裂隙面上。前五种形式产出的硫镉矿为原生硫镉矿,主要分布在原生矿石或弱氧化的矿石中。后两种产状的硫镉矿为次生硫镉矿,分布于氧化矿石晶洞中或矿石表面和裂隙面上。并从Cd、Zn地球化学特性、热力学和结晶化学性质探讨了原生硫镉矿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9.
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成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矿区内与成矿有关的斑岩是燕山早期次英安斑岩岩墙(钾-氩年龄为143—166百万年)和燕山晚期花岗闪长斑岩岩株(钾-氩年龄97—101百万年)。矿区内存在着四种不同类型的矿体,即多金属矿体、钼(钨)矿体、菱铁矿体和次生褐铁矿体。根据铅、硫、氧同位素组成以及矿石地球化学特征,我们认为产于英安斑岩岩墙内及其接触带附近的多金属矿体是属于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甘肃洛坝铅锌矿床的构造控矿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甘肃洛坝铅锌矿床矿体形态复杂,长期存在"背斜控矿"与"单斜控矿"的争论.矿体及赋矿岩石夹持于区域性的黄渚关断裂与江洛-人土山断裂间,两断裂在矿区相距不足1 km,矿床整体处于其间的断裂破碎带中.层状矿体形成后遭受了强烈的构造挤压变形改造,相当一部分"千枚岩"为强挤压的断层岩,其中含有灰岩及矿石角砾.矿体不再是简单的"秦岭型"铅锌矿的背斜控矿或单斜控矿,而是受控于断裂破碎带.对矿区控矿断裂的研究将有助于已知矿体的开采和深部与外围地区盲矿的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