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高旺 《福建地质》2002,21(2):99-102
福建三明盆地工程地质条件对三明市工程建设和城市规划起决定性作用。三明盆地是个构造断陷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应根据不同建筑场地合理规划工程建设,确定工程勘察手段及工作量,确保工程建设经济、合理及安全。  相似文献   

2.
谷德振 《地质论评》1979,25(1):36-38
地质构造对工程所辖地区岩体的变形破坏起着显著的控制作用。对工程地质问题,运用李四光教授的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去解答,是有很强的说服力的。因工程地质是用土力学及岩石力学来解决土体及岩体变形破坏规律的,这与地质力学一样,都是探索力与介质相互作用关系的。根据工程建设的实践,我们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工程地质问题。其中由地质构造所引起的岩体失稳最突出。关键是工程施工改变了当地的平衡条件,导致地  相似文献   

3.
半干旱区景观格局与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景观格局和生态水文过程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在半干旱地区这种联系尤为显著,是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前沿领域.尺度效应在两者关系中起重要作用,不同尺度下两者相互作用机制有很大差异.归纳总结了半干旱地区景观格局与生态水文过程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包括二者相互作用机理、影响因素、干扰、尤其是人为干扰对这种相互作用的影响,以及模型模拟等.以尺度为线索,在斑块、坡面和流域尺度进行展开.最后,提出了半干旱地区景观格局与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热点和趋势,包括物理机制、干扰后的恢复机制、模型发展、流域尺度集成及尺度转换.  相似文献   

4.
构造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基本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各种地质构造及其成生演化的基础地质学 ,工程地质学主要是应用地质学理论尤其是构造地质学理论解决人类工程建设活动中与构造现象和构造活动有密切关系的地质问题的应用地质学。二者的研究目的虽然不同 ,但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相同的 ,即都是地质构造 ,所研究的又都是地球变化过程中的构造变动及其各类效应。文中讨论了构造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之间的基本关系 ,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对工程地质环境和工程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 ;深部构造、浅部构造以及表层构造动力学特征与区域地壳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构造结构面、构造应力场与岩土体稳定性的关系 ;活动构造与工程建筑安全性的关系以及地质构造与崩滑流、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工程地质条件定量化研究是工程地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其研究成果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准确、可靠、实用等特点,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 所谓工程地质条件,就是指地质环境中和工程建筑有关的各种因素及其结构、性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特征、岩土工程特性、水文地质和动力地质作用等方面的内容。在分析中,可将它们看作一个理想统一的体系——工程地质体系,这个体系中各种因素相互作用,构成了工程地质条件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郭纯青 《地质与勘探》2015,51(5):984-992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在岩溶区修筑建筑物越来越多,岩溶作为一种特殊的不良地质作用给许多工程建设带来困难。云南某大型工程建设项目在勘察阶段发现大量的溶洞,严重影响了该工程的地基施工。本文据场地岩溶区的详细勘察和钻孔资料,描述了岩溶表现形式、在平面上和垂向上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从研究区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和新构造运动等方面研究了岩溶的形成机制,为岩溶地区工程建设中的灾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江西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具有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通过对其地质构造和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地质灾害是人为因素与地质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乱砍乱伐、工程建设等人为因素是加速加重地质灾害发生的主因。从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生态与地质环境保护措施、生态农业、生态恢复、生态系统管理等方面论述了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的生态对策。  相似文献   

8.
在综合分析区域构造、地层岩性与岩溶发育关系的基础上,结合钻探资料,系统总结出珠三角地区的岩溶分布特征和发育规律。结果表明:珠三角地区的岩溶分布可分为3个条带,形成发育分为3个阶段,分别受地质构造、古水文网和地下水控制。岩溶横向发育规律受地质构造和岩石化学性质综合控制,岩石化学性质为内在因素,起决定性作用,地质构造为地下水提供通道,起主导作用;区内强岩溶发育带集中分布在石炭系的壶天组和石磴子组中,国土空间规划布局和工程建设选址应重点评价。岩溶纵向发育分为4层,最深可达标高400 m以下,其中标高-35~-80 m为岩溶极强发育带,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应尽量避让,而标高-35 m以上和-100 m以下岩溶发育较弱,在适当采取工程措施后,较适宜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9.
工程地质学的任务是研究工程建设的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研究工程建设和地质环境、工程结构和地质结构的依存关系和相互作用,进行工程地质评价,为工程的规划、选址、方案布署、设计、施工和正常运营提供科学的依据。 我国工程地质学作为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0.
孟艨  李振武  祝华龙 《地质论评》2019,65(Z1):33-36
正铜陵地区岩溶塌陷十分发育,为该市最突出的地质灾害,自有详细记录的1955年小街地区岩溶塌陷至2017年,先后有31处被列为岩溶塌陷地质灾害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矿业开采、工程建设带来重大影响。区内地质构造发育,对岩溶塌陷控制作用明显。本文通过研究岩溶塌陷在地质构造上的分布特征,浅析地质构造对岩溶发育的强弱、方向、深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