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关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韩湖初  杨士弘 《地理科学》2004,24(6):738-745
通过广东近年有关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的研究,得出比较一致的意见是:①番禺(广州)虽是岭南有名的大都会,但并非最早始发港;②中国西汉对外海上贸易和交通中心在北部湾,故其沿海地区的合浦、徐闻和日南(今越南境内)成为海丝路的最早始发港;至吴晋以后海上贸易中心始转移到番禺;③合浦与徐闻同为始发港,但合浦的自然条件更为优越,其地位比徐闻更为重要,汉时也比徐闻繁荣.  相似文献   

2.
广州是华南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焕庭 《热带地理》2003,23(4):394-400
华南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是番禺(广州),主要依据:①番禺区位优越,腹地巨大,具备优良自然条件;②番禺地区古越族有纺织传统,秦汉时种桑、养蚕、缫丝,丝织业发达;③古越族的造船技术先进,所造的海船备舵和帆;④古越族习水行舟,有远航和外贸传统;⑤番禺城在878~111BC一直是岭南区域首府,成为区域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番禺在秦汉时期是中国9大城市之一,文献显示,华南海上丝路在4世纪BC已通向印度.据考古学研究,广州西汉南越王赵眜墓陪葬的贵重物品有大量丝绸,以及来自东南亚、伊朗、非洲和意大利的进口货,说明华  相似文献   

3.
广州是华南海上丝绸之路最早的始发港(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焕庭 《热带地理》2003,23(3):294-298
概述了中国在史前已发明了养蚕与纺织丝绸,用作宗教祭祀器物,周秦用于服饰和书写纸,并流传海外.丝绸之路就是古代中国向国外输出丝绸等并从外国输入货物所经之路,有海陆多条.华南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据<汉书>记载111BC有日南港、徐闻港和合浦港.据现代学者研究,秦汉时(200BC前)有番禺港(今广州);南宋和元代(12~14世纪)有刺桐港(今泉州).最早的始发港问题引起争论,焦点集中在徐闻说与番禺说.文中为进一步讨论而整理了持徐闻说和否定番禺说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在广西北海召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北 《地理科学》2005,25(1):125-126
2004年12月27-29日,由广西文化厅和北海市政府主办在广西北海市合浦县举行了合浦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理论研讨会。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吴传钧教授等近5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考察、研讨了北海(合浦)在海丝路历史上的地位、作用和相关的自然生态、人文地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会议收到论文50多篇,通过交流、研讨,取得两方面共识:合浦作为中国古代海丝路的最早始发港,文献和实物确证无可置疑,且比同为最早始发港的徐闻重要和繁荣;北海(合浦)应充分利用海丝路丰富的文化遗产与资源,抓住机遇,促进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6—2016年中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的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入境旅游(FVA)的面板数据,基于分位数回归和空间自相关,分析FDI对中国入境旅游增长的动态效应以及二者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发现:1)中国实际利用"海上丝路"沿线国家FDI对FVA增长表现出正向的促进作用。在其他变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FDI对FVA的弹性增长效应在0. 04%~0. 48%的范围浮动。2) FDI对FVA的边际效应存在分位数差异,倒"U"型变化趋势明显。在25%分位点上FDI对FVA增长的促进作用达到最大,之后沿着50%,10%,75%,90%的分位点方向依次减弱。3)中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FDI和FVA的空间依赖性特征显著,存在空间集聚态势。2006—2016年中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国家FDI和FVA的空间关联性不断增强;印度、泰国为入境旅游和投资的增长引擎区,缅甸为滞后发展区。  相似文献   

6.
在参阅国内外海上丝绸之路文化研究成果基础上,从时间、空间、线路和内容四个层次阐明"海上丝绸之路"的内涵,借鉴瑞典"哥德堡号"仿古商船的成功经验,以"南海一号"古商船为例,提出了构建海上丝路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完善海上丝路文化研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萃取海上丝路文化主题,形成城市特色文化品牌;整合海上丝路文化与阳江文化,策划"蔚蓝阳江,千年船说"主题形象工程等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巧玲 《热带地理》2015,35(5):701-707
在分析雷州具有临海、港湾众多等自然地理特征,是中国海上丝路必经之地的历史基础上,阐述海上丝路文化在雷州广泛而深入的传播,在农业土地利用、器艺制作、建筑、以佛教和妈祖崇拜为主的观念文化等方面留下深刻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雷州文化具有多元、海洋、开放、包容、冒险等文化特质和风格。在当代背景下,应充分认识雷州海上丝路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并通过开展海上丝路文化古迹普查,建立区域合作关系,构建海丝会展平台,进行宗教文化交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等途径,对雷州海上丝路文化资源加以深度发掘及开发利用,为建设“一带一路”之海上丝路服务。  相似文献   

8.
梁国昭 《热带地理》2008,28(3):247-252
广州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重要的始发港之一.由于自然与人为的原因,2 000多年来广州的水陆环境不断发生变化,历代港口码头的位置也随之发生变化.从石门之南的兰湖古码头到今天虎门之南的南沙港码头,港口位置经历了一个大体由北而南、从西向东的迁移扩展过程,这一过程同时也对城市的空间拓展产生引导作用,对城市形态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雷州半岛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发展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巧玲 《热带地理》2003,23(2):149-153
追溯雷州半岛海洋文化历史渊源,对其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进行定位,认为传承雷州半岛海洋文化,发展特色海洋产业是该区域海洋经济成功的关键.为此宜采取以下对策:重塑"南珠故乡"形象,发展海水养殖及加工业;重塑"海上丝路始发港 "形象,发展港口运输贸易业;树"大陆最南端,椰风海韵文化游"形象,发展滨海旅游业.  相似文献   

10.
吴迪  王宇鹏  盛世杰  王诺 《地理学报》2022,77(8):2067-2082
为探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集装箱海运网络在蓄意攻击下的脆弱性变化情况,基于蓄意攻击下集装箱海运网络的地理空间联系变化和网络分裂过程,提出了集装箱海运网络崩溃临界点的识别方法,进而建立了集装箱海运网络脆弱性变化趋势和程度的量化方法,并利用2015年和2019年海上丝绸之路中港口和航线的统计数据构建网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5年和2019年“海上丝路”网络的蓄意攻击承受能力分别为4.21%和5.51%,说明2019年的“海上丝路”海运网络比2015年更加强壮,其相对变化率为30.88%;“海上丝路”网络脆弱性变化的驱动机制主要包括港口层级结构的差异性减弱、关键港口备份机制日趋完备、东亚和东南亚与其他区域间的集装箱海运联系更加紧密等。最后,从持续保障中国与“海上丝路”沿线各国集装箱海运互联互通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成果对于揭示“海上丝路”海运网络的脆弱性变化及其驱动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持续保障该网络的互联互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且本文的分析方法对其他运输网络脆弱性变化的相关研究也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丝绸之路"完全有可能成为推动我国西北丝绸之路旅游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桥梁和纽带."丝绸之路"的区域合作、联合开发与跨国申报世界遗产,对于我国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又是严峻的挑战.只有区域联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一旅游带的资源潜力,加强陕、甘、宁、青、新五省区间的省际合作,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中国段为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具有较强的现实需求和意义.从阐述丝绸之路的历史起源与价值地位和丝绸之路的申遗背景和现实意义入手,论述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遗产的实践进程及丝绸之路跨国旅游合作的现实可行性,并提出了"丝绸之路"中国段跨国合作申报世界遗产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12.
谢大伟  张诺 《干旱区地理》2018,41(4):844-850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战略机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促进新疆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首先介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新疆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战略优势,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及新疆生态旅游业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了新疆生态旅游业发展内在动力和战略优势。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疆发展生态旅游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境,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助推新疆旅游产业发展中,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旅游区薄弱的基础设施难以有效对接和链接,影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的作用和效果,而竞合机制的缺失更是影响丝绸之路沿线旅游景区的高度合作和旅游资源的整合。文章认为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旅游规划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农牧民参与生态旅游业的建设,并利用新疆交通大建设的机遇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网。同时,要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合作,提高新疆旅游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Magnetic and gravity data collected during a GLORIA survey of the Indus Fan provide new information on the earliest sea-floor spreading history of the Arabian Sea. A negative gravity anomaly correlates with the buried Laxmi Ridge. This ridge is interpreted here to be a sliver of continental crust adjacent to the oceancontinent transition which bounds thinned, probably intruded, transitional crust to the NE. The oldest sea-floor spreading anomaly is anomaly 28 (65-66 Ma), breakup occurring at the time of the Deccan Traps volcanic event. The earliest oceanic crust formed from two phases of rift propagation which accommodates the angular disparity between the E-W trending anomalies in the western Arabian Sea and the NE-SW trending western part of the Laxmi Ridge. Flow-line projection shows that the Laxmi ridge forms the conjugate structure to the northern Mascarene Plateau margin.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中亚地缘战略及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亚的地缘政治意义十分重要。中国的中亚地缘战略主要包括打击"三股势力"的边疆安全战略、力争大国在中亚地区维持政治格局平衡的地缘均势战略和确保中亚稳定、可持续的油气资源供给这三个层面。中国的中亚地缘战略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创造了安全的外部环境,有利于增进相关国家的合作,维护中国的能源安全,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引起国内外广泛重视。相关研究从宏观区域或国家层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从城市层面开展的相关研究却还较少,未来应当重视"一带一路"战略的城市层面研究。为此,论文提出了"丝路城市"的概念,强调丝路城市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对丝路城市的特征、发展意义、中国城市在丝路城市合作中的价值以及推动丝路城市网络建设的思路等内容进行了分析。未来,应当通过采取多种措施,促进丝路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结网,形成丝路城市网络,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城市"走出去",也为沿线国家、区域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相似文献   

16.
The Great Silk Road is a trade route linking the East and West which gave impetus to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society, and Kazakhstan is the heart of the trade route. At the initial stage, intensive transaction of goods took place between the West and East through The Great Silk Road.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the Silk Road and suggested that today to construct the "New Silk Road", Kazakhstan should face many issues, and take many steps to become a Eurasian hub through taking full of advantages. Above all, developing mechanisms of integr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s our urgent need.  相似文献   

17.
方嘉雯 《干旱区地理》2017,40(2):477-484
采用交通网络维数法、相关系数法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法等定量统计方法,系统分析了自1998-2015年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交通运输投资额、交通网络发育程度、交通运输能力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九省区交通运输投资额总体呈增长趋势,交通网络密度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交通网络发育程度不高,但增长发育速度较快,道路密度和网络维数均有很大幅度的提升,公路网的通达性水平及增速明显优于铁路网;交通设施建设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对国民生产总值的促进作用时滞长度为两年左右,但各省区之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造成了不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体现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各省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尚处薄弱阶段。  相似文献   

18.
基于陆路交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可达性与城市空间联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网络及城市空间联系进行分析是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推进沿线区域合作共赢的基础工作。本文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栅格可达性空间格局,并依托陆路交通网络进行了城市空间联系状态模拟。结果显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内城市可达性空间分布呈现出集聚分布的特点,具有明显的"走廊"空间特征。城市节点平均可达性时间为16.25 h,可达性在2 h以内的区域仅占全区总面积的10.60%,可达性最差的区域大都为荒漠地区,最差可达性高达171 h;西安作为门户城市,承担了中国西北五省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关国家、地区和城市之间的联系。中亚国家内部及其与外部国家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较为薄弱;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发育形成4条轴线,在未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推进过程中,应实施"点—轴"带动,协同推进重点发展走廊和中心城市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